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66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一种原发性,小范围的或大面积发病性的肌皮肤颜色素脱落症。具体发病因素尚不特别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精神,免疫及内分泌代谢,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其可发病于任何部位,如面部、手部、颈部、腰部等,面部是白斑病的高发部位,也是白斑病对患者容貌影响最大的个部位。面部白斑的患发使得患者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困扰。西医治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局部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准分子激光、准分子光等。但是,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大;光疗疗效不佳。中医治疗白斑病效果好。中医认为,白斑病是机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因为肝脾肾虚,多由肝血虚、肾阳虚、肾气不足,致令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湿热风邪乘虚而入,客入肌肤,闭阻经络血脉,肌肤不得温煦,皮肤毛发失养致黑色素脱失而成白斑。。根据中医理论,针对面部白斑病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疏肝理气活血,健脾滋肾养肝为治则,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激素类药物治疗白斑病副作用大及光疗存在着疗效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0-25份、女贞子5-15份、柴胡5-25份、当归5-20份、党参5-20份、茯苓5_20份、白术5_20份、白芍5_20份、制首乌10-30份、补骨脂5-25份、白蒺藜5-20份、白鲜皮5_20份、黄柏5_15份、怀牛膝5_15份、紫草5-20份、沙参5-20份、龙胆草5-20份、鸡血藤5_20份、红花5_15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5份、女贞子10份、柴胡15份、当归10份、党参10份、茯苓12份、白术12份、白芍10份、制首乌20份、补骨脂15份、白蒺藜12份、白鲜皮10份、黄柏9份、怀牛膝8份、紫草10份、沙参10份、龙胆草10份、鸡血藤12份、红花8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之功;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补气生精的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茯苓具有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制首乌具有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补骨脂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的功效;白蒺藜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的功效;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怀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
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透疹的功效;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的功效;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功效;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舒经通络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健脾益肾、疏肝解郁、清热燥湿、活血通络的功效,对面部白斑病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1.6%,治愈率48.3%。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5g、女贞子10g、柴胡15g、当归10g、党参10g、茯苓12g、白术12g、白芍10g、制首乌20g、补骨脂15g、白蒺藜12g、白鲜皮10g、黄柏9g、怀牛膝Sg、紫草10g、沙参10g、龙胆草10g、鸡血藤12g、红花8g。实施例2
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0g、女贞子15g、柴胡5g、当归15g、党参20g、茯苓10g、白术15g、白芍12g、制首乌30g、补骨脂5g、白蒺藜10g、白鲜皮15g、黄柏10g、怀牛膝5g、紫草20g、沙参12g、龙胆草15g、鸡血藤20g、红花5g。实施例3
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20g、女贞子5g、柴胡10g、当归12g、党参5g、茯苓20g、白术10g、白芍15g、制首乌25g、补骨脂10g、白蒺藜5g、白鲜皮20g、黄柏15g、怀牛膝10g、紫草5g、沙参15g、龙胆草8g、鸡血藤5g、红花10g。实施例4
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25g、女贞子12g、柴胡20g、当归5g、党参12g、茯苓15g、白术5g、白芍20g、制首乌10g、补骨脂25g、白蒺藜20g、白鲜皮5g、黄柏12g、怀牛膝15g、紫草12g、沙参20g、龙胆草12g、鸡血藤10g、红花15g。实施例5
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2g、女贞子8g、柴胡25g、当归20g、党参15g、茯苓5g、白术20g、白芍5g、制首乌15g、补骨脂20g、白蒺藜15g、白鲜皮12g、黄柏5g、怀牛膝12g、紫草15g、沙参5g、龙胆草20g、鸡血藤15g、红花 12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进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25 45岁。二、诊断依据:
1、皮损颜色变白,或斑或点,形状不一,无痛痒;
2、可发生在身体各处,以四肢、头面多见;
3、多见于情志内伤青年 ;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明显缺少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基底层往往完全缺乏多巴染色阳性的黑素细胞。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酌情增减。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七剂为一疗程。四、疗效评定:
1、治愈:皮损消失,肤色恢复正常;
2、好转:30%以上皮损呈正常皮色,或脱色斑中有色素点生成;
3、未愈:皮损颜色无明显变化。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3-10个疗程,治愈29例,随访未见复发;好转26例,无效5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
病例1:
宋某,女,33岁。因心情长时间郁郁不欢,发现右眉尾部出现白斑,色淡,大小约I X 2CM,局部不痛不痒,未予重视。白斑渐加重,色如白纸,并出现全身多处肤色变淡。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斑块较前缩小1/4,中央可见岛状色素沉着;继续服用5个疗程,治愈服用I个疗程,随访半年未复发。病例2:
刘某,男,48岁。患者左面颊部出现白斑,随后左口角外侧以及眉毛处也出现白斑。月艮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白斑部位恢复了黑色素;继续服用6个疗程,脸上的白斑全部消失,与正常肤色无异,随访I年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0-25份、女贞子5-15份、柴胡5-25份、当归5_20份、党参5_20份、茯苓5_20份、白术5-20份、白芍5-20份、制首乌10-30份、补骨脂5_25份、白蒺藜5_20份、白鲜皮5-20份、黄柏5-15份、怀牛膝5-15份、紫草5-20份、沙参5_20份、龙胆草5_20份、鸡血藤5-20份、红花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5份、女贞子10份、柴胡15份、当归10份、党参10份、茯苓12份、白术12份、白芍10份、制首乌20份、补骨脂15份、白蒺藜12份、白鲜皮10份、黄柏9份、怀牛膝8份 、紫草10份、沙参10份、龙胆草10份、鸡血藤12份、红花8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面部白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牡丹皮10-25份、女贞子5-15份、柴胡5-25份、当归5-20份、党参5-20份、茯苓5-20份、白术5-20份、白芍5-20份、制首乌10-30份、补骨脂5-25份、白蒺藜5-20份、白鲜皮5-20份、黄柏5-15份、怀牛膝5-15份、紫草5-20份、沙参5-20份、龙胆草5-20份、鸡血藤5-20份、红花5-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益肾、疏肝解郁、清热燥湿、活血通络的功效,其治疗面部白斑病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文档编号A61K36/756GK103223048SQ2013100979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者孙胜波 申请人:孙胜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