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99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胸腔闭式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属于胸腔引流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封闭方式是把引流管的引流出口放置在容器的液体(液体通常为生理盐水)内,用液体来阻断空气,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容器满了要倒掉液体时,尽管在引流管上安装有开关,但是在重新将引流管插入液体时,引流管的出口端至开关段残留的空气还是有可能进入到胸腔里面而引起感染。虽然有人在容器的下面安装了阀门用来排放掉多余的液体,但必须要保持液面的高度,不能把液体全部放掉,从胸腔里面引流的液体在容器里面很容易繁殖病菌,万一回流到胸腔内,还是容易引起感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胸腔闭式引流器存在的容易引起感染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容器、引流管、排气管和容器盖,所述容器盖设置在容器的上部,引流管和排气管均固定在容器盖上,引流管和排气管均与容器内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出水阀门、出水管、进水管和进水阀门,所述出水管固定在容器外壁的上部且与容器内相连通,出水管的高度高于引流管2出口端高度25 40_ (即与容器内液面高度相等),出水管上连接有出水阀门,进水管固定在容器外壁的下部且与容器内相连通,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水阀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容器上面安装了出水阀门、出水管、进水管和进水阀门,去除容器内多余的液体时不用将引流管与容器分离,避免了引流管的出口端至开关段残留的空气可能进入到胸腔里面而引起感染的现象发生。也避免了从胸腔里面引流的液体再回流到胸腔内容易引起感染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容器1、引流管2、排气管3和容器盖4,所述容器盖4设置在容器I的上部,引流管2和排气管3均固定在容器盖4上,引流管2和排气管3均与容器I内相连通,本实施例还包括出水阀门5、出水管6、进水管7和进水阀门8,所述出水管6固定在容器I外壁的上部且与容器I内相连通,出水管6的高度高于引流管2出口端高度25 40mm (即与容器内液面高度相等),出水管6上连接有出水阀门5,进水管7固定在容器I外壁的下部且与容器I内相连通,进水管7上连接有进水阀门8。所述进水管7的直径小于出水管6的直径。使用时,将出水管6上的出水阀门5打开,使多余的液体随时排出容器,或者不打开出水阀门5,等到容器内的液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打开出水阀门5,将多余的液体排出容器。当容器内的液体(生理盐水和胸腔引流液体的混合物)留存了一定的时间后,为防止病菌孽生,将进水阀门8打开(进水管7已与生理盐水补充容器连接),向容器I内冲入液体,液面上升后会从出水管6排出,直至将容器I内的混合液体全部置换为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包括容器(I)、引流管(2)、排气管(3)和容器盖(4),所述容器盖(4)设置在容器(I)的上部,引流管(2)和排气管(3)均固定在容器盖(4)上,引流管(2)和排气管(3)均与容器(I)内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阀门(5)、出水管(6)、进水管(7)和进水阀门(8),所述出水管(6)固定在容器(I)外壁的上部且与容器(I)内相连通,出水管(6)入口的高度高于引流管(2)出口端高度25 40mm,出水管(6)上连接有出水阀门(5 ),进水管(7 )固定在容器(I)外壁的下部且与容器(I)内相连通,进水管(7 )上连接有进水阀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7)的直径小于出水管(6)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器,所述容器盖设置在容器的上部,引流管和排气管均固定在容器盖上,引流管和排气管均与容器内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固定在容器外壁的上部且与容器内相连通,出水管的高度高于引流管2出口端高度25~40mm(即与容器内液面高度相等),出水管上连接有出水阀门,进水管固定在容器外壁的下部且与容器内相连通,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水阀门。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容器上面安装了出水阀门、出水管、进水管和进水阀门,去除容器内多余的液体时不用将引流管与容器分离,避免了引流管的出口端至开关段残留的空气可能进入到胸腔里面而引起感染的现象发生。也避免了从胸腔里面引流的液体再回流到胸腔内容易引起感染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844191SQ20122051229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马晨光 申请人:马晨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