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6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剑叶耳草、地筋、天水蚁草、天泡子、小龙胆草、化橘红、陈皮、山腊梅、车前子、半夏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中医咳嗽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小儿脏腑娇嫩,卫外机能未固,抗病力弱,六淫之邪极易侵袭,影响肺、支气管的生理功能而发病。小儿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等范畴,临床辨证以痰热壅肺证多见,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黄,或伴发热,咽喉痛,舌红,苔黄腻等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经临床实践发现,本发明药物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剑叶耳草、地筋、天水蚁草、天泡子、小龙胆草、化橘红、陈皮、山腊梅、车前子、半夏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剑叶耳草40 - 50份、地筋30 — 40份、天水蚁草30 - 40份、天泡子20 - 30份、小龙胆草20 — 30份、化橘红20 — 30份、陈皮10 — 25份、山腊梅10 - 25份、车前子10 — 25份、半夏8 — 15份。
[000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剑叶耳草45份、地筋35份、天水蚁草35份、天泡子25份、小龙胆草25份、化橘红25份、陈皮20份、山腊梅20份、车前子20份、半夏10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剑叶耳草:甘、平。归肺、肝、脾经。止咳化痰,健脾消积。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痨咳血,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
[0008]地筋:甘、寒。清热止渴,祛风除湿。临床用于热病消渴,风湿痹痛,咳嗽,吐泻等症。
[0009]天水蚁草:苦、甘、微寒。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临床用于感冒,咳嗽,泄泻,痢疾,风湿痛,疮瘍,療病等症。
[0010]天泡子:苦、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软坚散结。临床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嗽,疳积,瘰疬,湿疹,疔疮等症。
[0011]小龙胆草:苦、寒。归心、肺、胃、大肠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临床用于肺热咳嗽,黄疸,痢疾,便血,小便不利,产褥热,小儿惊风,疳积,疮疡肿毒,烧烫伤,蛇咬伤等症。
[0012]化橘红:苦、辛、温。归肺、脾经。燥湿化痰,理气,消积。用于风寒咳嗽痰多,呕吐呃逆,食积不化,脘腹胀痛等症。
[0013]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调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用于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等。
[0014]山腊梅:辛、微苦、温。归肺、脾经。祛风解表,芳香化湿。临床用于流感,中暑,慢性支气管炎,蚊蚁叮咬等症。
[0015]车前子:甘、寒,归肺、肾、肝经。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用于小便淋涩,暑湿泄泻,痰热咳嗽等。
[0016]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胸腺疮满,头痛眩晕等。
[0017]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病,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等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内外合邪可使肺、脾二脏同时为病,致肺宣降失常,脾运化失司致咳嗽、咯痰,又小儿体禀纯阳、稚阴未长,“六气之邪,皆易化火”,故临床所见小儿咳嗽以痰热为多。本发明中剑叶耳草止咳化痰、健脾,为君药,地筋祛风除湿,天水蚁草解毒、利湿,为臣药,天泡子清热利湿、祛痰止咳,小龙胆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化橘红、陈皮燥湿化痰,山腊梅芳香化湿,车前子渗湿、清肺化痰,半夏燥湿化痰。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温阳健脾、化痰燥湿之功效,达到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药组 合物于2007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77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77例患者中,年龄3 - 10岁,病程多在3-23天,平均年龄4岁。
[0019]2、诊断标准
2.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有发热者;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干性啰音及大中水泡音;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症见:咳嗽痰壅,痰白稀而粘,神乏困倦,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0020]3、治疗方法
3.1处方:剑叶耳草45g、地筋35g、天水蚁草35g、天泡子25g、小龙胆草25g、化橘红25g、陈皮20g、山腊梅20g、车前子20g、半夏10g。
[0021]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5天为1疗程。
[0022]4、治疗结果:
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喘息平息,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显效:喘息平息,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听诊两肺偶闻哮鸣音及湿性啰音;
有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状有所好转,听诊双肺散在分布哮鸣音及粗湿啰音;
无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状无改善,听诊双肺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无明显减少。
[0023]4.2结果:77例患者中,治愈41例(53.2% ),显效18例(23.4% ),有效12例(15.6% ),无效6例(7.8% ),总有效率为92.2%。
[0024]典型病例
1、梁某,男,3岁。以咳嗽10日、加重1日、发热3小时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8.3°C,咳嗽不断,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等体征。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诊为: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服药后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减轻,偶见夜间咳嗽,气喘消失。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清晰,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5]2、王某,女,4岁。诉咳嗽、喉痒2天,吸入凉风后加重,痰白稀而粘,神乏困倦,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查体:双肺听诊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体温36.9°C。X线胸部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诊为: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服药后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减轻,咳嗽、喉痒消失。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X线胸部检查显示肺纹理正常,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27]实施例1,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剑叶耳草40g、地筋30g、天水蚁草30g、天泡子20g、小龙胆草20g、化橘红20g、陈皮10g、山腊梅10g、车前子10g、半夏8g制成。
[0028]实施例2,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剑叶耳草45g、地筋35g、天水蚁草35g、天泡子25g、小龙胆草25g、化橘红25g、陈皮20g、山腊梅20g、车前子20g、半夏10g制成。
[0029]实施例3,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剑叶耳草50g、地筋40g、天水蚁草40g、天泡子30g、小龙胆草30g、化橘红30g、陈皮25g、山腊梅25g、车前子25g、半夏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痰湿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剑叶耳草40 - 50份、地筋30 - 40份、天水蚁草30 — 40份、天泡子20 — 30份、小龙胆草20 - 30份、化橘红20 - 30份、陈皮10 — 25份、山腊梅10 — 25份、车前子10 — 25份、半夏8 —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剑叶耳草45份、地筋35份、天水蚁草35份、天泡子35份、小龙胆草25份、化橘红25份、陈皮20份、山腊梅20份、车前子20份、半夏10份。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3638368SQ201310725019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凤梅, 李百荣, 朱洪亮 申请人:王凤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