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039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治疗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其活性成分原料的重量组成为:草果18~22g、砂仁18~20g、麝香2.5~3.5g、茯苓17~23g、川椒45~55g、巴豆18~22g和香附子36~44g。本中药配方按照比例粉碎后,制成脐贴剂,不仅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而且能够便于小孩和不能口服的患者使用。
【专利说明】治疗肠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治疗肠炎的药物,具体涉及到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慢性肠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0003]急性肠炎是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肠胃炎常见于夏秋季。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0004]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上腹部不适和隐痛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0005]急慢性肠炎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有口服西药、中成药、中药汤剂 以及灌肠剂。肠炎是易复发的疾病,需要对身体机能的调理才能够痊愈,现有的治疗肠炎的中药疗效不显著,并且存在吸收过程复杂,口服剂较多,使得小孩和不能进行口服的患者进药难度增加,降低了药物疗效。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慢性肠炎的中药,该中药的有效成分对急慢性肠炎疗效显著,并且使用了脐贴剂,能够让小孩或者老人免除口服药物带来的痛苦,避免药效降低。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其活性成分原料的重量组成为:
[0009]草果18-22g、砂仁18-20g、磨香2.5-3.5g、获茶17-23g、川椒45-55g、巴豆18-22g和香附子36-44g。
[0010]进一步的,该中药的剂型为脐贴剂,该脐贴剂的制备方法为:
[0011]a)巴豆去油后,将按比例配置的中药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的粒径为60-100 目;
[0012]b)将粉碎后的中药装入脐贴膜内封装,其封装量为3g-5g。
[0013]用法:揭开脐贴,将脐贴膜贴在肚脐上即可。
[0014]用量:每次一片脐贴膜。
[0015]禁忌:孕妇禁用,菌痢以及胶布过敏者慎用。
[0016]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发明采用了以下中药,其药性分别为:[0018]草果,性味皆辛,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功能截疟,可用以寒湿偏盛之疟疾。
[0019]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0020]麝香,性辛、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0021]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0022]巴豆,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滿急痛,血瘤,痰癖,泻痢,水败,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瘟,痰癖,遷逾,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0023]香附子,理气解郁; 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0024]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包括了草果、砂仁、磨香、茯苓、川椒、巴豆和香附子,对治疗急慢性肠炎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采用了脐贴剂作为治疗剂型,适合小孩和不便于口服的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中药是在中医的诊断结果下进行辩证治疗的,本发明各活性成分原料的重量组成为草果18-22g、砂仁18-20g、磨香2.5-3.5g、获茶17-23g、川椒45-55g、巴豆18-22g和香附子36-44g。在中药处方中,每剂量的中药成分的含量不相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理特征,选择不同的剂量。
[0026]实施例1
[0027]将草果18g、砂仁18g、磨香2.5g、获茶17g、川椒45g、巴豆18g和香附子36g混合。先将巴豆去油,便于粉碎;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成100目后混合均匀,使用脐贴膜封装,制成成品,每份成品的中药重量为3g。
[0028]实施例2
[0029]将草果22g、砂仁20g、磨香3.5g、获茶23g、川椒55g、巴豆22g和香附子44g混合,使用粉碎机粉碎成100目后混合均匀,使用脐贴膜封装,制成成品,每份成品的中药重量为5g。
[0030]实施例1的药物成分含量较低,适合小孩或者病症较浅者使用。实施例2的药物成分含量较高,适合成人和病症严重者使用。
[0031]临床资料1:
[0032]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配方对100名6-12周岁的儿童进行治疗,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这些儿童被诊断患有急性或者慢性肠炎,肠炎史在I-4周不等。使用实施例I中的脐贴对上述儿童进行治疗,病症较轻的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病症较重的进行6个疗程的治疗,并统计治疗效果。
[0033]肠炎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观察患者使用该药物后的腹痛感、腹泻程度、大便稀疏程度、便溏次数、便血等指标来判定。在使用3-6个疗程后,90名儿童的腹痛感完全消失、8名儿童腹痛感减弱;97名儿童的便溏次数减少,大便含水量降低;若干便血的儿童,便血症状消失。统计结果显示,本中药配方对急慢性肠炎的有效率达到98%,治愈率大于89%,肠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效果良好。
[0034]某儿童,性别男,12周岁;诊断时症状:每日腹部间痛多次,乏力、大便稀糊状;病史16天,期间使用过其他脐贴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偶有病情加重。使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处方进行治疗,每次一片,每日2次,治疗4个疗程后,腹痛感消失,食欲增强,大便不再呈稀糊状,治疗效果明显,其后15天内未出现复发。
[0035]临床资料2:
[0036]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配方对100名成人进行治疗,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100名患者均具有肠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便溏次数频繁、腹部反复疼痛,偶有患者出现便血症状;某些患者出现口感,疲倦厌食症状。100名患者中,多数患病史较长,平均在4-7周左右,期间有过治疗史,服用过其他治疗肠炎的西药和中成药,但是病情易复发,效果不
理相
[0037]针对上述患者,采用实施例2中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在进行6-10天的治疗后,87名患者的病症完全消退、身体机能恢复良好,并且在15天内未出现复发;6名患者的病症大幅减轻、身体状况逐渐恢复,便血症状得到改善,腹痛感消失。本中药配方对其的有效率达到93%,治愈率达到87%,疗效显著,对身体机能的恢复有明显的帮助。
[0038]某女,45周岁;诊断时症状:经常食用冷食,造成腹寒,腹部时常阵痛、且腹痛时间较长;便前腹鸣,大便稀疏,偶见便血;消瘦、食欲减弱。期间使用抗炎药治疗,症状稍有减轻,一段时间后反复。使用实施例2中的中药处方进行治疗,每次一片,每日2次。治疗10个疗程后,腹鸣、腹痛感现象消失 ,大便情况恢复正常,未出现便溏和便血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并且观察15天,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反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其活性成分原料的组分包括: 草果18g-22g、砂仁18g-20g、磨香2.5g-3.5g、获茶17g-23g、川椒45g-55g、巴豆18g-22g和香附子36g-44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肠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脐贴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肠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脐贴剂的制备方法为: a)巴豆去油,然后将按比例配置的中药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的粒径为60-.100 目; b)将粉碎后的中药 装入脐贴膜内封装,每袋封装量为3-5g。
【文档编号】A61K35/55GK103446523SQ201310392403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张艳超, 张刺位 申请人:张艳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