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30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灸管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管针,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进针的痛感主要是由皮肤表层产生的,而皮肤的神经比较丰富,痛觉也就比较敏感,但只要针尖穿过表层皮肤的时间小于O.1秒,患者往往来不及反应,痛觉就会大大减轻,并且进针速度越快,痛感就越小。传统的针灸进针方法有很多,如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捻转进针法,这些对于指力和操作者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否则由于进针速度慢,用力不专容易引起患者的疼痛和恐惧。目前针刺治疗时,医生大多将消毒后的针具装在一个干净的器皿内,再用手直接持针体进行针刺,这样消毒后的针具很容易受到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发明了针管进针法,用敲击来提高进针速度,同时避免了医生手指与针体的直接接触,做到无菌、无痛。但是针管进针法操作繁琐,如图1所示,要先从包装中取出一根管针,取下塞片,再进行针刺,最后取下拍管,一次一针,一针一装,费时费力,效率很低。且目前因为患者多,用针也多,没有大范围使用,只在一些无菌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使用。为了防止医疗器械的交叉感染,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针灸针应与注射器、手术刀、缝针等一样均为一次性使用范畴。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无菌、无痛、省时省力、提高针灸效率的快速进针辅助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少患者疼痛及恐惧,减少操作步骤,提高针灸治疗效率的针灸针进针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针灸管针,包括进针管及置于进针管内的针灸针,其特征是,所述进针管上部与针灸针针柄的对应位置设有复合塞片或半固定件;所述复合塞片置于针灸针针柄与进针管内侧管壁之间,其上端两侧设有凸台,下端两侧为楔形面;所述半固定件设置在进针管上部外壁上,半固定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固定针灸针的卡脚,卡脚与半固定件弹性连接。所述复合塞片设有两层,第一层为海绵或泡沫或橡胶制成,第二层为塑料薄片。所述复合塞片设有三层,为两层塑料薄片夹住海绵或泡沫或橡胶制成的内层,内层中部设有放置针灸针针柄的储针缺口。所述半固定件为管状,其内径略大于进针管的外径,半固定件穿套在进针管上部,半固定件上的卡脚设置在半固定件内侧管壁上。所述半固定件为C型管状,半固定件卡套在进针管外壁上,半固定件外壁设有连接件,半固定件上的卡脚通过连接件设置在进针管上方,连接件与卡脚的连接处、连接件与进针管上端端面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折断槽。所述卡脚在与针灸针针柄接触处设有楔形口。[0011]本实用新型中复合塞片的海绵或泡沫或橡胶材料亦可由其他弹性材料代替。复合塞片或半固定件能完成对针灸针的固定,又能在进针的时候不用取出复合塞片,手指的力量就可以克服其阻力直接进行针刺,同时可以保持针灸针在运输过程中的相对稳定,又保证了医者在进针时的阻力不大,手指的力量就可以克服其阻力直接进行针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手持握针管,将针管口对准穴位,然后用食指敲击针柄,取下针管,再做行针手法并将针灸针进到医者要达到的深度。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及恐惧,进针无痛、无菌,进一步提高了进针的速度,省去了拿掉塞片的过程,结构合理安全,便于携带、收纳,提高了针灸治疗效率。

图1为现有针灸管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半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右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复合塞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半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复合塞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图中1进针管、2针灸针、3塞片、4半固定件、5卡脚、6复合塞片、7凸台、8楔形面、9复合塞片中的第一层、10塑料薄片、11连接件、12折断槽、13楔形口、14储针缺口、15复合塞片的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2、图3、图4所示,针灸管针,包括进针管1、置于进针管内的针灸针2、固定针灸针的半固定件4。半固定件设置在进针管上部在与针灸针针柄对应位置的外壁上,半固定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固定针灸针的卡脚5,卡脚设置在半固定件内侧管壁上,卡脚与半固定件弹性连接。半固定件为管状,其内径略大于进针管的外径,半固定件穿套在进针管上部。实施例二如图5、图6、图7所示,针灸管针,包括进针管1、置于进针管内的针灸针2、固定针灸针的复合塞片6。复合塞片置于针灸针针柄与进针管内侧管壁之间,其上端两侧设有凸台7,下端两侧为楔形面8。复合塞片设有两层,第一层9为海绵或泡沫或橡胶制成,第二层为塑料薄片IOo实施例三如图8、图9、图10所示,针灸管针,包括进针管1、置于进针管内的针灸针2、固定针灸针的半固定件4。半固定件设置在进针管上部在与针灸针针柄对应位置的外壁上,半固定件为C型管状,半固定件卡套在进针管外壁上,半固定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固定针灸针的卡脚5,卡脚与半固定件弹性连接。半固定件外壁设有连接件11,卡脚通过连接件设置在进针管上方,连接件与卡脚的连接处、连接件与进针管上端端面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折断槽12。实施例四如图11、图12、图13所示,,针灸管针,包括进针管1、置于进针管内的针灸针2、固定针灸针的复合塞片6。·复合塞片置于针灸针针柄与进针管内侧管壁之间,其上端两侧设有凸台7,下端两侧为楔形面8。复合塞片设有三层,为两层塑料薄片10夹住海绵或泡沫或橡胶制成的内层15,内层中部设有放置针灸针针柄的储针缺口 14。
权利要求1.一种针灸管针,包括进针管及置于进针管内的针灸针,其特征是,所述进针管上部与针灸针针柄的对应位置设有复合塞片或半固定件;所述复合塞片置于针灸针针柄与进针管内侧管壁之间,其上端两侧设有凸台,下端两侧为楔形面;所述半固定件设置在进针管上部外壁上,半固定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固定针灸针的卡脚,卡脚与半固定件弹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管针,其特征是,所述复合塞片设有两层,第一层为海绵或泡沫或橡胶制成,第二层为塑料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管针,其特征是,所述复合塞片设有三层,为两层塑料薄片夹住海绵或泡沫或橡胶制成的内层,内层中部设有放置针灸针针柄的储针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管针,其特征是,所述半固定件为管状,其内径略大于进针管的外径,半固定件穿套在进针管上部,半固定件上的卡脚设置在半固定件内侧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管针,其特征是,所述半固定件为C型管状,半固定件卡套在进针管外壁上,半固定件外壁设有连接件,半固定件上的卡脚通过连接件设置在进针管上方,连接件与卡脚的连接处、连接件与进针管上端端面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折断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针灸管针,其特征是,所述卡脚在与针灸针针柄接触处设有楔形口。
专利摘要针灸管针,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包括进针管及置于进针管内的针灸针,其特征是,进针管上部与针灸针针柄的对应位置设有复合塞片或半固定件;复合塞片置于针灸针针柄与进针管内侧管壁之间,其上端两侧设有凸台,下端两侧为楔形面;半固定件设置在进针管上部外壁上,其至少设有两个固定针灸针的卡脚,卡脚与半固定件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完成对针灸针的固定,在进针的时候不用取出复合塞片,同时保持针灸针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又保证了医者在进针时的阻力不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及恐惧,进针无痛、无菌,进一步提高了进针的速度,省去了拿掉塞片的过程,结构合理安全,便于携带、收纳,提高了针灸治疗效率。
文档编号A61H39/08GK202822100SQ2012205000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苏佩清, 杨迟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