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10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声带息肉、气管及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饱胃病人手术等各类咽喉部及气管支气管手术中,其传统做法是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在局麻或者浅麻醉下实施手术操作,并辅以高频通气以保证患者不至于缺氧。但是手术操作刺激往往会导致患者尤其是患儿的烦躁、喉痉挛、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等从而增加手术风险, 并给术者的手术操作带来很多的不便,限制了手术操作的视野。尤其是在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由于患者肌肉松弛不足,导致气管镜置入困难,咽喉及气管粘膜损伤,再加上手术操作和麻醉通气共用一个通道,患者的呼吸不便控制,导致患者缺氧窒息。另外,术中患者的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更加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为了避免在此类手术中发生喉痉挛、气管及支气管痉挛及胃内容物返流误吸,保证患者氧供、全麻机械通气及增加手术的操作视野,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索,以便增加该类手术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主要解决各类咽喉部及气管支气管手术中患者易发生喉痉挛、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包括咽喉部通气导管和食管通气导管,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包括入口和出口 ;所述食管通气导管位于咽喉部通气导管内,且其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入口下方伸出形成其入口,另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出口处伸出形成其出口。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出口上方设有咽喉部气囊,所述咽喉部气囊包覆于咽喉部通气导管上并密闭设置;所述食管通气导管的出口上方设有食管气囊,所述食管气囊包覆于食管通气导管上并密闭设置;所述咽喉部气囊连通有咽喉部气囊注气管,所述食管气囊连通有食管气囊注气管。所述咽喉部气囊注气管位于咽喉部通气导管内,其一端与咽喉部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入口下方伸出;所述食管气囊注气管位于食管通气导管内,其一端与食管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从食管通气导管的入口下方伸出。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入口下方设有通气接口。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的横截面呈长椭圆形,其入口处设有三通道单向活瓣密封操作帽。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上套设有可调式导管固定装置,该导管固定装置位于食管通气导管入口伸出位置以下且可沿咽喉部通气导管上下移动。[0011]所述导管固定装置的外侧设有硬质牙垫。为利于机械通气,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位于咽喉部气囊下方的位置设有通气侧孔。为增加手术操作面积,方便手术操作,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出口呈斜开口状。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弯曲设置,且其弯曲角度大于90°并小于160°,以更加符合人体咽喉部的解剖生理。本实用新型咽喉部通气导管既可以保证机械通气,又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特别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可以作为异物取出的通道,并提供了开阔的手术视野和充足的操作通道;通过食管通气导管可以置入胃管。咽喉部气囊用于封闭咽喉部;食管气囊用于封闭食管,可以避免胃液的返流误吸并与咽喉部气囊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利于全麻的机械通气,可以使患者在深麻醉情况下完成手术及检查,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避免了各类咽喉部及气管支气管手术中患者易发生喉痉挛、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的问题;为术者提供了开阔的手术视野和充足的操作通道;避免了因手术引起的胃内容物返流误吸;保证了患者氧供及全麻机械通气;显著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部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通道单向活瓣密封操作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包括咽喉部通气导管I和食管通气导管2,咽喉部通气导管I包括入口 101和出口 102 ;食管通气导管2位于咽喉部通气导管I内,且其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入口 101下方伸出形成其入口 201,另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出口 102伸出形成其出口 202 ;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出口 101上方设有咽喉部气囊3,咽喉部气囊3包覆于咽喉部通气导管I上并密闭设置;食管通气导管2的出口 202上方设有食管气囊4,食管气囊4包覆于食管通气导管2上并密闭设置;咽喉部气囊3连通有咽喉部气囊注气管5,咽喉部气囊注气管5位于咽喉部通气导管I内,其一端与咽喉部气囊3相连通,另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入口 101下方伸出;食管气囊4连通有食管气囊注气管6,食管气囊注气管6位于食管通气导管2内,其一端与食管气囊4相连通,另一端从食管通气导管I的入口 201的下方伸出;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入口 101下方设有通气接口 7 ;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横截面呈长椭圆形,其入口 101处设有三通道单向活瓣密封操作帽8 ;咽喉部通气导管I上还套设有可调式导管固定装置9,导管固定装置9位于食管通气导管入口 201伸出位置以下且可沿咽喉部通气导管I上下移动;导管固定装置9可在径向实现松和紧,在松的情况下可实现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呼吸道结构;导管固定装置9的外侧设有硬质牙垫10 ;咽喉部通气导管I位于咽喉部气囊3下方的位置开设有通气侧孔11 ;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出口 102呈斜开口状;咽喉部通气导管I弯曲设置,且其弯曲角度大于90°并小于160°。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手术的过程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全麻诱导,面罩给氧去氮3min之后,使其头部处于“以鼻嗅味”位,置入喉镜显露声门,然后以握毛笔状持本实用新型食管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从口腔的右侧进入,将食管通气导管2置入食管,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出口 102对准声门但不进入声门保持约O. 5-2. Ocm的距离。然后退去喉镜,通过食管气囊注气管6及咽喉部气囊注气管5将食管气囊4及咽喉部气囊3充气至密封良好;将通气接口 7接麻醉机,听诊呼吸音确定无误后,通过食管通气导管2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再由术者通过三通道单向活瓣密封操作帽8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并再次调整本实用新型位置至手术操作方便(切记抽空咽喉部气囊和食管气囊之后再调整),最后通过可调式导管固定装置9固定好咽喉部通气导管1,患者用牙咬住硬质牙垫10以固定导管固定装置9,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然后将通气接口 7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氧供,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通过三通道单向活瓣密封操作帽8置入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术中密切注意各部件的密闭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此外,本实用新型由美国道康宁100%硅胶及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无毒无刺激。不易扭折,且能耐受压迫。特别是硬质牙垫10及可调式导管固定装置9使用特殊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抗压能力强,不会导致导管受压变形,保证足够的通气及操作空间。用环氧已烷消毒,限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
权利要求1.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咽喉部通气导管(I)和食管通气导管(2),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包括入口(101)和出口(102);所述食管通气导管(2)位于咽喉部通气导管(I)内,且其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入口(101)下方伸出形成其入口(201),另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出口(102)处伸出形成其出口(20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出口(102)上方设有咽喉部气囊(3),所述咽喉部气囊(3)包覆于咽喉部通气导管(I)上并密闭设置;所述食管通气导管(2)的出口(202)上方设有食管气囊(4),所述食管气囊(4)包覆于食管通气导管(2)上并密闭设置;所述咽喉部气囊(3)连通有咽喉部气囊注气管(5),所述食管气囊(4)连通有食管气囊注气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气囊注气管(5)位于咽喉部通气导管(I)内,其一端与咽喉部气囊(3)相连通,另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入口(101)下方伸出;所述食管气囊注气管(6)位于食管通气导管(2)内,其一端与食管气囊(4)相连通,另一端从食管通气导管(2)的入口(201)下方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入口(101)下方设有通气接口(7)。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横截面呈长椭圆形,其入口(101)处设有三通道单向活瓣密封操作帽(8)。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上套设有可调式导管固定装置(9),且该导管固定装置(9)位于食管通气导管入口(201)伸出位置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9)的外侧设有硬质牙垫(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位于咽喉部气囊(3)下方的位置设有通气侧孔(11)。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的出口(102)呈斜开口状。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I)弯曲设置,且其弯曲角度大于90°并小于1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道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包括咽喉部通气导管和食管通气导管,所述咽喉部通气导管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食管通气导管位于咽喉部通气导管内,且其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入口下方伸出形成其入口,另一端从咽喉部通气导管的出口处伸出形成其出口。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有效避免了各类咽喉部及气管支气管手术中患者易发生喉痉挛、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的问题;为术者提供了开阔的手术视野和充足的操作通道;避免了因手术引起的胃内容物返流误吸;保证了患者氧供及全麻机械通气;显著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2777407SQ2012204957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脱立雄, 王宏, 牛建录 申请人:脱立雄, 王宏, 牛建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