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780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中医认为早期痛风因气血虚阴阳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日久则痰浊瘀血互结、脾阻经络、血脉导致肾损害。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早期可有显着的高血压和氮质血症,中期进入此期的病人尿常规检查已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尚可发现红细胞或者管型。部分病人可有血压高、腰酸、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晚期痛风性肾病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晚期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最后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目前多数患者因治疗痛风不得当所致,使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成本毒副作用少的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党参8 12g、白术6 9g、肉灰蓉4 6g、锁阳4 6g、枸杞子6 8g、补骨脂6 8g、黄精6 8g、鸡内金6 9g、突实4 6g、鸡血藤6 9g、乌药4 6g、吴茱萸4 6g、路路通6 8g、赤苟6 8g、白花蛇舌草4 6g、冬瓜皮6 9g、牛膝4 6g、川弯6 9g、黄柏6 9g、夏枯草4 6g、泽湾4 6g、甘草4 6g。

本发明中医治疗本病的有益效果是健脾益肾、温补命门、疏经活络、利水消肿。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本发明中党参味甘;性平。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现代研究,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缺氧作用、增强免疫机能。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健胃、燥湿利尿、化痰、止汗。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本草汇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锁阳味甘,性温。归脾、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功能养肝、滋肾、润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功能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现代研究,具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免疫系统增强作用。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现代研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疲劳、抗氧化、抗病毒、改善循环的作用。鸡内金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名医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芡实味甘、涩,性平,无毒。功效补中益气,提神强志,使人耳目聪明。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配当归,补血活血。《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乌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用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孕妇及体虚者慎服。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路路通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能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微寒。归心、肝、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毒蛇咬伤,疮肿热痈。冬瓜皮味甘,性凉。归脾、小肠经。功能与主治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牛膝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川芎味辛,性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现代研究,具有改善循环、抗菌、止痛的作用。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现代研究,具有抗菌、降压、抗肝炎、提高免疫的作用。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功能主治清肝、散结、利尿、降压。《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效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本发明经临床验证有效率在90%以上,治愈率为85%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党参8 12g、白术6 9g、肉灰蓉4 6g、锁阳4 6g、枸杞子6 8g、补骨脂6 8g、黄精6 8g、鸡内金6 9g、突实4 6g、鸡血藤6 9g、乌药4 6g、吴茱萸4 6g、路路通6 8g、赤苟6 8g、冬瓜皮6 9g、牛膝4 6g、川弯6 9g、黄柏6 9g、夏枯草4 6g、泽湾4 6g、甘草4 6g。实施例2 :—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党参12g、白术6g、肉苁蓉6g、锁阳4g、枸杞子8g、补骨脂6g、黄精6g、鸡内金6g、突实6g、鸡血藤6g、乌药4g、吴茱萸6g、路路通6g、赤芍6g、白花蛇舌草4g、冬瓜皮9g、牛膝4g、川弯6g、黄柏9g、夏枯草4g、泽湾4g、甘草4g。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62例患者,疗效频佳。二、诊断标准痛风肾的临床表现早期可有显着的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在病程中有25%病人会夹杂尿路感染,一般来说痛风肾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病,而且进展很缓慢,常经历10 20年才发生肾衰。还有约20%的病人并发尿酸性结石,可出现肾绞痛、血尿或尿中排出尿酸石;中期痛风性肾病进入此期的病人尿常规检查已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尚可发现红细胞或者管型。病人可出现轻度浮肿及低蛋白血症。部分病人可有血压高、腰酸、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肾功能检查(肌酐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等),则可发现有轻至中度肾功能减退;晚期痛风性肾病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表现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最后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三、用药方法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将该发明中药水煎服,每剂煎200ml,每日I剂,每日早、晚2次分月艮,10日为I疗程。四、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五、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经统计治愈率在85%以上,有效率90%以上。六、典型病例

1、王X,男,58岁。2009年10月就诊。患者主诉痛风病5年余,出现轻度浮肿、手指和足趾关节疼痛加重10天。在当地卫生院多次诊治,好转后又反复。查体按压两小腿足背有凹先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蛋白尿2+,尿酸高600U/L、肌酐高、小量尿素氮。患者要求服用本发明中药2疗程,指导多饮水,控制海产品、豆类、动物肝饮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半年随访未再复发。2、张XX,女,61岁,于2010年7月就诊。主患者主诉痛风病5年余,出现轻度浮肿、手指和足趾关节疼痛加重13天。在当地卫生院多次诊治,好转后又反复。查体按压两小腿足背有凹先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蛋白尿2+,红细胞2+,尿酸高500U/L、肌酐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15剂,指导多饮水,控制海产品、豆类、动物肝饮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未再复发。3、刘XX,男,52岁,于2011年5月就诊。患者主诉痛风病10年余,出现轻度浮肿、足趾关节疼痛加重7天,测血压高160/90mmhg。在当地卫生院多次诊治,好转后又反复。查体按压两小腿足背有凹先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蛋白尿3+,尿酸高、肌酐高。患者要求服用本发明中药2疗程,指导多饮水,控制海产品、豆类、动物肝饮食,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实验检查正常。半年随访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党参8 12g、白术6 9g、肉灰蓉4 6g、锁阳4 6g、枸杞子6 8g、补骨脂6 8g、黄精6 8g、鸡内金6 9g、突实4 6g、鸡血藤6 9g、乌药4 6g、吴茱萸4 6g、路路通6 8g、赤苟6 8g、白花蛇舌草4 6g、冬瓜皮6 9g、牛膝4 6g、川弯6 9g、黄柏6 9g、夏枯草4 6g、泽湾4 6g、甘草4 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党参8~12g、白术6~9g、肉苁蓉4~6g、锁阳4~6g、枸杞子6~8g、补骨脂6~8g、黄精6~8g、鸡内金6~9g、芡实4~6g、鸡血藤6~9g、乌药4~6g、吴茱萸4~6g、路路通6~8g、赤芍6~8g、白花蛇舌草4~6g、冬瓜皮6~9g、牛膝4~6g、川芎6~9g、黄柏6~9g、夏枯草4~6g、泽泻4~6g、甘草4~6g。本发明中医治疗本病的有益效果是健脾益肾、温补命门、疏经活络、利水消肿。该药效果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
文档编号A61K36/8969GK103055139SQ20131002121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芳 申请人:李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