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丸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6773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耳穴压丸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耳穴压丸器,包括筒体、滑动套装于筒体中的顶柱、设置于筒体中的隔板、套装于顶柱上且两端分别固定于隔板以及顶柱的弹簧、通过螺纹旋合固定于筒体底部的盖帽、设置于筒体两侧的支架板以及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架板上且相互平行的阻尼辊Ⅰ和阻尼辊Ⅱ,通过旋转扭帽使阻尼辊Ⅱ转动驱动胶带移动最终将一个胶布移动至透孔的正上方,之后将盖帽贴在患者耳朵上,且将透孔对准穴位,通过按动顶柱将胶带以及胶布向下压动,直至胶布从透孔中露出后粘贴到患者的耳朵上,定位准确,使用简单快捷的特点。
【专利说明】耳穴压丸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耳穴压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医耳穴压丸疗法中,需要先将胶布制成小方块然后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到胶布上,最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到患者耳朵穴位上。由于剪胶布繁琐,而且用手指捏胶布粘贴的时候往往定位不够精确,使之不能贴在所需穴位上,由于胶布粘到皮肤上再揭下来后其黏性大大降低,导致再次粘贴粘不住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的耳穴压丸器。
[0004]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耳穴压丸器,包括筒体、滑动套装于筒体中的顶柱、设置于筒体中的隔板、套装于顶柱上且两端分别固定于隔板以及顶柱的弹簧、通过螺纹旋合固定于筒体底部的盖帽、设置于筒体两侧的支架板以及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架板上且相互平行的阻尼辊I和阻尼辊II,所述阻尼辊II的一端固定有圆柱形的扭帽,所述筒体和盖帽上分别设置有穿带孔II和穿带孔I,胶带穿过穿带孔II和穿带孔I其两端分别缠绕在阻尼辊I和阻尼辊II上,所述胶带上间隔粘接有胶布,所述胶布的底部固定有王不留行籽,所述盖帽底部设置有透孔,所述透孔的开口尺寸大于胶布的外形尺寸,所述胶布与胶带的粘结力小于胶布与皮肤的粘接力。
[0005]为了提高胶带的定位精确度,上述盖帽内位于透孔的正上方设置有圆环形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径大于透孔的直径,所述定位环沿胶带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宽度与胶带的宽度相匹配。
[0006]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上述盖帽的底部且位于透孔的正下方设置有圆环形的橡胶垫I。
[0007]为了提高按压的舒适度,上述顶柱的顶端安装有圆柱形的压帽。
[0008]为了提高粘接牢固度以及提高便捷性,还包括固定于盖帽上的L形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且位于橡胶垫I下方设置有橡胶垫II。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扭帽使阻尼辊II转动驱动胶带移动最终将一个胶布移动至透孔的正上方,之后将盖帽贴在患者耳朵上,且将透孔对准穴位,通过按动顶柱将胶带以及胶布向下压动,直至胶布从透孔中露出后粘贴到患者的耳朵上,之后松开按压的手指在弹簧弹力作用下顶柱向上移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再次转动扭帽即可驱动胶带移动将下一个胶布移动至透孔的正上方以便于下次使用,因此本耳穴压丸器具有定位准确,使用简单快捷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盖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帽2.筒体3.弹簧4.隔板5.顶柱6.支架板7.胶带8.胶布9.王不留行籽10.盖帽11.定位环12.透孔13.橡胶垫I 14.支撑臂15.橡胶垫II 16.穿带孔I 17.穿带孔II 18.阻尼辊I 19.扭帽20.阻尼辊II 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2]本耳穴压丸器,包括筒体2、滑动套装于筒体2中的顶柱5、设置于筒体2中的隔板
4、套装于顶柱5上且两端分别固定于隔板4以及顶柱5的弹簧3、通过螺纹旋合固定于筒体2底部的盖帽10、设置于筒体2两侧的支架板6以及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架板6上且相互平行的阻尼辊I 18和阻尼辊II 20,阻尼辊II 20的一端固定有圆柱形的扭帽19,筒体2和盖帽10上分别设置有穿带孔II 17和穿带孔I 16,胶带7穿过穿带孔II 17和穿带孔I 16其两端分别缠绕在阻尼辊I 18和阻尼辊II 20上,胶带7上间隔粘接有胶布8,胶布8的底部固定有王不留行籽9,盖帽10底部设置有透孔12,透孔12的开口尺寸大于胶布8的外形尺寸,胶布8与胶带7的粘结力小于胶布8与皮肤的粘接力。使用时,先用手旋转扭帽19使阻尼辊II转动驱动胶带7移动最终将一个胶布8移动至透孔12的正上方,之后将盖帽10贴在患者耳朵上,且将透孔12对准穴位,通过按动顶柱5将胶带7以及胶布8向下压动,直至胶布8从透孔12中露出后粘贴到患者的耳朵上,之后松开按压的手指在弹簧3弹力作用下顶柱5向上移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再次转动扭帽19即可驱动胶带7移动将下一个胶布8移动至透孔12的正上方以便于下次使用,因此本耳穴压丸器具有定位准确,使用简单快捷的特点。
[0013]由于顶柱5在向下推动胶带7时可能出现顶偏的情况发生,导致胶布8不能透过透孔12挤出,因此盖帽10内位于透孔12的正上方可以设置有圆环形的定位环11,定位环11的内径大于透孔12的直径,定位环11沿胶带7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卡槽21,卡槽21的开口宽度与胶带7的宽度相匹配。顶柱5在向下推动胶带7时,胶带7会卡置在定位环11上的卡槽21中,从而胶带7位置限定,继续向下压动顶柱5即可实现胶布8准确从透孔12中挤出,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0014]盖帽10的底部且位于透孔12的正下方可以设置有圆环形的橡胶垫I 13,在顶柱5向下压动挤压胶带7上的胶布8粘接在患者耳朵上时,橡胶垫I 13与患者耳朵部位接触,由于橡胶具有柔软的弹性,因此可以减轻按压时使耳朵接触部位受力引起的疼痛感。橡胶垫I 13。顶柱5的顶端可以通过安装圆柱形的压帽I以提高手指按压顶柱5时的舒适度。
[0015]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固定于盖帽10上的L形的支撑臂14,支撑臂14上且位于橡胶垫I 13下方设置有橡胶垫II 15。当需要在耳垂位置压丸时将支撑臂14与盖帽10之间的空档处穿过患者的耳垂,支撑臂14上的橡胶垫II 15位于耳朵后方,在顶柱5压下时橡胶垫II 15起到支撑作用与顶柱5配合可以将胶布8牢牢粘在患者耳朵上,医务人员不用再利用手指去支撑患者的柔软的耳垂,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耳穴压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滑动套装于筒体(2)中的顶柱(5)、设置于筒体(2)中的隔板(4)、套装于顶柱(5)上且两端分别固定于隔板(4)以及顶柱(5)的弹簧(3)、通过螺纹旋合固定于筒体(2)底部的盖帽(10)、设置于筒体(2)两侧的支架板(6)以及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架板(6)上且相互平行的阻尼辊I (18)和阻尼辊II (20),所述阻尼辊II (20)的一端固定有圆柱形的扭帽(19),所述筒体(2)和盖帽(10)上分别设置有穿带孔II (17)和穿带孔I (16),胶带(7)穿过穿带孔II (17)和穿带孔I (16)其两端分别缠绕在阻尼辊I (18 )和阻尼辊II (20 )上,所述胶带(7 )上间隔粘接有胶布(8 ),所述胶布(8 )的底部固定有王不留行籽(9),所述盖帽(10)底部设置有透孔(12),所述透孔(12)的开口尺寸大于胶布(8 )的外形尺寸,所述胶布(8 )与胶带(7 )的粘结力小于胶布(8 )与皮肤的粘接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穴压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10)内位于透孔(12)的正上方设置有圆环形的定位环(11),所述定位环(11)的内径大于透孔(12)的直径,所述定位环(11)沿胶带(7)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卡槽(21 ),所述卡槽(21)的开口宽度与胶带(7)的宽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穴压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10)的底部且位于透孔(12)的正下方设置有圆环形的橡胶垫I (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穴压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5)的顶端安装有圆柱形的压帽(I)。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穴压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盖帽(10)上的L形的支撑臂(14),所述支撑臂(14)上且位于橡胶垫1(13)下方设置有橡胶垫II (15)。
【文档编号】A61H39/04GK103536433SQ20131053329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4日
【发明者】齐元富, 李慧杰, 刘歆 申请人:齐元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