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74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用于气管切开后保持气道湿度的雾化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气管切开而建立人工气道,在危重症急救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正常的上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气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后病人丧失了以上所述的功能。呼吸道分泌物因水分丧失而变得粘稠,易形成痰痂,从而严重影响病人呼吸道通畅。若持续吸入未经湿化或湿化不全的气体,可削弱纤毛的运动,导致排痰困难和缺氧,引起或加重炎症,降低肺的顺应性。 因此,湿化是护理人工气道病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湿化效果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在气管切开初期,病人一般使用呼吸机,利用呼吸机湿化器,达到湿化的作用。病人在脱离呼吸机后,气道湿化问题就较难解决,目前尚无合适的湿化产品,病人可能因气道湿化不充分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更为感染创造了条件。因此,需要有一种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脱离呼吸机后,用于气道湿化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病人气管切开处的喉罩,在喉罩上设有喉罩连接面板,喉罩连接面板通过可相对其旋转的连接弯头和雾化器的一端连接,雾化器的另一端通过接头一和输氧管连接,输氧管通过接头二分别连接雾化器和氧源。优选地,在所述喉罩连接面板上设有孔。优选地,在所述喉罩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系带孔,系带通过系带孔将所述喉罩固定在病人气管切开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合气管切开病人进行吸氧、气道湿化、药物雾化吸入等多项功能,也方便了吸痰操作,具有以下优点1、无需使用电源,接入氧源后,有效解决患者气道湿化、给氧、用药等问题。2、可避免气管内因注入湿化液引起的呛咳,吸气时,湿化液能与下呼吸道粘膜广泛接触,促进粘膜血液循环,减轻粘膜水肿和炎症。3、其中的雾化器可随时加入药物执行药物雾化吸入工作。经临床应用,使用本气管切开雾化罩可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液稀薄易于吸出,减少了吸痰次数和时间,避免因多次吸痰引起缺氧和对气道粘膜的刺激,有效地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同时也减轻病人的痛苦及临床护士对于气道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为气管切开雾化罩结构示意图,其由喉罩1、喉罩连接面板3、连接弯头5、雾化器6和输氧管8组成。喉罩I的左右二端设有系带孔2,系带通过系带孔2使喉罩I能固定在病人的气管切开处。喉罩I上设有喉罩连接面板3,该面板上设有一孔4,便于医务人员从病人的气管中吸痰,也便于排出病人气管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喉罩连接面板3还设有一连接弯头5,该连接弯头5可相对于喉罩连接面板3旋转;雾化器6的一端通过连接弯头5和喉罩连接面板3连接,另一端通过接头一 7-1和输氧管8连接。输氧管8通过接头二 7-2分别连接雾化器6和氧源。使用时,将接头二 7-2插入氧源,开启氧源,将所需药物及湿化水注入雾化器6内,通过氧源的动力,使湿化液通过雾化器6变为 气雾,达到气道湿化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病人气管切开处的喉罩(1),在喉罩(I)上设有喉罩连接面板(3),喉罩连接面板(3)通过可相对其旋转的连接弯头(5)和雾化器(6)的一端连接,雾化器¢)的另一端通过接头一(7-1)和输氧管(8)连接,输氧管(8)通过接头二(7-2)分别连接雾化器(6)和氧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喉罩连接面板(3)上设有孔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喉罩(I)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系带孔(2),系带通过系带孔(2)将所述喉罩(I)固定在病人气管切开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雾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病人气管切开处的喉罩,在喉罩上设有喉罩连接面板,喉罩连接面板通过可相对其旋转的连接弯头和雾化器的一端连接,雾化器的另一端通过接头一和输氧管连接,输氧管通过接头二分别连接雾化器和氧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合气管切开病人进行吸氧、气道湿化、药物雾化吸入等多项功能,也方便了吸痰操作,具有以下优点无需使用电源,接入氧源后,有效解决患者气道湿化、给氧、用药等问题。可避免气管内因注入湿化液引起的呛咳,吸气时,湿化液能与下呼吸道粘膜广泛接触,促进粘膜血液循环,减轻粘膜水肿和炎症。其中的雾化器可随时加入药物执行药物雾化吸入工作。
文档编号A61M11/00GK202844292SQ20122052706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张育红, 杨新梅, 沈轶雯, 金轶静, 徐建鸣, 姚晨玲, 宋振举 申请人:上海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