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1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吸收体(4)包含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且在该吸收体(4)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形成有许多沿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体(4)的贯通孔(7)。吸收体(4)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有多层(5、6)的层叠构造,其中,最接近背面片材(3)的下层(6)与最接近正面片材(2)的上层(5)相比,基于JIS?P8141测定的克列姆吸水高度较高。背面片材(3)包含具有许多微细孔的透湿薄膜,在该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3a)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实施憎水加工而形成有憎水部(30)。实施了上述憎水加工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60%以下。
【专利说明】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通用的是具备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材和介于两片材间的吸收体,且具有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的吸收性物品。另外,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出于防止穿戴中的捂闷等目的,作为背面片材,有时使用形成有许多贯通表背的微细孔的不透液性且透湿性的透湿薄膜。
[0003]例如,日本特开2000-140016号公报记载的是如下的技术,即,在背面片材的非肌肤相对面设有用于与衣服固定的防偏移粘合剂的吸收性物品中,为了防止防偏移粘合剂中的粘合成分等移至背面片材侧而防偏移粘合剂的粘合力下降的不良情况,在背面片材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对应于防偏移粘合剂的部位设有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阻挡层。
[0004]另外,US6570059 (BI)记载的是如下的技术,即,在吸收性物品中,出于防止使用透湿薄膜作为背面片材时所担心的从背面片材的液体的渗出(湿透)的目的,由均具有透湿性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构成背面片材,且在相对接近吸收体的第一层以相对于该第一层的厚度方向而倾斜的方式形成有许多毛细管。
[0005]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提案的是使用聚氨酯泡沫等多孔体作为吸收体的技术。由多孔体形成的吸收体具 有弹性恢复性优异、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形态易稳定、难以产生扭曲等之类的特点。例如,日本特表平8-504474号公报所记载的是将由相互连结在一起的连续气泡形成的亲水性、挠性且非离子性的聚合物泡沫结构应用于上下二层构造的吸收体的下层(下游体贮藏/分配层)的技术。这种多孔体通常因为起因于以各种聚合物等疏水性材料为主体而本来就具有疏水性,所以不能原封不动地作为吸收保持液体的吸收体来使用。因此,为了使用多孔体作为吸收体,需要在多孔体上实施亲水化处理。专利文献3记载的是如下的技术,即,关于多孔体的亲水化处理,使用非离子性的界面活性剂作为亲水化剂,将包含亲水化剂的液体涂布于多孔体的表面。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材和介于上述正面片材与上述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且具有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其中,所述吸收体包含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且在该吸收体的位于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体的贯通孔,另外,上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有多层的层叠构造,在该层叠构造中,最接近上述背面片材的下层与最接近上述正面片材的上层相比,基于JISP8141而测定的克列姆吸水高度较高。上述背面片材包含具有多个微细孔的透湿薄膜,在该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的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实施憎水加工而形成有憎水部。实施了上述憎水加工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60%以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将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即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材侧)局部断开而示意地表示的俯视图;
[0008]图2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1-1线剖面的剖面图;
[0009]图3是示意地表示凹版印刷方式的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的憎水加工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 (a)是该肌肤相对面的憎水加工后的部位的局部俯视图,图3 (b)是放大表不图3 Ca)的局部的放大俯视图;
[0010]图4是在实施例4中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凹版印刷(憎水加工)所使用的印刷图案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1]作为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希望在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材难以产生液体残留,且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优异,但日本特开2000-140016号公报、US6570059 (BI)及日本特表平8-504474号公报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不是与这种希望事项相对应的物品,关于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具有改进的余地。
[0012]另外,如日本特表平8-504474号公报记载的聚合物泡沫结构那样,使用“包含疏水性材料而构成且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吸收体”(以下,也称为被亲水化处理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在暂时吸收保持于该吸收体中的体液中溶出该吸收体所含有的亲水化剂,这样,因含有亲水化剂而表面张力下降且提高了渗透性的体液有可能通过其较高的渗透性而穿过背面片材,并渗出到吸收性物品的外部。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优异且难以从背面片材渗出液体的吸收性物品尚未被提供。
[0013]本发明涉及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优异且难以从背面片材渗出液体的吸收性物品。
[0014]本
【发明者】们对使用上述被亲水化处理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进行了种种探讨,探讨的结果得到了如下的见解(第一见解),即,该吸收体与以纸浆纤维等亲水性材料为主体的通常的吸收体相比,具有液体吸收速度(液体透过速度)慢的倾向,为了改善这种倾向且进一步提高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采用下述构成一和构成二很有效。
[0015]?构成一:在与上述被亲水化处理吸收体的排泄部相对区域对应的部位,形成多个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体的贯通孔。
[0016]?构成二:上述被亲水化处理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有多层的层叠构造,在该层叠构造中,最接近背面片材的下层与最接近正面片材的上层相比,毛细管力较高(基于JISP8141测定出的克列姆吸水高度较高)。
[0017]但是,本
【发明者】们不久又进一步进行了探讨,判明,基于上述第一见解而改进的吸收性物品随着液体吸收速度(液体透过速度)的提高,促进上述被亲水化处理吸收体所含的亲水化剂的溶出,由此,易发生来自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液体的渗出。即,当在液体特别集中的位于上述被亲水化处理吸收体的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分,尤其是在该部分的背面片材侧,且在所集中吸收保持的液体中溶出亲水化剂时,该液体的毛细管力就下降,该液体相对于微细间隙或孔的渗透性就升高,其结果是,液体穿过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微细孔而渗出到内裤的危险性升高。
[0018]因此,本
【发明者】们为了解决该新的课题,进行了种种探讨,该探讨的结果得到了如下的见解(第二见解),即,使用具有许多微细孔的透湿薄膜作为背面片材,且,在与该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与上述被亲水化处理吸收体的相对面)的排泄部相对区域(多个贯通孔的形成区域)对应的部位,通过凹版印刷方式而涂布疏水性印墨,形成憎水部,这种技术有效。凹版印刷方式与在印刷区域整体上无间隙地附着印墨的所谓的全涂满的印刷方式不同,采用的是部分且点状地附着印墨,因此在利用该印刷方式而在透湿薄膜上附着有疏水性印墨的情况下,能够将该透湿薄膜的透湿性维持在实用上充分的水平。
[0019]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提供的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材和介于上述正面片材与上述片材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且具有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其中,上述吸收体包含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且在该吸收体的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体的贯通孔,另外,上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有多层所形成的层叠构造,在该层叠构造中,最接近上述背面片材的下层与最接近上述正面片材的上层相比,基于JISP8141而测定的克列姆吸水高度较高,上述背面片材包含具有多个微细孔的透湿薄膜,在该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的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实施憎水加工而形成有憎水部,实施了上述憎水加工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60%以下。
[0020]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优异且难以从背面片材渗出液体的吸收性物品。
[0021]下面,基于其优选 的一个实施方式即生理用卫生巾且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材2、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材3和介于两片材2、3间的吸收体4,且具有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P。在此所说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的恰当的穿戴位置(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的意思,不包含吸收性物品处于脱离该穿戴位置的状态的情况。
[0022]进一步进行说明,卫生巾I包括吸收性主体10,上述吸收性主体10具有:形成肌肤相对面的透液性的正面片材2、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材3和介于这两片材2、3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卫生巾I具有相当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X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Y。如图1所示,卫生巾I (吸收性主体10)在俯视时,呈一方向(纵向X)长的形状,实质上是纵长。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和吸收体4之间分别通过涂布于规定部位的粘接剂来接合。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周缘伸出,在这些伸出部的端部,通过粘接剂、热封等众所周知的接合手段来相互接合而形成有端部密封部。
[0023]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
10)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向着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面向着肌肤侧相反侧(衣服侧)的面。另外,纵向X与沿着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的长边的方向(长度方向)一致,横向Y与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的宽度方向一致。[0024]卫生巾I具有从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缘伸出的一对护翼部11、11。一对护翼部
11、11分别包含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的沿着吸收体4的纵向X的从左右两侧缘伸出的伸出部而构成。卫生巾I的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材3的非肌肤相对面3b是在穿戴时向着内裤等衣服的面,如图2所示,在该非肌肤相对面3b设有用于将卫生巾I固定于衣服的粘合部8、9。粘合部8设置于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相对面,粘合部9分别设置于一对护翼部11、11的非肌肤相对面。这些粘合部8、9通过将热熔粘合剂等各种粘合剂涂布于规定部位而设置,在卫生巾I的使用前,利用由薄膜、无纺布、纸等构成的未图示的剥离片进行覆盖。
[0025]本发明的排泄部相对区域是以与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排泄部(膣口等)相对的部位(排泄部相对部)为中心的纵向X的长度为70_、横向Y的长度为30_的俯视矩形形状的区域。排泄部相对部通常存在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X的中央或偏向该中央稍靠前侧(穿戴者的腹侧)的部位。
[0026]本发明的排泄部相对区域的位置可通过护翼部或将吸收性物品折叠而制成单包装形态时产生的折弯线来确定。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具备护翼部11,其排泄部相对区域P (由图1中点划线围成的矩形形状的区域)存在于纵向X的护翼部11的形成区域(夹在护翼部11的纵向X的一方的胯部和另一方的胯部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没有护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排泄部相对区域存在于:吸收性物品折三个折而成为单包装形态时产生的在横向横贯该吸收性物品的相互平行的两条折弯线,从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前端(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纵向端部)数起第一折弯线和第二折弯线所围成的区域。另外,在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长度较长且产生三条折弯线的情况下,其排泄部相对区域存在于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前端数起第一折弯线与第二折弯线所围成的区域,或存在于从该前端数起第一折弯线与第三折弯线所围成的区域。
[0027]吸收体4包含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作为构成吸收体4的疏水性材料,可使用各种合成高分子。吸收体4的疏水性材料的含量相对于吸收体4的总质量而言,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上,构成材料也可以全由疏水性材料构成。
[0028]作为吸收体4的形态,优选为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亲水性结构体,具体地可举出例如:i)包含由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构成的亲水性多孔体(发泡体)的形态;以及
ii)包含由亲水化处理后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构成的亲水性纤维集合体的形态;吸收体4也可以为包含这双方(多孔体及纤维集合体)的复合体。特别是,上述i )的多孔体(亲水性且开孔结构的泡沫材料)具有:a)由于柔软且具有弹性恢复性,因此难以扭曲,易贴身;b)由于即使施加身体压力或动作变形,泡孔(泡)也难以变形,因此难以出现液体返回或液体移动,可稳定吸收等优点,在用作吸收体的情况下,由于在液体的稳定保持性、抑制扩散方面都优异,因此优选用作本发明的吸收体(后述的构成吸收体的层叠构造的各层)。
[0029]关于上述i ),作为构成多孔体的疏水性材料(合成高分子),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众所周知的多孔体的形成材料,可举出例如: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聚乙烯醇、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三聚氰胺树脂等,可单独地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另外,作为多孔体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使用聚氨酯泡沫那样的化学发泡实现的泡沫形成方法,除此以外,还可使用吹入二氧化碳或氮等气体实现的物理发泡、超临界发泡、提取法的空隙间生成、高内相乳液泡沫等乳液形成后聚合的方法的泡沫形成等各种泡沫形成方法。作为多孔体,也可使用专利文献3记载的泡沫材料。
[0030]关于上述ii),作为纤维集合体的形态,可举出例如:热风(air through)无纺布、热棍(heat roll)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针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另外,作为构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合成高分子),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各种众所周知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合成高分子),可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等,可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纤维状疏水性材料也可以是由一种合成高分子或将两种以上的合成高分子混合而成的混合聚合物构成的单一纤维,或者,也可以是复合纤维。在此所说的复合纤维指的是由用喷丝头将成分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合成高分子复合且同时进行纺丝而得到的合成纤维,以多种成分分别在纤维的长度方向上连续的结构,在单纤维内相互粘接而成的复合纤维。作为复合纤维的形态,具有芯鞘型、并列复合(side by side)型等,没有特别限制。典型地,对纤维长4_左右的短纤维进行气流成网积纤(air-laid)且进行热风(air through)结合而成的无纺布、对三维卷曲后的纤维长51mm的纤维进行疏理纤维(carding method)且进行热风结合而成的无纺布的纤维空隙在三维空间上比较均匀,优选通过热压缩(热压)或所期望的图案的热模压,能够适当地进行空隙调节。另外,在后者中,在疏理纤维时,适度混合潜在卷缩性纤维,通过热风加热时的纤维卷缩出现,来提高纤维密度并且提高无纺布的弹性恢复性,是有效的。另外,无论在上述的哪种无纺布中,都可混合亲水纤维。优选纤维为人造丝、莱赛尔纤维、纸浆纤维等纤维素纤维。为了得到吸收体4的优选的湿润特性(难以扭曲、难以弹性下降性),亲水纤维的优选配合比率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在吸水特性的观点上来看,将亲水纤维仅配合在下层侧或提高下层侧配合比率也有效。
[0031]关于上述ii),作为包含纤维集合体在内的吸收体4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举出在上下两张无纺布(纤维集合体)之间介入有许多粒状吸水性聚合物的构成的实施方式。在这种构成中,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优选为22g / 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g / m2以上,而且,优选为13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g / 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2g / m2以上13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g / m2以上90g / m2以下。另外,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吸收体4的总质量而言,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
[0032]另外,吸水性聚合物有利于吸收到的体液的固定保持,除此以外,还具有下降平衡蒸气压抑制捂闷的效果,应用于吸收体的优势也大,但也具有随着聚合物复合化而来的结构的复杂化、成本上升的劣势,因此也可不用于吸收体。
[0033]构成吸收体4的疏水性材料(合成高分子)的亲水化处理既可以是:I)由疏水性材料形成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疏水性结构体(多孔体、纤维集合体),然后对该疏水性的结构体赋予亲水化剂而亲水化的方法;或者,也可以是:2)在对疏水性材料赋予亲水化剂而亲水化后,由该疏水性材料形成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亲水性结构体(多孔体、纤维集合体)的方法。作为亲水化剂,可举出例如:以α烯烃磺酸盐为代表的各种烷基磺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酰胺共聚物、聚酯酰胺、聚酯酰胺的盐、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水溶性聚酯树脂、各种硅衍生物、各种硅酮衍生物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可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作为向疏水性的结构体或疏水性材料的亲水化剂的赋予方法(亲水化处理方法),可举出例如:通过众所周知的涂布方法来涂布亲水化剂的方法、浸溃于包含亲水化剂的液体中的方法等。
[0034]亲水化剂既可以赋予给由疏水性材料构成的疏水性结构体(多孔体、纤维集合体)的整体,或者,也可以局部地赋予。即,吸收体4既可以仅由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构成,或者,也可以以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为主体,且局部包含未进行亲水化处理的疏水性材料。在后者的情况下,至少吸收体4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与排泄部相对区域P重叠的部位)优选其整体被赋予亲水化剂(仅由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构成)。
[0035]吸收体4的亲水化剂的含量从实现吸收体4的稳定的液体吸收的观点来看,相对于吸收体4的总质量而言,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I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
1.7质量%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5质量%以上2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I质量%以上1.7质量%以下。
[0036]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吸收体4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与排泄部相对区域P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贯通吸收体4的贯通孔7。贯通孔7有助于使大量的液体或粘性比较高的液体迅速地移动到吸收体4的内部。即,包含疏水性材料的吸收体4与以 纸浆纤维等亲水性材料为主的吸收性结构体相比,湿润时的弹性模量变化较小,不管使用环境如何,都能够形成稳定的吸收结构体,但另一方面,吸液引起的柔软的结构变化的特性极其低。特别是,在上述i)的包含由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构成的亲水性多孔体(发泡体)的形态的情况下,几乎得不到吸液时的柔软的结构变化。因此,通过设置贯通孔7,液体暂时贮存于贯通孔7,并且易将液体迅速地分配到毛细管力高的下层侧。另外,在大部分的使用时,贯通孔7是未保持液体的空孔,因此贯通孔7的形成使卫生巾I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材2的肌肤相对面)的湿气直接穿过背面片材3而排出到外部,在提高干爽感方面特别有效。
[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贯通孔7分别呈俯视圆形形状。另外,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4由上层5及下层6的层叠构造构成时,多个贯通孔7分别在厚度方向将上层5及下层6贯通,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与正面片材2的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与背面片材的相对面)通过贯通孔7而连通。如图1所示,贯通孔7不仅形成于吸收体4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而且也形成于不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不与排泄部相对区域P重叠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7的形成图案是在纵向X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贯通孔7而呈贯通孔列,并且该贯通孔列在横向Y隔开一定间隔而形成有多列的图案。
[0038]如图2所示,作为贯通孔7优选具有比吸收体4 (后述的层叠构造)的厚度小的直径,为了提高暂时收纳于贯通孔7的液体早于到达贯通孔7的底部而被周围的吸收体4吸收的可能性,贯通孔7可按照常用方法,并通过热模压加工的方法、加热针打孔加工的方法、在非加热的压缩状态下进行修整(trim)打孔的方法等,形成于未形成有贯通孔的吸收体(层叠构造)。明显地打贯通孔7的优选的加工方法是规定形状的加热针打孔以及在非加热的压缩状态下进行修整打孔的方法。
[0039]从更可靠地实现贯通孔7的形成的作用效果(提高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等)的观点来看,贯通孔7的尺寸等优选如下设定。
[0040]贯通孔7的开口直径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2mm以下。
[0041]存在于Icm见方的俯视正方形形状的单位面积的贯通孔7的数量优选为3个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个以上,而且,优选为8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个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3个以上8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个以上7个以下。
[0042]另外,如图2所示,吸收体4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有多层的层叠构造。更具体而言,吸收体4按接近正面片材2的顺序(按远离背面片材3的顺序),依次层叠有上层5及下层6,具有双层构造。上层5和下层6的俯视的形状及大小(面积)都相同,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两者大致完全一致。构成层叠构造的各层(上层5、下层6)相互接合在一起,各层成为一体不可分。吸收体4的层叠构造既可以是一体地成形有各层的层叠构造,或者,也可以是层叠多个个体的层且上下层一体地实施(点状)模压而使其层间进行热接合或并用粘接剂等接合手段进行接合的层叠构造。更具体而言,上层5和下层6既可以通过热模压来接合,或者,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来接合。在通过模压而使构成吸收体4的各层(上层5及下层6)接合的情况下,通过其模压而形成的模压部优选不贯通吸收体4。
[0043]吸收体4 (上层5及下层6)的适当的克重的范围因吸收体4 (上层5及下层6)的形态而不同。在吸收体4 (上层5及下层6)为上述i)的多孔体的情况及上述ii)的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各层的克重都优选如下设定。
[0044]上层5 (多孔体)的克重优选为70g / 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g / m2以上,而且,优选为25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g / 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70g / m2以上25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g / m2以上200g / m2以下。
[0045]下层6 (多孔体)的克重优选为50g / 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g / m2以上,而且,优选为20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g / 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50g / m2以上20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g / m2以上150g / m2以下。
[0046]上层5 (多孔体)和下层6 (多孔体)的克重之比(上层的克重/下层的克重)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3以上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2.5以下。
[0047]另外,在吸收体4的上述层叠构造(二层构造)中,最接近背面片材3的下层6与最接近正面片材2的上层5相比,基于JISP8141测定的克列姆吸水高度较高。即,下层6的毛细管力比上层5大。通过对吸收体4赋予这种毛细管力梯度,与贯通孔7的作用相结合地透过正面片材2而移至上层5的经血等体液在毛细管力相对小的上层5中,不太在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扩散,且不太残留在上层5,而是移至下层6,由毛细管力相对大的下层5牢固地保持。这种吸收体4的液体吸收特性在卫生巾I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材2的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的提高上特别有效。
[0048]上层5的克列姆吸水高度优选为IO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优选为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IOmm以上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40mm以下。
[0049]下层6的克列姆吸水高度优选为3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mm以上。另一方面,关于下层6的克列姆吸水高度的上限值,没有限制,但优选为120mm以下。
[0050]下层6和上层5的克列姆吸水闻度之比(下层6的克列姆吸水闻度/上层5的克列姆吸水高度)优选为1.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最优选为2.2以上。
[0051]吸收体的构成层叠构造的各层(上层5、下层6)的克列姆吸水高度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测定。
[0052]〈克列姆吸水高度的测定方法〉
[0053]从吸收体的层叠构造中以注意不要改变该层的厚度的方式取出测定对象层作为试样,基于JISP8141的试验方法,测定克列姆吸水高度。具体而言,将试样切割成宽度10mm、长度150mm以上。在切割时,剪刀等有可能弄皱试样的切断方法影响到结果的可能性高,不优选。因此,在切割时,使用刀(knife)、切割器(cutter)、剃刀等,以不破坏试样的切断面的方式进行切割。另外,为了避免形成于吸收体的贯通孔的影响,优选在没有贯通孔的部分进行采样,在不得已要在贯通孔部分进行测定的情况下,对测定结果进行备注。另外,在因产品长、贯通孔的影响而没有从吸收体的层叠构造切出足够长度的试样的情况下,也以可能的试样长度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备注。接着,将切割后的试样装夹在JISP8141规定的夹具上,作为试验液,使用蓝色I号(染料)的浓度为0.02质量%的生理盐水,测定10分钟后的克列姆吸水高度。将以上的测定进行五次,以其平均值为克列姆吸水高度。另外,测定环境按照JISP8141,为20°C、65%RH,但可在20± I°C、65土3%RH的范围内进行测定。另外,测定用试样、夹具及试验液在同环境下保管一昼夜以后再用于测定。
[0054]作为使下层 6的克列姆吸水高度比上层5的高(使下层6的毛细管力比上层5的大)的方法,可举出:使下层6具有的多个空间部〔多孔体的泡孔(泡)、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间空隙等〕的空间容量比上层5的小的方法(以下,也称为克列姆吸水高度调节法A)及使下层6的亲水性比上层5的高的方法(以下,也称为克列姆吸水高度调节法B)。
[0055]关于上述克列姆吸水高度调节法A,在吸收体4 (上层5及下层6)为上述i)的多孔体(发泡体)的情况下,使构成下层6的多孔体的泡孔的泡孔径比上层5的小。这种泡孔径的调节以上层5和下层6而言,可通过使多孔体制造时的发泡倍率不同来实施。
[0056]并且,由多孔体构成的上层5和下层6的该多孔体的泡孔的泡孔径比(上层5的泡孔的泡孔径/下层6的泡孔的泡孔径)优选为1.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而且,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7以上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8以下。
[0057]上层5 (多孔体)的泡孔的泡孔径优选为35 μ 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 μ m以上,而且,优选为120 μ 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 μ 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35 μ m以上120 μ 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 μ m以上IOOym以下。
[0058]下层6 (多孔体)的泡孔的泡孔径优选为10 μ 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 μ m以上,而且,优选为40 μ 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 μ 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 μ m以上40 μ 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 μ m以上30 μ m以下。
[0059]另外,多孔体(上层5、下层6)的泡孔的泡孔径可利用电子显微镜或显微镜等的可显示实际尺寸优选可印刷的放大观察系统,且按照常用方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利用剃刀等,以在厚度方向上不压缩的方式将测定对象多孔体切割成装载于样品台的大小,在无加压状态下,如上所述,放大显示于监视器。测定倍率以看到泡沫材料的泡孔的大小的方式可任意选择,通常以100~500倍程度进行。而且,在泡孔为圆形状的情况下,以其圆形状的泡孔的直径为泡孔径,在椭圆形状的情况下,以其椭圆形状的泡孔的短轴径为泡孔径,然后以多孔体的任意20个泡孔的泡孔径的平均值为该多孔体的泡孔的泡孔径。
[0060]另外,关于上述克列姆吸水高度调节法A,在吸收体4(上层5及下层6)为上述ii)的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使构成下层6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间空隙比上层5的小。这种纤维间空隙的调节可通过使构成下层6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合成高分子)的纤度比上层5的小来实施。
[0061]并且,由纤维集合体形成的上层5和下层6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之比(上层5的纤维状的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下层6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2以上,而且,优选为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以上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2以上6.5以下。
[0062]上层5 (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优选为4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dtex以上,而且,优选为14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Ildtex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4dtex以上14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dtex以上Ildtex以下。
[0063]下层6 (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优选为1.2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dtex以上,而且,优选为4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dtex以下。作为下层6(纤维集合体)的优选的形态的具体例,可举出纤度为3dtex以下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集合体。另外,也优选将这种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集合体(下层6)以通过预先进行(点状等的)热模压而压缩后的状态与上层5 (纤维集合体)复合。
[0064]另一方面,上述克列姆吸水高度调节法B (使下层6的亲水性比上层5的高的方法)不管吸收体4 (上层5及下层6)是上述i)的多孔体(发泡体)或是上述ii)的纤维集合体,都能够应用,也可与上述克列姆吸水高度调节法A并用。上述克列姆吸水高度调节法B可通过例如使下层6的疏水性材料的亲水化处理所使用的亲水化剂的含量比上层5的多来实施。更具体而言,形成由疏水性材料形成的疏水性层叠构造,然后从该层叠构造的在组装于卫生巾I时成为下层6 (最接近背面片材3的层)的一侧,通过轻触涂布(kiss rollcoating)、凹版涂布(gravure coating)等众所周知的涂布方式涂布亲水化剂,且进行干燥。不从上述层叠构造的在组装于卫生巾I时成为上层5 (最接近正面片材2的层)的一侧涂布亲水化剂。通过这种亲水化剂的涂布方法,下层6的亲水化剂的含量比上层5多,作为结果,下层6的亲水性比上层5的高。
[0065]另外,如上所述,在从由疏水性材料构成的疏水性层叠构造的在组装于卫生巾I时成为下层6的一侧(下层侧)涂布亲水化剂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其下层侧的整个面上涂布亲水化剂,或者,也可以仅在其下层侧的与排泄部相对区域P对应的部位(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与排泄部相对区域P重叠的部位),部分地涂布亲水化剂。后者的涂布形态可通过利用横向Y的长度比吸收体4 (下层6)短的宽度窄的涂布辊涂布亲水化剂来实施。在通过后者的涂布形态而得到的下层6中,其横向Y的中央部(与排泄部相对区域P对应的部位)具有相对强的亲水性,与此相对,夹着该中央部的横向Y的两侧部分别具有相对弱的亲水性或疏水性,因此可进一步高效地抑制从该中央部向该两侧部的液体的移行,进而防止来自背面片材的液体的渗出。
[0066]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通过吸收体4具备前述的构成(上述构成I及构成2),液体吸收速度(液体透过速度)快,肌肤相对面(正面片材2)的干爽感优异。另一方面,随着这种吸收体4的性能提高,如前所述,越来越促进亲水化剂向吸收保持于吸收体4的体液中的溶出,这样,就会担心出现通过含有从吸收体4溶出的亲水化剂而表面张力下降且渗透性提高后的体液穿过背面片材3渗出到卫生巾I的外部的不良情况。即,吸收体4与人造丝等亲水性材料相比,具有由于其使用(液体的吸收保持)而亲水性下降的倾向,亲水性的耐久性低。
[0067]吸收体的亲水性的耐久性可通过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液滴吸收时间的变化程度进行评价。亲水性的耐久性低的吸收体4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初始液滴吸收时间为3秒以内,且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水洗干燥后液滴吸收时间为30秒以上。综上所述,亲水性的耐久性低的吸收体4通过下述那样进行水洗且进行干燥,会导致当初含有的亲水化剂几乎都溶出,因此通过亲水化剂的亲水化处理而赋予的亲水性下降,本来的疏水性材料的特性变得显著,其结果是,导致液体的吸收性下降。
[0068]〈液滴吸收时间的测定方法(亲水性的耐久性的评价方法)〉
[0069]利用球型刻度滴管(komagome pipette)等,在评价对象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就吸收体4而言,上层5)上滴一滴(约0.15cc)生理盐水,计测从滴了一滴生理盐水之后到被吸收体吸收而不能目视确认的时间,以该时间为初始液滴吸收时间。另外,使评价对象吸收体完全浸溃在室温25°C的环境下25°C的流水中,在其状态下,放置20秒钟,然后从流水中取出,用手拧,再次完全浸溃在流水中,在重复了三次这种一系列的操作以后,在热风干燥机中,在设定温度60度下,将吸收体干燥I小时,然后与上述同样地,对通过这种清洗、干燥处理而得到的水洗干燥后的吸收体计测液滴吸收时间,以其计测值为水洗干燥后液滴吸收时间。另外,初始液滴吸收时间及水洗干燥后液滴吸收时间通过分别将20滴生理盐水的液滴滴在一个试样的不同部位,来采用其20个部位的各该吸收时间的计测值的平均值。
·[007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通过对背面片材3实施设计,可消除上述担心。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片材3包含具有多个微细孔的透湿薄膜,对该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与吸收体4的相对面)3a (参照图2)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实施憎水加工,形成有憎水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片材3仅由单层的透湿薄膜构成。作为背面片材3,作为最适合的透湿薄膜,可举出例如将聚烯烃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和与该热塑性树脂没有相溶性的无机填充剂微粒子熔融混炼而挤出的薄膜拉伸至规定尺寸而形成有微细孔的透气性薄膜。在这样制造的透气性薄膜中,通过拉伸,以热塑性树脂和无机填充剂微粒子的界面为起点而形成有许多微细孔(微孔洞)。
[0071]憎水部30形成在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肌肤相对面3a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即可,也可以形成在肌肤相对面3a的整个面,但随着憎水部30的面积增加,具有透湿薄膜的透湿性下降的倾向,因此从将透湿薄膜的透湿性维持在实用上充分的程度的观点来看,憎水部30优选部分地形成于肌肤相对面3a,特别是,进一步优选仅形成在肌肤相对面3a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或该部位及其附近。作为使憎水部30部分地形成于肌肤相对面3a时的憎水部形成方式,可举出将沿一个方向(例如,纵向X)延伸的带状憎水部30以在与该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向Y)上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条而成的模式,该带状憎水部30的宽度(横向Y的长度)优选为50mm。
[0072]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憎水加工通过利用凹版印刷方式而在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3a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涂布疏水性印墨来完成,憎水部30由该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形成。凹版印刷方式由于以点状(散点状)的印刷图案来涂布疏水性印墨,因此与所谓的全涂满的印刷方式不同,通过该点的印刷面积率的调节等,方便适当地控制背面片材3 (透湿薄膜)的渗液性和透湿性,并且对于多色印刷的适应性也高,很适合作为本发明的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憎水加工法来使用。
[0073]图3表示的是凹版印刷方式的背面片材的憎水加工的一个例子。在图3所示的形态中,如图3 (a)所示,通过凹版印刷方式,在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肌肤相对面3a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涂布疏水性印墨,分别印刷有花瓣花形31及圆花形32,这时,如图3 (b)所示,这些印刷花形31、32都是多个俯视圆形状的憎水部30 (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的集合体,该集合体的各憎水部30由未附着有疏水性印墨且未实施憎水加工的非憎水部包围。
[0074]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渗液性与透湿性的平衡的观点来看,实施了憎水加工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的比例,即,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憎水部30)的总面积相对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的比例(多个憎水部30的总面积/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为30%以上60%以下。这种比例优选为3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而且,优选为5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35%以上5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55%以下。
[0075]当上述非憎水部连续存在时,通过含有从吸收体4溶出的亲水化剂而表面张力下降后的液体渗出的危险性就会增加。为了降低这种危险性,优选采用下述构成A和B中的 任一方或双方。
[0076].构成A:在分别将包含憎水部30 (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及上述非憎水部这双方而构成的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各印刷花形31、32设为一个印刷区,且将其以外的部分设为非印刷区的情况下,非印刷区的面积(通过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减去全部印刷区的面积的合计值来计算出)相对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的比例(即,非印刷区的面积率)优选为4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
[0077]?构成B:在将排泄部相对区域P区划为IOmmX IOmm见方的多个分隔区,且测定了在该各分隔区内连续的上述非憎水部的面积的情况下,该面积超过50mm2的分隔区优选为总分隔区数的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不存在相应的分隔区。更优选的是,该面积超过25mm2的分隔区优选为总区数的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下。
[0078]另外,从同样的观点来看,关于利用疏水性印墨而印刷于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肌肤相对面3a的任意一个印刷花形(在图3所示的形态中,任意一个花瓣花形31或任意一个圆花形32),构成该印刷花形的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憎水部30)的总面积相对于其印刷花形的面积的比例(多个憎水部30的总面积/由多个该憎水部30构成的一个印刷花形的面积)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上,而且,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40%以上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上60%以下。
[0079]作为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憎水加工所使用的疏水性印墨,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可应用于蒸发干燥型、二液反应型、紫外线固化型等通常的凹版印刷方式的众所周知的疏水性印墨。疏水性印墨既可以是有色,也可以是无色透明,在使用有色的疏水性印墨的情况下,憎水部30成为有色。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在吸收体4 (上层5及下层6)的如图1所示在卫生巾I的俯视时与防与水部30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体4的贯通孔7,因此当憎水部30为有色时,在从图1所示的正面片材2侧目视识别到卫生巾I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正面片材2和吸收体4的多个贯通孔7而目视识别其有色的憎水部30,因此例如,在将卫生巾I粘装于内裤时,可实现易识别其粘装位置这种效果。
[0080]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克重为18g / m2以上,且该透湿薄膜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的透湿量从防止透湿量不足引起的捂闷和防止透湿量(微细孔)过多引起的来自背面片材的液体的渗出的平衡的观点来看,优选为1.0g / (IOOcm2.hr)以上2.2g /(100cm2-hr)以下。这种透湿量可通过如下的适当调节来调节,即,在使用前述的凹版印刷方式的憎水加工中,适当调节疏水性印墨的印刷图案,且适当调节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憎水部30)的总面积相对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的比例,或者,就利用疏水性印墨而印刷于透湿薄膜(背面片材3)的肌肤相对面3a的任意一个印刷花形而言,适当调节构成该印刷花形的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憎水部30)的总面积相对于其印刷花形的面积的比例。另外,当透湿薄膜的克重过小时,在使用中,有可能产生破裂等麻烦,因此透湿薄膜优选具有某种程度的克重。
[0081]更具体而言,构成背面片材3的透湿薄膜的克重优选为18g / 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g / m2以上,而且,优选为5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g / 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5g / m2以上50g / 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g / m2以上45g / m2以下。通过将构成背面片材3的透湿薄膜的克重设为上述范围,在使用后将卫生巾I从衣服上剥离时,既容易防止该背面片材3抵抗设置于背面片材3的非肌肤相对面3b的粘合部8、9的粘合力而破裂,又容易维持背面片材3的柔软度。
[0082]另外,透湿薄膜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的透湿量优选为l.0g /
(IOOcm2.hr)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g / (IOOcm2.hr)以上,而且,优选为2.2g /
(IOOcm2.hr)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g / (IOOcm2.hr)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g /
(IOOcm2.hr)以上 2.2g / (IOOcm2.hr)以下,进一步优选为 1.5g / (IOOcm2.hr)以上
2.0g / (IOOcm2.hr)以下。
[0083]另外,透湿量的测定利用JIS Z — 0208卡普法规定的方法(条件B40±0.5°C、湿度90 ±2%)进行。
[0084]另外,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如卫生巾I那样是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下,假定的吸收液量为2~7g程度,比较少,与吸收液量要求更高的其他吸收性物品(例如,一次性尿裤)相比,由于排泄部相对区域的吸收体配置区域的厚度较薄(生理用卫生巾的该厚度优选为5mm以下),因此当使用透湿性的背面片材时,存在于卫生巾内部或卫生巾与穿戴者之间的蒸气易充分地排放到卫生巾外部。此外,相对于以覆盖穿戴者的股间部整体的方式设计的一次性尿裤而言,由于生理用卫生巾对穿戴者的身体的被覆面积较小,因此即使将背面片材的透湿量设定为比一次性尿裤的低,也能够充分给予穿戴者以干爽感。因此,通过将构成背面片材3的透湿薄膜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部位的透湿量设为上述范围,即使是包含亲水化剂的经血,也可防止该经血从背面片材3渗出,并且可确保充分的透湿性。
[0085]当对卫生巾I的其他形成材料进行说明时,作为正面片材2,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该【技术领域】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正面片材,例如,可使用实施亲水化处理后的各种无纺布或打孔薄膜等透液性片材。作为正面片材2,从迅速地将排泄出的体液体吸收且传递到吸收体的观点和肌肤感好的观点来看,优选亲水性的热粘(thermal bond)无纺布,特别优选热风无纺布。正面片材2优选为亲水化处理后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且优选为该纤维呈二维卷曲或三维卷曲那样的立体卷缩的纤维。具体而言,在制作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及它们的复合纤维,且将其切割成规定长度而形成化纤短纤维之前的阶段,涂布各种亲水化剂。
[0086]以上,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贯通孔的俯视形状不局限于圆形形状,可制成长方形形状等种种形状,另外,贯通孔的形成图案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为交错状等。另外,吸收体4的其肌肤相对面(与正面片材2的相对面)及非肌肤相对面(与背面片材3的相对面)也可以用纸巾等纸、各种无纺布、打孔薄膜等透水性片材来被覆。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应用例之一,举出的是生理用卫生巾,但也可应用于例如内裤护垫(阴道分泌物护片)、尿不湿、一次性尿裤等。另外,按照与上述ii)的纤维集合体形态的吸收体的情况同样的思考方法,也可对上述i)的多孔体(泡沫材料)形态的吸收体而组合吸水性聚合物。
[0087]关于前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的是下面的附注(吸收性物品)。
[0088]< I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材和介于上述正面片材与上述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且具有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其中,上述吸收体包含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且在该吸收体的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体的贯通孔,另外,上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层所形成的层叠构造,在该层叠构造中,最接近上述背面片材的 下层与最接近上述正面片材的上层相比,基于JISP8141而测定的克列姆吸水高度较高,上述背面片材包含具有多个微细孔的透湿薄膜,在该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的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实施憎水加工而形成有憎水部,实施了上述憎水加工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60%以下。
[0089]< 2 >如上述< I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憎水加工通过利用凹版印刷方式在上述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的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涂布疏水性印墨来进行,上述憎水部由该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形成。
[0090]< 3 >如上述< I >或< 2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透湿薄膜的克重为18g / m2以上,且该透湿薄膜的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的透湿量为l.0g /
(IOOcm2.hr)以上 2.2g / (IOOcm2.hr)以下。< 4 >如上述< I >~< 3 >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为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亲水性结构体。
[0091]< 5 >如上述< 4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为包含由经亲水化处理的疏水性材料形成的亲水性多孔体的形态。
[0092]< 6 >如上述< 5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构成上述多孔体的疏水性材料是选自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聚乙烯醇、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腈橡胶、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三聚氰胺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93]< 7 >如上述< 5 >或< 6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的克重为70g /m2以上250g / m2以下。
[0094]< 8 >如上述< 5 >~< 7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层的克重为50g / m2以上200g / m2以下。
[0095]< 9 >如上述< 5 >~< 8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与上述下层的克重之比(上层的克重/下层的克重)为1.3以上3以下。
[0096]< 10 >如上述< 5 >~< 9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与上述下层的上述多孔体的泡孔的泡孔径比(上层的泡孔的泡孔径/下层的泡孔的泡孔径)为1.7以上10以下。
[0097]< 11 >如上述< 4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为包含由经亲水化处理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形成的亲水性纤维集合体的形态。
[0098]< 12 >如上述< 11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由上述纤维集合体形成的上述上层和上述下层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之比(上层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下层的纤维状疏水性材料的纤度)为2以上8以下。[0099]< 13 >如上述< 1 >~< 12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的克列姆吸水高度为IOmm以上50mm以下。
[0100]< 14 >如上述< 1 >~< 1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下层的克列姆吸水高度为30mm以上。
[0101]< 15 >如上述< 1 >~< 1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亲水化处理所使用的亲水化剂赋予给由疏水性材料形成的疏水性结构体(多孔体、纤维集合体)的整体。
[0102]< 16 >如上述< 1 >~< 1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的位于其上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仅由经亲水化处理的疏水性材料构成。
[0103]< 17 >如上述< 1 >~< 16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贯通孔具有比上述吸收体(上述层叠构造)的厚度小的直径。
[0104]< 18 >如上述< 1 >~< 17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和上述下层通过热模压而接合。
[0105]< 19 >如上述< 19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通过上述热模压形成的模压部不贯通上述吸收体。
[0106]< 20 >如上述< 1 >~< 17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与上述下层通过粘接剂接合。
[0107]< 21 >如上述< 1 >~< 20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
[0108]【实施例】
[010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实施例。
[0110]〔实施例1〕
[0111]制作与图1和图2所示的同样构成的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实施例1的试样。另外,作为正面片材和背面片材,使用以下构成的正面片材和背面片材,作为吸收体,使用层叠构造(二层构造)的下述多孔体A。
[0112].正面片材:克重25g / m2的亲水性热风无纺布。
[0113]?背面片材:在克重40g / m2、透湿量(憎水加工前的透湿量)2.1g / (100cm2 *hr)的具有多个微细孔的单层透湿薄膜的一面(在组装于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下,成为肌肤相对面的面)实施憎水加工而形成有憎水部的背面片材。憎水加工如下进行。即,在透湿薄膜的一面的整个区域内,使用大日精化工业(株)生产的印墨“高打印J”(HI PRINT J)蓝绿色(cyan)作为疏水性(憎水性)凹版印刷用印墨,通过凹版印刷方式来实施线数(印刷密度)501p1、印刷面积率50%的网点印刷,形成由该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形成的憎水部。另外,在设定印刷网点时,采用拉突雷塞(Letraset)印字传输系统的屏幕色调(screen tone)N0.55(Esselte公司)。在此所说的“印刷面积率”相当于前述的“相对于任意一个印刷图案的面积的构成该印刷图案的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憎水部)的总面积的比例”(多个憎水部30的总面积/由多个该憎水部30构成的一个印刷图案的面积),因此与前述的“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憎水部)的总面积相对于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多个憎水部30的总面积/排泄部相对区域P的面积),即,“实施了经憎水加工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面积的比例” 一致。
[0114](多孔体A的制备)
[0115]以泡沫材料A (INOAC株式会社生产的聚氨酯泡沫HSS — 2000的规定克重试样)及泡沫材料B (IN0AC株式会社生产的聚烯烃泡沫(溶出法)ST - 15的规定克重试样)为原料。泡沫材料A是构成吸收体的层叠构造(二层构造)的上层的原料,泡沫材料B是该层叠构造的下层的原料。另外,为了排除材料附着的残存物、操作油剂等的影响,泡沫材料A和B在都基于上述〈液滴吸收时间的测定方法(亲水性的耐久性的评价方法)〉记载的清洗、干燥处理进行清洗、干燥后,供以下的制备。多孔体A的制备如下进行。首先,将泡沫材料A (克重100g / m2)及泡沫材料B (克重120g / m2)分别切成长度195mmX宽度75mm,并使两者重合,然后在温度140°C、接触压力15kg、I秒钟的条件下,利用针直径1.5ι?πιΦ、针间间距8mm的针状部件,在重合后的泡沫材料A及B的整个面上,均一地实施热模压,且进行压缩一体化,得到多孔体前体。将该前体的整体浸泡在另外制备出的亲水化剂水溶液(烷基糖苷(alkyl glycoside)的0.75质量%水溶液)中,并浸溃足够的时间。将上述前体从水溶液中捞起后拧,制成附着有与该前体大致同重量的液体的状态,在60°C下进行8小时的电干燥。对干燥后的上述前体,在其排泄部相对区域对应位置,利用打孔冲头均匀地进行修整打孔而打出直径1.5mm的贯通孔,以使其孔数在纵向X的长度80mm、横向Y的长度40mm的俯视矩形形状的区域内,在Icm2正方形内成为四个。这样就以在上述前体形成有贯通孔的多孔体为多孔体A。另外,作为烷基糖苷,使用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Mydol 10(decylglucoside:癸基葡萄糖苷)(有效成分40%)。
[0116]〔实施例2〕
[0117]作为吸收体,使用层叠构造(二层构造)的下述多孔体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实施例2的试样。(多孔体B的制备)
[0118]在上述(多孔体A的制备)中,如下上述,用热模压接合将泡沫材料A (克重100g /m2)和泡沫材料B (克重120g / m2)压缩一体化,取而代之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用热融粘接剂(hot-melt adhesive)进行非压缩一体化,得到多孔体前体,且从该多孔体前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实施亲水化处理,除此以外,与上述(多孔体A的制备)同样,得到多孔体B。泡沫材料A和泡沫材料B的粘接通过以达到克重15g / m2的方式将橡胶系热融粘接剂直接螺旋喷涂在泡沫材料A的一面上后,在其粘接剂涂布面上贴合泡沫材料B来进行,得到多孔体前体。另外,这样得到的多孔体前体的亲水化处理通过如下操作来进行,即,利用凹版辊,将在上述(多孔体A的制备)所使用的亲水化剂水溶液中将烷基糖苷浓度变更为7.5质量%的溶液,以附着多孔体前体质量的I / 10质量程度的该亲水化剂水溶液的方式均匀地涂布在上述前体的泡沫材料B的一面侧的整个面上,然后以该状态在60°C下干燥8小时。其他处理与上述(多孔体A的制备)同样。
[0119]〔实施例3〕
[0120]在实施例1中,将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凹版印刷(憎水加工)的印刷图案设为线数(印刷密度)501p1、印刷面积率40%的网点印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实施例3的试样。另外,在设定印刷网点时,采用拉突雷塞印字传输系统的屏幕色调N0.54 (Esselte公司)。
[0121]〔实施例4〕
[0122]在实施例1中,作为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凹版印刷(憎水加工)的印刷图案,进行了图4所示的印刷图案的有留白的整个面印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实施例4的试样。在设定印刷网点时,作为原版,参照J色调“J65” (JCorporation公司研制),以线数(印刷密度)601p1、印刷面积率70%的均一网点的印刷图案为基础,如图4所示,将印刷面的整个区域区划为IOmmX IOmm见方的多个区域100,然后将各区域100的四个角中的一个角(在图4所示的形态下,左下角)的4_父4_见方的区设为非印刷区101,以不在该非印刷区101涂抹网点(疏水性印墨)的方式重新制版。
[0123]〔比较例I〕
[0124]除未设有贯通孔以外,将与多孔体A同样构成的多孔体设为吸收体,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比较例I的试样。
[0125]〔比较例2〕
[0126]将构成背面片材的透湿薄膜的凹版印刷(憎水加工)不是实施于肌肤相对面,而是实施于非肌肤相对面,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比较例2的试样。
[0127]〔比较例3〕
[0128]仅使用泡沫材料A (克重150g / m2)作为吸收体(即,使用单层构造的吸收体),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比较例3的试样。另外,对仅由该泡沫材料A构成的吸收体,实施了与在上述(多孔体A的制备)中将泡沫材料A和泡沫材料B压缩一体化时所使用的热模压同条件的热模压压缩处理。
[0129]〔比较例4〕
[0130]在实施例1中,除将吸收体上下倒过来(即,将泡沫材料B设为上层、将泡沫材料A设为下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比较例4的试样。
[0131]〔比较例5〕
[0132]作为背面片材,使用克重20g / m2、透湿量(憎水加工前的透湿量)2.7g /(IOOcm2.hr)的具有许多微细孔的单层透湿薄膜,且将凹版印刷(憎水加工)的印刷图案设为线数27.51p1、印刷面积率20%的网点印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比较例5的试样。另外,在设定印刷网点时,作为原版,采用拉突雷塞印字传输系统的屏幕色调N0.12 (Esselte公司)。
[0133]〔比较例6〕[0134]作为背面片材,使用克重20g / m2、透湿量(憎水加工前的透湿量)Og /(100cm2-hr)的非透湿薄膜(聚乙烯单层薄膜),除此以外,也包含向背面片材印刷的印刷图案,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比较例6的试样。
[0135]〔比较例7〕
[0136]在实施例1中,将背面片材(透湿薄膜)的凹版印刷(憎水加工)的印刷图案设为线数(印刷密度)601p1、印刷面积率70%的网点印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出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实施例7的试样。另外,在设定印刷网点时,作为原版,参照J色调“J65”(JCorporation公司研制),进行各点的膨胀调节,调节到印刷面积率70%。〔评价〕
[0137]就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试样(生理用卫生巾)而言,通过上述方法,分别对吸收体的各层(上层、下层)的克列姆吸水高度及背面片材的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的透湿量进行了评价。另外,就各试样而言,通过下述方法,分别对液体吸收时间、液体残留量、背面片材渗出性以及使用感(肌肤相对面干爽感、捂闷感、渗出性)进行了评价。将它们的结果表示在下述表1及表2中。
[0138]〈液体吸收时间〉
[0139]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试样展开放在实验台上,在该试样上,将以筒内径2.2mmq)、筒高度50mm的丙烯酸制圆筒部位于IOmmcp的注液用开口部上的方式一体成形的丙烯酸制注液板,以其注液孔位于该试样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材侧)的排泄部相对区域的中央的方式重叠放置,然后装上适当的砝码板进行调节,以使(包含注液板自身)载荷成为5g / m2。预先使Nippon Biotest Laboratories inc.公司生产的脱纤维马血在室温(23°C)下进行驯化,然后称取6g放在IOcc的注液烧杯中。将该血液一气呵成地注入上述注液板的筒内,计测从注 完的瞬间到筒内的血液全无而试样的正面片材露出的时间(秒)。对各试样进行三次计测,以其平均值为该试样的液体吸收时间。液体吸收时间越短,判断为液体吸收速度越快,为高评价。
[0140]〈液体残留量〉
[0141]从上述液体吸收时间的测定之后的试样上立即将注液板连同砝码一起去掉,然后将各试样以该状态放置I分钟。其后,立即在试样的液体吸收部(在上述液体吸收时间的测定中,注入了液体的部分)装上三张预称量过的吸收纸(NIPPON PAPER CRECIA C0.,LTD生产的KimWipeS-200)和宽度40mm X长度70mm、重量300g的长方体的砝码,静置30秒钟,从30秒后的吸收纸重量,计算出该吸收纸吸取的液体量(g)。对各试样进行三次计测,以其平均值为该试样的液体残留量。液体残留量的值与残留在正面片材上的马血的量相对应,值越小,液体残留越少,表面越干松,表示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越优异。〈背面片材渗出性〉
[0142]制备试验液,使其在室温(23°C )下进行驯化。试验液通过将甘油30质量%、氯化钠0.9质量%及离子交换水约69.1质量%完全混合,进而以易确认渗出的方式混合食用色素(蓝色I号)0.03质量%进行着色来制备。在各试样的下面,以其排泄部相对区域成为中心的方式配置一张直径185mm的滤纸(N0.2),利用上述液体吸收时间的测定所使用的注液板,在与该测定同样的加压条件下,注入5g的上述试验液,以该状态静置I分钟后,卸下该板及砝码,然后在液体吸收面上,以尽可能重叠的方式轻轻地放置长度SOmmX宽度50mm、重量Ikg的砝码,静置I小时。其后,取下上述滤纸,确认是否在该滤纸上渗出蓝色。对各试样进行5次评价,将渗出次数O次判定为〇,产生了少量(蓝色的渗出部分为直径5mm以下的点状)的渗出的情况判定为Λ,这两者以外的情况判定为X。另外,在Λ的情况下,将产生了渗出的次数记录在下述表2的括弧内。
[0143]〈使用感〉
[0144]使用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I~5的生理用卫生巾作为试样,将这些试样与生理用内裤(花王(株式会社)生产的“Laurel Active Guard (Laurel牌活动防护):外出模式”)一同穿戴在非生理期间的五个女性试穿者身上,基于下述评价标准对各试样的使用感(肌肤相对面干爽感、捂闷感、渗出性)进行评价。穿戴时间设为一个试样穿着30分钟,另外,生理用内裤准备适合各试穿者的尺寸的内裤,连试样一同更换。在要穿戴的试样上,在其穿戴之前,在与上述背面片材渗出性同样的条件下,注入5g试验液,将该试样静置3分钟后,供穿戴。在此所使用的试验液不使用食用色素(蓝色I号),而是采用透明的液体,除此以外,与上述背面片材渗出性所使用的试验液相同。
[0145](使用感的评价标准)
[0146]1.肌肤相对面干爽感
[0147]以在穿戴30分钟后对试样(生理用卫生巾)感受到的“不发黏的程度”为肌肤相对面干爽感的指标,将“不发黏”设为1,将“稍微不发黏”设为2,将“既不是发黏又不是不发黏”设为3,将“稍微发黏”设为4,将“发黏”设为5,让试穿者选择最接近各自感觉的数字,就各试样而言,求出五人的平均值。该平均值越小,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的干爽感越高。
[0148]2.捂闷感
[0149]就对穿戴30分钟后的试样(生理用卫生巾)感受到的捂闷感而言,将“不捂闷”设为1,将“稍微不捂闷”设为2,·将“既不是捂闷又不是不捂闷”设为3,将“稍微捂闷”设为4,将“捂闷”设为5,让试穿者选择最接近各自感觉的数字,就各试样而言,求出五人的平均值。该平均值越小,生理用卫生巾越难以捂闷,表示干爽感越高。
[0150]3.渗出性
[0151]在上述I及2的各评价结束后,将试样(生理用卫生巾)从生理用内裤上拆下,在用手指触摸该内裤的裤裆部时,如果没有潮湿感,就设为O,如果有潮湿感,就设为X,将判断为稍微感到潮湿但没有问题的情况设为Λ (在判断为有问题的情况下,不管潮湿的程度如何,都设为X ),由各试穿者判定。仅将试穿者全员的判定为〇的情况设为“〇”,如果在全部试穿者得出的多个判定中有一个是Λ,就设为“Λ”,如果在全部试穿者得出的多个判定中有一个是X,就设为“ X ”。另外,在Λ的情况下,将感受到潮湿感的试穿者的人数记录在下述表2的括弧内。
[0152]表1
[0153]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材和介于所述正面片材与所述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且具有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其中, 所述吸收体包含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材料,且在该吸收体的位于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体的贯通孔, 所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层所形成的层叠构造,在该层叠构造中,最接近所述背面片材的下层与最接近所述正面片材的上层相比,基于JIS P8141而测定的克列姆吸水高度较高, 所述背面片材包含具有多个微细孔的透湿薄膜,在该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的位于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实施憎水加工而形成有憎水部, 实施了所述憎水加工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6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憎水加工通过利用凹版印刷方式在所述透湿薄膜的肌肤相对面的位于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涂布疏水性印墨来进行,所述憎水部由该疏水性印墨的附着部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湿薄膜的克重为18g / m2以上,且该透湿薄膜的位于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部位的透湿量为 1.0g / (IOOcm2.hr)以上 2.2g / (IOOcm2.hr)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 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为包含由经亲水化处理的疏水性材料形成的亲水性的多孔体的形态。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的克重之比(上层的克重/下层的克重)为1.3以上3以下。
【文档编号】A61F13/532GK103860336SQ20131064690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田中雅仁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