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102110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音乐体感共振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音乐体感共振技术,最早起源于挪威教育学家和临床医学家Olav Skille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现;1985年,美国的Byron Eakin设计出音乐体感躺椅、床垫等产品并用于商业民用领域;1987年始,时任日本音乐治疗学会理事的小松明花20年时间发明了专用于音乐体感共振技术的声频换能器,藉此完成了音乐体感共振技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当前国内市场已出现了ー批“梦博士”、“新体感”等品牌的音乐体感共振技术产品,音乐体感共振技术的应用正在迅速地发展中。当前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陷:ー是其实现的方法还停留在机械化水平,仅靠电能转换声能单一流程实现技术应用,尚未引入信息化技术形成智能化应用方法,比较严重地制约了该技术应用的精准化程度发挥;ニ是与人体接触的振动源安装位置大多采用不可移动的固定方式,对不同体积的人体对象适应性、对人体姿势变化的适应性等灵活度不高,不仅影响该技术应用的人体舒适性,也影响人体共振感应部位相针对的灵活性。当前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应用中,缺失对人体固有频率的检测手段,所以其施加人体音乐体感共振时并不兼容不同人体固有频率的特殊针对性,这是其针对对象精准化作用程度发挥缺陷之一;缺失对不同 人体音乐体感振动方式的不同需求判断方式,所以在施加音乐体感共振时,不能给予不同的需求实施不同的方案,这是其针对对象精准化程度发挥缺陷之ニ ;由于其系统结构的组成方式采用近乎于一般音乐重放的音响系统简单方式:如音源(节目源)一功率放大一声能驱动(扬声器系统)等,进行应用操作时,多是由操作员人为选择音乐振动节目源并控制声波振动能量的输出,而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主观感受、不同应用环境的操作员面对同一条件下的需求判断和操作选择是不一样的,这使同一条件的需求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作用和效果,导致其应用精准化作用程度发挥缺陷之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以上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本发明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程序与硬件执行系统的协调方式,克服了上述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应用中精准程度不高的问题;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在智能化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在其应用于人体共振过程中有更大的适应性灵活度以及精确性。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I)包括计算机软件:
程序显示/输入程序,作为人机对话的输入输出媒介,通过计算机人机界面接受输入指令,并显示软件处理流程的各种询问与结果,为人机对话提供信息输入输出的信息接ロ ;系统控制程序,作为协调控制中心,对系统内各程序的信息处理实施协调、分配和控制;信息配对程序,作为智能化处理中心,按照预置的数学模型,对用户数据库的数据、声频音乐数据库的数据以及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类比计算分析,同时按照预置的比较方案整理出优化筛选的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统计程序,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按照预置公式与參数进行分析,并得出数据分析统计结果;用户数据库,保存实时的或历史的各种有关用户数据,以备软件信息处理过程调用;声频音乐数据库,该数据专用于保存各种声频或音乐数据,以备软件信息处理过程调用;(2)还包括硬件执行系统:电源稳压过滤器,为硬件执行流程的电器及其设备提供动カ的电源仪器,通过该仪器的稳压滤波处理,硬件执行流程中的各电器及其设备可以获得稳定而纯净的电流、电压;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对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起控制作用的装置,主要功能是按照预定顺序发出 电动机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数/模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处理设备,起到数字信息与模拟信息交互应用的媒介作用,它既可以将系统采集到的模拟声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软件程序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又可以将计算机存储的声频数字信号转换成硬件执行系统中的电器及设备可识别和传输的模拟电信号;前置分频放大器,把模拟音频信号放大至功率放大器可接受的输入额定电平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电子分频处理;功率放大器,通过对模拟音频信号的放大电功率去驱动声频驱动组件做功;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由声频驱动组件、双向滚动组件、液压升降组件、结构组件组成;声频驱动组件,感应或接受人体振动声能并将该声能转换成电能传递给数/模转换器,或接受功率放大器的电能驱动,将电能转换成声能而发生振动,从而实现对人体的声波外能驱动カ;双向滚动组件,为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水平前后移动提供实施条件;液压升降组件,为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垂直上下移动提供实施条件;结构组件,将声频驱动组件、双向滚动组件、液压升降组件结合成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结构方式和将若干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连接成一个声频振动床的结构方式;声频振动床,由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组成,并可因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进行不同程度的上下升降移位和水平前后移位而形成声频振动床上下起伏变化的状态或横向伸縮的状态。
声频驱动组件由拾音器、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和超低频换能器装置于ー个叫声频驱动盘的盒状物体内,将声频驱动盘连接紧固在一个叫做声频驱动盘安装架上,把声频驱动盘安装架连接紧固在由液压减震器、双向电动机B构成的液压升降组件上,将液压升降组件连接紧固在ー个由双向电动机A、驱动轴、滚动轮组成的双向滚动组件上,形成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可上下升降移位和水平前后移位的功能。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 I)计算机软件程序与硬件执行系统之间以数/模转换器作为信息沟通媒介,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数字信息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息,硬件执行系统的模拟信息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息;(2)由声频驱动组件之一声频驱动盘装置中的拾音器,通过与人体的紧密接触采集人体固有频率声信号,并将之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给数/模转换器,由数/模转换器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数据分析统计程序,数据分析统计程序按照预置的计算模型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加工、整理成可用的数据,再传至用户数据库予以储存;(3)可利用人机对话界面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显示/输入程序向系统控制程序发出信息处理的请求,系统控制程序根据该请求,向信息配对程序传达配对指令,信息配对程序就会调出用户数据库或声频音乐数据库中储存的相关数据,按照预置的数学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计算处理,并把计算处理结果经系统控制程序调配传至显示/输入程序,经由显示/输入程序按照预置方案以图形或声音显示在计算机外设上;(4)利用人机对话界面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显示/输入程序向系统控制程序发出信息处理的请求,系统控制程序根据该请求,可直接向声频音乐数据库下达数据调用指令,声频音乐数据库根据系统控制程序的指令,将声频或音乐数据传至数/模转换器,由数/模转换器将该数据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再将该模拟传至前级分频放大器,前级分频放大器将该信号放大至某额定功率并进行超高频、全频、超低频分频后,传至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再将该信号放大到某适合的功率分别传至声频驱动组件中声频驱动盘上的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超低频换能器;(5)利用人机对话界面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显示/输入程序向系统控制程序发出声频驱动控制的请求,系统控制程序根据该请求,可利用本程序中预置的控制方案,向数/模转换器下达:①声频驱动能量大小的指令、②声频驱动盘中的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超低频换能器等的开/关指令、③声频驱动盘开/关时序指令、④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升/降指令、⑤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移动指令,数/模转换器接受该指令后,将之转变成模拟信号分别传至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与前置分频放大器。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根据数/模转换器传来的模拟信号对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升/降或移动实施控制。前置分频放大器根据数/模转换器传来的模拟信号对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即声频驱动能量大小实施控制。声频振动床即可置于普通的房间,也可经防水处理后置于浴缸中,成为水中生频共振首乐体感智能化系统的如/终端,在水环境中完成首乐体感共振任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其一,本发明通过数/模转换器建立起计算机软件处理程序与硬件执行系统之间的媒介联系,使模拟讯号与数字讯号之间能够实时沟通;以此为桥梁,计算机可以识别声讯号就可以通过拾音器(也是ー种声能转换器)与数/模转换器建构ー个声频检测系统,也就可以形成ー种人体固有频率的检测手段。当一种声能转换器一拾音器,把拾取的人体固有频率声波转换成ー种电讯号传输给数/模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就会将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给计算机软件处理程序,而计算机软件处理程序会按照预置的计算模型对该数字进行计算、加工、整理,继而形成可视化亦包括可听化的专用数据结果;计算机软件处理程序可采用预置的数据分类模型对所采集的专用数据结果进行类比分析计算,最終可提供ー个人体固有频率特征的识别结果,完成人体固有频率检测任务。其ニ,本发明针对人体固有频率检测结果,使计算机可以调动软件处理程序中预置的解决方案模型,进行类比分析后,提出被优化过的解决方案,藉此完成针对不同人的固有频率特征或不同需求提供与之相对应的人体音乐体感振动方案。其三,本发明计算机软件处理程序与硬件执行系统协调过程中,在解决检测任务、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可按照程序内预置的执行规定:如输出能量大小的安全阈值規定、振动源节目排列顺序的列表规定、振动源升降移调的规定、振动终端的振动时序排列规定等,通过数/模转换器去控制硬件执行系统的执行方式,这就避免了人为操作的主观性差本发明不仅克服了当前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应用中的精准化缺陷,还为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应用过程中提供了实时的监控条件。本发明拾音器一数/模转换器一软件处理程序的途径,既是ー个可用于检测的途径,也是ー个可用于监测的途径,它可在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实施中,进行实时声频数据采样和分析,并将采样结果和分析结果可实时反映在人机对话的界面上,让人能了解该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实施的实时状态。在当前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应用中如当前的音乐体感床,向人体施加声频振动外力时,其振动终端部分及声频换能器与人体介质接触的部分,往往采用固定位置安装的方式,基本上在应用中保持一个不变的水平状态和固定状态,因其振动终端部分既不能升降,也不能移动,不仅对人体躺卧姿势变化的适应性差,而且对不同体积的人体针对性也差,体积大的或体积小的人体,都躺在同一条件的振动床上。同时也缺失了对人体姿势变化引起的固有振动频率变化的共振应对策略。本发明通过硬件执行系统中声频驱动盘、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及其声频振动床等技术方法的发明,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缺陷,同时还扩展了该技术应用于中医经络学理论的兼容性。本发明指出了一种将拾音器、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超低频换能器安装在一个盒状的物体上,并称这种装置为声频驱动盘,再将声频驱动盘连接紧固在ー个升降液压组件上,再把升降液压组件连接紧固在ー个滚动组件上,构成ー个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再把若干个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组成ー个声频振动床的方法,由于这种声频振动床的每ー个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都可以独立调整高度和水平位移,所以声频振动床,就可以根据人体躺卧的不同姿势变化和振动外力施加人体部位需求相对应。人体的固有频率随着人体姿势的改变而变化。具体说,站着的人体与坐着的人体其固有频率是有差异的。因此,当人体躺卧在声频振动床吋,“V”字形躺卧与“一”字形躺卧的腔体、器官等固有频率均有差异,为适应和利用这种差异,承载人体重力并通过紧密接触人体而施加声频振动外力的方式也应该适应人体不同的躺卧姿势。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不同躺卧姿势的适应性,同时也解决了人体不同部位的一定程度的适应性。IOOOHz以上的频率一般都具有指向性,如果采用声波按照中医经络学,对背部不同部位与五脏六腑相关的穴位实施振动活化,就必须将振动源对准该穴位。因此,所发明的声频振动床采用若干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组成,就是为了能实施每个声频振动盘可独立上下前后移位调整,以适应人体躺卧不同姿势的变化和人体背部不同部位的对位。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不仅将音乐体感共振技术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到信息化应用水平,而且对音乐体感共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兼容性、精确性、灵活性以及操作标准化等多方面进步提供了实用价值和促进意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ー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框架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硬件执行系统框架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声频驱动盘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声频振动床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软、硬件相互协调完成信息采集与数据整理、储存的智能化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的软、硬件相互协调完成数据调用的智能化流程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声频振动床置于浴缸中形成水环境中应用的示意图。图中所示:1.显示/输入程序,2.系统控制程序,3.信息配对程序,4.数据分析统计程序,5.用户数据库,6.声频音乐数据库,10.电源稳压过滤器,20.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30.数/模转换器,40.前置分频放大器,50.功率放大器,60.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100.声频驱动组件,101.拾音器,102.超高频换能器,103.全频换能器,104.超低频换能器,200.双向滚动组件,201.双向电机A,202.驱动轴,203.滚动轮,300.液压升降组件,301.液压升降减震器,302.双向电机B,400.结构组件,401.声频驱动盘,402.声频驱动盘安装架,403.拉簧围裙,500.声频振动床,600.浴缸。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显示/输入程序1,作为人机对话的输入输出媒介,通过计算机人机界面接受输入指令,并显示本发明软件处理流程的各种询问与结果,为人机对话提供信息输入输出的信息接ロ。系统控制程序2,作为本发明方法的协调控制中心,对系统内各程序的信息处理实施协调、分配和控制。信息配对程序3,作为本发明方法的智能化处理中心,按照预置的数学模型,对本系统的用户数据库5的数据、声频音乐数据库6的数据以及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类比计算分析,同时按照预置的比较方案整理出优化筛选的数据結果。数据分析统计程序4,作为本发明方法的数据加工中心,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按照预置公式与參数进行分析,并得出数据分析统计結果。用户数据库5,作为本发明方法的数据储存仓库之一,专用于保存实时的或历史的各种有关用户数据,以备软件信息处理过程调用。声频音乐数据库6,作为本发明方法的数据储存仓库之ニ,该数据专用于保存各种声频或音乐数据,以备软件信息处理过程调用。电源稳压过滤器10,是为本发明方法中硬件执行流程的相关电器及其设备提供动力的电源仪器,通过该仪器的稳压滤波处理,硬件执行流程中的各电器及其设备可以获得稳定而纯净的电流、电压。数/模转换器30,是将本发明方法实施中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处理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本发明系统中,起到数字信息与模拟信息交互应用的媒介作用,它既可以将系统采集到的模拟声讯号转换成计算机软件程序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又可以将计算机存储的声频数字信号转换成硬件执行系统中的电器及设备可识别和传输的模拟电讯号。前置分频放大器40,在本发明中是把模拟音频信号放大至功率放大器50可接受的输入额定电平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电子分频处理。功率放大器50,在本发明中,通过对模拟音频信号的放大到必要的电功率去驱动声频驱动组件100做功。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20,在本发明系统中是对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起控制作用的装置,主要功能是`按照预定顺序发出电动机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由声频驱动组件100、双向滚动组件200、液压升降组件300、结构组件400等四大组件组成;其中声频驱动组件100主要功能是感应或接受人体振动声能并将该声能转换成电能传递给数/模转换器30,或接受功率放大器50的电能驱动,将电能转换成声能而发生振动,从而实现对人体的声波外能驱动カ;其中双向滚动组件200主要功能是为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的水平前后移动提供实施条件;其中液压升降组件300主要功能是为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的垂直上下移动提供实施条件;其中结构组件400主要功能是将声频驱动组件100、双向滚动组件200、液压升降组件300等结合成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的结构方式和将若干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连接成一个声频振动床500的结构方式。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在本发明中,是针对人体生物要素受迫振动或共振起外カ驱动作用的,它是本发明中处于执行最前端或最末端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与功能単元,其主要功能既可作为人体躺卧的承载体,又可作为利用有一定自重压カ的人体与其结构中的声频驱动盘401形成紧密接触的条件下,通过声频驱动盘401中装置的声频驱动组件100做功,实施本发明执行的最終步骤和作用。
声频振动床500是由若干个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组成,主要功能是通过多个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不同的上下升降调整和前后调整组合,形成不同躺卧人体姿势的适应性和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紧密接触的灵活性条件。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进ー步说明本发明中硬件执行系统终端的组成方式及其对不同躺卧人体姿势的适应性和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紧密接触的灵活性条件的实现措施:图2所示,由拾音器101、超高频换能器102、全频换能器103、超低频换能器104组成声频驱动组件100 ;由双向电机A201、驱动轴202、滚动轮203组成双向滚动组件200 ;由液压升降减震器301、双向电机B302组成液压升降组件300 ;由声频驱动盘401、声频驱动盘安装架402、拉簧围裙403组成结构组件400 ;再由声频驱动组件100、双向滚动组件200、液压升降组件300、结构组件400组成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及其声频振动床。图3所示,将声频驱动组件100中的拾音器101、超高频换能器102、全频换能器103、超低频换能器104安装在类似于一个盒状的物体中构成ー个声频驱动盘401。图4所示,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的结构方法中,由安装有声频驱动组件100的声频驱动盘401安装紧固在声频驱动盘安装架402上,再将声频驱动盘安装架402安装紧固在液压升降组件300中的液压升降减震器301的升降轴上,液压升降减震器301底部装有液压升降组件300中的双向电动机B302提供动カ源,由双向电动机B302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决定液压升降减震器301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的上下升降运动。图4所示,声频振动 床结构单体60的结构方法中,液压升降组件300与双向滚动组件200紧固连接,双向滚动组件200由双向电动机A201、驱动轴202、滚动轮203组成,双向电动机A201为驱动轴202提供正向或反向转动的动力,驱使紧固在驱动轴202两端的滚动轮203因驱动轴202的带动而滚动,从而实现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的前后双向运动。图5所示,由若干数量声频驱动组件100、双向滚动组件200、液压升降组件300、结构组件400组成的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加上ー个结构组件400中的拉簧围裙403便可组合成一个声频振动床500,而声频振动床500可因各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的升降程度或移动位置的不同,组合成声频振动床500上下起伏的形状不同以及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60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可实现对人体躺卧不同姿势条件下与声频驱动盘401的紧密接触和声频驱动盘401针对躺卧人体不同部位可实施对位调整。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软、硬件相互协调完成信息采集与数据整理、储存的智能化流程: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外置设备如触摸屏或键盘、鼠标等计算机外设通过显示/输入程序I向系统控制程序2发出采信指令,系统控制程序2接受采信指令并将程序内预置的采信控制信息传输给数/模转换器30,数/模转换器30打开图2所示的声频换能器组件100之一的拾音器101开关,由图2所示的声频换能器组件100之一的拾音器101从其被装置于同人体紧密接触的声频驱动盘401处拾取人体振动的生物声波讯号,并将该讯号转换成电讯号传至图1所示的数/模转换器30,再由数/模转换器30解码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至图1所示的数据分析统计程序3,数据分析统计程序3按照程序中预置的计算參数将数/模转换器30解码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预置的分类数学模型比较,统计出该分析计算结果,再将该结果传至图1所示的用户数据库5储存,同时也将该结果信息经由系统控制程序2协调传至显示/输入程序1,显示/输入程序I按照系统控制程序2的指令将程序内预置的或通过计算合成的图形、声波、文字等显示在计算机外置设备上供人机对话选择。所述外置设备是指与计算机相连的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系统等媒体。如图7所示本发明中软、硬件相互协调完成数据调用的智能化流程:图7所示,利用计算机外置设备如触摸屏或键盘、鼠标等通过图1所示显示/输入程序I向系统控制程序2发出配对指令,系统控制程序2接受配对指令并将程序内预置的配对控制信息传输给信息配对程序3,信息配对程序3接受该指令,并从用户数据库5、声频音乐数据库6中按照程序预置条件范围,执行信息配对搜索与配对分析计算,并将配对计算结果传至显示/输入程序1,由显示/输入程序I将该计算结果用程序内预置的或通过计算合成的图形、声波、文字等显示在计算机外置设备上供人机对话选择。图7所示,根据人机对话显示的信息配对结果,可利用计算机外置设备如触摸屏或键盘、鼠标等通过图1所示显示/输入程序I向系统控制程序2发出数据调用指令,系统控制程序2接受调用指令,并将程序内预置的数据调用信息传输给用户数据库5或声频音乐数据库6,当所调动声频音乐数据库6数据时,同时又可向声频音乐数据库6所调用的数据向数/模转换器30传输的指令,数/模转换器30接受从声频音乐数据库6传递的数字信息,并将该数字讯号转换成模拟讯号,再把模拟讯号传递给前级分频放大器40,由前级分频放大器40将该模拟讯号放大至某额定功率并进行超高频段、全频段、超低频段的分频后,再将其放大分频过后的讯号传至功率放大器50,功率放大器再将该讯号分别放大后,传至声频驱动盘401中装置的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超低频换能器,由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超低频换能器将电能转换成声能,发生声波振动,实现对人体施以声波外力驱动的目的。

如图8所示,将声频振动床500置于浴缸600中,可形成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前/終端在水环境中应用的条件。以上揭露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其他未脱离本发明的实质范围下,所完成的润饰及其等效的修改或修饰应当视为包含在本专利申请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1)包括计算机软件: 程序显示/输入程序,作为人机对话的输入输出媒介,通过计算机人机界面接受输入指令,并显示软件处理流程的各种询问与结果,为人机对话提供信息输入输出的信息接n ; 系统控制程序,作为协调控制中心,对系统内各程序的信息处理实施协调、分配和控制; 信息配对程序,作为智能化处理中心,按照预置的数学模型,对用户数据库的数据、声频音乐数据库的数据以及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类比计算分析,同时按照预置的比较方案整理出优化筛选的数据结果; 数据分析统计程序,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按照预置公式与參数进行分析,并得出数据分析统计结果; 用户数据库,保存实时的或历史的各种有关用户数据,以备软件信息处理过程调用; 声频音乐数据库,该数据专用于保存各种声频或音乐数据,以备软件信息处理过程调 用; (2)还包括硬件执行系统: 电源稳压过滤器,为硬件执行流程的电器及其设备提供动カ的电源仪器,通过该仪器的稳压滤波处理,硬件执行流程中的各电器及其设备可以获得稳定而纯净的电流、电压; 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对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起控制作用的装置,主要功能是按照预定顺序发出电动机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 数/模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处理设备,起到数字信息与模拟信息交互应用的媒介作用,它既可以将系统采集到的模拟声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软件程序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又可以将计算机存储的声频数字信号转换成硬件执行系统中的电器及设备可识别和传输的模拟电信号; 前置分频放大器,把模拟音频信号放大至功率放大器可接受的输入额定电平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电子分频处理; 功率放大器,通过对模拟音频信号的放大电功率去驱动声频驱动组件做功; 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由声频驱动组件、双向滚动组件、液压升降组件、结构组件组成; 声频驱动组件,感应或接受人体振动声能并将该声能转换成电能传递给数/模转换器,或接受功率放大器的电能驱动,将电能转换成声能而发生振动,从而实现对人体的声波外能驱动カ; 双向滚动组件,为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水平前后移动提供实施条件; 液压升降组件,为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垂直上下移动提供实施条件; 结构组件,将声频驱动组件、双向滚动组件、液压升降组件结合成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结构方式和将若干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连接成一个声频振动床的结构方式; 声频振动床,由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组成,并可因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进行不同程度的上下升降移位和水平前后移位而形成声频振动床上下起伏变化的状态或横向伸縮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频驱动组件由拾音器、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和超低频换能器装置于ー个叫声频驱动盘的盒状物体内,将声频驱动盘连接紧固在一个叫做声频驱动盘安装架上,把声频驱动盘安装架连接紧固在由液压减震器、双向电动机B构成的液压升降组件上,将液压升降组件连接紧固在一个由双向电动机A、驱动轴、滚动轮组成的双向滚动组件上,形成声频振动床结构単体可上下升降移位和水平前后移位的功能。
3.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 (1)计算机软件程序与硬件执行系统之间以数/模转换器作为信息沟通媒介,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数字信息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息,硬件执行系统的模拟信息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息; (2)由声频驱动组件之一声频驱动盘装置中的拾音器,通过与人体的紧密接触采集人体固有频率声信号,并将之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给数/模转换器,由数/模转换器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数据分析统计程序,数据分析统计程序按照预置的计算模型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加工、整理成可用的数据,再传至用户数据库予以储存; (3)可利用人机对话界面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显示/输入程序向系统控制程序发出信息处理的请求,系统控制程序根据该请求,向信息配对程序传达配对指令,信息配对程序就会调出用户数据库或声频音乐数据库中储存的相关数据,按照预置的数学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计算处理,并把计算处理结果经系统控制程序调配传至显示/输入程序,经由显示/输入程序按照预置方案以图形或声音显示在计算机外设上; (4)利用人机对话界面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显示/输入程序向系统控制程序发出信息处理的请求,系统控制程序根据该请求,可直接向声频音乐数据库下达数据调用指令,声频音乐数据库根据系统控制程序的指令,将声频或音乐数据传至数/模转换器,由数/模转换器将该数据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再将该模拟传至前级分频放大器,前级分频放大器将该信号放大至某额定功率并进行超高频、全频、超低频分频后,传至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再将该信号放大到某适合的功率分别传至声频驱动组件中声频驱动盘上的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超低频换能器; (5)利用人机对话界面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显示/输入程序向系统控制程序发出声频驱动控制的请求,系统控制程序根据该请求,可利用本程序中预置的控制方案,向数/模转换器下达:①声频驱动能量大小的指令、②声频驱动盘中的超高频换能器、全频换能器、超低频换能器等的开/关指令、③声频驱动盘开/关时序指令、④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升/降指令、⑤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移动指令,数/模转换器接受该指令后,将之转变成模拟信号分别传至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与前置分频放大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控制器根据数/模转换器传来的模拟信号对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的升/降或移动实施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前置分频放大器根据数/模转换器传来的模拟信号对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即声频驱动能量大小实施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声频振动床即可置于普通的房间,也可经防水处理后置于浴缸中,成为水中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系统的如/终端,在水环 境中完成首乐体感共振任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包括计算机软件程序和硬件执行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音乐体感共振任务;声频振动床由若干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组成,声频振动床结构单体由声频驱动组件、双向滚动组件、液压升降组件、结构组件等组成,构成生频共振音乐体感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前/终端,该前/终端通过数/模转换器与计算机软件程序建立起信息联系,接受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控制,从而构成一个人体固有频率检测/监测、音乐体感共振方案优化选择、音乐体感共振自动化、随人体躺卧姿势变化而升降或移动的智能化应用系统。本发明在其应用于人体共振过程中有更大的适应性灵活度以及精确性。
文档编号A61H1/00GK103110498SQ20131005396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9日
发明者陈东红 申请人:陈东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