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联合测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74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胸腹联合测压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腹联合测压管,管体自远端至近端设为引流段、胃段、贲门段、食道段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管末段;测压管沿管体长轴方向设有引流管腔、胃囊管腔和食道囊管腔;引流段设有引流孔,且引流段连接引流管腔;胃段外围设有胃囊,且胃囊连接胃囊管腔;食道段外围设有食道囊,且食道囊连接食道囊管腔;引流管腔、胃囊管腔和食道囊管腔通过管末段与外界连通;测压管管体的侧壁设有压力感受器。本实用新型的测压管操作简便、定位精准且数据测量准确,并可同时对胃内和贲门等腹部内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专利说明】胸腹联合测压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联合测定胸腹压力的测压管。
【背景技术】
[0002]在临床诊疗中,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
[0003]机械通气过程中,跨肺压是呼吸支持时正压通气设置的重要参考指标,可用来测定肺顺应性和肺阻力。跨肺压等于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肺内压可经气管插管直接测得。关于胸内压的测定,目前,以食道压来估计胸内压已被普遍接受,二者之间绝对值的差异与食道壁张力、食道周围结构以及测定系统的物理性质有关,但二者的相对改变非常具有一致性。
[0004]食道压通常以通过测定食道中下段压力的方法获得。在临床上,为了测定食道压,一般需放置一个带套囊的食道测压管到胃腔,套囊内充气0.5ml左右空气后接压力传感器,再缓慢向外拔出,由于胃内压力波形与食道压力波形分别与呼吸运动呈正向波和负向波,因此,当套囊自胃底全部进入食道中下段时,压力波形由在胃腔内的随呼吸运动同步的正向波变为随呼吸运动反向波,则表示测压管放置到位。
[0005]该项操作较为繁琐,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不同的操作者所得数据变化度较大。通常,测压器械的位置的固定对操作者有较高的要求,测压器械上的测压点若不能较好地定位,则对测量食道压的数值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测压管在测量食道压的同时,对腹部内的一些位置(如胃内、贲门等)也时常需要同时进行监测,以控制食道反流或腹内压的不正常变动而对通气操作和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此外,对腹内可能产生的压力变动或反流等影响因素,测压管也需要有一定的抽吸或输液等相对简单的处理功能上的要求。
[0006]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定位精准且数据测量准确的胸腹测压的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方便测定胸内及腹内压,并具有引流功能的压力管。
[000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胸腹联合测压管,所述的测压管的管体自远端至近端设为引流段、胃段、贲门段、食道段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管末段,所述的测压管内设有互不相通的始于管末段的引流管腔、胃囊管腔和食道囊管腔,所述引流管腔贯穿所述测压管整体,所述胃囊管腔终止于所述胃段,所述食道囊管腔终止于所述食道段;其中,
[0009]所述管体的引流段设有引流孔,且所述的引流段连接引流管腔,并通过管末段与外界连通;[0010]所述胃段包括所述胃囊管腔以及包绕所述胃囊管腔的胃囊,并通过管末段与外界连通;
[0011]所述食道段包括所述食道囊管腔以及包绕所述食道囊管腔的食道囊,并通过管末段与外界连通;且
[0012]所述管体引流段侧壁和/或所述管体贲门段侧壁设有压力感受器,且所述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测压管末端的测压转换装置相连。
[001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压力感受器设于所述管体引流段侧壁和所述管体贲门段侧壁。
[001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食道囊或胃囊的末端任选地连接有与所述食道囊或胃囊分别相通的测压装置。
[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引流孔设于引流段管体的侧壁,和/或所述的引流孔设于引流段管体的远端端部,其中,所述的引流孔的数量为1-8个,更佳地,为2-6个。
[001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引流孔的直径为大等于所述测压管最小内径的90%。
[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测压管长度为100-120mm,更佳地,为105mm-110mm。
[001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胃段长度为40-60cm,更佳地为45_55mm ;和/或
[0019]所述的贲门段长度为30-60mm,更佳地为40_50mm ;和/或
[0020]所述的食道段长度为6_15cm,更佳地为8_12cm。
[002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测压管未充气状态下的管径为8_16Fr ;和/或
[0022]所述引流管腔的管径为8_16Fr ;和/或
[0023]所述胃囊腔管腔的管径为8_16Fr ;和/或
[0024]所述食道囊管腔的管径为8_16Fr。
[002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胃囊充气容量为50_200ml,更佳地,为60_100ml ;和/或
[0026]所述的食道囊充气容量为0.5-10ml,较佳地为l_5ml,更佳地为2_3ml。
[00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压力感受器连接于埋设于所述测压管侧壁内的导线,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测压管末端的测压转换装置进行压力数据转换。
[002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引流管腔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其近端部开口与外界连通;和/或
[0029]所述的胃囊管腔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其近端部开口与外界连通;和/或
[0030]所述的食道囊管腔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其近端部开口与外界连通。
[003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胃囊管腔、食道囊管腔以及引流管腔的近端分别通过单向充气阀门进行封闭,且所述的单向充气阀可连接充气、抽吸、测压装置或输液装置。
[0032]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测压管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2显示了当胃囊与食道囊充气时,本实用新型测压管管体的透视图。
[0035]其中,10引流管腔,11胃囊管腔(远端内含单向充气阀),12食道囊管腔,20管末段,30食道囊段,31食道囊,40贲门段,42贲门段压力感受器,50胃囊段,51胃囊,52胃段压力感受器,60引流段,63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0036]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了获得精确的跨肺压数据从而为机械通气提供正压数据支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跨肺压测定繁琐、技术要求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胸腹联合测压管,其整体为管状,管体自远端至近端依次设为引流段、胃段、贲门段、食道段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管末段,胃段外围设有胃囊,食道段外围设有食道囊,并在测压管的胃段、贲门段、食道段等部位设有测压片,从而有利于测压管的安置以及测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0037]本实用新型测压管在处于体外的未充气状态下,所述的测压管可方便地收缩成便于插入食道的细长管形。
[0038]如本文所用,术语“远端”所指的是所述的测压管在工作状态时,管体由口腔或鼻腔经食道插入胃内一端的方向,或指其端部;
[0039]术语“近端”所指的是所述的测压管在工作状态时,管体未插入体内的一端,即可为操作人员所持并连通外界或连通各种测压工具(充气压力计或电子测压计等)的一端的方向,或指其端部。
[0040]所述的胃囊设于食道囊的管体远端,在操作中可起到固定测压管位置的作用。胃囊充气后,形成一个具有一定体积的气囊,测压管整体向外拖拽时,气囊可自行嵌于贲门以下的位置,这样可迅速而方便地将固定测压管的位置,同时将食管测压囊定位于食道中下段。
[0041]在测压管的引流段、贲门段和食道囊等部位的侧壁或外壁均可设有测压片,在整个管体定位精准的同时,方便测量管体各个部位的压力,可包括胃内压、贲门压、食道压等。
[0042]单位“Fr”为本领域通用导管周长参数,IFr ^ 0.3mm。可用于本实用新型测压管的管周径为8-16Fr。
[0043]引流段
[0044]所述测压管的引流段设于整个测压管的管体远端,在工作状态中,引流段插入胃部。引流段可设有引流孔,所述的引流孔经引流管腔与外界连通。在引流段的远端部或侧壁的位置可设有或不设有压力感受器。
[0045]引流段所设的压力感受器可对胃内压进行实时监测,方便操作过程中及时掌握胃内和腹部的压力变化情况。引流段所设的引流孔及与外界连通的引流管腔可用于对胃内的抽吸或输液。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胃内抽吸或输液可有效地控制胃内可能产生的对操作不利的胃内压变化。
[004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引流段的形状、长度和管体大小均没有特殊的限制。在不影响引流段的抽吸或输液功能、以及不影响压力感受器受力功能的情况下,引流段的管体可为圆柱直管形、弯管形、钝面锥形等各种形状;引流段的长度和管体大小可为能够保持引流段处于胃内部的任何长度。在引流段上,引流孔所设的位置、数量、形状、引流孔的孔径大小均没有特殊的限制,引流孔可设于引流段管体的侧壁或远端的端部,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引流孔,引流孔可为圆形孔或其他任何适于胃内抽吸或输液的形状孔,引流孔的大小可为适于胃内抽吸或输液的孔径。在引流段上所设的压力感受器可设于需要监测压力的任何管体外壁或管体远端部位置。
[0047]胃段和胃囊
[0048]本实用新型所述测压管的胃段设于引流段的近端方向,胃段的管体外围设有胃囊,胃囊经胃囊管腔与外界连通。在工作状态中,胃段管体和胃囊插入胃部,通过胃囊管腔对胃囊进行充气后膨胀,形成一个具有一定体积的气囊,此时测压管整体向外拽时,气囊可自行嵌于贲门以下的位置,使测压管的整个管体都能快速准确地定位。
[004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胃段的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对胃囊在充气膨胀时的大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充气膨胀的胃囊的应大于贲门的大小,能够置入到胃内,并能起到于贲门以下定位的功能的条件下,胃囊的充气膨胀大小可为任何大小和形状。胃囊外壁上设有压力感受器的位置和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压力感受器可设于需要监测压力的胃囊外壁上任何位置。
[0050]通常,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胃囊为高压气囊,可承受500ml的空气气体,且胃囊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任何在40-45mmHg压力下不会破损的医用材料。
[0051]贲门段
[0052]所述测压管的贲门段设于胃段的近端方向,贲门段为管体的一段,管体外壁可设有或不设有压力感受器。在工作状态中,贲门段所设的压力感受器可实时监测贲门处的压力,并可监测胃内物是否可能存在反流的情况。
[005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贲门段管体的长度和管径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贲门段的管体长度可为适用于各种人群,并且应可以帮助胃囊和食道囊准确定位的长度;贲门段的管径可为适用于各种人群并与贲门的大小相适应的管径。
[0054]食道段和食道囊
[0055]所述测压管的食道段设于贲门段的近端方向,食道段的管体外围设有食道囊,食道囊经食道囊管腔与外界连通。在工作状态中,在胃囊的定位作用下,食道段可准确定位于食道的中下段。通过食道囊管腔对食道囊进行充气后膨胀,形成一个具有一定体积的气囊,食道囊可在位于食道的中下段对食道壁进行贴合,并对食道压力进行感测。通常,食道囊远端与胃囊近端之间的距离为3-8cm,更佳地,为4-6cm。
[0056]食道囊的外壁上可设有或不设有压力感受器,所设的压力感受器可对食道的压力进行实时测量。
[005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食道段的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对食道囊在充气膨胀时的大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充气膨胀的食道囊可为球形囊或圆柱形囊等形状,食道囊的大小为能置入食道内,并能起到贴合食道壁进行食道压力感测的任何大小;食道段的长度可为适于各种人群食道的任何长度。食道囊外壁上设有压力感受器的位置和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压力感受器可设于需要监测压力的食道囊外壁上任何位置。
[0058]管末段
[0059]所述测压管的管末段设于食道段的近端方向,亦是处于测压管整体的近端一侧。管末段的近端部设为开口,测压管的管体内腔以此处的开口与外界连通。
[006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管末段的长度、形状和开口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制。管末段的长度可为适于操作并配合由口腔或鼻腔导出至体外的任何长度,管末段的管体形状可为圆柱管形,扁管形等可适应食道-口腔或鼻腔通路的各种形状,管末段的开口大小可设为适于实现通气、抽吸、输液或与固定器械、撑开器械等多种器械联合操作使用的大小。
[0061]引流管腔
[0062]所述测压管的引流管腔设于测压管主管体的长轴方向上。引流管腔于测压管的远端方向上与引流段相连通,引流管腔于测压管的近端方向上通过管末段开口与外界连通。
[006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引流管腔的位置和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引流管腔可设于测压管主管体内部或外部;可以呈管状置于测压管内部,亦可作为测压管管体内腔的整个或一部分。引流管腔可于管末段开口处与外界连通,也可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引流管腔的近端部开口可外接抽吸泵、输液装置、通气装置、固定器械等各种可操作器械装置。
[0064]胃囊管腔
[0065]所述测压管的胃囊管腔设于测压管主管体的长轴方向上。胃囊管腔于测压管的远端方向上与胃囊相连通,胃囊管腔于测压管的近端方向上通过管末段开口与外界连通。
[006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胃囊管腔的位置和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胃囊管腔可设于测压管主管体内部或外部;可以呈管状置于测压管内部,亦可作为测压管管体内腔的一部分。胃囊管腔可于管末段开口处与外界连通,也可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胃囊管腔的近端部开口设有单向充气阀门,可外接充气装置或通气测压、吸引装置。
[0067]食道囊管腔
[0068]所述测压管的食道囊管腔设于测压管主管体的长轴方向上。食道囊管腔于测压管的远端方向上与食道囊相连通,食道囊管腔于测压管的近端方向上通过管末段开口与外界连通。
[006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压管,对食道囊管腔的位置和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食道囊管腔可设于测压管主管体内部或外部;可以呈管状置于测压管内部,亦可作为测压管管体内腔的一部分。食道囊管腔可于管末段开口处与外界连通,也可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食道囊管腔的近端部开口设有单向充气阀门,可外接充气装置或通气测压装置。
[0070]压力感受器
[00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感受器可为薄片型金属测压片或其他类型的薄片型压力感受器,以适于在测压管的管体外壁或囊末端管壁上设置压力感受器。通常,可采用半导体压电阻抗扩散压力传感器,其是在薄片表面形成半导体变形压力,通过外力(压力)使薄片变形而产生压电阻抗效果,从而使阻抗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
[0072]本实用新型压力感受器的薄片与埋设在管侧壁内的导线相连,并通过所述导线与人体外部的测压装置相连并进行压力数据转换。
[007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测压装置可设于食道囊或胃囊的末端,或贲门段管壁上,也可任选地设在所述测压管引流孔的周围管壁上,用于测定胃内容物压力。
[0074]通气测压装置
[007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气测压装置可为医疗常用的通气压力表。通气压力表可直接连通食道囊管腔或胃囊管腔,亦可在食道囊管腔和胃囊管腔之间以三通或阀门等进行连接。[0076]具体操作使用方法
[0077]在预备插管前先尽可能抽尽胃囊和食道囊内气体,将测压管之远端及胃囊和食道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或其他医用润滑剂),将测压管从病人鼻腔(或口腔)送入,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使测压管顺利插入食道,并至胃,如能由引流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测压管的远端已至幽门。
[0078]用充气设备先向胃囊管腔注入空气250?300ml (胃囊内压5.33?6.67kPa即40?50mmHg),使胃囊充气,用血管钳将此胃囊管腔钳住,然后将测压管整体向外牵拉,操作者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此时开始对食道囊管腔进行充气操作,充气过程需缓慢,以使食道囊均匀充分地膨胀并贴合食道壁,以达到较佳的测压效果O
[0079]应用
[0080]本实用新型的胸腹联合测压管可具有多种用途。
[0081]1.可同时对测压管多个位置的压力情况进行实时测定和监控,如食道压、胃内压、贲门口压力等。
[0082]2.可对胃内物进行抽吸或输液操作,以控制测压管在无食道回流和非正常胸腹压力变化的干扰下进行精确的压力测量。
[0083]3.在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病人中,本实用新型还可利用胃囊及食道囊对胃底-食道破裂静脉进行压迫止血,同时通过监测贲门压、食道压以及胃内压避免由于压迫止血过度造成的局部缺血,从而可以不将胃囊、食道囊放气的同时预防因压迫出止血造成的局部溃瘍。
[0084]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胸腹联合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压管的管体自远端至近端设为引流段、胃段、贲门段、食道段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管末段,所述的测压管内设有互不相通的始于管末段的引流管腔、胃囊管腔和食道囊管腔,所述引流管腔贯穿所述测压管整体,所述胃囊管腔终止于所述胃段,所述食道囊管腔终止于所述食道段;其中, 所述管体的引流段设有引流孔,且所述的引流段连接引流管腔,并通过管末段与外界连通; 所述胃段包括所述胃囊管腔以及包绕所述胃囊管腔的胃囊,并通过管末段与外界连通; 所述食道段包括所述食道囊管腔以及包绕所述食道囊管腔的食道囊,并通过管末段与外界连通;且 所述管体引流段侧壁和/或所述管体贲门段侧壁设有压力感受器,且所述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测压管末端的测压转换装置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道囊或胃囊的末端任选地连接有与所述食道囊或胃囊分别相通的测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孔设于引流段管体的侧壁,和/或所述的引流孔设于引流段管体的远端端部; 其中,所述的引流孔的数量为1-8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压管长度为100-1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段长度为40-60cm;和/或 所述的贲门段长度为30-60mm ;和/或 所述的食道段长度为6-15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管未充气状态下的管径为8-16Fr ;和 / 或 所述引流管腔的管径为8-16Fr ;和/或 所述胃囊腔管腔的管径为8-16Fr ;和/或 所述食道囊管腔的管径为8-16Fr。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囊充气容量为50-200ml;和/或 所述的食道囊充气容量为0.5-10ml。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感受器连接于埋设于所述测压管侧壁内的导线,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测压管末端的测压转换装置进行压力数据转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腔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其近端部开口与外界连通;和/或 所述的胃囊管腔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其近端部开口与外界连通;和/或 所述的食道囊管腔经管末段延伸至测压管之外,其近端部开口与外界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囊管腔、食道囊管腔以及引流管腔的近端分别通过单向充气阀门进行封闭,且所述的单向充气阀可连接充气、抽吸、测压装置或输液装置。
【文档编号】A61B5/03GK203468603SQ20132055575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葛奎, 张翔宇, 徐兵, 彭沪, 王启星, 庄育刚, 吴嘉骏 申请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