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361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介入手术用的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人体穿刺术后医用人体下肢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手术需经股动/静脉穿刺,术后拔出鞘管后加压包扎,要求患者必须平卧、术侧肢体制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及皮下血肿。成人患者因其有一定的自制力,配合度高不需要采取特殊的约束制动方式,但是一部分自制力差的患者,尤其是大部分的未成年患者在穿刺时因为疼痛的刺激和手术的恐惧,常出现剧烈躁动的现象,从而易导致穿刺点的渗血、大出血、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护士的工作强度。中国专利ZL 201120035850. 7公开了一种简易小儿肢体约束带,它是在主固定带上,按小儿身体结构,在其上端固定有两条上肢固定带,在其下端固定有两条下肢固定带,上、下肢固定带上分别带有相互配合的尼龙子母扣,可对肢体可起到约束作用,避免患儿剧烈活动,增加穿刺成功率,穿刺时只需固定患儿头部即可,保护静脉,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心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该方法对患者四肢进行了固定,只适合小儿患者头部静脉穿刺时使用,并不适合下肢介入手术后对穿刺点部位的侧肢体约束。肩部约束背心的设计与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6月第27卷第11期)公开了一种上肢体的约束装置,虽然使用时不影响测体温、电极线的放置,也可以方便测量体温或心电监护及抽血,但是并不适合下肢体穿刺术后的肢体固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针对性强、约束快捷的股动/静脉穿刺术后肢体约束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这样实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包括带有锁扣装置的躯体固定带、带有锁扣装置的肢体固定带、连接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躯体固定带(I)与肢体固定带(2)平行设置且相互隔开,连接带(3)与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呈垂直连接,其中插有固定板(5),锁扣装置可以是绑绳,也可以是不粘胶、尼龙粘扣带等大面积的固定装置。为了获得更佳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施下列技术措施上述的连接带(3)内部插有3-5片相互平行的固定板(5);上述的固定板(5)两端包裹软垫(8);上述的固定板(5)上开有透气孔(7);上述的连接带(3)的一端有固定板(5)的插入口(10),插入口(10)的外部还设有外盖(9);[0011]上述的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间隔3-9厘米;上述的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间隔5-7厘米;上述的躯体固定带(I)至少一端呈梯形结构;上述的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为弹性材料;上述的连接带(3)、躯体固定带(I)、肢体固定带(2)上均开有网孔(6);网孔直径为1-2毫米。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气性能好,不干胶和尼龙粘扣带黏贴平整,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为弹性结构,缓解对皮肤的刺激,避免对皮肤及局部血液循环造成的不良影响。固定板在连接带内部不与皮肤直接接触,不容易造成皮肤不适。专业性强,针对明显,约束患者术后需要制动的术侧肢体和腰部,同时保护了穿刺点,避免了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又让患者有一定活动空间。使用时,介入手术穿刺点在本实用新型约束器外部,随时可以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出血等情况,同时方便解除术后穿刺点的加压包扎。方便监护、检查、观察及治疗,介入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心电、血压、体温的监测,观察穿刺点和肢端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输液治疗。本实用新型约束器不影响检测电极线的放置,也不影响观测穿刺点和术侧肢体的血液循环、肢端供血情况。灵活性强,本实用新型约束器使用时,术后只约束髋关节和术侧肢体,其他部位均可活动,可避免因肢体长时间制动而 导致肌肉僵硬等情况。约束快捷、牢固、舒适,患者翻身、搬动、搂抱、喂食、排便均不受限,便于亲属对患者的日常照顾。冬夏适用,本实用新型开有透气网孔,夏季不会引起患者过热出汗,无纺布接触感好,冬季使用也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局部剖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实施例一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包括带有锁扣装置4的躯体固定带1、带有锁扣装置41的肢体固定带2、连接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的连接带3,连接带3与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垂直,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平行且间隔3厘米;连接带3内部插有3片与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垂直的固定板5 ;固定板5为低密度聚乙烯板;固定板5上有透气孔7 ;躯体固定带I两端呈梯形结构;锁扣装置4和锁扣装置41均为不干胶;躯体固定带1、肢体固定带2、连接带3的外层为无纺布。实施例二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平行且间隔5厘米;连接带3内部插有5片与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垂直的固定板5 ;固定板5两端包裹棉垫8 ;固定板5为高密度聚乙烯板;锁扣装置4和锁扣装置41为尼龙粘扣带;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的内层为松紧带;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为棉布;其他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三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平行且间隔9厘米;连接带3内部插有4片与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垂直的固定板5 ;固定板5为聚丙烯板;连接带3的一端有固定板5的插入口 10,连接带3上插入口 10的外部还有外盖9 ;锁扣装置4和锁扣装置4为尼龙粘扣带;躯体固定带1、肢体固定带2、连接带3上有透气网孔6 ;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为弹性无纺布;其他同实施例一。实施例四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平行且间隔7厘米;连接带3内部插有4片与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垂直的固定板5 ;固定板5为塑料板;连接带3的一端有固定板5的插入口 10,连接带3上插入口 10的同一端还有外盖9 ;锁扣装置4和锁扣装置4为尼龙粘扣带;躯体固定带1、肢体固定带2、连接带3上有透气网孔6 ;网孔直径为2毫米;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为弹性布;其他同实施例一。在介入手术后拔出股动/静脉鞘管前,将本实用新型预先铺在患者的术侧身下,躯体固定带I放在腰臀部位,肢体固定带2放在大腿部,插有塑料固定板5的连接带3靠着大腿外侧,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的间隔部位对着股动/静脉穿刺点。股动/静脉穿刺点加压包扎后,再将本实用新型的躯体固定带I通过尼龙粘扣带或不粘胶固定在腰臀部位,肢体固定带2通过尼龙粘扣带或不粘胶固定在大腿部,并根据患者胖瘦调节松紧程度。使用时,医生护士通过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的间隔观察穿刺点情况,而不需要拆开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通过固定板5两端包裹棉垫8或连接带3外盖9保护,防止固定板固定过紧,压伤皮肤。固定板上有透气孔,连接带3、躯体固定带1、肢体固定带2或为透气材料或上面有网孔 ,使包裹部位透气良好,保持创口干燥。
权利要求1.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包括带有锁扣装置的躯体固定带、带有锁扣装置的肢体固定带、连接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躯体固定带(I)与肢体固定带(2)平行设置且相互隔开,连接带(3)与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呈垂直连接,其中插有固定板(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3)内部插有3-5片相互平行的固定板(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5 )两端包裹软垫(8 )。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5)上开有透气孔(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3)的一端有固定板(5)的插入口(10),插入口(10)的外部还设有外盖(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间隔3-9厘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间隔5-7厘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躯体固定带(I)至少一端呈梯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躯体固定带(I)和肢体固定带(2)为弹性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3)、躯体固定带(I)、肢体固定带(2)上均开有网孔(6)。
专利摘要一种人体穿刺术后用肢体约束器,包括安装有锁扣装置的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连接固定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的连接带,连接带与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垂直,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平行且间距3-9厘米,连接带内有3-5片固定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针对性强、约束快捷的术后肢体约束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气性能好,不干胶和尼龙粘扣带黏贴平整,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躯体固定带和肢体固定带为弹性结构,缓解对皮肤的机械刺激,避免对皮肤及局部血液循环造成的不良影响。固定板在连接带内部不与皮肤直接接触,不容易造成皮肤不适。
文档编号A61F5/37GK202892174SQ20122050191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欧阳利群, 袁莉华, 俞旺弟, 王丹 申请人:欧阳利群, 袁莉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