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囊肿硬化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囊肿硬化穿刺针。
背景技术:
人体内脏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应用B超、CT等设备导向进行接入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使用的穿刺针一般都是斜面金属穿刺针,在穿刺针的后端部直接连接注射器,治疗时,未将囊液抽尽,常常需要变换枕头方向和位置,由于追舍弃与穿刺针之间是硬性连接,在穿刺针变换方向时,注射器需要同时变换方向,医院人员操作有时很不方便,往往导致针尖穿破囊壁,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还影响治疗。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囊肿硬化穿刺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种囊肿硬化穿刺针,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穿刺针鞘和穿刺针芯,穿刺针芯的一端连接有针芯座,另一端端头设为斜面状或锥状,所述的穿刺针鞘为软管结构,穿刺针鞘一端连接有针鞘座,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针鞘座套状在针芯座上。进一步的,所述的针芯座和针鞘座均为中空的凸台状。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鞘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计量刻度。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该囊肿硬化穿刺针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在治疗时,穿刺后将穿刺针芯抽出而将柔软的穿刺针鞘留在病人体内进行引流操作,操作时不易误穿破囊肿的侧壁及其它组织,使用安全性高,且引流过程中允许病人体位变动,不易疲劳;另外,在针鞘的外壁上设置有计量刻度,容易观察穿刺深度,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针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针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穿刺针銷;2_穿刺针芯;3_针銷座;4_针芯座;5_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囊肿硬化穿刺针,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穿刺针鞘I和穿刺针芯2,穿刺针芯2的一端连接有针芯座4,另一端端头设为斜面状或锥状,所述的穿刺针鞘I为软管结构,穿刺针鞘I 一端连接有针鞘座3,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小孔5,防止穿刺针鞘的堵塞以及使引流过程更加的顺畅,所述针鞘座3套装在针芯座4上。[0016]所述的针芯座4和针鞘座3均为中空的凸台状。所述穿刺针鞘I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计量刻度,便于观察插入囊肿的深度,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在超声引导下将套装在一起的穿刺针芯和针鞘刺入囊肿内,接着将穿刺针芯拔出,同时将穿刺针鞘往前轻轻推送到合适位置,然后用透明敷贴将穿刺针鞘固定于皮肤上,将穿刺针鞘上的针鞘座连接上注射器进行抽液、注药;另外,如果病人的囊肿较大需要进行多次引流的话,可以在第一次引流之后,用一个堵塞安装到针鞘座上停止引流,再次引流治疗时,去掉堵塞重新连接上注射器就可以进行再次引流,方便快 捷。
权利要求1.一种囊肿硬化穿刺针,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穿刺针鞘(I)和穿刺针芯(2),其特征是:穿刺针芯(2)的一端连接有针芯座(4),另一端端头设为斜面状或锥状,所述的穿刺针鞘(I)为软管结构,穿刺针鞘一端连接有针鞘座(3),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小孔(5),所述针鞘座(3)套状在针芯座(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囊肿硬化穿刺针,其特征是:所述的针芯座(4)和针鞘座(3)均为中空的凸台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肿硬化穿刺针,其特征是:所述穿刺针鞘(I)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计量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囊肿硬化穿刺针,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穿刺针鞘和穿刺针芯,穿刺针芯的一端连接有针芯座,另一端端头设为斜面状或锥状,所述的穿刺针鞘为软管结构,穿刺针鞘一端连接有针鞘座,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针鞘座套状在针芯座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在治疗时,穿刺后将穿刺针芯抽出而将柔软的穿刺针鞘留在病人体内进行引流操作,操作时不易误穿破囊肿的侧壁及其它组织,使用安全性高,且引流过程中允许病人体位变动,不易疲劳;另外,在针鞘的外壁上设置有计量刻度,容易观察穿刺深度,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3074823SQ20132005643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王运昌, 陈胜江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