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93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灌洗引流管,尤其是一种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直肠肛管损伤常见于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直肠内多有成形的粪便,细菌含量高,损伤后粪便污染创面极易导致感染,导致腹腔弥漫性腹膜炎或感染后不易局限,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损伤后由于病情复杂,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快速有效的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减轻局部的污染及肠道内的压力,是手术成功或保守治疗的必要措施。为了快速有效的清除损伤部位肠道内的粪便,减轻局部的污染及肠道内的压力,传统的方法是进行清洁灌肠。虽然现在有口服全肠道灌洗的方法,但直肠肛管损伤需要禁食、禁饮,因此并不适合。对此类病人,目前使用的清洁灌肠方法为使用肛管进行清洁灌肠。肛管为圆形管,一端为灌洗液入口,另一端为灌洗液出口,靠近灌洗液出口一侧的管壁上开有为通孔的侧孔,当肠道内存在成形粪便时,可能堵塞灌洗液出口,此时可利用侧孔作为灌洗液出口,使其灌洗液能够顺利灌注到肠道中。其操作过程是: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肛管末端润滑后插入肛门7cm 10cm,灌注量依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而定,每次灌注完毕拔除肛管让病人排泄。依此反复进行,直至排泄物清亮无粪渣。这种反复插管,多次灌液的方法,操作次数较多,容易引起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也增加了肛周皮肤和肠黏膜损伤的几率;而且由于灌洗量大,大部分患者伴有腹部伤口,患者床上排便极为不便,容易造成床单被服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用肛管进行清洁灌肠需要多次操作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更简便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内具有相互分离且流向相反的灌洗腔和引流腔,引流腔入口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为通孔的侧孔。所述灌洗腔与固定在引流管本体上的灌洗液进口管连通。所述灌洗液进口管位于引流腔之外。所述灌洗腔和引流腔是由隔壁分隔引流管本体的管腔而形成。所述灌洗腔和引流腔分别为单独的管道所构成,构成灌洗腔的管道固定在构成引流腔的管道上而形成引流管本体。所述构成灌洗腔的管道插入构成引流腔的管道内。所述灌洗腔的出口端超出引流腔的入口端。所述侧孔有两个以上。[0014]所述各个侧孔分布在从引流腔的入口端端面开始5 IOcm轴向长度的管段上。所述侧孔的直径为0.8 1.0cm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一次插管,病人无须解便就能达到舒适导便,清洁肠道的目的,操作简便、痛苦低、效率高。

图1是现有肛管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中标记为,1-引流管本体,2-侧孔,3-灌洗腔,4-引流腔,5-灌洗液进口管,6-隔壁,10-肛管,11-灌洗液入口,12-灌洗液出口,13-侧孔,L1-侧孔分布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的肛管只有一根管,用于灌注灌洗液,需要反复插管,多次灌液,病患的痛苦程度较强烈,也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采用双腔式设计,其包括引流管本体1,引流管本体I内具有相互分离且流向相反的灌洗腔3和引流腔4,所说的流向相反,是指灌洗腔3的流向是由体外流向体内,而引流腔4的流向是由体内流向体外,引流腔4入口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为通孔的侧孔2,侧孔2的作用等同于现有肛管10中侧孔13的作用,灌洗腔3由体外向体内导入灌洗液,而引流腔4则由体内向体外导出混合有粪便的废液,均可不间断连续进行,不需要反复插管,操作简便、痛苦低、效率高。进一步的是,为可靠方便地导入灌洗液,所述灌洗腔3与固定在引流管本体I上的灌洗液进口管5连通,引流管可通过灌洗液进口管5与灌洗液贮存装置连接。通常选择所述灌洗液进口管5位于引流腔4之外,以便不影响废液的顺利排出。如图2所示,所述灌洗腔3和引流腔4由隔壁6分隔引流管本体的管腔而形成。此外,也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的引流管:所述灌洗腔3和引流腔4分别为单独的管道所构成,构成灌洗腔3的管道固定在构成引流腔4的管道上而形成引流管本体1,这样只需进行一次有效的插管操作就可进行引流。上述结构中,优选构成灌洗腔3的管道插入构成引流腔4的管道内,使其引流管本体I的插入段外轮廓比较圆滑,弱化病患不适的身体感受。最好所述灌洗腔3的出口超出引流腔4的入口端,保证灌洗液能够送达插管位置,以便可靠的导入灌洗液。最好所述侧孔2有两个以上,从而使其灌洗管更不易被堵塞。根据临床经验,所述各个侧孔2分布在从引流腔4的入口端端面开始5 IOcm轴向长度的管段上,即能保证顺利引流。根据临床经验,所述侧孔的直径为0.8 1.0cm,即能保证顺利引流。在上述情况下,可让侧孔2相对于引流管本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便于侧孔的开孔加工,当然也可以是不对称分布。实施例:[003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引流管本体I的内腔由隔壁6分隔成相互分离且流向相反的灌洗腔3和引流腔4,灌洗腔3与固定在引流管本体I上的灌洗液进口管5连通,引流腔4入口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为通孔的六个对称设置的直径为Icm的侧孔2。灌洗腔3的出口端超出引流腔4的入口端3mm,引流腔4靠近其入口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侧对称设置的六个侧孔2,侧孔分布长度Ll=8cm。其操作过程是: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自肛门向上缓缓插入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根据直肠肛管受伤部位、受损程度不同,插至引流腔4入口端位于伤口以上约10 15cm处;在肛周固定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将引流腔4的出口与引流瓶相连接;将灌洗液进口管5与灌洗液贮存装置相连接,打开贮存装置开关,放入灌洗液,实现持续灌洗,直至肠道排出无粪渣清水为止。
其优点是:第一、引流管为双管腔结构,可持续进行灌洗,效率高;第二、引流管本体多侧孔设计,可避免粪便阻塞管道,造成引流不畅;第三、粪便直接从引流管本体出口排除,病人无需频繁解便,利于受伤患者的恢复;第四、由于只需一次插管,极大程度地降低造成患者肠道黏膜充血水肿、肛周皮肤和肠黏膜损伤的几率;第五、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其特征是:引流管本体(I)内具有相互分离且流向相反的灌洗腔(3)和引流腔(4),引流腔(4)入口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为通孔的侧孔(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灌洗腔(3)与固定在引流管本体(I)上的灌洗液进口管(5 )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灌洗液进口管(5)位于引流腔(4)之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灌洗腔(3)和引流腔(4)是由隔壁(6)分隔引流管本体的管腔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灌洗腔(3)和引流腔(4)分别为单独的管道所构成,构成灌洗腔(3)的管道固定在构成引流腔(4)的管道上而形成引流管本体(I)。
6.如权利 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构成灌洗腔(3)的管道插入构成引流腔(4)的管道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灌洗腔(3)的出口端超出引流腔(4)的入口端。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侧孔(2)有两个以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各个侧孔(2)分布在从引流腔(4)的入口端端面开始5 IOcm轴向长度的管段上。
10.如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侧孔的直径为0.8 1.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操作更简便的一次性结直肠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内具有相互分离且流向相反的灌洗腔和引流腔,引流腔入口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为通孔的侧孔,灌洗腔和引流腔可由隔壁分隔引流管本体的管腔而形成,也可分别为单独的管道所构成,构成灌洗腔的管道固定在构成引流腔的管道上而形成引流管本体。其有益效果是只需一次插管,病人无须解便就能达到舒适导便,清洁肠道的目的,操作简便、痛苦低、效率高。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3139363SQ2013201416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者何其英, 刘玲, 马莉, 蒋平, 杨玉仙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