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74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疗上一种人体外真空采血器械,特别是一种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真空采血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采血针1和血液样本收集管2,采血针1一端是血管穿刺针管11,另一端是带有胶套采血针管12,中间通过PVC导管13连接。该装置在采血时,先拔除两头针管上保护套,将血管穿刺针管11刺入病患手臂静脉中,等血液进入采血导管中,医务人员立即用小拇指压住该血管穿刺针管11的针柄,以防穿刺针管脱落;由于血液样本收集管2密封胶塞很厚,采血针管12针尖斜面角度大,针尖钝,加上采血针管12密封胶管在受到轴向挤压时弹力很大,故需要双手才能将采血针管12刺入血液样本收集管中,操作相当不便。由于血液样本收集管2内是负压,血液流入该收集管中的速度较快。待采集到所需样量,若需采集多管血液样本,还得双手操作才能将采血针管12从收集管2中拔出。此时采血针管12外软胶套复原,包住采血针管,防止导管中血液流出污染环境,然后再重复之前的插管操作;若是不需要再抽血,就得先拔出人体上穿刺针管11,再套上针尖护套,再拔除收集管2上采血针管12。由此可见这种真空采血装置由于采血针1和收集管2分体构造,采血过程需同时关顾导管13的两头针管,导致操作复杂繁琐,多个操作步骤甚至需要双手且还需施以一定且恰到好处的力道才能完成针管的拔出和插入,而此时就无法关顾到另一头的针管,这样又牵涉到需要一个以上的医护人员的协同操作。这种复杂繁琐的操作步骤以及两头针管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和心理负担,在遭遇到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的病人以及婴幼儿病人而肢体活动幅度大的情景下,容易产生误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化、操作简单容易的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包括附带有操作手柄等的穿刺针管、软连接管、采血针管和血液样本收集管,其组成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一种采血针座,采血针座具有筒形空腔,筒形空腔尾端开放,采血针管固定在其前端壁上并向后延伸到筒形空腔中,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在前以可拔插的的方式插置在该筒形空腔中,筒形空腔的长度小于血液样本收集管的长度,插置在筒形空腔中的血液样本收集管的尾部裸露在筒形空腔外,血液样本收集管前端面与筒形空腔前端壁之间具有间隙A,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后端壁具有一可被采血针管后端刺穿的密封层,此密封层厚度小于间隙A的厚度,筒形空腔内具有与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相适配的连接构造,其与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配合连接形成较紧实的连接关系,血液样本收集管经由此构造装入和取出筒形空腔,血管穿刺针管管芯、软连接管管芯、采血针管管芯以及被刺穿密封层后的血液样本收集管管腔组成一种血液通道。这样,增加采血针座并预先将血液样本收集管与采血针座以及采血针管连接在一起,使整个采血装置成为一体构造。上述筒形空腔与管塞的适配构造不但方便血液样本收集管的装入和取出,同时又与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配合连接形成较紧实的连接关系,这样方便插在筒形空腔中的血液样本收集管直立时不易脱落出来,又从触感上给出了安装在筒形空腔中的血液样本收集管的插入程度,从而方便安装。实际使用时,首先将穿刺针管刺入人体血管中,等血液充满软延长管,一只手小拇指轻压固定穿刺针管,其余四指捏住采血针座,由于管塞密封层比较薄,另一只手从底部轻推血液样本收集管,让采血针管针尖穿过密封胶,进入收集管中,直至收集管与筒形空腔前端壁碰触无法再往前动;由于收集管内负压作用,血液快速流入血液收集管中至要求的样量后,若需采集多管血液样本,可捏住采血针座,轻松退出血液样本收集管,再插入新收集管采血。采血结束后,先撤出人体端穿刺针管,再退出血液收集管,由于采血针座比采血针管长,故能保证采血针管针尖不会伤到人,而且在反复更换血液收集管过程中,采血针座还起到插入导向作用,采血针尖不会刺到人,故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同时采血密封套回弹密闭,封住采血针管头,避免了血液污染。由此可见,本发明变现有技术中的两体分立而为一体构造,结构简化而且操作简单容易。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当筒形空腔与管塞二者处于适配连接状态时,采血针管后端恰处于待刺穿的密封层前。这样便于在插入的触感上把握采血针管的预插入程度。该适配的连接构造具有多种选择,比如筒腔内径内缩后过渡配合的尺寸方式,下述一种是一种优化选择:筒形空腔内与管塞相适配的构造是一种复数个沿筒形空腔的内壁周向分布或对称分布的弹性卡触的构造。此弹性卡触构造可以是一种短弧凸卡点,或者此短弧凸卡点或者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由弹性材料制成。这种弹性卡触构造可以造成筒形空腔内壁与管塞的弹性紧迫连接状态,但在施加轴向力时,血液样本收集管依然会相对筒形空腔做自如的前推或后退。这种短弧凸卡点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突凸在筒形空腔内壁上的凸点,厚度低浅而且前后侧均有弧形过渡,以便于管塞的爬行穿越。还可以在这种弹性卡触构造的基础上另行增加其他的适配连接构造进行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以下是其中一种优化的配合使用:筒形空腔内与管塞相适配的构造是一种复数个沿筒形空腔的内壁周向分布或对称分布的弹性卡触的构造,另一种相适配的构造是制作在管塞外周面上的L形槽以及制作在筒形空腔内壁上的突凸点,该突凸点从位于管塞前端面的L形槽竖直段的端头进入L形槽并可在其中滑动,当筒形空腔内壁与管塞弹性卡触时,该突凸点已进入L形槽中的竖直段中但尚未到达该竖直段的底端,此时采血针管后端恰处于待刺穿的密封层前,当前顶血液样本收集管至采血针管刺穿密封层后,该突凸点恰到达该竖直段的底端,此时旋转血液样本收集管,该突凸点进入L形槽中的横折段。这样,L形槽中的横折段可以锁死血液样本收集管在轴向上的自由度,使其相对针筒既不能前推也不能后退。血液样本收集管还可以以这种方式与筒形空腔连接:血液样本收集管螺纹连接在筒形空腔中,相适配的构造是一种螺纹连接构造。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由密封胶塞和保护盖组成,密封胶塞套塞在收集管管腔中,保护盖盖塞在收集管管口及密封胶塞上。与筒形空腔相适配的构造一般设置在保护盖上。采血针管外包覆有采血密封套,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中心设置有轴向延伸至密封层的芯孔,此芯孔内径比采血密封套外径稍大。这样,采血针管带同采血密封套沿此芯孔穿入管塞时,采血密封套受到轴向挤压压缩径向扭曲扩张变形,正好与此芯孔内孔壁挤压摩擦,更不致让采血针管脱出密封胶塞。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密封层厚度为3—0.5MM,最好是1.5—0.5MM。这样采血针管可轻松穿破密封层。采血针座在与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内含在筒形空腔内相适配的位置上沿采血针座轴向设置有一种长条槽作为操作窗,此操作窗共有两个,相对分布在筒形空腔的两侧。这样可通过此操作窗观察回血,观察血液样本收集管内血量的状态,也可观察血液样本收集管的插入状态和插入程度,还可在拔出血液样本收集管时,先透过此操作窗捏持管塞向后用力退出血液样本收集管,从而防止退出血液样本收集管时收集管本体与管塞的脱离。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增加采血针座并预先将血液样本收集管与采血针座以及采血针管连接在一起,使整个采血装置成为一体构造,而筒形空腔内与管塞相适配的构造乃至弹性卡触的构造既方便插在筒形空腔中的血液样本收集管直立时不会脱落出来,又从触感上给出了安装在筒形空腔中的血液样本收集管的插入程度,从而方便安装。整个装置结构简化而且操作简单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真空采血管装置血液样本收集管插入状态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真空采血管装置血液样本收集管撤出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的外观示意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采血针管插入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所述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采血针管撤出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采血针座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采血针座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血液样本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血液样本收集管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血液样本收集管保护盖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血液样本收集管保护盖的结构示意立体图。标号说明:11穿刺针管12采血针管13软连接管14采血密封套2血液样本收集管21密封层22保护盖23密封胶塞24芯孔25L形槽竖直段26L形槽横折段3采血针座31筒形空腔32操作窗33短弧凸卡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3、图4,整体式真空采血装置,包括附带有操作手柄等的穿刺针管11、软连接管13、采血针管12、血液样本收集管2以及一种采血针座3,采血针座3具有筒形空腔31,筒形空腔尾端开放,采血针管12固定在其前端壁上并向后延伸到筒形空腔31中,血液样本收集管2管塞在前以可拔插的的方式插置在该筒形空腔31中,筒形空腔31的长度小于血液样本收集管2的长度,插置在筒形空腔中的血液样本收集管2的尾部裸露在筒形空腔31外,血液样本收集管2前端面与筒形空腔31前端壁之间具有间隙A,血液样本收集管2管塞后端壁具有一可被采血针管12后端刺穿的密封层21,此密封层21厚度小于间隙A的厚度,筒形空腔31内具有与血液样本收集管2管塞相适配的构造,血管穿刺针管11管芯、软连接管13管芯、采血针管12管芯以及被刺穿密封层21后的血液样本收集管2管腔组成一种血液通道。参照图9,血液样本收集管2管塞由密封胶塞23和保护盖22组成,密封胶塞23套塞在收集管管腔中,保护盖22盖塞在收集管管口及密封胶塞23上。前述血液样本收集管2前端面即为保护盖前端面。前述血液样本收集管2管塞后端壁的密封层21位于密封胶塞上。密封层21厚度为1.0MM。参照图7、图8,筒形空腔31内与管塞相适配的构造是一种两个沿筒形空腔的内壁周向对称分布的弹性卡触的构造。此弹性卡触构造是一种短弧凸卡点33,此短弧凸卡点33由弹性材料制成。当血液样本收集管2的保护套22与此短弧凸卡点33卡触时,采血针管12后端恰处于待刺穿的密封层21前。采血针座3在与血液样本收集管2管塞内含在筒形空腔31内相适配的位置上沿采血针座3轴向设置有一种长条槽作为操作窗32,此操作窗32共有两个,相对分布在筒形空腔31的两侧。此操作窗32与上述短弧凸卡点33错位90度分布。参照图5、图6,采血针管12外包覆有采血密封套14,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中心设置有轴向延伸至密封层21的芯孔24,此芯孔24内径比采血密封套14外径稍大。这样,采血针管12带同采血密封套14沿此芯孔24穿入管塞时,采血密封套14受到轴向挤压压缩径向扭曲扩张变形,正好与此芯孔24内孔壁挤压摩擦,更不致让采血针管脱出密封胶塞。实际使用时,首先将穿刺针管11刺入人体血管中,等血液充满软延长管,一只手小拇指轻压固定穿刺针管11,其余四指捏住采血针座3,由于管塞密封层21比较薄,另一只手从底部轻推血液样本收集管2,让采血针管12针尖穿过密封层21进入收集管中,直至收集管与筒形空腔31前端壁碰触无法再往前动;由于收集管内负压作用,血液快速流入血液收集管2中至要求的样量后,若需采集多管血液样本,可捏住采血针座3,并透过操作窗32捏住血液样本收集管2将其轻松退出,再插入新收集管采血。采血结束后,先撤出人体端穿刺针管11,再退出血液收集管2,由于采血针座3比采血针管12长,故能保证采血针管12针尖不会伤到人,而且在反复更换血液收集管过程中,采血针座3还起到插入导向作用,采血针尖不会刺到人,故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同时采血密封套14回弹密闭,封住采血针管12头,避免了血液污染。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实施例二:参照图10、图11,筒形空腔31内与管塞相适配的构造由短弧凸卡点33和一种螺纹连接构造组成,该螺纹连接构造中的公母螺纹分别制作在保护盖22和筒形空腔31内周壁上。先将血液样本收集管2螺旋入筒形空腔31中,待与短弧凸卡点33卡触时停止旋入,此时采血针管12后端恰处于待刺穿的密封层21前。采血时,再次螺旋即可将采血针管顶穿密封层21。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最佳实施例:参照图12,筒形空腔内与管塞相适配的构造是一种复数个沿筒形空腔的内壁周向分布或对称分布的弹性卡触的构造,此弹性卡触构造是一种短弧凸卡点,此短弧凸卡点以及血液样本收集管管塞由弹性材料制成。另一种相适配的构造是制作在管塞保护盖22外周面上的L形槽以及制作在筒形空腔内壁上的突凸点,该突凸点从位于管塞前端面的L形槽竖直段25的端头进入L形槽并可在其中滑动,当筒形空腔内壁与管塞保护盖弹性卡触时,该突凸点已进入L形槽中的竖直段25中但尚未到达该竖直段25的底端,此时采血针管12后端恰处于待刺穿的密封层21前,当前顶血液样本收集管2至采血针管12刺穿密封层21后,该突凸点恰到达该竖直段25的底端,此时旋转血液样本收集管2,该突凸点进入L形槽中的横折段26。这样,L形槽中的横折段26与该突凸点的配合可以锁死血液样本收集管2在轴向上的自由度,使其相对采血针座3既不能前推也不能后退。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