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037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
背景技术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 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 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 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受压迫,阻碍血液循环时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 的人也会罹患痔疮。痔疮久拖不治,可以造成痔核脱出形成嵌顿,加重疼痛和病情,其次肛门感染,一 旦形成痔疮出血症状,细菌、毒素、脓栓极易侵入血液引发脓毒败血症等。此外由于痔块脱 出导致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门外长期刺激周围皮肤,易导致瘙痒及皮肤湿疹。痔疮的主 要危害有贫血、嵌顿、坏死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许多痔疮患者认为药物能够治 疗痔疮,于是盲目的涂抹各种药物,可是久治久不愈,而且越治越重,导致疼痛加剧,对此痔 疮,患者切忌盲目用药治疗,不能一味的用药物,即便有效果,长期都会产生依赖性,最好办 法是靠患者自身的调节,从生活中做起首先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于痔疮的一般治疗方 法,只有通过手术才能痊愈,盲目的药物治疗和其他疗法不能清除痔疮,通常药物可用于缓 解或痔疮切除术前术后的护理。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痔疮多是因风湿燥热侵袭脏、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 浊气瘀血下注,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中焦湿热下注,血热毒火内盛等原因引 发,对症下药时,当以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润肠通便、软坚散结、止血定痛、 清肠逐痔功能的药材进行组方,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肛周及直肠末端微环境,促进 肿块消失,治愈痔疮。目前常见的痔疮用药多以口服,可能对痔疮有一定的疗效,但明显不 适合痔疮术后护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 血散瘀、润肠通便、软坚散结、止血定痛、清肠逐痔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内痔、夕卜 痔、混合痔均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 份数为生地65 85份觅菜60 80份当归55 75份蒲公英50 70份地偷45 65份黄岑40 60份射干35 55份五倍子35 50份槐花30 45份升麻30 40份桃仁25 40份仙鹤草20 35份黄柏15 30份黄连10 25份滑石5 20份锻牡贩5 15份。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70 80份苋菜65 75份当归60 70份地榆50 60份黄芩45 55份射干40 50份槐花32 42份升麻32 38份桃仁28 36份黄柏18 28份黄连12 22份滑石7 15份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73 78份苋菜68 72份当归63 67份地榆53 57份黄芩47 53份射干42 47份槐花34 40份升麻34 36份桃仁30 34份蒲公英55 65份五倍子38 46份仙鹤草22 32份煅牡蛎6 12份。蒲公英58 62份五倍子40 44份仙鹤草24 28份黄柏20 26份黄连14 18份滑石9 13份煅牡蛎8 10份。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生地74份苋菜70份当归65份蒲公英60份地榆54份黄岑48份射干44份五倍子42份槐花36份升麻35份桃仁32份仙鹤草26份黄柏22份黄连16份滑石10份煅牡蛎9份。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I)将黄芩、射干、五倍子、滑石、煅牡蛎混合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2 )将升麻用武火翻炒数次后,表面均匀喷洒黄酒,炒干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
粉,备用。
(3)将地榆用武火烤炙为炭,粉碎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4)将生地、苋菜、蒲公英、槐花、桃仁放入研钵中,反复碾压至成糊状药膏,去除杂质,备用。
(5)将当归、仙鹤草、黄柏、黄连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用武火熬煮,剩余一倍量的水后,再加入五倍量的水,继续用武火熬煮至成糊状药膏,去除杂质,备用。
(6 )将步骤(I)、步骤(2 )、步骤(3 )所得的细粉,与步骤(4)、步骤(5 )制得的药膏混合,加入凡士林后,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外用软膏剂产品。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生地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日华子本草》载“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地是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包含对人体有好处的多类氨基酸、糖类,并且有强心、利尿、降压、降糖、 保肝、抑菌、升高血细胞等药理作用。
苋菜味甘;性微寒。入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通利二便。主治痢疾;二便不通;蛇虫螫伤;疮毒。《滇南本草》载“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苋菜提取物中的正烷烃类、正烷醇类、留醇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大肠肝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克雷白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痈疽疮疡。《本草正》载“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 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痒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滇南本草》载“治诸疮肿毒,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薄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对某些疾病表现出广谱抗菌素的功效,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
地榆味苦;酸;性寒,无毒。入肝;肺;肾;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疮痈肿痛;湿疹;阴痒。《别录》载 “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能收缩血管,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主治湿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湾痢;黄疸;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本经》载“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黄芩有显著的抑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能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此外还有保肝、利胆、抗氧化、抗癌功效。
射干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肝经。降火;解毒;散血;消痰。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龙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滇南本草》载“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肋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射干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有抑制和延缓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对抗透明质酸酶,抑制芽囊的炎性渗出和炎性增生。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入肺;胃;大肠;肝;肾经。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纲目》载 “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五倍子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收缩小血管,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能与重金属离子、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剂。
槐花味苦;性微寒。入肝;肺;心;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治肠风便血; 痔疮下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草正》 载“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槐花所含的芸香甙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壁脆性,降低血压、抗水肿,对高血压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此外还有抗炎作用。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主治时疫火毒;口疮;咽痛;斑疹;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纲目》载“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 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压、抑制心肌、 减慢心率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主治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本经逢原》载“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治热入血室,瘀积症瘕,疟母,心腹痛,亦散肝经之血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桃仁醇提液可增加静脉血管流量,舒张血管,能增加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 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此外还有抑制血液凝固和溶血作用。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入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主治咯血;吐血; 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百草镜》载“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仙鹤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有强心、升血压、凝血、止血、凉血、抗菌等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入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药品化义》载“降火能自顶至踵,沦肤彻髓,无不周到,专泻肾与膀胱之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柏含小蘖碱、黄柏酮等主要成分,有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对各种皮肤湿毒、疮疡等症状, 功效良好。
黄莲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争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湾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 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连有较强的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可降低血溏,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此外对鼻咽癌和宫颈癌也有抑制作用。
滑石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胃;膀胱经。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主治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本草衍义补遗》 载“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滑石对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抑制作用,外用能吸附大量的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可保护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内服除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煅牡蛎味咸;性微寒。入肝;肾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主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癥瘕痞块。《本草纲目》载“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煅牡蛎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酸性提取物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精选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润肠通便的中药材组方炮制,有软坚散结、止血定痛、清肠逐痔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 对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痔疮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I
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生地80g觅菜75g当归70g蒲公英65g
地榆60g黄芩55g射干50g五倍子45g
槐花40g升麻38g桃仁35g仙鹤草30g
黄柏28g黄连20g滑石15g煅牡蛎13g。
本发明药膏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I)将黄芩、射干、五倍子、滑石、煅牡蛎混合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2)将升麻用武火翻炒数次后,表面均匀喷洒黄酒,炒干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3)将地榆用武火烤炙为炭,粉碎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4)将生地、苋菜、蒲公英、槐花、桃仁放入研钵中,反复碾压至成糊状药膏,去除杂质,备用。
(5)将当归、仙鹤草、黄柏、黄连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用武火熬煮,剩余一倍量的水后,再加入五倍量的水,继续用武火熬煮至成糊状药膏,去除杂质,备用。
(6 )将步骤(I)、步骤(2 )、步骤(3 )所得的细粉,与步骤(4)、步骤(5 )制得的药膏混合,加入凡士林后,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外用软膏剂产品。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I. 5 2ml,外痔患者均匀涂抹于肛周,内痔患者推注入肛门内2 3cm处,混合痔患者涂抹、推注并用。5天为一个疗程,通常I 3个疗程起效。
实施例2
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生地78g觅菜73g当归68g蒲公英63g
地榆58g黄岑53g射干48g五倍子44g
槐花39g升麻36g桃仁34g仙鹤草29g
黄柏26g黄连18g滑石13g煅牡蛎12g。
本实施例的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76g觅菜71g当归66g蒲公英62g
地榆55g黄芩51g射干45g五倍子45g
槐花38g升麻36g桃仁33g仙鹤草28g
黄柏24g黄连17g滑石12g煅牡蛎10g。
本实施例的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74g觅菜70g当归65g蒲公英60g
地榆54g黄岑48g射干44g五倍子42g
槐花36g升麻35g桃仁32g仙鹤草26g
黄柏22g黄连16g滑石IOg煅牡蛎9g。
本实施例的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
临床资料
经我院对80例肿痛、脱出、糜烂出血及渗出等症状表现的患者,分组对照进行痔疮切除术前术后护理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显示本发明所述外用药膏能明显缓解肿痛,收敛局部血管及神经,促进手术刀口愈合,完全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的日常护理及术后护理,宜于临床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65 85份苋菜60 80份当归55 75份蒲公英50 70份 地偷45 65份黄岑40 60份射干35 55份五倍子35 50份 槐花30 45份升麻30 40份桃仁25 40份仙鹤草20 35份 黄柏15 30份黄连10 25份滑石5 20份煅牡蛎5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70 80份苋菜65 75份当归60 70份蒲公英55 65份 地偷50 60份黄岑45 55份射干40 50份五倍子38 46份 槐花32 42份升麻32 38份桃仁28 36份仙鹤草22 32份 黄柏18 28份黄连12 22份滑石7 15份煅牡蛎6 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73 78份苋菜68 72份当归63 67份蒲公英58 62份 地榆53 57份黄芩47 53份射干42 47份五倍子40 44份 槐花34 40份升麻34 36份桃仁30 34份仙鹤草24 28份 黄柏20 26份黄连14 18份滑石9 13份煅牡蛎8 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74份苋菜70份当归65份蒲公英60份 地榆54份黄岑48份射干44份五倍子42份 槐花36份升麻35份桃仁32份仙鹤草26份 黄柏22份黄连16份滑石10份煅牡蛎9份。
5.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黄芩、射干、五倍子、滑石、煅牡蛎混合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2)将升麻用武火翻炒数次后,表面均匀喷洒黄酒,炒干后粉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3)将地榆用武火烤炙为炭,粉碎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4)将生地、苋菜、蒲公英、槐花、桃仁放入研钵中,反复碾压至成糊状药膏,去除杂质,备用。
(5)将当归、仙鹤草、黄柏、黄连放入容器中,加入五倍量的水,用武火熬煮,剩余一倍量的水后,再加入五倍量的水,继续用武火熬煮至成糊状药膏,去除杂质,备用。
(6)将步骤(I)、步骤(2)、步骤(3)所得的细粉,与步骤(4)、步骤(5)制得的药膏混合,加入凡士林后,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外用软膏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生地65~85份、苋菜60~80份、当归55~75份、蒲公英50~70份、地榆45~65份、黄芩40~60份、射干35~55份、五倍子35~50份、槐花30~45份、升麻30~40份、桃仁25~40份、仙鹤草20~35份、黄柏15~30份、黄连10~25份、滑石5~20份、煅牡蛎5~15份。本发明精选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润肠通便的中药材组方炮制,有软坚散结、止血定痛、清肠逐痔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痔疮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K33/12GK102973744SQ20131000103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日
发明者吕传芳 申请人:吕传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