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732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其包括:载药的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所述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放置于结膜囊内;低频超声装置,所述低频超声装置包括一超声探头,所述超声探头覆盖于睫状体平坦部;电场离子导入装置,用于促进药物进入眼内,所述电场离子导入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恒电位仪,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均和恒电位仪电性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呈圆形覆盖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位的眼睑皮肤上,第二电极贴附于耳后或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低频超声与电场离子导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透巩膜给药药物的透过效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医从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专利说明】一种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低频超声联合电场离子导入进行眼后段透过巩膜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眼内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眼内炎等)、免疫性疾病(如葡萄膜炎)、血管性疾病(如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是常见的致盲眼病,需要长期治疗。目前大分子蛋白,核酸在眼后段疾病的治疗上占据主要地位,如何使药物进入眼后段靶部位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局部滴眼液和全身给药效率低下,副作用大。结膜下注射和眼球球周注射,,通过被动扩散,使部分药物进入眼内组织,或者通过全身循环到达眼内组织。部分学者提出,巩膜表面积大,使用电场离子导入技术,利用药物可以通过眼后段最外层的巩膜屏障的原理,通往无创性的手段,利用电场力的驱动作用,增加药物透过巩膜进入玻璃体腔的能力。但这些给药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巩膜胶原纤维特性影响了巩膜药物通透性,许多药物是大分子量多肽,核苷酸或蛋白,具有较大的分子半径(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跨巩膜渗透性非常低。(2)球周注射和结膜下注射存在作用时间短,需要反复注射的缺陷。(3)药物大分子带电荷量较低,电离导入的效率较低。
[0003]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者长效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眼部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的最主要措施。虽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相对于其它给药途径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但眼底病变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和反复治疗,一月一次的频繁反复的玻璃体腔注射不但存在着引发眼内炎、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的潜在风险,而且也给患者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此外,玻璃体腔注射的大分子药物难以通过视网膜内界膜,影响了药物到达视网膜感光细胞、色素上皮细胞等治疗的目标部位。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无创而有效的给药方法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结合水合多聚体巩膜接触镜式给药载体,提供一种增加大分子蛋白的透过效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医从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的跨巩膜给药途径。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包括:载药的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所述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放置于结膜囊内;低频超声装置,所述低频超声装置包括一用于可逆性增大巩膜间隙以降低药物透过阻力的超声探头,所述超声探头覆盖于睫状体平坦部;电场离子导入装置,用于促进药物进入眼内,所述电场离子导入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恒电位仪,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均和恒电位仪电性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呈圆形覆盖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位的眼睑皮肤上,第二电极贴附于耳后或枕部,其与第一电极形成电流环路。[0007]低频超声装置可提供低频(20ΚΗζ,1ΜΗζ)、低强度超声(0-1W),低频低强度超声波能量作用于睫状体平坦部巩膜,超声能量作用时间在I分钟左右,通过低频超声的空穴效应,改变胶原纤维结构,使巩膜组织间隙增大,产生暂时可逆的生物孔道供药物通过,提高药物通过巩膜的渗透效率。
[0008]电场离子导入装置的主体由恒电位仪组成,可提供恒定0_4mA电流,每0.1mA作为一个调节单位,可设置0-160分钟的电场离子导入时间,每一分钟为一个调节单位,可转换正负极。其中一个电极呈圆形覆盖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位的眼睑皮肤上,另一电极可贴附于耳后、枕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电流环路。
[0009]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由水合多聚体构成,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生物安全性,呈袋状放置于结膜囊内,作为给药装置,可载药并释放药物。
[0010]所述超声探头为空心环形超声探头,该空心环形超声探头的内环大过角膜缘2mm,即其内径为16_,其底面与眼睑弧度相匹配。所述低频超声装置的顶端设有一注视灯,以供患者注视,保证超声探头传递的能量作用于巩膜,同时避开角膜。
[0011]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类似巩膜接触镜,覆盖整个结膜囊,达到或接近上下结膜穹窿部,形态符合前段巩膜曲率,以角膜为中心,上下及颞侧距角膜缘8-10mm,鼻侧距角膜缘5_。根据药物性质选择角巩膜全覆盖型或单纯巩膜覆盖型。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3](I)首先水合多聚体作为给药的载体,类似于接触镜,但巩膜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根据药物性质或病情选择是否覆盖角膜,可以直接放入患者结膜囊,放入后患者可以舒适地闭合眼睛,同时吸收了药物的水合多聚体载体可以最大面积地接近巩膜,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水合多聚体载体可同时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0014](2)采用低频低强度超声,可逆性增大了巩膜间隙,降低了药物透过阻力,增加药物被动扩散的效率,也降低离子导入所需电场力和给药时间,增加了安全性,降低了副作用。
[0015](3)离子导入通过电场力,推动药物通过增大的巩膜间隙进入眼内,提高小分子药物的透过效率,使大分子药物无创给药成为可能。
[0016](4)由于是无创治疗,可以多次反复给药,使药物浓度稳定,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舒适性,减少由于眼内玻璃体注药所造成的并发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的电场离子导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a为单纯巩膜覆盖型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与眼球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2b为角巩膜全覆盖型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与眼球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低频超声装置的正面结构图;
[0021]图4为低频超声装置的侧面结构图;
[0022]图5a为单纯巩膜覆盖型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与眼球及电场离子导入装置的配合剖视图;
[0023]图5b为角巩膜全覆盖型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与眼球及电场离子导入装置的配合剖视图。
[0024]其中:11、单纯巩膜覆盖型;12、角巩膜全覆盖型;2、低频超声装置;21、超声探头;22、注视灯;3、电场离子导入装置;31、第一电极;32、第二电极;33、恒电位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
[0027]一种眼后段透巩膜给药装置,通过低频超声和电场离子导入相结合使药物透过巩膜进入眼后段靶部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其具体包括图1所示的电场离子导入装置3、图2a和图2b所示的单纯巩膜覆盖型11及角巩膜全覆盖型12两种载有药物的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以及图3和图4所示的低频超声装置2。
[0028]如图1所示,电场离子导入装置3的主体由恒电位仪33组成,该恒电位仪33可提供0-4mA的恒定电流,每0.1mA作为一个调节单位,可设置0-160分钟的电场离子导入时间,每一分钟为一个调节单位,可转换正负极。其中第一电极31呈圆形覆盖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位的眼睑皮肤上,第二电极32可贴附于耳后、枕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电流环路。
[0029]如图2a和图2b所示,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由水合多聚体构成,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生物安全性,呈袋状放置于结膜囊内,可载药,并可释放药物。其类似巩膜接触镜,覆盖整个结膜囊,达到或接近上下结膜穹窿部,形态符合前段巩膜曲率,以角膜为中心,上下及颞侧距角膜缘8-10mm,鼻侧距角膜缘5mm。根据药物性质选择角巩膜全覆盖型12或单纯巩膜覆盖型11。
[0030]如图3和图4所示,低频超声装置2包括一用于可逆性增大巩膜间隙以降低所述药物的透过阻力的超声探头21,超声探头21呈圆形覆盖于睫状体平坦部,低频超声装置可提供低频(20KHz, IMHz),低强度超声(0-1W),低频低强度超声波作用于睫状体平坦部巩膜,超声能量作用时间在20?30秒左右,通过低频超声的空穴效应,改变胶原纤维结构,使巩膜间隙增大,产生暂时可逆的生物孔道,提高药物通过巩膜的渗透效率。超声探头21为空心环形超声探头,超声探头21改装成空心环形,内环大过角膜缘2mm,底面与睫状体平坦部的眼睑弧度相吻合,顶端(即空心环形的中心位置)设置注视灯22,以供患者注视,保证超声探头传递的能量作用于巩膜,同时避开作用于角膜。
[0031]本实施例操作过程如下:
[0032]1.操作前局部应用表面麻醉剂。
[0033]2.以一手手指撑开上下眼睑,另一手取已含药的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单纯巩膜覆盖型11或角巩膜全覆盖型12)放入结膜囊内(如图5a和5b所示),瞬目数次,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贴附于睫状体平坦部,可自由睁开闭合眼睑。
[0034]3.于眼睑表面涂抹超声耦合剂,设置超声参数:频率、强度、时间等(参考参数:频率20KHz,强度0.5ff/cm2,时间30s),打开注视灯22使患者注视,放置超声探头21于眼睑上,使超声探头21垂直向下作用于睫状体平坦部,避开角膜,开始超声,结束后取下超声探头21,擦去眼睑处的耦合剂。[0035]4.第一电极31粘附于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位的眼睑皮肤上(如图5a和5b所示),第二电极32可贴附于耳后或枕部形成电流环路。
[0036]5.打开恒电位仪33的开关,根据药物性质设置时间(0_160min),电极方向(+,_),电流强度(0-4mA)及给药时间,开始电离导入。
[0037]6.电离导入结束后,关闭恒电位仪33。
[0038]7.取出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
[0039]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载药的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所述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放置于结膜囊内; 低频超声装置(2),所述低频超声装置(2)包括一用于可逆性增大巩膜间隙以降低药物透过阻力的超声探头(21),所述超声探头(21)覆盖于睫状体平坦部; 电场离子导入装置(3),用于促进药物进入眼内,所述电场离子导入装置(3)包括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和恒电位仪(33),所述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均和恒电位仪(33)连接,其中,第一电极(31)呈圆形覆盖巩膜睫状体平坦部位的眼睑皮肤上,第二电极(32)贴附于耳后或枕部,其与第一电极(31)形成电流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探头(21)为空心环形超声探头,该空心环形超声探头的内环大过角膜缘2_,其底面与眼睑弧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环形超声探头的内径为1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超声装置(2)的顶端设有一用于供患者注视的注视灯(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以角膜为中心,且其上、下以及颞侧距角膜缘8-10mm,鼻侧距角膜缘5mm 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眼后段透巩膜控释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巩膜水合多聚体接触镜式给药装置为单纯巩膜覆盖型(11)或角巩膜全覆盖型(12)。
【文档编号】A61N1/30GK203389001SQ20132030640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
【发明者】何明光 申请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