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血管新生的疫苗疗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脉络膜血管新生的疫苗疗法,具体地,本发明人尝试将已知与新生血管形成相关的蛋白之一VEGFR-2的衍生肽施用于表达人HLA-A*0201的模型小鼠(A2/Kb转基因小鼠),研究了该肽是否具有疫苗效果。结果,本发明人成功地发现以该肽为抗原的疫苗可有效地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由此,本发明提供含有VEGFR-2来源的肽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治疗和/或预防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所导致的疾病的疫苗。
【专利说明】脉络膜血管新生的疫苗疗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02月15日,申请号为200880012298.0(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8/052487),名称为“脉络膜血管新生的疫苗疗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治疗和/或预防的药剂。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剂。
【背景技术】
起因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发达国家中是导致高度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得到的证据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的发生中扮演中心角色。例如有报告称,抑制VEGF产生的化合物或抑制VEGF信号传导途径的化合物可以抑制CNV。此外,有报告称,与包含光线力学疗法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抗VEGF抗体显示出更高的治疗有效性。因而,近年来抗VEGF药物成为针对CNV的药物疗法的主要选择。 VEGF信号传导是由两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即VEGFR-1和VEGFR-2介导的。上述任何一种受体均在人CNV膜或实验小鼠CNV膜上表达。然而,关于CNV中VEGFR-1信号传导途径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议。例如某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口服施用抗体、基因敲除、SiRNA来抑制VEGFR-1信号传导,从而抑制了 CNV。此外,其它研究报告称,在眼内,通过VEGF或作为VEGFR-2配体的胎盘生长因子I (PIGFl)活化VEGFR-1,导致VEGFR-2被SPARC活化,结果导致CNV被活化。
另一方面,关于VEGFR-2,普遍接受的观点是VEGFR-2信号传导的活化可促进CNV增殖。即可以认为:通过全身施用或局部施用抗VEGFR-2药或VEGFR-2抗体,玻璃体内施用siRNA等以VEGFR-2为靶标的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策略,可以抑制VEGFR-2的信号传导,从而也抑制CNV增殖。
然而,现在可利用的抗VEGF药物存在必须以4周~6周间隔反复进行注射的问题。此外,罹患眼内炎或视网膜剥离等严重合并症的风险较高。因而,需要确立一种用于替代现有的抗VEGF药物的新治疗方法。
已知在肿瘤组织中,使用了人VEGF受体2来源的肽的疫苗诱导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表达VEGFR-2的内皮细胞显示强力的细胞毒性(专利文献I)。然而,能够在脉络膜中诱导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疫苗的存在是未知的。此外,与其他组织一样,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也存在许多不明之处。
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文献如下。
专利文献 l:W0/2004/02476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已知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相关的蛋白质之一 VEGFR-2为靶标的、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药剂。此外,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剂。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在解决上述课题的过程中,注意到已知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相关的一种蛋白质——VEGFR-2。具体地,本发明人等尝试了将以VEGFR-2衍生肽为抗原的疫苗施用于表达人HLA-A*0201的模型小鼠(A2/Kb转基因小鼠),并对该疫苗的效果进行确认。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以该肽为抗原的疫苗可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关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与VEGF之间的关联已经有许多报告。然而,与其他组织一样,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也存在许多不明之处,VEGFR-l、VEGFR-2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怎样的作用尚未阐明。特别是尽管已经有关于将VEGFR-1、VEGFR-2应用于针对肿瘤的疫苗疗法的报告,但还没有关于将其应用于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疫苗疗法的报告。这表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尽管已知VEGFR-1、VEGFR-2来源的肽疫苗可抑制脉络膜以外的新生血管,但在脉络膜中未必会显示相同效果。其中,本发明人等在众多候选当中选择VEGFR-2作为靶标,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以VEGFR-2衍生肽为抗原的疫苗能够抑制脉络膜中的新生血管。而且还发现:以VEGFR-2衍生肽为抗原的疫苗,不仅对重症患者有效,而且对属于视力比较良好的早期病例的患者也是有效的。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I〕~〔36〕。
[0001]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药剂,其含有下述(a)~(C)中任一项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02]〔I〕所述的药剂,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滲出型加龄黄斑変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網膜色素線条症)、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03]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04]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05]〔3〕所述的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06]〔4〕所述的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0007]〔5〕或〔6〕所述的疫苗,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08]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药剂,其含有下述(a)~(C)中任一项所述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09]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10]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11]〔9〕所述的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12]〔 10〕所述的 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0013]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方法,其包括给受试者施用含有下述(a)~(C)中任一项所述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的药剂的步骤:(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14]〔13〕所述的方法,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15]用于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治疗和/或预防的方法,其包括给受试者施用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的疫苗的步骤: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16]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方法,其包括给受试者施用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的疫苗的步骤: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17]〔15〕所述的方法,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18]〔16〕所述的方法,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0019]〔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20]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方法,其包括给受试者施用含有下述(a)~(C)中任一项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的药剂的步骤: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21]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方法,其包括给受试者施用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的疫苗的步骤: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22]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方法,其包括给受试者施用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的疫苗的步骤: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23]〔21〕所述的方法,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24]〔22〕所述的方法,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0025]下述(a)~(C)中任一项所述的肽在制造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药剂中的用途: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26]〔25〕所述的用途,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27]下述(a)或(b)的肽在制造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疫苗中 的用途: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28]下述(a)或(b)的肽在制造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疫苗中的用途:
(a)包含SEQ 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b)在SEQ 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29]〔27〕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疫苗用于施用给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30]〔2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疫苗用于施用给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0031]〔29〕或〔30〕所述的用途,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32]下述(a)~(C)中任一项所述的肽在制造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药剂中的用途: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33]下述(a)或(b)的肽在制造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疫苗中的用途: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34]下述(a)或(b)的肽在制造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疫苗中的用途: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35]〔3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疫苗用于施用给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36]〔3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疫苗用于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0037]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下述(a)~(C)中任一项所述的肽: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38]〔37〕所述的肽,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39]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下述(a)或(b)的肽: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40]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下述(a)或(b)的肽: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 T细胞的活性。
[0041]〔39〕所述的肽,其中,所述的疫苗用于施用给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42]〔40〕所述的肽,其中,所述疫苗用于施用给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0043]〔41〕或〔42〕所述的肽,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
[0044]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下述(a)~(C)中任一项所述的肽: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45]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下述(a)或(b)的肽: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46]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下述(a)或(b)的肽:(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0047]〔45〕所述的肽,其中,所述疫苗用于施用给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0048]〔46〕所述的肽,其中,所述疫苗用于施用给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显示第7天时PBS施用组、IFA单独施用组、肽疫苗接种组各自的荧光眼底造影中来自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荧光的漏出指数的图表。
图2为显示第7天的PBS施用组、IFA单独施用组、肽疫苗接种组各自的荧光眼底造影的一个例子的照片。
图3为显示第7天的PBS施用组、IFA单独施用组、肽疫苗接种组各自的荧光眼底造影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截面面积的图表。
图4是显示第7天的PBS施用组、IFA单独施用组、肽疫苗接种组各自的脉络膜伸展标本的一个例子的照片。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含有VEGFR-2衍生肽作为有效成分,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药剂(以下也称“本发明的药剂”)。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基于本发明人等的下述发现:以VEGFR-2衍生肽为抗原的疫苗可有效地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人VEGFR-2的氨基酸序列是公知的,例如记载于美国专利第5,861,301号。获知该专利文献所述的信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容易地获得人VEGFR-2。
本发明的药剂中所含的VEGFR-2衍生肽优选为9聚体或10聚体形式的部分肽。作为这样的肽,更具体地可以列举: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对于本发明的肽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其具有诱导针对VEGFR-2表达细胞的CTL的活性即可。即,本发明的肽还包括: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而且,在肽的N末端和/或C末端还可以添加I~2个氨基酸。
此外,本发明的肽还包括: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该肽的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在对氨基酸残基进行修饰时,理想的是使之突变为保持氨基酸侧链的性质的其它氨基酸。例如,作为氨基酸侧链的性质,可以列举如下:疏水性氨基酸(A、1、L、M、F、P、W、Y、V)、亲水性氨基酸(R、D、N、C、E、Q、G、H、K、S、T)、具有脂肪族侧链的氨基酸(G、A、V、L、1、P)、具有含羟基侧链的氨基酸(S、T、Y)、具有含硫侧链的氨基酸(C、M)、具有含羧酸以及酰胺侧链的氨基酸(D、N、E、Q)、具有含碱性基团侧链的氨基酸(R、K、H)、以及具有含芳香族侧链的氨基酸(H、F、Y、W)(括号内为氨基酸的单字母符号)。上述各组内的氨基酸之间的取代称为保守取代。已知具有对某个氨基酸序列实施I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添加和/或用其它氨基酸加以取代来进行修饰而得到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能够保持其生物学活性(Mark,D.F.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4)81:5662-6;Zoller, M.J.and Smith, M., NucleicAcids Res.(1982) 10:6487-500;Wang, A.et al., Science (1984)224:1431-3;Dalbadie-McFarland, G.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2) 79:6409-13)。对于突变的氨基酸数没有特殊限制,通常为7个以内,优选为5个以内,更优选为3个以内(例如2个以内)。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可以使用例如Karlin and Altschul的算法BLAST (Proc Natl Acad SciUSA (1993) 90:5873-7)来确定。
而且,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包含SEQ ID N0:2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此外,本发明的肽可以通过基于氨基酸序列、从任意的位置开始进行肽合成来获得。肽的合成可以根据常规的肽化学中使用的方法来进行。常规使用的合成方法在例如PeptideSynthesis, Interscience, New York, 1966;The Proteins, Vol2, Academic Press Inc., NewYork, 1976; ”午卜''合成、丸善(株)、1975; ”午卜''合成基礎i実験、丸善(株)、1985;医薬品O開発続第14卷.”。午卜''合成、広川書店、1991等文献、以及国际公开W099/67288号等公报中有所记载。
本发明的肽还可以采用公知的基因工程方法来合成。基因工程合成方法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方法,即将插入了编码目的肽的DNA的载体导入适当的宿主细胞,来制备转化细胞。通过从该转化细胞回收产生的肽,可以获得本发明的肽。
此外,本发明的肽也可以通过先制备融合蛋白质、再用合适的蛋白酶将其分解来获得。制备融合蛋白质的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只要将编码本发明的肽的多核苷酸与编码其它肽的多核苷酸以符合阅读框的方式连接起来,然后将其导入表达载体,在宿主中进行表达即可。作为用于与本发明的肽相融合的其它肽,可以使用例如FLAG (Hopp, T.P.et al., BioTechnology (1988) 6, 1204-1210)、6 个 His(组氨酸)残基构成的6XHis、10XHis、流感凝集素(HA)、人c-myc的片段、VSV-GP的片段、pl8HIV的片段、T7标签、HSV标签、E标签、SV40T抗原的片段、Ick标签、α -微管蛋白的片段、B标签、蛋白C的片段等公知的肽。此外,本发明的肽还可以是与GS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ΗΑ(流感凝集素)、免疫球蛋白恒定区、β_半乳糖苷酶、MBP(麦芽糖结合蛋白)等的融合蛋白质的形式。通过将如此制备的融合蛋白质用适当的蛋白酶进行处理,并回收目的肽,可以获得本发明的肽。肽的回收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例如亲和层析等来进行。
此外,本发明的肽具有通过在体外或体内接触具有抗原呈递能力的细胞而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细胞性T细胞诱导活性)。特别是,本发明的肽优选具有与被认为在日本人中大量表达的Α-02或Α-24型等HLA抗原的高亲和性。Α-02或Α-24型等HLA抗原分别包括Α-0201、Α-2402等亚型。作为对HLA_A*0201具有高结合亲和性的肽,可以列举出SEQID NO:1 ~6 的肽(W0/2004/024766)。
此外,本发明的肽不仅包括对HLA-A*0201具有高结合亲和性的肽,还包括对其它种类的HLA抗原(例如HLA-A*2402)具有高结合亲和性的肽。在这样的肽中,例如作为对HLA-A*2402具有高结合亲和性的肽,可以列举例如SEQ ID NO:7~12的肽。
如果某蛋白质衍生的肽作为疫苗的有效性得以确认,那么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容易地从同一蛋白质中寻找与HLA抗原结合亲和性高的其它肽、并确认作为疫苗的效果。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容易地从同一蛋白质中寻找与HLA-A*0201以外的HLA抗原具有高结合亲和性的肽,并开发可适用于各种人种的疫苗。本领域技术人员中公知,若某蛋白质衍生的肽激活针对该蛋白质的免疫反应,那么同一蛋白质衍生的与其它HLA抗原显示高亲和性的肽只要具有诱导针对该蛋白质CTL的活性,就也可以激活针对该蛋白质的免疫反应。更具体地说,当VEGFR-2衍生肽(例如SEQ ID NO: 2等)激活针对VEGFR-2的免疫反应并抑制新生血管时,VEGFR-2衍生的显示与其它HLA抗原的高亲和性的肽(例如显示对HLA-A24的高亲和性的肽)只要具有针对VEGFR-2的CTL诱导活性,也可激活针对VEGFR-2的免疫反应并抑制新生血管,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中公知的。
本发明的肽与HLA抗原之间的结合可以这样测定:分离细胞表面具有HLA抗原的细胞例如树状细胞,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肽对细胞的结合。
此外,还可以使用可在互联网上利用的软件例如记载于Parker K.C.,J.1mmunol.152, 163-75 (1994)中的软件等,来在计算机上(in silico)计算各种肽与HLA抗原之间的结合亲和性。而且,与HLA抗原的结合亲和性可以采用例如Parker, K.C.,J.1mmunol.,152,163-75(1994) ; Nukaya, 1.,Int.J.Cancer, 80,92-7(1999)等所述的方法来测定。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预先调查需要治疗的患者的HLA抗原类型,适宜地选择出与之结合亲和性高,或者抗原呈递介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诱导活性高的肽。在本发明的肽中还包括采用这样的方法选择出的肽。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治疗,是指在现实地发生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所特有的·症状的患者中减轻所述症状。在本发明中对于减轻的程度没有特殊限定,即使程度甚为轻微,但只要能减轻症状,就包含在本发明的治疗的含义中。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预防,是指预先抑制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所特有的症状的进展。在本发明中,对于抑制进展的程度没有特殊限制,即使程度甚为轻微,但只要能抑制进展,就包含在本发明的预防的含义中。
因脉络膜中的新生血管而引起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该症状是否减轻可以通过视力检查来进行判定。而且,可以通过荧光眼底造影检查或者使用光干涉断层装置检查,来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活动性。
本发明的肽可以单独地在治疗和/或预防中使用。或者,也可以采用通常使用的制剂学方法来制剂化。此时,除了本发明的肽之外,还可以适宜包含通常在医药中使用的载体、赋形剂等。例如,可以以与水或者其它药学可接受的液体所成的无菌性溶液或悬浊液剂的注射剂的形式非口服地使用。例如,可以考虑通过与药理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介质,具体地有灭菌水或生理盐水、植物油、乳化剂、混悬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香味剂、赋形剂、溶媒(vehicles)、防腐剂、粘合剂等适宜地组合,并以通常接受的制药实践所要求的单位用量形式进行混和,来进行制剂。调节这些制剂中的有效成分量以获得指示范围内的适当剂量。
本发明的肽可以作为单独I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用作能够在生物体内诱导CTL的疫苗。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含有VEGFR-2衍生肽作为有效成分,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疫苗。通过施用本发明的肽,可以将该肽高密度地呈递在抗原呈递细胞的HLA抗原中,并诱导出可与所呈递的肽与HLA抗原的复合体特异性反应的CTL,从而提高针对脉络膜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攻击力。或者,可以通过从患者提取树突细胞,并用本发明的肽加以刺激,来获得细胞表面上存在本发明的肽的抗原呈递细胞,将其再次施用于患者,在患者中诱导CTL,从而提高针对靶标细胞的攻击力。
当本发明的肽作为疫苗使用时,可以与佐剂一起施用以建立有效的细胞免疫,也可以与其它抗癌剂等有效成分一起施用,此外还可以做成颗粒状的剂型来施用。佐剂可以使用文献(Johnson AG., Clin.Microbiol.Rev., 7:277-289, 1994)所述的佐剂等。此外,还可以考虑脂质体制剂、结合在数μ m直径的珠子上的颗粒状制剂、结合在脂质上的制剂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施用本发明的疫苗的患者(受试者)的症状,来适宜地设计本发明的疫苗的施用方法、施用量、施用期间。本发明的疫苗可以全身施用,也可以局部施用。全身施用包括例如口服施用、皮内施用、皮下施用、静脉注射。此外,局部施用包括例如施用于脉络膜附近。
此外,对于施用量没有限定,包括例如0.0Olmg~lOOOmg、优选0.0Olmg~lOOOmg、更优选0.1mg~10mg。此外,疫苗优选数日至数月施用I次,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药剂对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是有效的。作为本发明的药剂的对象的疾病没有特殊限定,只要是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即可,优选包括例如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脉络膜骨瘤等疾病所伴随的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此外,特别优选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
本发明的药剂在实施治疗后发生视力急剧降低或严重并发症(这是传统治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的风险较小。因而,本发明的药剂不仅可以适用于重症患者,也适用于属于视力较好的早期病例的患者。视力较好的早期病例视网膜的病损轻微,因而经过治疗的视力预后可望远远好于传统的对进展病例进行的治疗。
本发明基于下述发现,即以VEGFR-2衍生肽为抗原的疫苗能够通过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CTL)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因而,本发明提供含有VEGFR-2衍生肽作为有效成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剂。关于VEGFR-2衍生肽的具体说明如上述。而且,在本发明中,对于抑制的程度没有特殊限定,即使程度甚为轻微,只要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就包含在抑制的含义中。
本发明的抑制剂可以以疫苗的形式使用。即,本发明提供含有VEGFR-2衍生肽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疫苗。关于疫苗的施用部位、施用方法、施用量等与疫苗相关的具体说明如上述。
而且,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全部现有技术文献,均作为参照并入本说明书中。
实施例
以下,援引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方法〕
_
从CLEA Japan(东京,日本)获得体重20g~25g的C57bl/6小鼠。全部实验均基于动物管理和使用的相关委员会、以及视觉和眼科研究会议的关于在眼和视觉研究中使用的声明来实施。实验中使用的小鼠表达人HLA-A*0201。
抗原肽
将小鼠分为3组,在第O天以及第10天两次腋窝皮下接种PBS、免疫佐剂(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或人VEGF受体2衍生的抗原肽与IFA的混悬物。所述肽是由人VEGFR-2的从第773位起的9个氨基酸VIAMFFWLL(SEQ ID NO: 2)构成的肽,已经在肿瘤模型中确认了其具有抗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然后,在第20天,以Φ200μπι、20(Μν、0.02sec的条件,在两眼的各3个位置用半导体激光诱导CNV。
实骀件CNV
实验性CNV按别处记载并加以若干变更的方法来制备。简单描述如下,通过腹腔内注射(lml/kg)盐酸氯胺酮(Ketalar(注册商标)、三共,东京,日本)和盐酸地西拉嗪(Celactal (注册商标),Bayer,东京,日本)的混合物(1:1)来实施全身麻醉。为了实施光凝固,用0.5%托吡卡胺(Mydrin(注册商标)M,参天制药,大阪,日本)1滴来扩散瞳孔。对于每只眼睛,在视神经乳头周围的主要视网膜血管之间,使用二极管激光光凝固装置(DC-3000(注册商标)、NIDEK,大阪,日本)和裂隙灯发生系统(SL150,Topcon,东京,日本),各进行6次照射径200mm、持续时间0.02秒、强度200mW的激光光凝固。
借助荧光素血二管造影法进行的CNV等级评价 在CNV诱导完成3天后(第23天)和7天后(第27天),使用合计169只动物,考察了对来自CNV病变的漏出的效果(第3天的对照组、低用量组和高用量组的动物分别为n=41只、34只和18只,第7天的对照组、低用量组和高用量组的动物分别为n=51只、15只和10只)。在第3天和第7天,在观察者对施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按他处的记载采用荧光素荧光眼底造影法对病变进行检查。
使用脉络膜平铺片(flat mount)进行的CNV尺寸测定
将合计36只小鼠用于脉络膜平铺片分析(第3天和第7天的各组的小鼠数分别为n=4只和8只)。自激光处置起3天后和7天后,按以前的记载使用脉络膜平铺片测定了 CNV病变的尺寸。对小鼠实施麻醉,用含50mg/ml的FITC偶联葡聚糖(4.4kDa,50mg/kg体重;Sigma)的磷酸缓冲盐水(PBS) Iml进行灌流,然后摘取眼球,再除去角膜和晶状体,小心地将整个视网膜从视杯剥离。从赤道部的一端起切出放射状的切痕,以巩膜朝下的方式将视杯平铺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Olympus DPS0)对平铺后的视杯进行观察,用CCD照相机拍摄图像。使用软件系统(Studio lite)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从计算机鼠标指定CNV区的轮廓,采用NIH的公开图像处理程序进行了测定。在统计分析方面,将病变尺寸进行平均以对每个个体赋予I个值。 数据以平均土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
统计分析
荧光素荧光眼底造影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了评价。CNV病变的尺寸先用ANOVA然后用Dunnet的因果(post hoc)检验进行了评价。在采用的所有形式的统计分析中,均以P〈0.05的值作为有统计学意义。伦理层面的考虑
按照东京大学动物实验实施规程来努力地减轻小鼠的痛苦,但由于使用了弗氏佐剂以更好地赋予免疫,因此Scientists Center for Animal Welfare的痛苦分类为C级。
〔结果〕
对CNV漏出的效果
在第3天,荧光素漏出的程度在对照组、低用量施用组和高用量施用组之间未见差异。在第7天,与第3天相比,来自非施用组的CNV病变的荧光素漏出增加。高用量组中来自CNV病变的荧光素漏出比对照少(图1、2)。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低用量组动物的CNV病变所显示出的漏出也少于对照组。
对CNV病变尺寸的效果
第3天的CNV病变尺寸在对照组、低用量组和高用量组之间未见差异,CNV平均病变尺寸在非施用组中第7天大于第3天。与对照组中的CNV病变的尺寸相比,低用量组和高用量组中的CNV病变的尺寸显著降低(图3、4)。
本发明人等显示,肽VIAMFFWLL (9) (SEQ ID NO: 2)抑制VEGF的上调,并抑制CNV增殖。已知VIAMFFWLL(SEQ ID NO: 2)可调节免疫反应。考虑到CNV的活性是由炎症过程介导的,并考虑到仅在第7天能够观察到在体内VIAMFFWLL (SEQ ID NO: 2)对CNV生长的抑制效果,而在第3天却不能观察到,认为VIAMFFWLL (SEQ ID N0:2)可能并非是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本身来抑制CNV, 而是对白血球浸润等免疫反应产生影响,由此来调节新生血管形成过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用于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治疗和/或预防的药剂(疫苗)。
传统上,起因于脉络膜中新生血管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治疗方法有激光治疗、光线力学疗法、手术疗法、药物治疗等。但是,激光治疗会导致中心视力降低,光线力学疗法有对视力良好的病例实施治疗后视力急剧降低的案例,手术疗法也存在外科侵入所带来的术后合并症的风险,而药物疗法因为是向眼内注射,因而存在发生眼内炎、视网膜剥离等严重度合并症的风险。在这样的传统治疗中,因治疗伴随的副作用和合并症而导致视力降低的风险较高。因而难以对视力较好的早期病例进行治疗。
而另一方面,使用本发明的药剂(疫苗),至少不会出现眼局部的合并症,上述风险均应不存在。因而,可以对视力较好的早期病例进行治疗。而且,在视力较好的早期病例中,视网膜的病损轻微,因而,治疗后的视力预后可望远远好于比传统的相对于进展病例进行的治疗。
此外,已知在本发明的疾病中,对侧眼同样发生新生血管的频率很高。但是,对侧眼中新生血管的预防方法尚未建立。采用本发明的疫苗疗法,可望对于对侧眼的预防性治疗也具有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药剂,该药剂含有下述(a)~(C)中任一项所述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和脉络膜骨瘤。
3.一种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 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4.一种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6.权利要求4所述的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7.权利要求5或6的疫苗,其中,由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疾病(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选自渗出型老化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样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和脉络膜骨瘤。
8.一种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药剂,其含有下述(a)~(C)中任一项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c)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9.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1~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或甲硫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10.用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疫苗,其含有下述(a)或(b)的肽中的至少I种作为有效成分: (a)包含SEQID NO: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b)在SEQID NO: 7~1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添加和/或插入I个或多个氨基酸而成的肽,其中N末端起第2位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或色氨酸,和/或C末端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或甲硫氨酸,并且该肽具有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02的受试者。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疫苗`,其施用于HLA抗原为HLA-A24的受试者。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3784938SQ201310717200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6日
【发明者】玉置泰裕, 田原秀晃 申请人:肿瘤疗法科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