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31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控制阀,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
背景技术
生活中,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时,需要医护人员对输液情况进行检查,尤其是在给一些老人和小孩输液,在药液剩下不多时,医护人员则通常不能离开,在给患者输液完毕后,必须马上将输液针头拔出,否则的话患者的血液将会向输液管回流;在静脉输液时,会因为负压的作用,使得气体进入静脉,造成人体的空气栓塞;无论是血液回流形成的血栓还是空气进入人体血管在严重时都有可能造成人员的死亡,因此也会带来众多的医患纠纷。此外,若出现过血液回流的患者的输液管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很有可能传播一些病源,这样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一定的伤害,同时也会给他人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消除上述各种安全隐患,通常使用具有自动止流装置的滴定管输液器,当液体流尽时,自动止流装置随着液面的下降而下沉,从而实现自动密闭并止流,达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或血液回流的目的。中国专利文献CN201701581U公开了一种浮片式自动止流滴定管输液器,包括药袋穿刺针,药袋穿刺针连通有管体,管体的下部连通有滴定管,滴定管连通有静脉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底部具有筒体下盖,所述筒体下盖上具有与滴定管连通的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位于管体内的部分形成凸台,所述管体内具有可将连通管道封闭的浮片。即该专利文献中的浮片式自动止流滴定管输液器,其管体内具有可将连通管道封闭的浮片(即安全输液控制阀),采用浮片与筒体下盖上的连通管道的配合,当管体内液面高时,浮片浮在液面上,当液体流尽时,由于液体的吸合力,实现自动密闭并止流,从而消除了空气栓子或血液回流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浮片式自动止流滴定管输液器中所使用的浮片(即安全输液控制阀)由医用轻质材料制备而成,且呈叶瓣状,因此浮片会随着药液下滴而不断的左右浮动,当其到达密封位置时可能会出现翻转、偏移或倾斜,从而不能完好的将滴斗下液口密封,无法达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或防止血液回流的目的,使得输液输血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浮片(即安全输液控制阀)因重量太轻,其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翻转或偏移,密封时不能很好的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进而提供一种更容易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种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包括软胶底座还包括硬胶阀体,一端开口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封闭端沿其轴线向其开口端延伸有突柱,所述突柱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尺寸;和硬胶阀座,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突柱横截面形状相仿,为一端开口的柱体,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上成形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轮廓尺寸小于所述软胶底座外轮廓尺寸;所述软胶底座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上;所述突柱伸入所述硬胶阀座的开口端并抵住所述软胶底座,所述突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的内侧壁轴向固定配合。所述硬胶阀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硬胶阀体的封闭端成型有积液腔,所述积液腔中心设有一透气孔。所述软胶底座的轴向剖面形状为U型。所述软胶底座开口端的径向壁厚大于所述软胶底座的轴向厚度。所述软胶底座的封闭端为薄膜。所述硬胶阀体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第一突起。所述硬胶阀座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二突起的最大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均为轴向延伸的棱柱。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的数量分别为4个且周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中,包括软胶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胶阀体,一端开口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封闭端沿其轴线向其开口端延伸有突柱,所述突柱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尺寸;和硬胶阀座,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突柱横截面形状相仿,为一端开口的柱体,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上成形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轮廓尺寸小于所述软胶底座外轮廓尺寸;所述软胶底座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上;所述突柱伸入所述硬胶阀座的开口端并抵住所述软胶底座,所述突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的内侧壁轴向固定配合;即通过所述硬胶阀体和所述硬胶阀座对所述软胶底座进行固定,也就相当于对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进行了轴向延伸,增加了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的重量,使其在浮动过程中不发生翻转或偏移,因而能很好的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中,所述硬胶阀体的封闭端成型有积液腔,所述积液腔能储蓄一定份量的药液或血液,使得所述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能随着药液或血液液面的下降而下沉,进一步使所述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对下液口的密封更可
O(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中,所述积液腔中心设有一透气孔,所述硬胶阀体和所述硬胶阀座在相互配合时,中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透气孔排出,使得所述硬胶阀体能正常下压,并和所述硬胶阀座配合能更好地固定所述软胶底座。(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中,所述软胶底座的轴向剖面形状为U型,所述软胶底座开口端的径向壁厚大于所述软胶底座的轴向厚度,即所述软胶底座容易固定,耐用性好,成本合理。(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中,所述硬胶阀体上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与滴斗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下液通道,且所述第一突起为轴向延伸的棱柱,因此药液或血液能顺利通过所述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向下流动。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突起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爆炸图;图4是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的点滴装置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11_软胶底座;12_硬胶阀座;121-通孔;122-第二突起;13-硬胶阀体;131-柱状体;132-突柱;133-积液腔;134-透气孔;135-第一突起;20_滴斗;21_连通管道;22_下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包括软胶底座11、硬胶阀体13和硬胶阀座12 ;其中,所述硬胶阀体13为一端开口的柱状体131,所述柱状体131的封闭端沿其轴线向其开口端延伸有突柱132,所述突柱132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柱状体131的轴向尺寸;所述硬胶阀座12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突柱132横截面形状相仿,所述硬胶阀座12为一端开口的柱体,所述硬胶阀座12的封闭端上成形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内轮廓尺寸小于所述软胶底座11外轮廓尺寸;所述软胶底座11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12的封闭端上;所述突柱132伸入所述硬胶阀座12的开口端并抵住所述软胶底座11,所述突柱132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12的内侧壁轴向固定配合。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硬胶阀体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此外,还可以在所述硬胶阀体13的封闭端上成型有积液腔133,所述积液腔133中心设有一透气孔134 ;所述软胶底座11的轴向剖面形状为U型,所述软胶底座11开口端的径向壁厚大于所述软胶底座11的轴向厚度,且所述软胶底座11的轴向厚度为Imm ;所述软胶底座11的封闭端为薄膜。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设置所述硬胶阀体13上成型有径向延伸并均勻分布的轴向延伸的棱柱形第一突起135,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突起135与所述滴斗20内侧壁围成的间隙形成下液通道22,此外,还可以在所述硬胶阀座12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第二突起122,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突起135与所述第二突起122的最大外径相同,从而使得所述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I封闭出液口时所述硬胶阀座12不会有倾斜。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上述所述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的点滴装置,其包括滴斗20和连通管道21 ;其中所述连通管道21设置在所述滴斗20和下输液管之间,所述连通管道21 —端向所述滴斗20内延伸,所述连通管道21另一端向滴斗20外与所述下输液管相连接;所述连通管道21的出液口外轮廓尺寸小于所述通孔121的内轮廓尺寸,所述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I放置于所述滴斗20内并对所述连通管道21的出液口进行封闭,所述第一突起135和所述第二突起122与所述滴斗20内侧壁配合。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硬胶阀体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当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硬胶阀体13的横载面形状也可以为方形等。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包括软胶底座(1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硬胶阀体(13),一端开口的柱状体(131),所述柱状体(131)的封闭端沿其轴线向其开口端延伸有突柱(132),所述突柱(132)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柱状体(131)的轴向尺寸;和 硬胶阀座(12),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突柱(132)横截面形状相仿,为一端开口的柱体,所述硬胶阀座(12)的封闭端上成形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内轮廓尺寸小于所述软胶底座(11)外轮廓尺寸; 所述软胶底座(11)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12)的封闭端上; 所述突柱(132)伸入所述硬胶阀座(12)的开口端并抵住所述软胶底座(11 ),所述突柱(132)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12)的内侧壁轴向固定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阀体(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阀体(13)的封闭端成型有积液腔(133),所述积液腔(133)中心设有一透气孔(13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底座(11)的轴向剖面形状为U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底座(11)开口端的径向壁厚大于所述软胶底座(11)的轴向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_3、5任一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底座(11)的封闭端为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阀体(13)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第一突起(1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阀座(12)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第二突起(122),所述第一突起(135)与所述第二突起(122)的最大外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135)和所述第二突起(122)均为轴向延伸的棱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135)和第二突起(122)的数量分别为4个且周向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包括软胶底座,还包括硬胶阀体,为一端开口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封闭端沿其轴线向其开口端延伸有突柱,所述突柱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尺寸;和硬胶阀座,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突柱横截面形状相仿,为一端开口的柱体,所述硬胶阀座封闭端上成形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轮廓尺寸小于所述软胶底座外轮廓尺寸;所述软胶底座置于所述硬胶阀座封闭端上;所述突柱伸入所述硬胶阀座开口端并抵住所述软胶底座,所述突柱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内侧壁轴向固定配合;在现有技术中浮片因重量太轻,运动中容易发生翻转或偏移,不能很好的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进而提供一种更容易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的安全输液输血控制阀。
文档编号A61M5/36GK203029704SQ20122055873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汪贤宗 申请人:汪贤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