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46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与感染病人接触传播。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人群普遍易感,呈世界性分布,尤多见于温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初春较多,大多预后良好,重症病人有一定的死亡率。中医学认为,白喉的病因为温疫疠气或疫毒燥热时邪,当素体肺肾阴虚加之干燥气候的影响,如秋冬久晴不雨,则邪易从口鼻而入,直犯肺胃,酿成阴虚阳热而发病。现有技术的治疗都是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必须卧床休息两周以上,重者需4-6周。每天补足维生素B和C,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病室空气要保持新鲜,室内温度以18_22°C,相对湿度60%为宜,对患者的住处、衣服、用具,均须严格消毒,这种治疗方式对病人约束较大,同时抗生素对人体影响较大,治疗过程反反复复,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可同时治疗白喉病引起的发热、头疼等症状,清解上焦之热。本发明所述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板蓝根50-100份、葛根80-150份、白芍50-100份、桑叶30-80份、人中白30-80份、杏仁30-80份、麦冬30-80份、皂荚7-15份、半夏30-80份、薄荷30-80份、甘草30-80份、黄芩30-80份;
制备过程:按比例称取板蓝根、葛根、白芍、人中白、杏仁、皂荚、桑叶、半夏、薄荷、甘草、黄芩各味药物,分别去除杂质后将药物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C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中药胶囊还可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板蓝根60-80份、葛根90-130份、白芍70-90份、桑叶40-70份、人中白40-70份、杏仁40-70份、麦冬40-70份、皂荚10-13份、半夏50-70份、薄荷50-70份、甘草40-70份、黄芩45-70 份。本发明的中药胶囊还可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板蓝根70份、葛根110份、白芍80份、桑叶60份、人中白60份、杏仁60份、麦冬60份、皂荚12份、半夏60份、薄荷60份、甘草60份、黄芩55份。本发明的中药配伍药性药理如下: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葛根: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白芍:治肺邪气,腹中痔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桑叶: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人中白:性味:咸,寒。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杏仁:苦,微温;有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皂荚:归肺;大肠经,主治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半夏: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可消肿止痛。薄荷:治流 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服用方法: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日2次,每次4-6粒,温水送服,忌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难以下咽的食物,禁忌生硬、油炸食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制作过程简单,易于实现,药物组方科学,以养阴退热为主,可解上焦之热,润肺清心,同时可治疗因白喉引起的多种并发症,配伍合理,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的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板蓝根60克、葛根90克、白芍70克、桑叶40克、人中白40克、杏仁
40克、麦冬70克、皂荚10克、半夏55克、薄荷50克、甘草40克、黄芩30克。制备过程:按比例称取板蓝根、葛根、白芍、人中白、杏仁、皂荚、桑叶、半夏、薄荷、甘草、黄芩各味药物,分别去除杂质后将药物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C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因为患白喉者多为幼儿,幼儿服药有时难度较大,易将胶囊糖衣咬破,因而可在装入胶囊时掺入适量蜂蜜。采用该实施例的治疗结果统计如下:_
病例总数治疗时间I显效I有效I无效I总有效率(%)
100|3 个月 |55 \25 |20 +80'
实施例2,本发明的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板蓝根100克、葛根150克、白芍100克、桑叶80克、人中白80克、杏仁80克、麦冬80
克、皂荚15克、半夏80克、薄荷80克、甘草80克、黄芩80克。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采用该实施例的治疗结果统计如下:_
病例总数治疗时间I显效I有效I无效I总有效率(%)
100|3 个月 |63 |23 |l4 !86'
实施例3,本发明的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板蓝根70克、葛根110克、白芍80克、桑叶60克、人中白60克、杏仁60克、麦冬60
克、皂荚12克、半夏60克、薄荷60克、甘草60克、黄芩55克。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用该实施例的治疗结果统计如下:_
病例总数治疗时间I显效I有效I无效I总有效率(%)
100|3 个月 |82 |l5 |3 |θ7'
具体实例:
邵某,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病症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咽痛,轻至中度发热,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不超出扁桃体,2012年5月直接服用本发明实施 例1的胶囊,三个疗程基本痊愈,再次服用一个疗程后追踪发现痊愈,无复发迹象。宋某,山东省济南市人,全身症状严重,高热面色苍白极度乏力,恶心、呕吐严重,脉搏增快,2011年3月,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胶囊,2个疗程后症状显著减轻,后再次服用一个疗程痊愈,至今未复发。张某,I岁半,山东省威海市人,无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鼻腔血性黏液分泌,腐蚀上唇鼻孔外周,致表皮剥脱。确诊为鼻白喉,2011年3月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胶囊,半个疗程见效,服用过程中药量减半,每日服用两次,每次两粒,I个疗程后痊愈。孙某,3岁,河南省郑州市人,经诊断心音低钝,心功能不全,面色灰白,四肢发凉,肝增大,肺部出现啰音,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此外还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则明显增高,2010年I月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胶囊3个疗程见效,5个疗程后痊愈,至今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板蓝根50-100份、葛根80-150份、白芍50-100份、桑叶30-80份、人中白30-80份、杏仁30-80份、麦冬30-80份、皂荚7-15份、半夏30-80份、薄荷30-80份、甘草30-80份、黄芩30-80份; 制备过程:按比例称取板蓝根、葛根、白芍、人中白、杏仁、皂荚、桑叶、半夏、薄荷、甘草、黄芩各味药物,分别去除杂质后将药物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C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板蓝根60-80份、葛根90-130份、白芍70-90份、桑叶40-70份、人中白40-70份、杏仁40-70份、麦冬40-70份、皂荚10-13份、半夏50-70份、薄荷50-70份、甘草40-70份、黄芩45-70 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板蓝根70份、葛根110份、白芍80份、桑叶60份、人中白60份、杏仁60份、麦冬60份、皂荚12份、半夏60份、薄荷 60份、甘草60份、黄芩5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白喉的中药胶囊,按比例称取板蓝根、葛根、白芍、人中白、杏仁、皂荚、桑叶、半夏、薄荷、甘草、黄芩各味药物,分别去除杂质后将药物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药物组方科学,配伍合理,可解上焦之热,润肺清心,同时可治疗因白喉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3223075SQ2013100918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刘香莉 申请人:刘香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