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5840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一般采用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其缺点是毒副作用大。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藕节、野芝麻、荔枝草、戎盐、三七、大蓟、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伏龙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三颗针、三白草、千金藤、腹水草、辟汗草、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侧柏叶和甘草,将以上中药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它的优点是: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0003]目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一般采用:
1、头孢噻肟:肌注局部可有疼痛;静注时可有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皮疹、药物热等变态反应。
[0004]2、羧苄西林:可以出现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大剂量给药后可能引起神经毒反应、肺水肿,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与粒细胞减少。
[0005]3、阿莫西林:偶见皮疹,口服大量后可有恶心、上腹部不适、腹泻等;伪膜性结肠炎。
[0006]4、氨苄西林:大量口服常出现胃肠道不适。肌注局部有疼痛。无论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变态反应,以皮疹为多见。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试。
[0007]5、哌拉西林:肌注后偶有局部疼痛,快速静脉推注可导致暂时性恶心、胸闷、咳嗽、发热、口腔异味、眼结膜充血,变态反应(皮疹、痒感、头晕、麻木、发热等),用药前必须注意青霉素有无过敏史,并做青霉素皮试。
[0008]6、青霉素:本品易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最危险的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极少数可发生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迟发性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急生命,故用药前、中、后都要提高防护,以免发生意外。注意:应用前,必须问清有无过敏性疾病,用青霉素后有无皮疹、发热等变态反应出现,务必先做青霉素皮试。
[0009]7、卡那霉素:本品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前者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因以前庭损害为主,故比较严重),为此对老年人、孕妇(可影响胎儿)必须高度警惕为孕;后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等。
[0010]8、采用磺胺甲恶唑患者有时引起胃肠道反应、结晶尿、血尿、皮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
[0011]9、头孢哌酮:肌注局部可有疼痛;偶见皮疹、药物热等变态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出血等。
[0012]10、氨曲南:偶有味觉异常、皮疹、轻度胃肠道反应, 肌注局部疼痛,静注可出现静脉炎。

【发明内容】

[001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根尖周炎是局限于牙齿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多由于牙髓病的感染通过根管扩散而来。造成牙齿根尖周炎的原因有三种:1、细菌感染:牙髓炎或牙髓坏死时,细菌、炎症渗出物与坏死组织,通过根尖孔侵入根尖周围组织,为最常见的原因。2、化学刺激:牙髓治疗特别是根管治疗时,酚、醛、亚砷酸等药物浸出根尖孔可引起根尖周炎。3、创伤:各种暴力如碰伤、咯伤及咬牙合创伤均可引起根尖周炎。
[0014]病因病机:由于素体蕴热蕴湿,薰灼血络,火性炎上,而发本病。
[0015]临床表现:目赤、面红、鼻衄,牙齿自发性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由于根尖部牙周膜充血、渗出、水肿,患牙有明显的浮起感,咬牙合时患牙与对牙合有过早接触,叩击与交牙合压力均可引起疼痛,病人不敢咬牙合与咀嚼,当根尖部化脓时,患牙则有持续性跳痛,叩击痛更明显,出现全身不适,体温升高、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有轻度压痛。舌红,苔黄,脉数。
[0016]它的技术方案为:取藕节9重量份、野芝麻9重量份、荔枝草2重量份、戎盐6重量份、三七9重量份、大蓟6重量份、山茶花6重量份、小蓟6重量份、天香炉3重量份、艾叶6重量份、仙人掌9重量份、仙鹤草9重量份、白及6重量份、伏龙肝9重量份、血余3重量份、羊蹄I重量份、花蕊石6重量份、苧麻根9重量份、茜草根9重量份、荔枝草9重量份、蜀葵花I重量份、三颗针10重量份、三白草9重量份、千金藤9重量份、腹水草6重量份、辟汗草3重量份、望江南6重量份、象皮木6重量份、淡竹叶12重量份、密蒙花12重量份、绿丑18重量份、蒲公英18重量份、景天3重量份、硬水黄连6重量份、黑面叶9重量份、碎米柴6重量份、酸浆3重量份、鲜黄连6重量份、漏芦9重量份、侧柏叶3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41味中药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
[0017]该发明的优点是:本方41味中药,在药店均能买到,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避免了西药磺胺药、抗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藕节、野芝麻、荔枝草、戎盐、三七、大蓟、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伏龙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以上21味药具有活血止血、健脾消积、活血消肿、散瘀止痛、散寒止痛、和胃止呕之功效,在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三颗针、三白草、千金藤、腹水草、辟汗草、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以上18味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在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侧柏叶:苦、潘,微寒。入肺、心、肝、大肠四经。凉血止血,清热止咳,祛风利湿,散肿毒,生发乌发。能率诸药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藕节、野芝麻、荔枝草、戎盐、三七、大蓟、山茶花、小蓟、天香炉、艾叶、仙人掌、仙鹤草、白及、伏龙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三颗针、三白草、千金藤、腹水草、辟汗草、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侧柏叶、甘草,这41味药配伍应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利水消肿、理气止痛、热降火,除烦止渴,生肌敛疮、清心安神,降血压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是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最佳配方。藕节:甘、涩,平。入肝、肺、胃三经。收敛止血,凉血养血。野芝麻:微甘,平。入肺、肾二经。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渗湿束带,散瘀消肿。荔枝草:辛、苦,凉。入心、肝、肾三经。凉血止血,利水消肿,解毒杀虫。戎盐:咸,寒。入心、肾、膀胱三经。凉血明目,滋肾利下。三七:甘、微苦,温,无毒。入肝、胃、大肠经。止血散瘀、活血消肿、散瘀止痛。大蓟:甘、苦,凉。入心、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山茶花:甘、苦、辛,凉。入肝、肺、大肠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解毒疗疮。小蓟:甘、微苦,凉。入肝、脾、膀胱经。凉血止血、活血解毒、利尿通淋。天香炉:辛,平。入肺、大肠、肝经。止血消瘀、清热化湿、止咳平喘、祛风通痹。艾叶:辛、苦,温。入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仙人掌:苦,寒。入心、肺、胃经。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排脓生肌、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仙鹤草:苦、涩、微甘,平。入肺、肝、脾、大肠经。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解毒、截疟、活血消肿。白及:苦、甘、潘,微寒。入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清肿生肌、杀虫敛疮。伏龙肝:辛,微温。入脾、胃、肝经。温中止血、和胃止呕、温脾涩肠。血余:苦,平。入肝、胃经。止血散瘀、补阴利尿、生肌敛疮。羊蹄:苦,寒,小毒。入脾、肝、大肠、膀胱经。凉血止血、杀虫疗癣、泄热通便。花蕊石:酸、涩,平。入肝经。收敛止血、祛瘀止血。苧麻根:甘,寒。入心、肝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热安胎、清热利尿。茜草根:苦、咸、酸,寒。入肝、心、脾、胃、肺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清热退黄、止咳祛痰。荔枝草:辛、苦,凉。入心、肝、肾经。凉血止血、利水消肿、解毒杀虫。蜀葵花:甘、咸,寒,无毒。入脾、胃、肾经。活血止血、清热利湿、润燥通便、解毒散结。三颗针:苦,寒,无毒。入肝、胃、大肠三经。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散瘀消肿。三白草:甘、辛,寒,有小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清热利湿,利水消肿,解毒疗疮,消积化痞。千金藤:苦,寒。入肺、脾、大肠三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活络。腹水草:辛、苦,寒。入肝、肺、肾三经。清热解毒、利湿行水、散瘀止痛。辟汗草:辛、苦,凉,无毒。入肝、脾、胃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利尿通淋。望江南:苦,寒。入肺、肝、胃经。止咳平喘、清肝明目、和胃消食、消肿解毒、利尿通淋、泻下通便。象皮木:苦、淡,寒。入肺、肝经。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淡竹叶:甘,淡,寒。入心、胃、肾、小肠经。清心除烦、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清化热痰。密蒙花:甘,寒。入肝经。清肝退翳、养肝明目、疏风凉血清热。绿豆:甘,寒。入心、脾、胃、肺经。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肿、益气润肤、清胃厚肠。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景天:苦、酸,寒。入心、肝、肾、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硬水黄连:苦,寒,无毒。入肺、心、脾、大肠经。清湿热,清热解毒、降气平喘。黑面叶:苦,寒。入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碎米柴:甘、苦,凉。入脾、胃、心、肾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清热利湿。酸浆:酸、苦,寒。入肺、脾经。清 热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治疗水肿。鲜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疗湿热泄泻。漏芦:苦、咸,寒。入胃、大肠二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疗乳汁不行、通筋脉、凉血止血。侧柏叶:苦、涩,微寒。入肺、心、肝、大肠四经。凉血止血,清热止咳,祛风利湿,散肿毒,生发乌发。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0018]【具体实施方式】:
取藕节9g、野芝麻9g、蒸枝草2g、戎盐6g、三七9g、大蓟6g、山茶花6g、小蓟6g、天香炉3g、艾叶6g、仙人掌9g、仙鹤草9g、白及6g、伏龙肝9g、血余3g、羊蹄lg、花蕊石6g、芋麻根9g、菌草根9g、蒸枝草9g、蜀葵花lg、三颗针10g、三白草9g、千金藤9g、腹水草6g、辟汗草3g、望江南6g、象皮木6g、淡竹叶12g、密蒙花12g、绿豆18g、蒲公英18g、景天3g、硬水黄连6g、黑面叶9g、碎米柴6g、酸浆3g、鲜黄连6g、漏芦9g、侧柏叶3g和甘草9g,将以上41味药一起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共煎药液390毫升,当血热型根尖周炎的病人需要治疗时,使药液温度为35°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服第二疗程,以至痊愈。
[0019]396例血热型根尖周炎患者中,男性201例,占50.8% ;女性195例,占49.2%。男性多于女性。
[0020]表一、396例血热型根尖周炎患者的年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藕节9克、野芝麻9克、荔枝草2克、戎盐6克、三七9克、大蓟6克、山茶花6克、小蓟6克、天香炉3克、艾叶6克、仙人掌9克、仙鹤草9克、白及6克、伏龙肝9克、血余3克、羊蹄I克、花蕊石6克、苧麻根9克、茜草根9克、荔枝草9克、蜀葵花I克、三颗针10克、三白草9克、千金藤9克、腹水草6克、辟汗草3克、望江南6克、象皮木6克、淡竹叶12克、密蒙花12克、绿豆18克、蒲公英18克、景天3克、硬水黄连6克、黑面叶9克、碎米柴6克、酸浆3克、鲜黄连6克、漏芦9克、侧柏叶3克和甘草9克,将以上41味中药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血热型根尖周炎的中药。
【文档编号】A61K35/36GK103463475SQ201310358513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8日
【发明者】苏士峥 申请人:苏士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