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00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电子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艾灸仪,包括薰药模块及设置于薰药模块两侧的陶瓷发热模块;所述薰药模块由加热元件及紧贴于加热元件的灸片构成;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通过单片机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发热模块发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促使皮下深层组织升温,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活化细胞组织,更利于活性药物成分的吸收。单片机、距离传感器、温度探头及报警模块及构成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有效防止温度不稳定造成皮肤灼伤及其他潜在问题。灸片,方便操作且不会造成环境气味和烟味的污染,直接消除由使用明火带来的安全隐患。显示模块及控制键盘模块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包含灸疗温度设定,灸疗定时功能。
【专利说明】电子艾灸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养生和保健的艾灸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艾灸仪,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药物雾化式灸疗仪。
【背景技术】
[0002]中医炙疗,灼热皮肤促进血流、疏通经络,导药入体,防治疾病,有数千百年的历史,因良好的效果、价廉,大众乐用。传统的方法是手持含药炙条,点燃后熏灼患部或体表穴位。
[0003]烧穴位的艾灸方法存在许多重大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艾灸时,撰烧着的艾灸条悬灸人体穴位,防治疾病效率不高,而灼烧穴位时,又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导致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双重痛苦;二是传统艾灸往往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治疗,程序繁锁,极不方便;三是传统艾灸需要在特定地方和条件下使用,还不能灸及身体各个部位,因此实际应用和疗效受到限制;四是传统艾灸条燃烧释放的滚滚浓烟,携带多种有害物质被人吸入,可能造成眼睛、气管、肺、心、肝、肾等器官的损伤,影响身体健康;五是传统艾灸条燃烧既不安全,又污染空气和环境,使人难以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艾灸仪,解决现有艾灸操作繁琐,常需两人协作,功效较低,点燃的艾条容易因燃烧形成有害气体,会产生危害身体的副作用并且污染环境,还常有燃炙灼伤等安全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电子艾灸仪,包括薰药模块及设置于薰药模块两侧的陶瓷发热模块;所述薰药模块由加热元件及紧贴于加热元件的灸片构成;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通过单片机控制。
[0007]优选的,所述薰药模块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连接在一聚热板上,聚热板开设有与薰药模块、陶瓷发热模块配合的孔,所述加热元件与陶瓷发热模块位于聚热板一面,所述灸片与陶瓷发热模块发热面位于聚热板另一面,聚热板两侧向中间弯曲,使两侧的陶瓷发热模块的发热方向向中间聚拢。
[0008]进一步的,所述薰药模块及所述陶瓷发热模块设置在一外壳内,所述外壳为无盖容器,所述灸片、所述陶瓷发热模块发热面朝向外壳开口外。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与两侧的所述陶瓷发热模块之间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一端连接在所述聚热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上,使所述加热元件、所述陶瓷发热模块之间形成独立的空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口罩设有防烫网罩,防烫网罩通过连接在所述外壳边缘的围挡及紧贴于防烫网罩的加强筋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灸片通过连接在所述加热元件上的多根固定夹固定,所述固定夹为细长的弹性钢片,固定夹一端连接在加热元件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通过所述单片机控制。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通过所述单片机控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还分别连接有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控制键盘模块及电源模块。
[0015]进一步的,所述薰药模块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通过电源模块供电。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陶瓷发热模块发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成分的吸收。
[0018]2、聚热板使两个陶瓷发热模块发热更集中,提高治疗效果。
[0019]3、隔热板使发热元件与陶瓷发热模块之间形成各自独立的空间,互不干扰工作。
[0020]4、单片机、距离传感器、温度探头及报警模块及构成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有效防止温度不稳定造成皮肤灼伤等问题。
[0021]5、灸片,方便操作且不会造成环境气味和烟味的污染,直接消除由使用明火带来的安全隐患。
[0022]6、显示模块及控制键盘模块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包含灸疗温度设定,灸疗定时功能。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电子艾灸仪仰视图;
[0026]图2为电子艾灸仪剖视图;
[0027]图3为电路结构框图;
[0028]图4为电子艾灸仪落地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说明:1、薰药模块,11、加热元件,12、灸片。121、固定夹,2、陶瓷发热模块,3、聚热板,4、外壳,5、隔热板,6、防烫网罩,61、围挡,7、温度探头,8、距离传感,9、落地支架,91、悬臂,92、控制盒,20、单片机,21、显示模块,22、报警模块,23、控制键盘模块,24、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1]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电子艾灸仪,包括薰药模块I及设置于薰药模块I两侧的陶瓷发热模块2,所述薰药模块I由加热元件11及紧贴于加热元件11的灸片12构成。灸片12,通过提取艾草的活性成分,吸附于片状纤维辅材上制成。所述灸片12通过连接在所述加热元件11上的多根固定夹121固定,所述固定夹121为细长的弹性钢片,固定夹121一端连接在加热元件11上。
[0032]所述薰药模块I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连接在一聚热板3上,聚热板3开设有与薰药模块1、陶瓷发热模块2配合的孔,所述加热元件11与陶瓷发热模块2位于聚热板3 —面,所述灸片12与陶瓷发热模块2发热面位于聚热板3另一面,聚热板3两侧向中间弯曲,使两侧的陶瓷发热模块2的发热方向向中间聚拢。
[0033]薰药模块1、陶瓷发热模块2及聚热板3设置在一外壳4内,所述外壳4为无盖容器,所述灸片12、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发热面朝向外壳4开口外。所述外壳4 口罩设有防烫网罩6,防烫网罩6通过连接在所述外壳4边缘的围挡61及紧贴于防烫网罩6的加强筋固定。
[0034]所述加热元件11与两侧的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之间设置有隔热板5,所述隔热板5 一端连接在所述聚热板3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4上,使所述加热元件11、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之间形成独立的空间。
[0035]参照图3所示,所述外壳4内设置有温度探头7和距离传感器8,温度探头7和距离传感器8通过所述单片机20控制。所述单片机20还分别连接有显示模块21、报警模块22、控制键盘模块23及电源模块24。所述薰药模块I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通过电源模块24供电,所述加热元件11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通过单片机20控制,并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源的通断。
[0036]参照图4所示,外壳4通过一悬臂91连接在落地支架9上,单片机20、显示模块21、报警模块22、控制键盘模块23及电源模块24设置在控制盒92内,控制盒92连接在落地支架9上。
[0037]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0038]接通电源,单片机20控制陶瓷发热模块2开始工作,发出远红外线,当温度探头7检测到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单片机20控制加热元件11开始加热灸片12,薰药模块I开始电
热薰药。
[0039]当距离传感器8检测到施灸距离小于施灸安全距离时,反馈指令到单片机20,并通过报警模块22声光报警,有效防止灼伤的危险。
[0040]显示模块21及控制键盘模块23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包含灸疗温度设定,灸疗定时功能。
[0041]远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有利于艾灸治疗因子的吸收。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薰药模块(I)及设置于薰药模块(I)两侧的陶瓷发热模块⑵;所述薰药模块⑴由加热元件(11)及紧贴于加热元件(11)的灸片(12)构成;所述加热元件(11)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通过单片机(20)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薰药模块(I)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连接在一聚热板(3)上,聚热板(3)开设有与薰药模块(I)、陶瓷发热模块(2)配合的孔,所述加热元件(11)与陶瓷发热模块(2)位于聚热板(3) —面,所述灸片(12)与陶瓷发热模块(2)发热面位于聚热板(3)另一面,聚热板(3)两侧向中间弯曲,使两侧的陶瓷发热模块(2)的发热方向向中间聚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薰药模块(I)及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设置在一外壳(4)内,所述外壳(4)为无盖容器,所述灸片(12)、所述陶瓷发热模块⑵发热面朝向外壳⑷开口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11)与两侧的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之间设置有隔热板(5),所述隔热板(5) —端连接在所述聚热板(3)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4)上,使所述加热元件(11)、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之间形成独立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口罩设有防烫网罩(6),防烫网罩(6)通过连接在所述外壳(4)边缘的围挡(61)及紧贴于防烫网罩(6)的加强筋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片(12)通过连接在所述加热元件(11)上的多根固定夹(121)固定,所述固定夹(121)为细长的弹性钢片,固定夹(121)—端连接在加热元件(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内设置有温度探头(7),所述温度探头(7)通过所述单片机(20)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内设置有距离传感器(8),所述距离传感器(8)通过所述单片机(20)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20)还分别连接有显示模块(21)、报警模块(22)、控制键盘模块(23)及电源模块(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薰药模块(I)与所述陶瓷发热模块(2)通过电源模块(24)供电。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3483648SQ201320392264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日
【发明者】任建洪, 眭雷, 陈鹏 申请人:苏州和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