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子母输液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安全型子母输液瓶,具有输液瓶瓶体,所述输液瓶瓶体分为母瓶与子瓶,母瓶的瓶口分隔为加药腔和输液腔,加药腔的尾端设有过滤网,所述子瓶瓶口端设有密封贴,瓶口上配有瓶盖,瓶盖的底部设有中空锥形柱,锥形柱的一侧设有一开口,锥形柱的尾端穿出瓶盖与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母瓶瓶口的输液腔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母瓶可以有效控制加药时产生溶解不全的药粒进入输液瓶,避免了微粒对人体造成的血管栓塞性损害,子瓶可以冲洗输液管,从根本上防范了前后两组药物相遇出现配伍禁忌。
【专利说明】安全型子母输液瓶【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尤其是一种安全型子母输液瓶。
【背景技术】
[0002]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用药安全是一再强调的内容,而静脉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使用最频繁的药物治疗手段。规范静脉治疗,保障患者安全,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提倡一瓶液体内最好只加一种药物,当前、后输注的两种药物间有配伍禁忌时,应在第一种药物输注完毕后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输液管,再换第二种药物继续输注。而现有输液瓶在输液完毕时不能冲洗输液管,需重新更换输液管,操作麻烦,增加工作量,另外输液瓶在加药过程中,因没有过滤器,药物直接注入瓶内,一些溶解不全的药粒会进入瓶内,输液时随液体进入人体的不溶性微粒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对以上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安全实用,使用方便,既能过滤药物微粒,又能冲洗输液管的安全型子母输液瓶。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安全型子母输液瓶,具有输液瓶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瓶体分为母瓶与子瓶,母瓶的瓶口分隔为加药腔和输液腔,加药腔的尾端设有过滤网,所述子瓶瓶口端设有密封贴,瓶口上配有瓶盖,瓶盖的底部设有中空锥形柱,锥形柱的一侧设有一开口,锥形柱的尾端穿出瓶盖与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母瓶瓶口的输液腔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母瓶可以有效控制加药时产生溶解不全的药粒进入输液瓶,避免了微粒对人体造成的血管栓塞性损害,子瓶可以冲洗输液管,从根本上防范了前后两组药物相遇出现配伍禁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1-母瓶,2-子瓶,3-加药腔,4-输液腔,5-过滤网,6_瓶盖,7_锥形柱,8_开口,9-连接管,10-密封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安全型子母输液瓶,具有输液瓶瓶体,所述输液瓶瓶体分为母瓶I与子瓶2,母瓶I的瓶口分隔为加药腔3和输液腔4,加药腔3的尾端设有过滤网5 ;所述子瓶瓶口端设有密封贴10,瓶口上配有瓶盖6,瓶盖6的底部设有中空锥形柱7,锥形柱7的一侧设有一开口 8,锥形柱7的尾端穿出瓶盖与一连接管9的一端连接,连接管9的另一端与母瓶瓶口的输液腔4连接。使用方法:将母瓶和子瓶加入相同液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母瓶在加入药液时,注射器在加药腔内进行配药操作,注入的药液在加药腔内经过过滤网过滤进入母瓶内,当母瓶药输注完成后,转动子瓶的瓶盖,锥形柱将密封贴插穿,子瓶内的液体通过连接管进入母瓶,这样就可对输液管进行冲洗,冲洗完后就可进行下一组药的输液了。
【权利要求】
1.安全型子母输液瓶,具有输液瓶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瓶体分为母瓶与子瓶,母瓶的瓶口分隔为加药腔和输液腔,加药腔的尾端设有过滤网,所述子瓶瓶口端设有密封贴,瓶口上配有瓶盖,瓶盖的底部设有中空锥形柱,锥形柱的一侧设有一开口,锥形柱的尾端穿出瓶盖与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母瓶瓶口的输液腔连接。
【文档编号】A61M5/14GK203425244SQ20132049161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3日
【发明者】何燕, 郭小兰, 朱小玲, 周小桦, 孔建平, 江惠霞 申请人: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