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24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X线射线束引导到特定位点上的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
背景技术
腰椎斜位摄影是医院放射科较常用的腰椎常规X线摄影方法之一,腰椎斜位主要是检查腰椎峡部断裂及结构不良的理想和重要的摄影体位。由于腰椎椎体的特殊解剖关系,以及缺乏可靠的体表斜位定位标志,因此,理想的腰椎斜位摄影需要定位准确,充分显示腰椎椎弓和椎间关节。腰椎椎体每个椎弓有7个附属突起,即I个棘突,4个关节突及2个横突,棘突起于椎弓板的中部向后突出,为肌肉和韧带附着处,彼此借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相连。脊柱过度伸展或骶脊肌过度收缩,可发生棘突骨折。4个关节突中,上关节突向上后,下关节突向上前,关节突位于椎弓根和椎弓板相连处,构成关节突关节。横突起于椎弓根及椎弓板会和处,向两侧突出,位于上、下关节之间。腰椎横突由于损伤或附着于其上的肌肉过度收缩可发生骨折,如治疗不当,形成粘连,可遗留腰疼,并向下肢或向腹部放射。腰椎关节突间部亦称峽部,其前外侧及后内侧皮质骨之间只有少量骨小梁,较坚固,皮质最厚部最窄脊椎崩解好发于此部位,关节突间部主要承受来自关节突间的剪力作用,随着位置而发生变化,在腰前屈及背伸时,正常峽部可以支持较大应力。行走跑跳时,在伸展位的脊柱,重复的屈伸动作可以引起疲劳骨折。目前,腰椎斜位摄影一直沿用过去的体位设计方式,即投照时依靠测量尺及角度板测量,方法繁琐、准确性差。 虽然,现在X线摄影床能够多方向可控移动,但在操作前还必需校对角度,特别是年老、危重等不宜移动的病人,给放射科投照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腰椎斜位投照繁琐、定位准确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是在方形底板一端垂直形成有端板,在底板另一端和端板之间,按一定间距依次形成有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2± 1.0度的第一腰椎定位托板,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4± 1.0度的第二腰椎定位托板,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6 ± 1.0度的第三腰椎定位托板和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8±1.0度的第四腰椎定位托板。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第一腰椎定位托板与第二腰椎定位托板中心间距4.lcm±0.5,第二腰椎定位托板与第三腰椎定位托板中心间距4.5cm±0.5,第三腰椎定位托板与第四腰椎定位托板中心间距4.8cm±0.5。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利用每个托板不同斜度的斜边支承第一腰椎至第四腰椎,结构简单,实用、定位准确,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老年、危重等不宜移动的病人。排除摄影中各种因素的干扰,清晰显示腰椎椎体斜位及周围结构,椎弓根峡部显示完整,椎间隙显示清楚,无边无重影,改善成像质量,提高诊断水平,成为目前国内各种方法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得到骨科医生的认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腰椎定位托板2.第二腰椎定位托板3.第三腰椎定位托板4.第四腰椎定位托板5.底板6.端板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种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是在方形底板5 —端垂直形成有端板6,在底板5另一端和端板6之间,按一定间距依次形成有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2度的第一腰椎定位托板I,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4度的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6度的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和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8度的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上述底角角度是以第1-4腰椎椎体电视透视定位角度测量数值为依据。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第一腰椎定位托板1,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的直角边分别与底板5和端板6形成一体。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第一腰椎定位托板I与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中心间距4.1cm,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与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中心间距4.5cm,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与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中心间距4.Scm0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第一腰椎定位托板I和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的外侧面,对应形成有便于握持的把手7。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定位托架是采用Icm厚木质板材制成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患者患侧在下侧卧于摄影台中线近台面侧,上肢向前上方自然屈曲,对侧上肢向前位于台边,以便固定上部身体,近台侧下肢向下伸直,对侧下肢屈起以支掌下部身体。将本实用新型平放于摄影台上,定位托板的斜边支承身体背侧腰椎,身体向后倾斜定位。胸骨剑突末端与脐联线中点于截面的脊柱部位相当于第一腰椎,这样使第I腰椎贴紧第一腰椎定位托板I的斜边上,即32度底角的斜边上;第二腰椎贴紧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的斜边上,即34度底角的斜边上;脐上3cm截面的脊柱部位相当于第三腰椎,第三腰椎贴紧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的斜边上,即36度底角的斜边上;骨盆髂骨嵴与脊柱联线相当于第4腰椎,第4腰椎贴紧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的斜边上,即38度底角的斜边上;第5腰椎皮下脂肪较厚,腰椎骶化,不易设定角度。以髂前上棘与脐联线的中点为胶片中心,定位后,撤去本实用新型,即行拍片,X线照射时采用腹式呼吸,嘱患者呼气收腹憋气摄影。本实用新型经临 床应用,证实投照腰椎斜位角度位置准确,关节及椎弓峡部能清晰、完整地显示。摄影条件:80-86kV 80_85mAs,焦片距40〃,暗盒14〃X17〃,使用床下活动滤线器;普通X光机使用感蓝X光胶片及感蓝增感屏,计算机X线摄影(CR)使用IP板,数字X线摄影(DR)使用探测器。影像显示标准: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形似“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上下关节突与横突之间的峡部为狗颈,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排除摄影中各种因素的干扰,清晰显示腰椎斜位及周围结构,各椎体 形态,椎间隙显示清楚,无边无重影,改善成像质量,提高诊断水平。
权利要求1.一种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特征在于:方形底板(5) —端垂直形成有端板(6),在底板(5)另一端和端板(6)之间,按一定间距依次形成有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2±1.0度的第一腰椎定位托板(1),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4± 1.0度的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6±1.0度的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和直角三角形底角为38±1.0度的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腰椎定位托板(1),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的直角边分别与底板(5)和端板(6)形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腰椎定位托板(I)与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中心间距4.lcm±0.5,第二腰椎定位托板(2)与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中心间距4.5cm±0.5,第三腰椎定位托板(3)与 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中心间距4.8cm±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腰椎定位托板(I)和第四腰椎定位托板(4 )的外侧面,对应形成有便于握持的把手(7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托架是采用木质板材制成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斜位摄影定位托架,属于将X线射线束引导到特定位点上的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是在方形底板一端垂直形成有端板,在底板另一端和端板之间,按一定间距依次形成有底角为32度的第一腰椎定位托板,底角为34度的第二腰椎定位托板,底角为36度的第三腰椎定位托板和底角为38度的第四腰椎定位托板,利用托板斜边对腰椎1-4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定位准确,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老年、危重等不宜移动的病人。清晰显示腰椎椎体斜位及周围结构,椎弓根峡部显示完整,椎间隙显示清楚,无边无重影,改善成像质量,提高诊断水平,成为国内最具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得到骨科医生的认同。
文档编号A61B6/04GK203122447SQ20132014573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陈长根 申请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