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87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妇科检查可见附件增厚、压痛或有包块。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少数发生于未婚者。盆腔炎在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记载,现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经行发热、带下病、疤瘕等有关。现有方剂在治愈率、治疗手段和治疗成本上均欠佳,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有技术需要一种效果良好的中药制剂制剂来代替上述治疗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其针对盆腔炎的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白术8-12,茯苓7-11,薏苡仁8-12,巴戟天8_12,菟丝子8-12,丹参8-12,白芍7-11,川楝子8_12,香附7_11,炙甘草2_4。本发明中药制剂物的机理分析: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 汗、气微两亏诸证。《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浙,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巴戟天: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宫冷不孕,风寒湿痹,腰膝酸软,风湿肢气。《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用于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可用于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瘤,止烦 两,M气。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本经》: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香附:味甘,微寒,无毒。入肝、三焦经。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针对脏腑失调所致的盆腔炎,中医认为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滞而成疤。方中之选者,健脾益肾,和血调气。党参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和胃,薏苡仁利湿健脾,巴戟天补肾助阳,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丹参调经止痛、养血安神,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全方共奏,健脾益肾,和血调气,平衡机体阴阳。针对脏腑失调所致的盆腔炎,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使用效果
治愈:经治疗后,主要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症状减轻;
无效:症状未消失,缓解不明显。对30名患者(出生25-45岁)使用本发明的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持续治疗I个疗程(2个月),其中10例完全治愈,指标恢复正常;18例症状缓解;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达93.3%,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1:顾某,女性,32岁,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4周,骶腰酸痛减轻,头晕目眩消失,继续用药4周,其他症状也均消失,复查包块消失,痊愈。患者2:常某,女性,29岁,下腹疼痛,经期尤甚,神疲倦怠,纳少便溏,伴有痛经等症,舌见瘀点,脉细弱。症状持续将近半年,医院诊断为盆腔炎。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4周,下腹疼痛症状减轻,神疲倦怠、痛经症状消失,行经正常,继续用药4周,其他症状也均消失,痊愈,至今3个月无复发。患者3:张某,女性,26岁,骶腰酸痛,低热,行经不畅,头晕目眩,舌有瘀点,紫暗,脉涩。诊断为脏腑失调所致的盆腔炎,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3周后,骶腰酸痛症状减轻,行经稳定,经量正常,继续用药4周,痊愈,至今无复发。患者4:郑某,女性,45岁,下腹疼痛拒按,时聚时散,痛经,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舌质紫黯,脉细弦。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I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行经正常,至今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白术8,茯苓7,薏苡仁8,巴戟天8,英丝子8,丹参8,白苟7,川楝子8,香附7,炎甘草2。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2,白术8,茯苓7,薏苡仁8,巴戟天8,菟丝子8,丹参8,白芍7,川楝子8,香附7,炙甘草2 ;将上述中药制剂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
——怨
Λ><.ο实施例2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8,白术12,茯苓11,薏苡仁12,巴戟天12,菟丝子12,丹参12,白芍11,川楝子12,香附11,炙甘草4。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8,白术12,茯苓11,薏苡仁12,巴 戟天12,菟丝子12,丹参12,白芍11,川楝子12,香附11,炙甘草4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白术10,茯苓9,薏苡仁10,巴戟天10,菟丝子10,丹参10,白芍9,川楝子10,香附9,炙甘草3。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5,白术10,茯苓9,薏苡仁10,巴戟天10,菟丝子10,丹参10,白芍9,川楝子10,香附9,炙甘草3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白术10,茯苓9,薏苡仁10,巴戟天10,菟丝子10,丹参10,白芍9,川楝子10,香附9,炙甘草3。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5,白术10,茯苓9,薏苡仁10,巴戟天10,菟丝子10,丹参10,白芍9,川楝子10,香附9,炙甘草3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K,文火煎0.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4g/粒 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白术8-12,茯苓7-11,薏苡仁8-12,巴戟天8_12,菟丝子8_12,丹参8_12,白芍7_11,川楝子8-12,香附7-11,炎甘草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白术10,茯苓9,薏苡仁10,巴戟天10,菟丝子10,丹参10,白芍9,川楝子10,香附9,炙甘草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采用片剂、颗粒剂、丸齐 、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齐U、丸剂和胶囊剂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白术8-12,茯苓7-11,薏苡仁8-12,巴戟天8-12,菟丝子8-12,丹参8-12,白芍7-11,川楝子8-12,香附7-11,炙甘草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制剂针对盆腔炎的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3202973SQ20131010435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缪家戌 申请人: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