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629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麦冬12—15份,五味子8—12份,枳实15—20份,栝楼25—30份,丹参25—30份,川芎8—10份,砂仁8—10份,白芍药25—30份,茯苓25—30份,黄连8—10份,阿胶8—10份,桂枝8—10份,干姜8—10份,酸枣核25—30份,柏子仁8—10份,合欢皮15—20份,远志8—10份,甘草4—6份,柴胡8—10份,白术8—10份,龙骨12—15份,牡蛎25—30份,龟甲20—24份,百合25—30份,牡丹皮8—10份,栀子8—10份。多年来,通过对15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8%。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
[0002]【背景技术】心悸病是一种常见病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率缓慢时常感到心脏搏动强烈,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甚至可感到心前区振动。临床常见证型有肺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肾阳不足证、心血不足证等。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一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该证型系因心胆气虚而发的心悸,常伴有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气短自汗、倦怠乏力以及舌淡、脉弦细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服用它汀类药物的方式,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的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能够达到“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的效果,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4]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麦冬12 —15份,五味子8 —12份,枳实15 — 20份,栝楼25— 30份,丹参25— 30份,川芎8 —10份,砂仁8 —10份,白芍药25—30份,茯苓25— 30份,黄连8 —10份,阿胶8 —10份,桂枝8 —10份,干姜8 —10份,酸枣核25—30份,柏子仁8—10份,合欢皮15—20份,远志8—10份,甘草4一6份,柴胡
8—10份,白术8—10份,龙骨12 —15份,牡蛎25— 30份,龟甲20— 24份,百合25— 30份,牡丹皮8 —10份,桅子8 —10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麦冬具有清心除烦的功效,对心烦失眠、烦躁不安有显著疗效;采用的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对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具有显著功效;采用的枳实属于理气药类,其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采用的栝楼对心神烦乱有显著功效;采用的丹参具有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显著功效;采用的川芎属于行气药,具有行气开郁的功效,镇静作用明显;采用的砂仁具有行气调味的功效,对痰气膈胀、气虚肿满有显著疗效;采用的白芍药具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以及镇静、镇痛的作用;采用的茯苓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采用的黄连对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等症具有显著疗效;采用的阿胶对眩晕心悸、心烦不眠疗效显著;采用的桂枝具有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功效;采用的干姜具有回阳通脉的功效;采用的酸枣核具有养肝、宁心、安神的功效,对虚烦不眠、惊悸怔忡治疗效果明显;采用的柏子仁具养心安神的功效,治惊悸、失眠等症;采用的合欢皮具有解郁、和血、宁心之功,有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之效;采用的远志对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等症的治疗效果显著;采用的甘草属于补益药中的补气药,具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的功效,对心悸气短、倦怠乏力等症具有明显功效;采用的柴胡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采用的白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疗头眩心悸;采用的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的功效,对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治疗效果显著;采用的牡蛎具有收敛、镇静、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等功效对惊悸失眠、眩晕耳鸣治疗效果显著;采用的龟甲具有滋阴潜阳、养血补心的功效,对于治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心虚健忘等症效果显著;采用的百合具有益气养阴润肺的功效;采用的牡丹皮对神智和心气不足治疗效果显著;采用的桅子具有护肝、利胆、镇静的作用。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6]多年来,通过对15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8%。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07]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胆气虚证型心悸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麦冬12—15份,五味子8—12份,枳实15—20份,栝楼25—30份,丹参25—30份,川芎8 —10份,砂仁8 —10份,白芍药25— 30份,茯苓25— 30份,黄连8 —10份,阿胶8—10份,桂枝8 —10份,干姜8 —10份,酸枣核25— 30份,柏子仁8 —10份,合欢皮15 — 20份,远志8—10份,甘草4一6份,柴胡8 —10份,白术8—10份,龙骨12 —15份,牡蛎25—30份,龟甲20— 24份,百合25`— 30份,牡丹皮8 —10份,桅子8 —10份。
【文档编号】A61P9/06GK103505715SQ20131047003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孙丽 申请人:孙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