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02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病人逐年增多,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对于卧床病人来说,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深静脉血栓,一般在临床上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常要采用抗凝药物治疗。而抗凝药物种类繁杂,仅皮下注射的药物就有很多种,且种类相似,名称相近。对于护士来说,将面对多种、多人的需采用皮下注射的药物。以往,我们是将多位病人的治疗卡和药物放置于治疗盘中,到病人床前,再从治疗盘中翻找病人的治疗卡和药物,与病人进行核对完毕后再为病人进行注射,因治疗盘药物较多,易将病人的药物混淆,存在很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使药品分类固定放置,标识清楚,标签清晰,使种类相似,名称相近药品分开放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为透明的长方体状结构,上底面开口,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格,在每个小格前带有一个小夹层,所述的小夹层与每个小格间有一定的间隙。作为优选,所述的小夹层开口处开有一个半圆形豁口。作为优选,所述的半圆形豁口位于小夹层上边缘的中心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药物分置盒,将治疗卡放于夹层中,能很清晰的看到病人的床号、姓名和所用药物、剂量、用药途径,每一小格对应一位病人的用药,这样可以更准确、直接地与病人进行身份的确认、核对,且易于辨认和取放,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同时避免了将多位病人的治疗卡和药物放置于治疗盘中,降低护理隐患。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I为小格,2为小夹层,3为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为透明的长方体状结构,上底面开口,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格1,在每个小格I前带有一个小夹层2,所述的小夹层2与每个小格I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的小夹层2开口处开有一个半圆形豁口 3。所述的半圆形豁口 3位于小夹层2上边缘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长方体,平均分为1(Γ12个小格1,每个小格I前带一小夹层2。药物分置盒总长40 48cm,总宽8cm ;高5cm,夹层0.5cm。药物分置盒分1(Γ12小格,每格宽4cm。将治疗卡放于夹层2中,能很清晰的看到病人的床号、姓名和所用药物、剂量、用药途径,分置盒使药品分类固定放置,标识清楚,标签清晰,使种类相似,名称相近药品分开放置。每一小格对应一位病人的用药,这样可以更准确、直接地与病人进行身份的确认、核对,且易于辨认和取放,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与本实用新型权利 要求所述内容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为透明的长方体状结构,上底面开口,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格,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小格前带有一个小夹层,所述的小夹层与每个小格间有一定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夹层开口处开有一个半圆形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圆形豁口位于小夹层上边缘的中心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为透明的长方体状结构,上底面开口,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格,在每个小格前带有一个小夹层,所述的小夹层与每个小格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的小夹层开口处开有一个半圆形豁口。所述的半圆形豁口位于小夹层上边缘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制药物分置盒,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药物分置盒,将治疗卡放于夹层中,能很清晰的看到病人的床号、姓名和所用药物、剂量、用药途径,每一小格对应一位病人的用药,这样可以更准确、直接地与病人进行身份的确认、核对,且易于辨认和取放,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同时避免了将多位病人的治疗卡和药物放置于治疗盘中,降低护理隐患。
文档编号A61J1/00GK202982633SQ2012207509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王升英 申请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