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262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肢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肢垫。
背景技术
在护理下肢手术、外伤患者时,通常需将其下肢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抬高坡度一般在30°左右为宜,过高影响动脉供血,过低影响静脉回流。图1和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的一种下肢垫,通常至少具有一个坡度为25° 35°的坡面11,将下肢放置在坡面11上,以抬高下肢,与坡面11相连的上表面为一个凹面12,用于放置脚踝,现有技术的这种下肢垫 在使用时,由于承力面积比较小,而且整个腿部是悬空的,患者使用起来比较吃力,还容易造成患者后根部或外踝的皮肤压力伤。若把整个腿放置在一个具有25° 35°坡度的斜面上,虽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样的下肢垫仍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下肢垫过于长,占地面积较大,再就是患者的身材不一样,下肢长度也存在差别。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下肢垫,不但可以增大承力面积、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还可以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下肢垫,所述下肢垫包括两个可伸缩上肢体和下肢体,所述下肢体嵌套连接所述上肢体内,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上表面均为截面形状为弧形的条形凹面,所述条形凹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25° 35°,并且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条形凹面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上肢体沿所述柱形凹面中心轴线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加长部,所述加长部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下凹结构。优选的,所述柱形凹面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下肢垫包括两个可伸缩上肢体和下肢体,所述下肢体嵌套连接所述上肢体内,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上表面均为截面形状为弧形的条形凹面,所述条形凹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25° 35°,并且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条形凹面相适配,因此,所述下肢垫可调节长度,而且所述下肢垫的上表面为一个柱形的凹面,可将患者的下肢胭窝以下部分放置在所述柱形凹面内,脚踝部分放置在所述柱形凹面的外面,大大增加了承力面积。为进一步提高所述下肢垫的舒适性,所述下肢垫沿所述柱形凹面中心轴线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加长部,所述加长部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下凹结构,下凹结构内部可用于放置患者脚踝以下的部分。

图1是现有技术下肢垫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下肢垫侧面结构示意图;[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1、坡面;12、凹面;21、上肢体;22、下肢体;;23、条形凹面;24、加长部;25、
下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下肢垫,包括两个可伸缩上肢体21和下肢体22,下肢体22嵌套连接上肢体21内,上肢体21和下肢体22的上表面均为截面形状为弧形的条形凹面23,条形凹面23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并且上肢体21和下肢体22的条形凹面23 相适配,上肢体21沿条形凹面23中心轴线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加长部24,加长部24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下凹结构2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根据患者的下肢长度调节好下肢垫长度,再将患者的下肢胭窝以下部分放置在条形凹面23内,脚踝以下的部分放置在下凹结构25内,下肢垫不用时,将长度调至最小即可,因此,不但可以增大承力面积、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还可以调节长度,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十分实用。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下肢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垫包括两个可伸缩上肢体和下肢体,所述下肢体嵌套连接所述上肢体内,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上表面均为截面形状为弧形的条形凹面,所述条形凹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25° 35°,并且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条形凹面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体沿所述条形凹面中心轴线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加长部,所述加长部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下凹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凹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 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下肢垫,所述下肢垫包括两个可伸缩上肢体和下肢体,所述下肢体嵌套连接所述上肢体内,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上表面均为截面形状为弧形的条形凹面,所述条形凹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25°~35°,并且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条形凹面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增大承力面积、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还可以调节长度,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十分实用。
文档编号A61G7/075GK202821944SQ20122055706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7日
发明者张阿丽 申请人:张阿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