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抢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686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心肺复苏抢救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抢救床。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病人采取的常规的抢救措施。抢救中通过保持气道通畅、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三个步骤,尽快恢复病人全身组织器官的氧供,保证机体最低的氧需要。为提高急救的速度和效率,对这种病人的抢救一般是在设有心肺复苏的专用抢救床上进行的。而无论是人为手工进行的心肺复苏还是使用仪器进行的自动按压均是基于按压动作来实现的。现有医院使用的心肺复苏抢救床其床面呈平面状,抢救时不利于病人气道的畅通。有的在病人仰躺后在其颈椎下放置垫枕,虽有利于保持病人气道通畅,但容易跑位,也比较麻烦。且在进行人为手工此项操作时,进行操作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有效距离会直接影响到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如果病人所在的床无法实现合理高度的调整,会给医生的顺利操作带来很大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及工作实际需要,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角度合理、高度可调节的专门用于实施心肺复苏术时使用的抢救床,该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生理状态,又充分考虑到医生操作时的简洁、便利,可以同时实现病人头部和床体的双向调节,既能保证心肺复苏操作者的体位调节,又可实现病人实际进氧量的顺利通畅,可以迅速使血液和氧气迅速流到病人的大脑和心脏,对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抢救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心肺复苏抢救床,由床板、套筒、支杆、滑轮、摇臂、收纳盒和凹槽组成,套筒与床板铰接,套筒套在支杆上,套筒上设置有摇臂,滑轮与支杆连接,床板的侧面设置有收纳盒,床板上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保持病人气道的畅通,移动便利,同时可根据医务工作者的实际需要调整病人头部和床体高度,有助于节省体力、提高操作成功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1、床板,2、套筒,3、支杆,4、滑轮,5、摇臂,6、收纳盒,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心肺复苏抢救床,由床板、套筒、支杆、滑轮、摇臂、收纳盒和凹槽组成,套筒与床板铰接,套筒套在支杆上,套筒上设置有摇臂,滑轮与支杆连接,床板的侧面设置有收纳盒,床板上设置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保持病人气道的畅通,移动便利,同时可根据医务工作者的实际需要调整病人头部和床体高度,有助于节省体力、提高操作成功率。
权利要求1.一种心肺复苏抢救床,由床板、套筒、支杆、滑轮、摇臂、收纳盒和凹槽组成,其特征在于套筒与床板铰接,套筒套在支杆上,套筒上设置有摇臂,滑轮与支杆连接,床板的侧面设置有收纳盒,床板上设置有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抢救床,由床板、套筒、支杆、滑轮、摇臂、收纳盒和凹槽组成,套筒与床板铰接,套筒套在支杆上,套筒上设置有摇臂,滑轮与支杆连接,床板的侧面设置有收纳盒,床板上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保持病人气道的畅通,移动便利,同时可根据医务工作者的实际需要调整病人头部和床体高度,有助于节省体力、提高操作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G13/00GK202802054SQ2012205466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徐凤, 张向楠, 郭晓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0八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