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筋伤治疗通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01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筋伤治疗通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筋伤治疗通针。
背景技术
现今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腱鞘炎等疾病,在中医属于“筋伤”等范畴,这些疾病非常普遍。针对上述病症,中医主要有针刺、推拿等疗法,西医主要有封闭、理疗、手术等疗法。现代针刺针具和推拿治疗等仅对机体产生刺激作用,却无锐性和钝性分离作用。根据周建斌筋伤理论,筋伤的根本致病机理是软组织损伤引起软组织粘连、瘢痕及挛缩,压迫和刺激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等,引起疼痛、麻木等临床综合征。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根本病理因素需要软组织松解,筋伤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按照祖国医学理论,如《皇帝内经》分析筋伤的治法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筋伤治疗通针能通经活络、促进血脉畅通。西医的封闭、理疗等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其中激素等化学药物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手术治疗能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但是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费用高、风险大,可能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现有针刺疗法的针具在传统的基础上已经有一些改进,但就进一步适合各种复杂病症、提高疗效以及方便操作方面,仍然存在有一些不十分完善之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 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筋伤治疗通针,该筋伤治疗通针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又能避开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且能进一步简化治疗程序,方便了医疗操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筋伤治疗通针,包括芯针和管针;芯针包括依次连成一体的芯针针头、芯针针梗和芯针针柄;芯针针头设有针尖或/和刃口,且与芯针针梗边缘形成光滑过渡;管针为管状结构体,包括连为一体的管针针头和管针针梗,且管针针头与管针针梗外缘形成光滑过渡;芯针套入管针的管孔中,与管孔间隙配合;芯针针头伸出管针针头末端,且芯针针柄伸出管针针梗末端;芯针针柄上设有定位轴,管针针梗尾端设有导槽和扣槽,导槽的长度方向与管针针梗的轴向方向相同,扣槽的长度方向与管针针梗的轴向方向垂直,且导槽一端与扣槽连通,另一端在管针针梗端部形成开口 ;定位轴置于扣槽中。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芯针针柄上设有定位轴,定位轴为短柱体状,管针针梗尾端设有导槽和扣槽,导槽一端与扣槽相连通,另一端在管针针梗端部形成开口 ;当将芯针插入管针后,定位轴也从管针尾端导槽的开口端插入至导槽与扣槽相连通的位置,然后再转动芯针或管针,将定位轴扣入扣槽中,即能将芯针与管针在轴向方向固定锁定,也能将它们在周向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固定锁定。当需要将芯针从管针中取出时,只需要转动芯针或管针,将定位轴从扣槽中滑动到导槽与扣槽相连通处,然后再从导槽中取出,故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位轴和导槽以及扣槽就能将芯针和管针轻易锁定,且能轻松地将芯针从管针中取出,操作方便。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柄末端设有外加热头,外力口热头内设有加热孔,且在外加热头的前端设有托台。当通针用作热疗针法时,可将点燃的艾球等塞在加热孔内,因此这样不仅可以为热疗针法提供热量来源,并且还能避免加热体掉落在病人身上,造成烫伤等后果,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另外,在外加热头的前端设有托台,以便能够对加热体作托抵,也使得人手捏持通针更方便。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柄为竹节形柱体,其在基体的外周设有具有环绕基体外周的凸脊的凸节;芯针针柄主体各部位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凸节处截面圆的直径大于基体部位截面圆的直径;凸节沿芯针针柄的轴向间隔排列。芯针针柄为竹节形柱体,当进行针疗操作时,手指可以与芯针针柄的各段基体部位吻合贴紧,从而捏紧芯针针柄,并可抵推凸节的凸脊,避免发生打滑,以便进针、出针及各种操作时准确稳当地给力,进一步方便了医疗操作。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柄为波浪状柱体,其一侧的波峰恰是对侧的波谷;芯针针柄两侧均设有至少两处波谷;芯针针柄的轴线所处的平面与芯针针头的刃口线所处的平面平行或垂直。故在针疗操作时,手指能够贴合波浪形状捏持针柄,以便在进针、出针、拔针及各种操作时,准备稳当地给力,使得针疗时用针更加得心应手,恰到好处。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为扁楔形,芯针针头顶端带刃,且其刃口线与芯针的轴线垂直。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I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各种筋伤的软组织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锐性直切。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为斜楔形,芯针针头顶端带刃,且其刃口线与芯针针梗一侧边缘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II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各种筋伤的软组织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锐性划割。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为楔形,芯针针头顶端带刃,其刃口向外凸出,且刃口线为左右对称的一段圆弧线。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III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筋伤的骨膜处的软组织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锐性直切。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为楔形,芯针针头顶端带刃,其刃口向内凹入,刃口两端的芯针针头顶端呈对称尖针状,且刃口线为左右对称的一段圆弧线。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IV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腱鞘炎等表浅筋膜的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锐性直切。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的刃口向内凹入,且刃口左右两端呈一长一短尖针状。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V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与筋膜相平行的软 组织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锐性推切。[001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为匕首状,且芯针针头两侧的刃口在其顶端相交。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VI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与筋膜相平行的软组织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锐性划割。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呈倒钩状,倒钩内侧带弧形刃口,且刃口顶端呈钩针状。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Vn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腱鞘炎等表浅筋膜的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锐性钩切。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头顶端呈圆钝弹头状。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IX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各种筋伤,特别是大面积和重度软组织增生、粘连和瘢痕的钝性推开和摆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的芯针针头顶端呈尖利麦芒状。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括该种芯针的通针定义为珊型通针,该通针适用于各种疾病的穴位刺激、深部组织的探测以及药液或气体注射等。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每种类型的芯针和管针都能相互通用,例如,使用I型通针按常规方法进针后,可以从管针内拔出该类型通针的芯针,换IX型通针的芯针插入I型通针的管针中,即可进行钝性推开和摆动等钝性分离针法;如果需要局部麻醉,可从I型通针的管针内拔出芯针,换VDI型通针的芯针插入该管针,即可注入局麻药。故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每种类型通针的芯针和管针都能相互通用,这样简化了治疗程序,方便了医疗操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筋伤治疗通针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不仅能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还能避开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并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由塞针针梗和塞柄构成的塞针,且塞针针梗与塞柄连为一体;塞针针梗置于芯针的注射孔内,且塞针的针尖不超过芯针针头的顶端;塞柄内设有塞柄空腔,且在塞柄空腔内壁上设有定位孔;芯针针柄末端设有与定位孔卡合的定位块,且芯针针柄置于塞柄空腔内。芯针针头顶端呈尖利麦芒状的通针还包括塞针,即VDI型通针包括塞针,塞针针梗和塞柄固定为一体,塞针针梗置于芯针的注射孔中,这样就能将塞针与芯针轴向单向锁定;芯针针柄末端上的定位块与塞柄内腔内壁上的定位孔卡合,且芯针针柄置于塞柄空腔内,这样就能够将塞针与芯针周向锁定,使得塞针能够从芯针的注射孔中抽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进针时身体组织倒流入注射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芯针针柄尾端设有方向孔。一方面,该方向孔可用作电针治疗时的导线连接孔,另一方面,该方向孔能与塞柄突出的部位互相锁住,以免塞针在芯针内转动。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芯针和塞针均采用银合金材料制成。银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故能保证在采用热疗针法时,能将加热体产生的热量尽量多地传导到芯针针头上,保证热疗的效果;管针采用医用级弹簧钢制成。弹簧钢在承受重载荷时不会引起塑性变形,有高的疲劳强度,在载荷反复作用下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并有足够的韧性和塑性,可以有效防止在进针时管针断裂,提高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各种类型通针的使用方法如下:( I )常规针法[0028]第一步,标记,在确定病变部位、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及肌肉后,确定进针点,并用记号笔标记;第二步,消毒,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戴手套;第三步,分离,左手拇指再次确定病变部位,并向两旁挤压分离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及肌肉;第四步,进针,右手持针,刃口方向与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走行一致,于进针点刺入皮肤,按规范解剖层次达到病变部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不同型号的筋伤治疗通针进行治疗。(2)锐性分离针法可使用I型、II型、III型、IV型、V型、VI型和Vn型通针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在利用常规方法进针后,根据通针的型号,分别进行锐性直切、推切、钩切或划割。如果需要局部麻醉,可从管针内拔出芯针,换VDI型通针的芯针插入该管针,即可注入局麻药。(3)钝性分离针法使用IX型通针可行钝性分离针法。在使用I型通针按常规方法进针后,从管针内拔出芯针,换IX型通针的芯针插入该管针内,即可进行钝性推开和摆动等钝性分离针法。如果需要局部麻醉,可从管针内拔出芯针,换VDI型通针的芯针插入该管针内,即可注入局麻药。(4)注射针法使用VDI型通针可行深部组织的探测及注射针法。用注射器将局麻药于进药点注射出一皮丘,使用珊型通针按常规方法进针后,针尖达到病变部位后把塞针从芯针内拔出,从芯针的注射孔内将药液或气体注射到病变部位,不要时,本操作可在X线导航下或超声波导航下精确实施。(5)刺激针法
·[0036]使用珊型通针可进行针对各种疾病的穴位刺激。使用珊型通针按常规方法进针后,针尖达到腧穴部位后,按针灸学常规手法进行提插和捻转等手法。留针结束后,需要时可从管针内拔出芯针,换其他型号的芯针插入该管针,继续进行锐性分离针法或钝性分离针法。(6)热疗针法使用不同型号筋伤治疗通针可以单独进行热疗针法,在以上五种针法之前,也可以复合进行热疗针法。使用不同型号筋伤治疗通针按常规方法进针后,针尖达到病变部位后,将针柄末端的外加热头和内加热孔与加热体连接,加热柄能够把热能传导到针头周围的病变组织进行热疗。综上所述,I型、II型、III型、IV型、V型、VI型和νπ型通针可用来进行锐性分离针法,IX型通针可用来进行钝性分离针法。各种针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针法配合使用。故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系列筋伤治疗通针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治疗程序,方便了医疗操作。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技术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来实现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筋伤治疗通针,该筋伤治疗通针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既能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又能避开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且能进一步简化了治疗程序、方便了医疗操作。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筋伤治疗I型通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左视剖面图;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II型通针芯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III型通针芯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IV型通针芯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V型通针芯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VI型通针芯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VII型通针芯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VDI型通针芯 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IX型通针芯针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设有外加热头的通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一种用于注射治疗的通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设有塞针的VDI型通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图17的A-A向剖视图;图20为椭圆柱体通针的截面示意图;图21为平椭圆柱体通针的截面示意图;图22为芯针针柄为竹节形柱体的通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芯针针柄为波浪状柱体的通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的左视图;图25为设有方向孔且芯针针柄为波浪状柱体的通针的结构示意图;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芯针,Ia为芯针针头,Ib为芯针针梗,Ic为芯针针柄,Id为方向孔,Ie为刃口线,If为凸节,Ig为基体,Ih为定位轴,Ii为托台,Ij为外加热头,Ik为加热孔,11为注射孔,Im为波谷,In为波峰,1为轴线,2为管针,2a为管针针头,2b为管针针梗,2c为导槽,2d为扣槽,2e为直线外廓线,3为塞针,3a为塞针针梗,3b为塞柄,3c为塞柄空腔,3d为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07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筋伤治疗通针包括芯针I和管针2 ;芯针I包括依次连成一体的芯针针头la、芯针针梗Ib和芯针针柄lc,芯针针头Ia设有针尖或/和刃口,且与芯针针梗Ib外缘形成光滑过渡;通针全长为10-25cm,其中,芯针针头Ia长
0.5-2cm,芯针针梗Ib长3_20cm,芯针针梗Ib直径为0.5_2mm。如图5和图6所示,I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为扁楔形,且芯针针头Ia顶端带刃,其刃口线Ie与芯针I的轴线垂直;如图7所示,II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为斜楔形,其刃口线Ie与芯针针梗Ib —侧边缘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图8所示,III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为楔形,其刃口向外凸出,且刃口线Ie为左右对称的一段圆弧线;如图9所示,IV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为楔形,其刃口向内凹入,刃口两端的芯针针头Ia顶端呈对称尖针状,且刃口线Ie为左右对称的一段圆弧线;如图10 所示,V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的刃口向内凹入,且刃口两端的芯针针头Ia顶端呈一长一短尖针状;如图11所示,VI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为匕首状,且其针头顶端由芯针针头Ia两侧的刃口相交形成;如图12所示,VII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呈倒钩状,倒钩内侧带弧形刃口,且刃口顶端呈钩针状;如图13所示,VDI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顶端呈尖利麦芒状;如图14所示,IX型通针的芯针针头Ia顶端呈圆钝弹头状。芯针针柄Ic为柱体针柄,本实施例采用圆柱体形状针柄Ic,在其底部还设有方向孔Id。如图1和图2所示,芯针针柄Ic为扁柱体状,其截面为椭矩形,或者如图22所示,芯针针柄Ic可以为竹节形柱体,该竹节形柱体以圆柱体基体Ig为基础,设有具有环绕基体Ig外圆周的凸脊的凸节lf,该芯针针柄Ic主体各部位截面形状为圆形,凸节If沿芯针针柄Ic的轴向间隔排列,故芯针针柄Ic的母线似波浪线。芯针针柄Ic长度与人手掌宽度相近,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5节凸节If,方便针疗操作时手指分别吻合贴紧地握持芯针针柄Ic各段基体Ig部位,或捏紧芯针针柄lc,并可抵推凸节If的凸脊,避免发生打滑,以便进针、出针及各种操作时准确稳当地给力,使得针疗用针能够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管针2为管状结构体,采用医用级弹簧钢制作,包括连为一体的管针针头2a和管针针梗2b,且管针针头2a与管针针梗2b外缘形成光滑过渡,并设有轴向贯通的正圆形管孔,管针针头2a长0.5-2cm,管针针梗2b长2_20cm,且管针针梗2b外径为l_3mm。芯针I套入管针2的管孔中,它们构成轴、孔公称尺寸相同的间隙配合,芯针针头Ia伸出管针针头2a末端,且芯针针柄Ic伸出管针针梗2b末端。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芯针针柄Ic上设有短柱体定位轴lh,管针针梗2b尾端设有导槽2c和扣槽2d,导槽2c的长度方向与管针针梗2b的轴向方向相同,扣槽2d的长度方向与管针针梗2b的轴向方向垂直,导槽2c —端与扣槽2d连通,另一端在芯针针梗2b端部形成开口。当将芯针I插入管针2中,芯针I的定位轴Ih也从导槽2c的开口中插入至导槽2c与扣槽2d的连通处,然后单独转动芯针I或管针2就能将定位轴Ih扣入到扣槽2d中,既能将芯针I与管针2轴向锁定,也能将芯针I与管针2周向锁定;当需要将芯针I取出时,只需转动芯针I或管针2,将定位轴Ih转动到导槽2c与扣槽2d连通之处,再继续转动,将定位轴Ih从导槽2c中取出,这样就能将芯针I从管针2中取出。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是一种可以用于热疗针法的通针,如图15所示,所述芯针针柄Ic为加热柄,芯针I采用银合金材料制成;芯针针柄Ic设有外加热头Ij和加热孔lk。通过加热体连接加热柄加热,能够把热传导到芯针针头la。加热体可采用点燃的艾球,或内热式电烙铁、外热式电烙铁,以及其他形式的加热体。芯针针柄Ic外加热头Ij的前端设有托台li,以便能够对加热体作托抵。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如图16、图17及图19、图20所示,不同之处在于:芯针针柄Ic为针栓,其芯针I设有从针栓到芯针针梗Ib及芯针针头Ia轴向贯通的注射孔11,注射孔11在芯针针头Ia上的开口或开孔,在芯针针头Ia侧部距芯针针头Ia顶端
0.2 Icm处。针栓连接到注射器乳头,通过注射器能够将药物从注射孔11注射入人体内;为防止进针时身体组织倒流入射孔11,本实施例还进一步设有塞针3。塞针3的塞针针梗3a与塞柄3b固定为一体,塞针针梗3a穿入芯针I的注射孔11中,塞柄3b通过定位孔抵顶针栓端部,将塞针3与芯针I轴向单向锁定(塞针3能够从芯针I的注射孔11中抽出,不能再将塞针3推进),塞柄3b通过定位孔罩盖在针栓外周,塞柄内腔3c与针栓外廓的截面为形状吻合的近似四边形,能够将塞针3与芯针I周向锁定。与芯针I锁定的塞针3,塞针3的针尖与注射孔11在芯针针头Ia开口处的外缘平齐,且它们的外缘之间平滑过渡;或者,在塞柄3b上设有定位块3d,使之与定位孔相卡合,用于将塞针3与芯针I周向进一步定位锁定。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为椭圆柱体或平椭圆柱体通针,如图20、图21所示,即采用医用级弹簧钢制作的管针2,管针针梗2b的截面外廓和内廓为椭圆或平椭圆(扁圆或长圆)形,外廓和内廓平椭圆形分别具有直线外廓线2e和直线内廓线,及与其配套的椭圆柱体或平椭圆柱体的芯针1,芯针针梗Ib的截面为椭圆或平椭圆形。将芯针I穿套入管针2管孔中,它们构成轴、孔形状及公称尺寸相同的间隙配合。芯针针梗Ib的椭圆或平椭圆截面的长为2.2 3.6mm,宽为1.1 1.8mm,管针针梗2b的壁厚为0.4 0.6_。椭圆柱体或平椭圆柱体芯针1,芯针针头Ia更适宜制作成各种扁而宽或楔形的形状。本实施例除了采用前述各实施例的各种形式的芯针针柄lc,还采用椭圆柱体或平椭圆柱(扁圆柱或长圆柱)体芯针针柄lc。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似,如图24、图25所示,不同之处在于,芯针针柄Ic为波浪状柱体,或为波浪状圆柱体,或为波浪状椭圆柱体,或为波浪状扁圆柱体,波浪状芯针针柄Ic 一侧的的波峰In恰是其对侧的波谷lm,芯针针柄Ic 一侧及其对侧均至少呈现两处波谷Im ;芯针针柄Ic的波浪状轴线1处于一个平面之内,且波浪状轴线1所处的平面与针头Ia的刃口线Ie所处的平面相平行或垂直。本实施例设有波浪状的芯针针柄lc,适合针疗操作时,手指能够贴合波浪状,并捏持芯针针柄lc,以便在进针、出针、拨针及各种操作时,准确稳当地给力,使得针疗用针能够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又由于针尖顶端外廓线le,与芯针针柄Ic的波浪状轴线1所处的平面相平行,当芯针针头Ia刺入人体时,仍能辨别芯针针头Ia的方向角度。除此之外,如图25所示,芯针针柄Ic尾端部位还设有方向孔ld,方向孔Id还可用作电针治疗时的导线连接孔。并且,本实施例外观新颖、美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有助于缓解针疗时患者的痛疼感觉。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 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芯针(I)和管针(2);所述芯针(I)包括依次连成一体的芯针针头(la)、芯针针梗(Ib)和芯针针柄(Ic);所述芯针针头(Ia)设有针尖或/和刃口,且与芯针针梗(Ib)边缘形成光滑过渡; 所述管针(2)为管状结构体,包括连为一体的管针针头(2a)和管针针梗(2b),且管针针头(2a)与管针针梗(2b)外缘形成光滑过渡; 所述芯针(I)套入管针(2)的管孔中,与管孔间隙配合;所述芯针针头(Ia)伸出管针针头(2a)末端,且芯针针柄(Ic)伸出管针针梗(2b)末端; 所述芯针针柄(Ic)上设有定位轴(lh),管针针梗(2b)尾端设有导槽(2c)和扣槽(2d),所述导槽(2c)的长度方向与管针针梗(2b)的轴向方向相同,扣槽(2d)的长度方向与管针针梗(2b)的轴向方向垂直,且导槽(2c)—端与扣槽(2d)连通,另一端在管针针梗(2b)端部形成开口 ;所述定位轴(Ih)置于扣槽(2d)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柄(Ic)末端设有外加热头(Ij),所述外加热头(Ij)内设有加热孔(lk),且在外加热头(Ij)的前端设有托台(Ii)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柄(Ic)为竹节形柱体,其在基体(Ig)的外周设有具有环绕所述基体(Ig)外周的凸脊的凸节(If);所述芯针针柄(Ic)主体各部位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凸节(If)处截面圆的直径大于基体(Ig)部位截面圆的直径;所述凸节(If)沿芯针针柄(Ic)的轴向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柄(Ic)为波浪状柱体,其一侧的波峰(In)恰是对侧的波谷(Im);所述芯针针柄(Ic)两侧均设有至少两处波谷(Im);所述芯针针柄(Ic)的轴线(1)所处的平面与芯针针头(Ia)的刃口线(Ie)所处的平面平行或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为扁楔形,芯针针头(Ia)顶端带刃,且其刃口线(Ie)与芯针(I)的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为斜楔形,芯针针头(Ia)顶端带刃,且其刃口线(Ie)与芯针针梗(Ib) 一侧边缘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为楔形,芯针针头(Ia)顶端带刃,其刃口向外凸出,且刃口线(Ie)为左右对称的一段圆弧线。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为楔形,芯针针头(Ia)顶端带刃,其刃口向内凹入,刃口两端的芯针针头(Ia)顶端呈对称尖针状,且刃口线(Ie)为左右对称的一段圆弧线。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的刃口向内凹入,且刃口左右两端呈一长一短尖针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为匕首状,且芯针针头(Ia)两侧的刃口在其顶端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呈倒钩状,所述倒钩内侧带弧形刃口,且刃口顶端呈钩针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头(Ia)顶端呈圆钝弹头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I)的芯针针头(Ia)顶端呈尖利麦芒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塞针针梗(3a)和塞柄(3b)构成的塞针(3),且塞针针梗(3a)与塞柄(3b)连为一体;所述塞针针梗(3a)置于芯针(I)的注射孔(11)内,且塞针(3 )的针尖不超过芯针针头(Ia)的顶端;所述塞柄(3b )内设有塞柄空腔(3c),且在塞柄空腔(3c)内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芯针针柄(Ic)末端设有与定位孔卡合的定位块(3d),且芯针针柄(Ic)置于塞柄空腔(3c)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筋伤治疗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针柄(Ic)尾端设有方向孔( I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筋伤治疗通针,包括芯针和管针;芯针套入管针的管孔中;芯针针头伸出管针针头末端,且芯针针柄伸出管针针梗末端;芯针针柄上设有定位轴,管针针梗尾端设有导槽和扣槽,导槽一端与扣槽连通,另一端在端部形成开口;定位轴置于扣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筋伤治疗通针,它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从根本上松解了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且避开了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且还能进一步简化治疗程序、方便了医疗操作。
文档编号A61H39/08GK203122546SQ2013200642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周建斌, 刘万里, 施金土, 张明, 刘东太, 王旭, 林云涛, 颜延凤, 刘欣, 朱敏, 李鑫, 杨增敏, 张绍刚 申请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