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36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
背景技术
医院感染科病房的空气病菌含量较多,如不及时处理,将会污染周围的环境,而病人和工作人员同处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非常容易经过呼吸而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以前,医院感染科病房的灭菌处理工作和普通病房一样,没有专门用于感染科病房室内空气处理的设施,这样就给医务人员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延缓了患者的病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现有的空气置换器包括有进气口、过滤层,现有的空气置换器对空气的过滤杀菌效果不好不彻底,这样对室内空气净化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该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通过过滤层、风扇和海绵层的设计使得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杀菌的作用,同时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和杀菌排气层的设计使得能够在近一步的对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末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进气管处设有过滤层,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过滤层处设有风扇,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风扇处设有海绵层,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海绵层处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灯上设有导线,所述导线末端设有插头,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杀菌排气层。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橡胶垫。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杀菌效果更好,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不仅能够及时杀灭病原菌,还可以长时间保持室内无病原菌,避免了疾病的传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_进气管;3_进气口 ;4_过滤层;5-风扇;6_海绵层;7_紫外线消毒灯;8-导线;9_插头;10_杀菌排气层;11_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I 一端设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末端设有进气口 3,空气由进气口 3进入,所述壳体I内靠近所述进气管2处设有过滤层4,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壳体I内靠近所述过滤层4处设有风扇5,通过风扇5的转动将空气吹过海绵层6,经过紫外线消毒灯7的消毒,在吹向杀菌排气层10,在由杀菌排气层10排出,所述壳体I内靠近所述风扇5处设有海绵层6,对空气进行第一次杀菌消毒,所述壳体I内靠近所述海绵层6处设有紫外线消毒灯7,对空气进行第二次消毒,所述紫外线消毒灯7上设有导线8,所述导线8末端设有插头9,所述壳体I的另一端设有杀菌排气层10。对空气进行三次消毒,进而将空气排出,所述壳体I底部设有橡胶垫11。使用时,将插头9插在电源上,空气由进气口 3经由进气管2进入,经由过滤层4的过滤,通过风扇5的转动将空气吹过海绵层6,在经过海绵层6的过滤,紫外线消毒灯7的消毒,和杀菌排气层10的杀菌,最后将空气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末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进气管处设有过滤层,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过滤层处设有风扇,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风扇处设有海绵层,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海绵层处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灯上设有导线,所述导线末端设有插头,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杀菌排气层。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橡胶垫。
专利摘要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感染科用空气置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末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进气管处设有过滤层,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过滤层处设有风扇,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风扇处设有海绵层,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海绵层处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灯上设有导线,所述导线末端设有插头,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杀菌排气层。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杀菌效果更好,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不仅能够及时杀灭病原菌,还可以长时间保持室内无病原菌,避免了疾病的传播。
文档编号A61L9/00GK202920678SQ2012206731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焦杨, 王睿, 李笑华 申请人:焦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