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术中保温垫。术中保温垫,包括矩形、片状的保温垫本体和外套层,所述外套层具有一开口,并且将保温垫本体包裹;所述保温垫本体包括棉布层和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充电线、充电接口、蓄电池和发热电阻丝,所述充电接口安装在棉布层的外表面,所述棉布层包裹蓄电池和发热电阻丝。本实用新型的术中保温垫,使用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缓解了病人手术时寒颤的痛苦。
【专利说明】术中保温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术中保温垫。
【背景技术】
[0002]在手术中病人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和病人康复,但病人在手术时由于术前的禁食,疾病折磨或创伤打击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手术时衣服较少,体腔暴露,大量液体输入等,各种原因综合作用导致机体产热少,散热增加,许多病人会发生寒颤,尤其是产科病人和重危病人,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病人的痛苦,如果采取提高手术室室温的方法,手术医生护士就要在较高的室温下工作,体力消耗过大,手术人员发生虚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病人与手术人员需要不同室温的矛盾是空调机所不能解决的。目前市场上的暖宝宝贴片是运用物理和化学原理研制的自动取暖保健用品,该产品以其自动生热、有趣、实用等新颖独特的优势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它是一次性的,不可以重复使用,还有一种人们广泛使用的充电式的暖宝宝,它利用电能来产生并释放热量,具有产热快、热量高且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但在使用时不能自行与人体贴合,需要人们用手持握,对于手术中的病人来说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并且能够重复使用的术中保温垫。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术中保温垫,包括矩形、片状的保温垫本体和外套层,所述外套层具有一开口,并且将保温垫本体包裹;所述保温垫本体包括棉布层和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充电线、充电接口、蓄电池和发热电阻丝,所述充电接口安装在棉布层的外表面,所述棉布层包裹蓄电池和发热电阻丝。
[000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07]将充电接口与充电线连接,充电线与电源连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拔出充电线,将保温垫本体放置于外套层内即可使用。使用时将保温垫摊铺在身体上即可,不需用手握住。
[0008]采用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效果:
[0009]1.保温垫本体可以反复充电,能够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
[0010]2.针对不同的病人,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外套层可随时更换。
[0011]3.保温垫本体为片状可卷成圆筒状收纳,收纳方便并且不占地方。
[0012]进一步,为了方便取放保温垫本体,同时又不需要增设拉链等设备,所述外套层为信封状或枕套状。
[0013]进一步,为了使该保温垫与身体贴合的效果更好,外套层的四个角设有粘胶层。
[0014]进一步,为了是该保温垫的防潮、透气效果更好,所述外套层为无纺布。【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术中保温垫的保温垫本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术新型术中保温垫的保温垫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术中保温垫的外套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术中保温垫,包括长方形、片状的保温垫本体和外套层6,外套层具有一开口 61,并且将保温垫本体包裹;保温垫本体包括棉布层I和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充电线3、充电接口 2、蓄电池4和发热电阻丝5,充电接口 2安装在棉布层I的外表面,所述棉布层I包裹蓄电池4和发热电阻丝5。
[0020]实施例二
[0021]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改进在于,外套层6采用无纺布制成,为枕套状,四个角设有粘胶贴块62,粘胶贴块62可以为任意形状,并且可设置在外套层6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
[00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术中保温垫,包括矩形、片状的保温垫本体和外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层具有一开口,并且将保温垫本体包裹;所述保温垫本体包括棉布层和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充电线、充电接口、蓄电池和发热电阻丝,所述充电接口安装在棉布层的外表面,所述棉布层包裹蓄电池和发热电阻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保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层为信封状或枕套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保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层的四个角设有粘胶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保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层为无纺布。
【文档编号】A61F7/08GK203400245SQ201320446520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发明者】王亚玲, 潘勇, 刘珂汐, 褚玲玲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