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5805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脊椎手术用牵开装置,其在从脊椎骨牵开肌肉的肌肉牵开装置中,包括:第一、二牵开器,其包括叶片和插入块,上述叶片分别支撑脊椎骨和肌肉,上述插入块从上述叶片进行延伸,同时互相相对的面具有开口;扩张器,其包括扩张臂、轨道块和棘齿,扩张臂分别滑动插入至上述第一、二牵开器的插入块,并且对第一、二牵开器进行扩张,上述轨道块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两个扩张臂,同时在一面形成齿轮部,此外,上述棘齿设置在扩张臂中,上述扩张臂在上述轨道块中移动,从而卡住或者解除于轨道块的齿轮部;滑动器,其以突出的状态插入于上述第一牵开器或第二牵开器的叶片后进行进出,同时根据进出与否,对相对牵开器进行约束或解除;以及辅助叶片,其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第一、二牵开器中支撑肌肉的第一牵开器的叶片下部,从而根据在上述第一牵开器的插入块插入扩张器的扩张臂来进行旋转,进而以包裹肌肉的状态进行扩张移动。
【专利说明】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脊椎手术时,牵开脊椎骨周围的肌肉,从而能够使其撑开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由于久坐于椅中,以及不当的姿势或摔伤事故等,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椎间盘)等脊椎方面的患者正在增加。
[0003]脊椎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初期可以动用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注射疗法、物理治疗等进行治疗,但是,症状严重时就需要去除突出的椎间盘或者进行维持脊椎体间距的插入间隔器(Spacer)的手术。
[0004]此时,将要实施的脊椎手术是实施偏侧椎板切除术,为此开发了各种形状的牵开器,以便医生能够确保手术部位的视野,并且可将手术装置顺利插入至人体内部,从而能够进行手术。
[0005]在脊椎手术的初期,为牵开肌肉,使用了动用人力的牵开器(Retractor),但是由于拉拽力度因人而异,而且辅助者很难只专注于拉拽的动作上,由此开发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牵开的自助式牵开器。上述自助式牵开器由叶片(Blade)部分和用于将其张开的牵开部分组成,初期时上述两部分构成为一体型,但是在将一体型的叶片放入到肌肉时,很难以稍倾斜的角度放入, 或者拨开肌肉放入,并且也由于脊椎肌肉的深度因人而异,从而为了卸下后换上长度不同的多个叶片,进而发明了自助式牵开器,其构成为分离的上述两部分在插入至肌肉后进行结合的形状。
[0006]但是,上述自助式牵开器的叶片部分的下端尾部,以具有适当的角度和长度的状态进行弯曲,从而在牵开肌肉时,可以防止叶片滑出并且稳定地包裹肌肉,但是,上述弯曲部分的问题在于,将叶片向狭窄肌肉之间插入时,受到周围的影响,从而妨碍插入。
[0007]并且,现有的自助式牵开器中,将与肌肉接触的叶片部分设置于肌肉后,与牵开部分进行结合,以往的方式为,由于叶片上端具有圆柱形状的突出部,并且牵开部分具有与其相同形状的槽,从而牵开部分由上至下插入叶片,但是存在的结构性的缺点在于,上述结合过程并不顺畅,并且赋予抬起叶片的力度,才能够与牵开部进行结合,并且在上述过程中,最初在适中的位置上抓住肌肉的叶片,落掉肌肉的同时,使得肌肉在结合过程中露出,并且,由此需要反复多次地重新设置自助式牵开器或者只好将遮挡视野的肌肉切除。
[0008]另外,现有的自助式牵开器存在的问题在于,将两个叶片一个一个地插入至肌肉中,因此当放入一个叶片到肌肉后,再放入第二个叶片时,辅助者应抓牢第一个叶片,以便使其不动,即使抓住仍然会在插入第二个叶片的过程中,使得最先插入的叶片的位置易于产生变化,因此插入叶片的过程变得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其中,在进行脊椎手术时,将周围肌肉从脊椎骨处以一定的力度一致地牵开,从而确保一定的手术空间和视野。
[0010]上述目的通过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而实现,在从脊椎骨处牵开肌肉的肌肉牵开装置,其包括:第一、二牵开器,其包括叶片和插入块,上述叶片分别支撑脊椎骨和肌肉,上述插入块(block)从上述叶片进行延伸,同时互相相对的面具有开口 ;扩张器,其包括扩张臂、轨道块和棘齿(ratchet),上述扩张臂分别滑动插入至上述第一、二牵开器的插入块,从而对第一、二牵开器进行扩张,上述轨道块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两个扩张臂,同时在一面形成齿轮部,上述棘齿设置在扩张臂中,扩张臂在上述轨道块中移动,从而卡住或者解除于轨道块的齿轮部;滑动器,其以突出的状态插入于上述第一牵开器或第二牵开器的叶片后进行进出,同时根据进出与否,对相对牵开器进行约束或解除;以及辅助叶片,其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第一、二牵开器中支撑肌肉的第一牵开器的叶片下部,从而根据在上述第一牵开器的插入块中插入扩张器的扩张臂来进行旋转,进而以包裹肌肉的状态进行扩张移动。
[0011]并且,在上述第一牵开器的叶片两个侧面形成有侧面槽,并且在与上述侧面槽对立的第二牵开器的叶片两个侧面也形成有侧面槽,将滑动器以突出状态可进出地插入至上述第一、二牵开器的侧面槽中的一侧侧面槽中,并且上述滑动器的突出部位插入至相对侧面槽,从而构成为约束第一、二牵开器。
[0012]此外,在可进出地插入有上述滑动器的侧面槽中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倾斜槽,并且在上述滑动器中突出地形成有插入于上述倾斜槽的倾斜突部,并且在上述倾斜槽和倾斜突部之间,设置弹性支撑倾斜突部的弹性部件。 [0013]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板,其根据将扩张器的扩张臂插入至第一牵开器的插入块内侧面而进行旋转;移动块,其卡住在上述旋转板中,并且在旋转板旋转时被解除,同时通过扩张臂在插入块内进行移动;第一链环(link),其可旋转地与上述移动块进行结合后联动;旋转链环,其可旋转地与上述第一链环进行结合,同时通过上述第一链环以与第一牵开器的旋转轴为基准进行联动后旋转;第二链环,其与上述旋转链环可旋转地进行结合后联动,同时连接于上述辅助叶片,从而对辅助叶片进行旋转或者逆旋转。
[0014]并且,在上述旋转板的下面突出形成有突出部,并且包括弹性部件和支撑部件,上述突出部与插入于插入块内部的扩张臂相接,从而对旋转板进行旋转,上述弹性部件设置于上述旋转板的上部的插入块的内侧面,上述支撑部件以弹力支撑于上述弹性部件的状态与上述旋转板的上面相接,从而将旋转板恢复为原状。
[0015]本发明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的基本功能为,第一、二牵开器通过扩张器进行结合并展开,同时第二牵开器支撑脊椎骨,第一牵开器的板块形状的牵开叶片将脊椎骨周围的肌肉,一致地从脊椎骨处拉住并牵开,从而为脊椎手术中比较普遍实施的偏侧椎板切除术提供合适的手术空间。
[0016]更为具体的优点在于,将牵开叶片插入至肌肉时,以平平的一字形状插入至肌肉后进行旋转并弯曲,以便其端部的辅助叶片能够以裹住肌肉的形状抓住肌肉,从而可在狭窄的肌肉之间顺利插入牵开叶片,同时牢牢抓住肌肉,进而可进行牵开。
[0017]并且,根据本发明,叶片和牵开器从侧方向进行滑动并结合,因此在结合过程中无需将叶片抬起,并且在结合过程中,可防止被叶片抓着的肌肉从叶片中滑出。
[0018]另外,根据本发明,两个叶片通过各个牵开器以结合为一体的状态插入至肌肉之间,从而解决了叶片在插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繁琐和不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所适用的手术部位的图。
[0020]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肌肉牵开装置的构成图。
[0021]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于肌肉牵开装置的牵开器的示意图。
[0022]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牵开器的分离构成图。
[0023]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牵开器中设置有扩张器的状态图。
[0024]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牵开器通过扩张器进行扩张的状态图。
[0025]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牵开器的构成图,Ca)是表示两个牵开器的结合过程的图,(b)是表示两个牵开器的结合状态图,(C)是表示两个牵开器扩张后进行分离的状态图。
[0026]图8是依次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牵开器中在第一牵开器中插入扩张臂之前和插入后的状态图。
[0027]图9是依次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牵开器和滑动器的结合及操作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9]附图1至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及其各个构成的图。
[0030]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100为插入至脊椎骨和脊椎骨周围的肌肉之间,从而从脊椎骨将肌肉牵开的装置。
[0031]如图2所示,上述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100包括:一对牵开器200、300、滑动器400、扩张器500等。
[0032]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牵开器200、300包括第一牵开器200和第二牵开器300,上述第一牵开器200为牵开脊椎骨周围肌肉的装置,并且上述第二牵开器300为支撑于脊椎骨的装置。
[0033]上述第一牵开器200包括:第一插入块210,其插入有在后面要叙述的扩张器500的第一扩张臂511 ;牵开叶片270,其从上述第一插入块210垂直向下进行延伸,并且具有板块形状。
[0034]上述第一插入块210中,一面(与将要在后面叙述的第二牵开器300的第二插入块310相对的面)形成为开口的《C ”字形状的截面,开口的上端部形成为扩开端部211,其端部平缓地向上进行外向弯曲,并且在开口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延伸为一体的板块形状的牵开叶片270。
[0035]并且,在上述第一插入块210的内侧上面具备对其一端部进行铰链的旋转板220,上述旋转板220在第一插入块210的内侧上面,以铰链部为轴进行旋转。
[0036]在上述旋转板220上部的第一插入块210的内侧面设置有弹性部件213,并且在上述弹性部件213的下部,将支撑部件212设置为弹力支撑状态,从而与旋转板220的上面相接。上述支撑部件212根据旋转的旋转板220,对弹性部件213进行压缩的同时上升,当对旋转板220进行旋转的外力(将要在后面叙述的扩张器500的第一扩张臂511)消除时,则根据弹性部件213的弹性力进行下降的同时,对旋转板220进行逆旋转(向下的旋转)。[0037]此时,上述弹性部件213只要是具有弹性力的部件均可,但是最为优选地构成为压缩螺旋弹簧,并且上述支撑部件212也同样只要是能够压住旋转板220的部件均可,但是最为优选地构成为在操作时能够对与旋转板220的摩擦力进行最小化的球的形状。
[0038]并且,优选地,在上述旋转板220的下面形成突出部222,以便根据将要在后面叙述的扩张器500的第一扩张臂511插入到第一插入块210,对旋转板220进行迅速旋转,并且上述突出部222形成为平缓地突出形状。
[0039]另外,在上述旋转板220的下部的第一插入块210中,可移动地设置有移动块230,并且在上述移动块230的上面形成有突出的定位突部231。
[0040]在与上述移动块230的定位突部231对应的旋转板220的下面,形成有插入定位突部231后进行卡住的固定槽221。由此,上述移动块230根据定位突部231和固定槽221的结合而约束于旋转板220,从而处于固定的状态,上述旋转板220在向上旋转的过程中,从旋转板220解除被卡住的状态,从而可成为移动的状态。
[0041]另外,上述第一牵开器200包括链环装置,其连接且联动于移动块230,同时对辅助叶片280进行旋转及逆旋转。
[0042]如图8所示,上述链环装置包括:第一链环240,其具有一端部可旋转地与上述移动块230的一侧进行结合,即铰链的形状;旋转链环250,其一侧可旋转地与上述第一链环240的另一端部进行结合;第二链环260,其一端部可旋转地与上述旋转链环250的另一侧进行结合,并且另一端部可旋转地与将要在后面叙述的辅助叶片280进行连接。
[0043]此时,上述旋转链环250大致形成为三角形,并且在铰链有上述第一、二链环240、260的两个铰链部之间 ,可旋转地结合有设置于第一牵开器200的旋转轴251,并且旋转链环250以上述旋转轴251为基准进行旋转。
[0044]由此,根据上述移动块230的移动,对第一链环240进行拉拽,并且旋转链环250根据第一链环240以旋转轴251为基准,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并且根据旋转链环250的旋转,将第二链环260向上拉拽,同时对辅助叶片280向上进行拉拽并旋转(参照图8的右侧图)。
[0045]另外,上述旋转的辅助叶片280以25~30度的角度进行旋转。
[0046]上述牵开叶片270形成为在第一插入块210的开口的下端部垂直向下延伸的板块形状。
[0047]在上述牵开叶片270的两侧面形成有对将要在后面叙述的滑动器400的突出部位进行插入后卡住的侧面槽271。
[0048]并且,在上述牵开叶片270的下端部具备辅助叶片280,上述辅助叶片280通过形成于其上端部的多个铰链突部281,可旋转地设置于牵开叶片270的下端部。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将3个铰链突部281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示出,上述铰链突部281的两端部铰链结合于牵开叶片270,从而可旋转地进行设置,并且在上述第二链环260的下端部可旋转地连接于中央的铰链突部281。
[0049]由此,上述辅助叶片280通过由上述第一、二链环240、260和旋转链环250构成的链环装置进行旋转,在上述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以裹住脊椎骨周围肌肉的状态进行牵开,因此能够事先防止牵开时可产生的肌肉损伤。
[0050]对应于上述第一牵开器200的第二牵开器300包括:第二插入块310,其插入有将要在后面叙述的扩张器500的第二扩张臂521 ;多个支撑叶片320,其从上述第二插入块310垂直向下进行延申。
[0051]上述第二插入块310中,与上述第一牵开器200的第一插入块210相对的面,形成为“C w字形状的截面,开口的上端部形成为扩开端部311,其端部平缓地向上进行外向弯曲,并且在开口的下端部两侧分别水平地突出形成有延伸部340,并且在上述各个延伸部340的端部各个支撑叶片320垂直向下进行延伸而形成。
[0052]另外,如上所述,形成于第一、二牵开器200、300的第一、二插入块210、310的扩开端部211、311进行导向,以便第一、二扩张臂511、521易于插入至第一、二插入块210、310中。
[0053]并且,上述第二牵开器300的支撑叶片320作为支撑脊椎骨的叶片,从形成于第二插入块310的两侧端部的延伸部340垂直地向下进行延伸而形成。
[0054]上述延伸部340在第二插入块310的两侧端部突出形成为水平形状,并且在其上面内侧端部形成有断差部341,其连通于将要在后续叙述的支撑叶片320的侧面槽321。
[0055]另外,上述支撑叶片320从两个延伸部340的端部向下垂直地突出形成,并且第一牵开器200的牵开叶片270以内接于两个支撑叶片320的状态位于两个支撑叶片320之间。
[0056]此外,在上述支撑叶片320的两个侧面形成有对将要在后面叙述的滑动器400进行插入的侧面槽321,并且上述侧面槽321的上端部形成为与延伸部340的断差部341进行连通,并且在上述侧面槽321的下部形成有向支撑叶片320的中心部侧并向下倾斜的倾斜槽322,并且在上述倾斜槽322中设置有弹力支撑滑动器400的弹性部件330。
[0057]在此,上述弹性部件330只要是能够弹性地支撑滑动器400的部件均可,但是此同样与上述弹性部件213 —样,最优选地构成为压缩螺旋弹簧。
[0058]上述滑动器400中,其一侧以突出的状态插入于形成在第二牵开器300的支撑叶片320的两个侧面,从而可进出地进行设置,同时,根据滑动器400的进出与否,将相对牵开器,换句话说,将第一牵开器200约束于第二牵开器300或者解除约束。
[0059]上述滑动器400为《I w字形状,其包括:水平部410,其位于上述延伸部340的断差部341 ;垂直部420,其从上述水平部410的一端垂直地向下进行延伸,从而插入于上述支撑叶片320的侧面槽321。
[0060]另外,上述水平部410的端部形成为末端尖细的尖锐部411,在上述滑动器400的垂直部420的下端部突出形成有倾斜突部421,上述倾斜突部421以对应于上述侧面槽321的倾斜槽322的形状进行弯曲。由此,上述倾斜突部421根据倾斜槽322的弹性部件330进行弹力支撑,从而滑动器400的一侧从侧面槽321和断差部341突出为与弹性部件330弹力一样的大小。
[0061]此时,上述滑动器400的垂直部420以插入于支撑叶片320侧面槽321的状态,将其一侧的突出部位插入于形成在第一牵开器200的牵开叶片270中的侧面槽321,从而对第一、二牵开器200、300进行约束并结合。
[0062]之后,如果向上述延伸部340的上方突出的滑动器400的水平部410被将要在后面叙述的扩张器500的第二扩张臂521压住,则滑动器400的水平部410插入于延伸部340的断差部341内,并且如图9所示,垂直部420在支撑叶片320的侧面槽321中,对弹性部件330进行压缩的同时完全被插入。由此,被上述滑动器400约束的第一牵开器200,随着滑动器400从牵开叶片270的侧面槽271分离的同时,约束也被解除,从而第一牵开器200和第二牵开器300构成为可分离的状态。
[0063]另外,根据上述滑动器400的第一、二牵开器200、300的结合,如图7 (a)至(C)所示,在将滑动器400插入于第二牵开器300的侧面槽321的状态下,将在第二牵开器300的侧面槽321中根据弹性部件330进行突出的滑动器400的突出部位,在第一牵开器200的侧面槽271上部进行一致后,将第二牵开器300和第一牵开器200向上下结合,则将滑动器400的突出部位插入于第一牵开器200的侧面槽271,从而对第一、二牵开器200、300进行结合。
[0064]如图5至6所示,上述扩张器500为如下所述装置:对结合的第一、二牵开器200、300的被锁状态进行解除,并且撑开第一、二牵开器200、300,从而使其扩张。
[0065]上述扩张器500包括:第一、二扩张臂511、521,其分别插入于第一、二牵开器200、300的第一、二插入块210、310,从而对第一、二牵开器200、300进行扩张;第一、二摊开器(spreader) 510、520,其分别与上述第一、二扩张臂511、521的一端部进行铰链结合;轨道块530,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二摊开器510、520的一端部,同时在一面形成有齿轮部531 ;棘齿(ratchet) 523, 其设置于在上述轨道块530中移动的扩张臂,从而卡住或者解除于轨道块530的齿轮部531。
[0066]与上述第一、二摊开器510、520的端部进行铰链结合的各个扩张臂511、521,可在手术中保持和扩张器500等的弯曲一致的弯曲。
[0067]并且,上述第一、二摊开器510、520中,两个摊开器520、530均可在轨道块530上移动,但在本实施例中,其构成为如下:第一摊开器510在轨道块530的一端部保持固定状态,并且第二摊开器520在轨道块530上移动的同时,根据棘齿523固定于轨道块530。
[0068]由此,上述棘齿523构成于移动的第二摊开器520上,但是优选地,在第二摊开器520的一端部,中空的移动管体522形成为一体,在上述移动管体522中对轨道块530可移动地进行贯通而设置,并且在上述移动管体522中对棘齿523弹性地进行旋转而设置,从而棘齿523的一端部卡住或者解除于轨道块530的齿轮部531。
[0069]另外,本实施例中虽然未示出,在移动管体522中可构成有与轨道块530的齿轮部531进行咬合的小齿轮,根据上述小齿轮的旋转,第二摊开器520在轨道块530上细微移动,从而可细微地调整第二摊开器520的移动量。当然,优选地此时棘齿523应当卡在小齿轮中。
[0070]对根据上述本发明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0071]首先,在第一、二牵开器200、300通过滑动器400结合的状态下,设置于脊椎手术患者的剖开的患处。
[0072]换句话说,在将第一、二牵开器200、300的各个插入块210、310安放于患者后背外侧面的状态下,将第一、二牵开器200、300的各个叶片270、320插入于脊椎骨和周为肌肉之间而设置,此时,两个叶片270、320以结合为一体的状态下进行插入,因此易于叶片270、320的插入。
[0073]在此状态下,将设置在扩张器500的第一、二摊开器510、520的各个扩张臂511、521,分别安放在第一牵开器200的第一插入块210底面和第二牵开器300的延伸部340。
[0074]此时,如果第二摊开器520的第二扩张臂521安装在第二牵开器300的延伸部340,则向延伸部340上部突出的滑动器400根据第二摊开器520的第二扩张臂521被按压,从而进行下降。
[0075]并且,上述下降的滑动器400根据形成于支撑叶片320的侧面槽321的倾斜槽322和滑动器400的倾斜突部421,向斜线方向进行下降,而不是垂直下降,并且滑动器400的水平部(410)插入至延伸部340的断差部341内,并且滑动器400的垂直部420插入至支撑叶片320的侧面槽321内。
[0076]由此,如上所示,滑动器400完全插入至断差部341和侧面槽321内,从而卡住于滑动器400的突出部位的第一牵开器200从第二牵开器300约束被解除后,构成为可分离的状态。
[0077]如图5所示,在此状态下,将扩张器500移动至第二牵开器300 —侧,从而将第二摊开器520的第二扩张臂521卡住在第二牵开器300的第二插入块310的内部后,从轨道块530的齿轮部531对卡住的棘齿523进行解除,从而将第一滑动器510和轨道块530移动至远离第二滑动器520的方向,并且上述移动的第一摊开器510进行移动,直到第一扩张臂511相接于第一牵开器200的第一插入块210内为止。此时,各个扩张臂511、512根据形成于第一、二插入块210、310的扩开端部211、311,易于插入至各个插入块210、310内。
[0078]另外,如图8所示,如果上述第一摊开器510的第一扩张臂511插入至第一牵开器200的第一插入块210内,则自设置于第一插入块210的内侧上面的旋转板220的突出部222与第一扩张臂511相接的瞬间开始,旋转部220的一端部向上进行旋转。
[0079]由此,卡住于 旋转板220的固定槽221的定位突部231从固定槽221中解除被卡后,将移动块230形成为可移动的状态,并且插入至第一插入块210内的第一摊开器510的第一扩张臂511与移动块230的一面相接后,如果对移动块230进行移动,则移动块230进一步插入至第一插入块210的内部。
[0080]然后,根据上述移动的移动块230,第一链环240随着移动块230进行拉拽,从而进行直线移动,旋转链环250根据第一链环240以旋转轴251为基准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并且第二链环260根据旋转链环250的旋转向上进行拉拽的同时,将辅助叶片280向上拉拽后进行旋转(参照图8右侧图)。
[0081]上述旋转的辅助叶片280在牵开叶片270的下端部旋转为25~30度,从而牢固地包裹肌肉。
[0082]如图6所示,在此状态下,如果进一步推动第一滑动器510和轨道块530后进行移动,则第一牵开器200与第一滑动器510 —起移动的同时,第一牵开器200的牵开叶片270将肌肉移动为包裹状态,并且第二牵开器300的支撑叶片320作为与脊椎骨相接而被支撑的状态,根据第一、二牵开器200、300所剖开的患处的脊椎骨与周围的肌肉会撑宽而扩大,从而可确保医生的充分的视野及手术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在从脊椎骨牵开肌肉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二牵开器,其包括叶片和插入块,上述叶片分别支撑脊椎骨和肌肉,上述插入块从上述叶片进行延伸,同时互相相对的面具有开口 ; 扩张器,其包括扩张臂、轨道块和棘齿,上述扩张臂分别滑动插入至上述第一、二牵开器的插入块,从而对第一、二牵开器进行扩张,上述轨道块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两个扩张臂,同时在一面形成齿轮部,上述棘齿设置在扩张臂中,上述扩张臂在上述轨道块中移动,从而卡住或者解除于轨道块的齿轮部; 滑动器,其以突出的状态插入于上述第一牵开器或第二牵开器的叶片后进行进出,同时根据进出与否,对相对牵开器进行约束或解除;以及 辅助叶片,其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第一、二牵开器中支撑肌肉的第一牵开器的叶片下部,从而根据在上述第一牵开器的插入块插入扩张器的扩张臂来进行旋转,进而以包裹肌肉的状态进行扩张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牵开器的叶片两个侧面形成有侧面槽,并且在与上述侧面槽对立的第二牵开器的叶片两个侧面也形成有侧面槽, 并且,将滑动器以突出状态可进出地插入于上述第一、二牵开器的侧面槽中的一侧侧面槽,并且将上述滑动器的突出部位插入至相对侧面槽,从而约束第一、二牵开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可进出地插入有上述滑动器的侧面槽中,形成向下倾斜的倾斜槽, 并且,在上述滑动器中突出形成有插入于上述倾斜槽的倾斜突部, 并且,在上述倾斜槽和倾斜突部之间,设置弹性支撑倾斜突部的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装置包括: 旋转板,其根据扩张器的扩张臂插入于第一牵开器的插入块内侧面而进行旋转;移动块,其卡住在上述旋转板中,并且在旋转板旋转时被解除,同时根据扩张臂在插入块内进行移动; 第一链环,其可旋转地与上述移动块进行结合后联动; 旋转链环,其可旋转地与上述第一链环进行结合,同时根据上述第一链环以与第一牵开器的旋转轴为基准进行联动后旋转; 第二链环,其与上述旋转链环可旋转地进行结合后联动,同时连接于上述辅助叶片,从而对辅助叶片进行旋转或者逆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椎手术用肌肉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板的下面突出形成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与插入于插入块内部的扩张臂相接,从而对旋转板进行旋转, 并且,包括弹性部件和支撑部件,上述弹性部件设置于上述旋转板上部的插入块的内侧面,上述支撑部件以弹力支撑于上述弹性部件的状态与上述旋转板的上面相接,从而将旋转板恢复为原状。
【文档编号】A61B17/02GK103961145SQ201310347028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任秀彬 申请人:顺天乡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