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92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摩椅,该按摩椅包括:座椅、靠背部件和用于对手腕进行施疗的手腕施疗部件,其中,座椅滑轨(25)设置于基台框架(21)左右两侧的上端部以支撑座椅框架(31),并使座椅框架能够前后移动;手腕滑轨(26)设置于所述基台框架左右两侧的上端部以支撑手腕支撑体(61),并使手腕支撑体能够前后移动。座椅框架与靠背框架(41)连接,使得座椅框架能够随着靠背框架向后移动而向前移动。按摩椅(11)还包括设置于座椅框架与手腕支撑体之间的联动机构(64),座椅框架向前移动时,联动机构能够将座椅框架向前移动的动作变换为手腕支撑体向后移动的动作。该按摩椅能够使手腕施疗部件追踪靠背部件向后倾斜而限制手腕施疗位置的偏离。
【专利说明】按摩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坐立姿态的人体进行按摩的按摩椅,尤其涉及,即使放倒靠背也能对人体的手腕进行良好按摩的按摩椅。
【背景技术】
[0002]本发明中,所述“手腕”这个词包含有手腕关节前方的“手”的含义。
[0003]例如在下面的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一种对人体的手腕进行按摩的按摩椅。
[0004]这种按摩椅在向后放倒靠背时,存在手腕也会随着人体的两肩向后移动而向后移动,从而无法在预定的正确位置对手腕进行施疗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手腕施疗部件构成为能够追随着靠背部件的立起放倒动作而。总之为了使手腕施疗部件能够在设置于按摩椅的基台的左右两侧的立起壁上向后移动,而将手腕施疗部件与靠背部件连接安装。
[0005]手腕施疗部件随着靠背部件向后倾斜而向后移动,能够认为是为了让对手腕部位施疗的位置不会偏离。
[0006]但是,靠背部件向后倾斜时,人体的肩膀的移动距离比较长,也不是沿直线移动,只让手腕施疗部件在基台的立起壁上移动的结构有可能造成追踪不十分到位,存在难以保证施疗位置的偏离能 够完全消除的情况。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I特开2008-178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在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手腕施疗部件能够对靠背部件向后倾斜完全追踪,而限制对手腕进行施疗的位置的偏离。
[0011]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所述按摩椅包括:座椅,人体坐立于所述座椅之上;靠背部件,其能够向后倾斜;手腕施疗部件,其设置于座椅左右两侧,且用于对手腕进行施疗;基台框架;座椅滑轨,其设置于所述基台框架左右两侧的上端部,用于支撑作为所述座椅的骨架的座椅框架,并使座椅框架能够前后移动;手腕滑轨,其设置于所述基台框架左右两侧的上端部,用于支撑作为所述手腕施疗部件的骨架的手腕支撑体,并使手腕支撑体能够前后移动;联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座椅框架与手腕支撑体之间,在座椅框架随着靠背部件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时,将座椅框架向前移动的动作变换为手腕支撑体向后移动的动作。
[0012]如此结构,随着靠背部件向后倾斜,构成座椅的座椅框架沿着座椅滑轨向前移动,使得放倒靠背部件时手腕的位置和不放倒靠背部件时手腕的位置的偏离变小了。同时,联动机构将向前移动的座椅框架的动作变换为构成手腕施疗部件的手腕支撑体向后移动的动作,使手腕施疗部件沿手腕滑轨向后移动。
[0013]本发明因包括随着靠背部件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的座椅,以及将向前移动的座椅的动作变换为手腕施疗部件向后移动的动作的联动机构,在使得放倒靠背部件时和不放倒靠背部件时手腕位置的偏离幅度变小的基础上,该小的位置偏离可由有联动机构介入的手腕施疗部件的向后移动而弥补。手腕相对于手腕施疗部件的位置偏离,与只通过手腕施疗部件的移动来消除位置偏离的情况相比,依靠靠背部件向后倾斜能够对手腕施疗部件进行十分到位的追踪。而且,因为手腕施疗部件必要的移动距离很短,使得联动机构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按摩椅内部构造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0015]图2按摩椅的立体图;
[0016]图3按摩椅的内部构造概略的侧视图;
[0017]图4靠背部件为放倒状态时按摩椅的内部构造概略的侧视图;
[0018]图5按摩椅内部构造中主要部件的动作示意侧视图;
[0019]图6按摩椅的内部构造中脚部施疗部件部分的概略构造概略的侧视图;
[0020]图7其他实施例的按摩椅的内部构造概略的侧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1按摩椅
[0023]13 座椅
[0024]14靠背部件
[0025]16手腕施疗部件
[0026]17倾斜用伸缩机构
[0027]21基台框架
[0028]25座椅滑轨
[0029]25a移动槽
[0030]25b 开口
[0031]26手腕滑轨
[0032]26a移动槽
[0033]31座椅框架
[0034]41靠背框架
[0035]61手腕支撑体
[0036]64联动机构
[0037]64a上部连接杆
[0038]64b倾斜杆
[0039]64c下部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0]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1]图1是表示按摩椅11内部构造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该按摩椅11 (如图2所示)包括基台12、能够使人体坐立的座椅13、设置于座椅13后端的能够向后倾斜的靠背部件
14、设置于座椅13前端的能够向上抬升的脚部施疗部件15、和设置于基台12左右两侧的壁部12a上端的用于对手腕进行施疗的手腕施疗部件16。[0042]如图1所示,所述基台12内置于作为骨架的基台框架21中,并支撑所述座椅13、所述靠背部件14和所述手腕施疗部件16。
[0043]基台框架21由角型钢管组装而成,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两侧的两根基底件22、在两根所述基底材22上分别设置有多根的垂直件23和在这些垂直件23的下端部之间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架设的横架件24。垂直件23具有与按摩椅11左右两侧的所述壁部12a对应的部分。
[0044]如图1和图3所示,多根垂直件23的长度依据按摩椅11的前方的部分的高度而形成、多根垂直件23的上端用直线连接,该直线的越在后方越朝低处倾斜。所述座椅13和手腕施疗部件16在所述垂直件23上支撑成可移动的。
[0045]座椅13由固定于所述垂直件23上端的座椅滑轨25来支撑,手腕施疗部件16由以层叠状态形成在座椅滑轨25上的手腕滑轨26来支撑。[0046]座椅滑轨25由角型钢管构成,在内部具有在左右两侧面上开口的的移动槽25a。移动槽25a的开口 25b为长槽状(長溝状),其从座椅滑轨25的前端延伸到所需的后方的适宜位置以支撑座椅13。开口 25b的宽度比座椅滑轨25的宽度小。
[0047]手腕滑轨26由冲压形成的金属板构成,其具有在上侧面开口的移动槽26a。手腕滑轨26的底板26b为与座椅滑轨25的上侧面重合的平面状,两块侧板26c的前方部分以离底板26b—定高度设置,后方部分沿远离底板26b的方向设置,总之为了使移动槽26a逐渐变深而将两块侧板26c设置为向高处倾斜。手腕滑轨26的移动槽26a在顶端开放在后端封闭,且上侧面的开口 26d全体为开放状态。
[0048]座椅滑轨25和手腕滑轨26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加强部件27,用来保持座椅滑轨25的开口宽度,并用来固定座椅滑轨25和手腕滑轨26。加强部件27正交于座椅滑轨25和手腕滑轨26安装,加强部件27上与座椅滑轨25的开口 25b对应的部分相对于座椅滑轨25的侧面凸出而设置,与座椅滑轨25的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28。
[0049]如图4、图5所示,所述座椅13包括作为骨架的座椅框架31,所述座椅框架31架设在所述座椅滑轨25之间以支持所述靠背部件14,使所述靠背部件14能够随着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座椅框架31包括移动体32、横架体33和横架体34。其中,移动体32设置在位于左右的所述座椅滑轨25的移动槽25a内移动,横架体33架设置于所述移动体32之间且位于座椅框架31的前端,横架体34架设置于所述移动体32之间且位于座椅框架31的后端。
[0050]移动体32由两块细长的长方形移动板32a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板32a之间的多个移动轮32b构成。也就是说,移动板32a为平板状,在所述座椅滑轨25宽度方向上,两块移动板32a相对且留有间隙地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板32a之间的移动轮32b通过从移动板32a的下端突出的一部分来保持可转动设置。所述移动体32包括在所述间隙28内移动的规制板32c (参照图3),所述间隙28由所述座椅滑轨25的外侧面的开口 25b的一部分形成。
[0051]所述横架体33和横架体34中前端的横架体33包括横架部件33a、横架板33b、脚部支撑体连接部件33c、驱动体连接部件33d和33e。其中,横架部件33a由角型钢管制成且其两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32a上,横架板33b在所述横架部件33a的上侧面上向后延伸地设置,脚部支撑体连接部件33c设置于横架部件33a的两端,两个驱动体连接部件33d和33e并列设置于横架部件33a中部。[0052]所述横架体33和横架体34中后端的横架体34包括固定部件34a、下垂部件34b和横架部件34c。其中,固定部件34a为短筒状,其由角型钢管制成;下垂部件34b与所述固定部件34a不可转动地一体化设置,且正交于移动体32,并向移动体32下方延伸;横架部件34c与所述下垂部件34b的下端一体地连接。在所述下垂部件34b的上端形成有向上延伸一段距离的延伸部件34d,与所述靠背部件14可转动地连接的转轴34e在所述延伸部件34d的顶端沿左右方向向内突出设置。转轴34e对应设置于坐立的人体的中央,具体地对应设置于在下腹部沿前后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附近。
[0053]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和大腿的必要的适当部件与适当的按摩装置一起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31上。按摩装置由气囊、按摩球等适当的部件构成。以下同样设置。
[0054]所述驱动体连接部件33d和33e中的驱动体连接部件33d为倾斜用连接部件33d。倾斜用伸缩机构17作为使所述靠背部件14倾斜的驱动装置,倾斜用伸缩机构17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倾斜用连接部件33d。倾斜用伸缩机构17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台框架21可转动地连接。
[0055]另外的驱动体连接部件33e为与所述脚部施疗部件15连接的脚部抬升用连接部件 33e。
[0056]如图3所示,所述靠背部件14包括作为骨架的靠背框架41和必要的按摩装置等必要的部件。靠背框架41下部的前侧具有枢接件42,所述枢接件42与所述座椅框架31的转轴34e连接,靠背框架41以插入的方式而被保持在座椅框架31。
[0057]靠背框架41的枢接件42的上方设有支撑用枢接件43,支撑杆4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用枢接件43。支撑杆44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台框架21后端的垂直件23的上端部。
[0058]所述脚部施疗部件15包括作为骨架的脚部框架51和必要的按摩装置等必要的部件。从侧面看脚部框架51呈L字形状,其上端的左右两侧设有枢接件52,所述枢接件52与所述座椅框架31的脚部支撑体连接部件33c可转动地连接。
[0059]使所述脚部框架51抬升的驱动装置为脚部抬升用伸缩机构18,脚部抬升用伸缩机构18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脚部抬升用连接部件33e上,所述脚部抬升用连接部件33e设置于座椅13前端。如图6所示,脚部抬升用伸缩机构18的另一端与横架部件34c可转动地固定,横架部件34c设置于所述座椅13后端的下垂部件34b的下端。总之,设置于座椅13上的使座椅13随着靠背部件14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的驱动装置(脚部抬升用伸缩机构18)为能够使脚部施疗部件15转动的结构。
[0060]一端枢接于座椅框架31的下端的上压部件18a可转动地设置于脚部抬升用伸缩机构18的顶端,所述上压部件18a的另一端设有转轴18b。总之,如图4、图5所示,脚部抬升用伸缩机构18驱动并伸展开,上压部件18a围绕设置于座椅框架31的枢接件18c的轴而转动的同时,转轴18b向脚部框架51内部按压,从而使脚部框架51向抬升的方向转动。
[0061] 所述手腕施疗部件16包括作为骨架的手腕支撑体61和和必要的按摩装置等必要的部件。手腕支撑体61包括在所述手腕滑轨26的移动槽26a内移动的板状的移动体62和设置于所述移动体62上端的横截面呈类似U字形的手腕承载部件63。所述移动体62的下端对应手腕滑轨26的底部而倾斜设置,从而使移动体62上端的手腕承载部件63基本保持水平。[0062]如图5所示,移动体62上进入手腕滑轨26内的部分形成有与手腕滑轨26底部的倾斜角度一致的延伸长孔62a,所述延伸长孔62a内插入左右贯通手腕滑轨26的限位销62b,从而限制移动体62的前后移动范围。
[0063]短的上部连接杆64a可转动地枢接于移动体62的前端。所述座椅框架31随着所述靠背部件14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时,所述上部连接杆64a构成联动机构64的一部分,联动机构64将座椅框架31的向前移动变换为手腕支撑体61的向后移动。
[0064]所述上部连接杆64a与中部枢接于手腕滑轨26前侧部分的倾斜杆64b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手腕滑轨26位于所述基台框架21的上端。下部连接杆64c的一端可转动地枢接于倾斜杆64b的下端,下部连接杆64c的另一端与下垂部件34b可转动地连接。如图
3、图4、图5所示,64d为倾斜杆64b的枢接件。
[0065]联动机构64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和形状,根据使座椅框架31向前移动时,手腕支撑体61向后移动预定的距离而设置。
[0066]通过如此构成的按摩椅11,驱动倾斜用伸缩机构17使座椅13位于后方时,如图5的实线所示,靠背部件14 (靠背框架41)呈立起的状态,坐立的人体能够将手腕放置于手腕施疗部件16 (手腕支撑体61)上,以舒服的姿势享受按摩。
[0067]想以靠背部件14向后放倒的姿势接受按摩时,可驱动倾斜用伸缩机构17使座椅13向前移动。随着该移动的进行靠背部件14向后放倒而支撑着人体的身体。此时,因为座椅13向前移动,加上坐立的人体的身体中心与靠背部件的转动中心接近,能够限制人体的手腕向后的变位量(位置偏离量)。所得结果是手腕的位置相对于手腕施疗部件16的位置的偏离减小了。随着座椅13向前移动,下部连接杆64c将倾斜杆64b的下端向前压,因倾斜杆64b以枢接件64d为中心转动,所以倾斜杆64b的上端向后倾斜,上部连接杆64a使手腕施疗部件16 (手腕支撑体61)后退,从而吸收所述小的位置偏离。
[0068]随着靠背部件14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的座椅13,以及将向前移动的座椅13的动作变换为手腕支撑体61的向后移动的动作的联动机构64的存在,使得手腕相对于手腕施疗部件16的位置偏离,与只通过手腕施疗部件16的移动来消除位置偏离的情况相比,依靠靠背部件14向后倾斜能够对手腕施疗部件进行十分到位的追踪。
[0069]靠背部件14为立起状态时,驱动倾斜用伸缩机构17使座椅13向后移动,随着靠背部件1位起,联动机构64主动向前牵引手腕施疗部件16。总之,因为联动机构64不仅在靠背部件14为倾斜状态时,而且在靠背部件14为立起状态时,都对手腕施疗部件16进行主动牵引,使得靠背部件14回复立起的原始状态的动作很顺畅,从而有利于提供愉快的按摩。
[0070]因所述座椅滑轨25与手腕滑轨26上下层叠而构成,且座椅滑轨25的左右方向开有移动槽25a,手腕滑轨26的上方开有移动槽26a,联动机构64可简洁地沿着座椅滑轨25与手腕滑轨26的内侧面而设置。
[0071]所述联动机构64包括倾斜杆64b和两根连接杆(上部连接杆64a和下部连接杆64c),可减少部件数量,从而可简单地调整手腕施疗部件后退距离的设定等。
[0072]因靠背部件14随着座椅13的向前移动而转动和放倒,只需要一件用于倾斜的驱动装置即可,可减少部件数量。因能够限制靠背部件14向后倾斜时的突出长度,即使按摩椅11后方的空间狭小的情况也能够使用,而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换而言之,能够减小按摩椅11后方的设置空间。
[0073]使脚部施疗部件15的转动的脚部抬升用伸缩机构18设置于可前后移动的座椅13上,脚部施疗部件15的转动动作与座椅13的前后位置没有关系,能够顺畅进行,也容易控制。
[0074]以下,对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说明中,与之前的结构相同或相当的部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来注释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5]图7为展示其他实施例的按摩椅11概略构造的侧视图,所述按摩椅11为靠背框架41向后倾斜而座椅框架31向前移动的其他实施例,也就是说,靠背框架41与倾斜用伸缩机构17 (作为使靠背框架41倾斜的驱动装置)的一端直接连接。
[0076]因座椅框架31没有驱动装置,座立状态的人体A使靠背框架41向后倾斜时在前方产生偏离,根据此时的载荷,座椅框架31随着靠背框架41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靠背框架41立起时为使座椅框架31顺畅地复位,座椅滑轨25内设有弹簧25c (弹簧25c为对座椅框架31向后施压的施压装置)。
[0077]如此构成的按摩椅11也能达到与之前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0078]此外,此处省略附图,使靠背框架41倾斜的驱动装置,加上为了使座椅框架31向前移动的驱动装置,使得各部件能够进行可控的联动。 [0079]另外,此处省略附图,对于可随着靠背部件14向后倾斜而使座椅框架31向前移动的结构,以座椅框架31与倾斜用伸缩机构17连接为例,也能够是靠背框架41与倾斜用伸缩机构17连接而构成。
[0080]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一些形态的结构对应,如本发明的连接杆与所述上部连接杆64a、下部连接杆64c对应,使本发明的座椅框架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倾斜用伸缩机构17对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也能够采用其他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椅,该按摩椅包括能够使人体坐立的座椅、能够向后倾斜的靠背部件,和用于对手腕进行施疗的左右两侧的手腕施疗部件,其中, 该按摩椅包括:基台框架; 座椅滑轨,该座椅滑轨设置于所述基台框架左右两侧的上端部,用于支撑作为所述座椅的骨架的座椅框架,并使座椅框架能够前后移动; 手腕滑轨,该手腕滑轨设置于所述基台框架左右两侧的上端部,用于支撑作为所述手腕施疗部件的骨架的手腕支撑体,并使手腕支撑体能够前后移动; 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手腕支撑体之间,在所述座椅框架随着所述靠背部件向后倾斜而向前移动时,所述联动机构将所述座椅框架的向前移动的动作变换为手腕支撑体向后移动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其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倾斜杆和连接杆,所述倾斜杆的中部枢接于所述基台框架的上端部或者上端部附近,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于所述倾斜杆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其中,所述座椅滑轨形成为具有能够使所述座椅框架移动的沿左右方向开口的移动槽,并且所述手腕滑轨形成为具有能够使所述手腕支撑体移动的在上侧面开口的移动槽,所述手腕滑轨以层叠状态形成在所述座椅滑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椅,所述座椅滑轨形成为具有能够使所述座椅框架移动的沿左右方向开口的移动槽,并且所述手腕滑轨形成为具有能够使所述手腕支撑体移动的在上侧面开口的移动槽,所述手腕滑轨以层叠状态形成在所述座椅滑轨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其中,所述座椅框架包括使所述座椅滑轨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并且作为所述靠背部件的骨架的靠背框架枢接于所述座椅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椅,其中,所述座椅框架包括使所述座椅滑轨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并且作为所述靠背部件的骨架的靠背框架枢接于所述座椅框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椅,其中,所述座椅框架包括使所述座椅滑轨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并且作为所述靠背部件的骨架的靠背框架枢接于所述座椅框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椅,其中,所述座椅框架包括使所述座椅滑轨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并且作为所述靠背部件的骨架的靠背框架枢接于所述座椅框架上。
【文档编号】A61H7/00GK103860356SQ20131064204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古谷毅 申请人: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