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髌骨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66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髌骨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接骨的外科器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髌骨骨折的内固定的髌骨固定件。
背景技术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种子骨,在膝关节生理运动中有巨大作用。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5%,以青壮年多见。时下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交通的发展,髌骨骨折的实际发生已超过报道发生率,特别是高能量的粉碎性骨折。在有移位的髌骨骨折治疗方法中,主要的复位固定方法有:1、髌骨周缘环形缝扎
2、拉力螺丝钉和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法3、NiTi记忆合金聚髌器、4、A0张力带缝合钢丝。上述治疗髌骨骨折的诸多内固定方法中各有优缺点。髌骨周缘环形缝扎缺点是钢丝穿过髌骨周围的软组织,不能取得坚强的固定,因为可使髌骨前部的张力增大,造成钢丝对骨皮质及组织切割,在锻炼时又会使钢丝松弛,骨折移位,另外钢丝无法对抗骨折的剪力,故术后必须外固定4 6周后才能进行膝关节活动,给关节的恢复带来影响,即使复位满意,疗效优良率仍难以提高。拉力螺丝钉和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法:不易对抗膝屈曲引起的较大弯曲力,因此术后需辅以一定的外固定。NiTi记忆合金聚髌器:并不是一种坚固的内固定,术后不能过早进行功能锻炼;不能很好的贴紧髌骨面而悬空,造成关节活动时松脱及断钩;对于粉碎性骨折聚髌器不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甚至于出现加重骨折移位的情况。AO张力带缝合:操作复杂,手术要求比较高,对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难以维持固定,甚至术中加重骨折粉碎程度,还须特别注意克氏针穿过的平面,如更接近后关节面时,则不能起到张力带的作用。在应用中还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克氏针过长、上端未弯返并敲入骨内、钢丝未尽量贴近根部环绕扎紧等等,或影响伸屈活动,或钢丝滑脱而失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320114822.X公开号:CN 2647254Y)公开了一种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由能与髌骨相吻合的固定器主体、主体边缘局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卡置结构和位于主体上与用于将固定器与髌骨固置在一起的紧固件相配合的安装孔构成。该实用新型虽然适用于粉碎性的髌骨骨折的固定,但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该实用新型板状或条状的固定器主体不易于髌骨相吻合;2、该实用新型的主体边缘局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卡置结构,不能适应不同个体的髌骨大小、形状的差异,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粉碎性髌骨骨折的内固定装置,能有效地固定各个关节面,固定牢靠、精确,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髌骨关节的正常功能。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髌骨固定件,用于髌骨骨折的内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髌骨固定件的主体是由多分支的枝节组成的蜘蛛状板,所述的每个枝节上至少包括两个与紧固件配合的固定孔,所有的各枝节与固定孔组成可根据髌骨生理形状调整的网状支撑面。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一种较佳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髌骨固定件主体由连接成十字形的四个主枝和分布在各主枝之间的侧枝组成;所述的固定孔分布在各个主枝和侧枝上,固定孔的内孔径与紧固件配合;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孔形成一段“8”字形的枝节,枝节的相连部位的宽度小于固定孔的外径,形成所述髌骨固定件的薄弱区段,使各个枝节可弯曲调整,形成符合髌骨生理形状的网状支撑面。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一种更好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髌骨固定件主体长50 60mm,宽40 45mm,厚0.8 1.2mm,固定孔的孔径为4 6mm,各枝节的相邻两固定孔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宽度是2 4mm,主枝与侧枝的夹角度为4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采用蜘蛛状的多分支枝节状板作为主体,可以根据髌骨生理形状调整形成网状支撑面,根据粉碎性骨折的裂纹位置选择适当的固定孔,固定每一块碎骨,保证有效地固定各个关节面,且固定牢靠、精确,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髌骨关节的正常功能。2.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便于批量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以上图中的各部件的标号:1_连接成十字形的主枝,2-侧枝,3-固定孔,4_“8”字形的枝节,5-枝节的相连部位,6-弯曲调整后的枝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髌骨固定件用于髌骨骨折的内固定,其主体是由多分支的枝节组成的蜘蛛状板,每个枝节4上至少包括两个与紧固件配合的固定孔3,所有的各枝节4与固定孔3组成可根据髌骨生理形状调整的网状支撑面。所述的紧固件通常为用于连接髌骨和髌骨固定件的紧固螺钉,图中未表示。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髌骨固定件主体由连接成十字形的四个主枝I和分布在各主枝I之间的四个侧枝2组成;固定孔3分布在各个主枝I和侧枝2上,固定孔3的内孔径与紧固件配合;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孔3形成一段“8”字形的枝节4,枝节4的相连部位5的宽度小于固定孔3的外径,形成所述髌骨固定件的薄弱区段,使各个枝节 4可弯曲调整,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立体图中,作为示例展示了一个弯曲调整后的枝节6,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采用蜘蛛状的多分支枝节状板,每一个枝节都可以弯曲调整,从而形成符合髌骨生理形状的网状支撑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一种的实施例,髌骨固定件主体长50 60mm,宽40 45mm,使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钛合金钢板制成,厚0.8 1.2mm,固定孔3的孔径为4 6mm,与用于连接髌骨和髌骨固定件的紧固螺钉直径相适应;各枝节4的相邻两固定孔3之间的连接部位5的宽度是2 4mm,主枝与侧枝的夹角度为45°。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的骨折固定手术过程如下:1.切开复位:髌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用巾钳临时固定。2.调整髌骨固定件:按髌骨的生理形态弯折髌骨固定件各个枝节,把髌骨固定件放在髌骨的表面,进行调整。3.固定:根据粉碎性骨折的裂纹位置选择适当的固定孔,钻头打孔,测深器测深,根据深度使用合适的螺钉把髌骨固定件连接到髌骨的表面,螺钉长度不可超过髌骨的后关节面。4.结束:上螺钉后,活动膝关节,髌骨不分离移位,缝合切口,手术结束。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对以上所述实施例所作的变化、变型, 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髌骨固定件,用于髌骨骨折的内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髌骨固定件的主体是由多分支的枝节组成的蜘蛛状板,所述的每个枝节上至少包括两个与紧固件配合的固定孔,所有的各枝节与固定孔组成可根据髌骨生理形状调整的网状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髌骨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髌骨固定件主体由连接成十字形的四个主枝和分布在各主枝之间的侧枝组成;所述的固定孔分布在各个主枝和侧枝上,固定孔的内孔径与紧固件配合;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孔形成一段“8”字形的枝节,枝节的相连部位的宽度小于固定孔的外径,形成所述髌骨固定件的薄弱区段,使各个枝节可弯曲调整,形成符合髌骨生理形状的网状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髌骨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髌骨固定件主体长50 60mm,宽40 45mm,厚0.8 1.2mm,固定孔的孔径为4 6mm,各枝节的相邻两固定孔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宽度是2 4mm,主枝与侧枝的夹角度为45°。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髌骨固定件,涉及一种用于接骨的外科器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髌骨骨折的内固定的髌骨固定件,所述髌骨固定件的主体为蜘蛛状的多分支枝节状板,每个枝节上至少包括两个与紧固件配合的固定孔,固定孔分布在各个主枝和侧枝上,固定孔的内孔径与紧固件配合;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孔形成一段“8”字形的枝节,枝节的相连部位的宽度小于固定孔的外径,使各个枝节可弯曲调整。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固定件可以根据髌骨生理形状调整形成网状支撑面,根据粉碎性骨折的裂纹位置选择适当的固定孔,固定每一块碎骨,保证有效地固定各个关节面,且固定牢靠、精确,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髌骨关节的正常功能。
文档编号A61B17/68GK203074840SQ2013200232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6日
发明者管志海, 王勤业 申请人: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