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两段式电凝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电流通过待加热组织的方式向人体传递非机械式能量的外科器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凝镊依次包括镊尖、绝缘镊杆和电极座,电极座后部的插头通过导线与外部的主机相连,电凝镊的镊尖向病灶组织提供高频电能,使镊尖两端之间的蛋白质脱水而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由于它的作用范围只限于两个镊尖之间,因此对相邻组织的损伤程度和影响范围很小,相当安全。在电凝镊的使用过程中,镊尖经常需要夹持、碰撞,因此,磨损较大,而镊杆的磨损则相对较小,不易损坏。现有的电凝镊都是一体式结构,如果镊尖损坏,则需要换掉整个电凝镊,造成较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式电凝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段式电凝镊,包括镊体和电极座,电极座后端有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镊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前部的镊尖和后部的镊杆两部分,其中镊尖后端具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簧片,簧片先倾斜向上,然后再向连接杆平行方向延伸,镊杆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杆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部还设置有与簧片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将电凝镊的镊体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当镊尖经过长期使用损坏后,只需将该镊尖取下,将新的镊尖安装在镊杆上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极大的减少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镊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镊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两段式电凝镊,包括镊体和电极座3,电极座3后端有插接头4,所述镊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镊尖I和镊杆2两部分,其中镊尖后端具有连接杆5,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簧片6,簧片先倾斜向上,然后再向连接杆平行方向延伸,镊杆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杆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的内部还设置有与簧片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凹槽8。[0012]更换镊尖时,只需将镊尖向前拉,簧片脱离第二凹槽,使得镊尖与镊杆分离。安装镊尖时轻轻推动镊尖,簧片前部的水平部分将簧片下压,使得簧片进入到第二凹槽内。这样通过簧片卡在第二凹槽内的方式将两者固定。本实用新型将电凝镊的镊体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当镊尖经过长期使用损坏后,只需将该镊尖取下,将新的镊尖安装在镊杆上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极大的减少浪费。
权利要求1.一种两段式电凝镊,包括镊体和电极座,电极座后端有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镊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前部的镊尖和后部的镊杆两部分,其中镊尖后端具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簧片,簧片先倾斜向上,然后再向连接杆平行方向延伸,镊杆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杆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部还设置有与簧片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段式电凝镊,包括镊体和电极座,电极座后端有插接头,其关键在于所述镊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前部的镊尖和后部的镊杆两部分,其中镊尖后端具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簧片,簧片先倾斜向上,然后再向连接杆平行方向延伸,镊杆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杆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部还设置有与簧片的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将电凝镊的镊体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当镊尖经过长期使用损坏后,只需将该镊尖取下,将新的镊尖安装在镊杆上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极大的减少浪费。
文档编号A61B18/12GK203042444SQ20132005352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叶雷, 周健, 王汉文, 刘斌, 刘灏, 李亚周, 邓娇 申请人: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