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35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转向齿轮固定连接在转向套筒上,转向套筒外依次同轴安装进给套筒和齿轮套筒,所述进给齿轮通过卡槽固定在进给套筒上,进给套筒的内螺纹与螺纹定位筒的外螺纹啮合连接,螺纹定位筒安装于内套管定位筒上,内套管定位筒安装于内套管上,内套管定位筒的凸台与转向套筒的滑槽配合连接,齿轮套筒与外套筒一端固定连接,外套筒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套管定位筒,内套管后端设有外套管滑块,内套管与外套筒之间装有弹簧,内套管内装有外套管定位块,外套管定位块与外套管连接。该传动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乳腺活检与旋切系统的传动组件过于臃肿,占用空间大,传动效率低等不足,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
【专利说明】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乳腺活检与旋切系统的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乳腺癌在我国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每年上升3%,且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较欧美大约提前10至15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乳腺癌已成为现代女性的“头号杀手”。
[0003]尽管近年来药物治疗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乳腺癌目前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为主体的综合治疗。现代生活中,乳房不仅是哺乳器官,更是女性形体美的重要部分。在乳腺外科,手术质量和尽可能保留患者美容效果的要求更为突出。但传统乳腺手术必须在乳房表面切口,难以避免巨大瘢痕,乳房缺失,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女性形体美观,给患者造成巨大生理缺陷和心理伤害。基于此,微创乳腺手术越来越得到患者及社会的认知和认可。
[0004]目前微创乳腺手术临床多用乳腺活检与旋切系统,利用极细的不锈钢套管,穿入病灶区内,完成单向或双向旋转及切割动作,进行单次插入,多次取样,在不影响乳房美观的前提下切除病变组织,治疗病患。
[0005]目前市面上所有的乳腺活检与旋切系统,均存在传动组件过于臃肿,占用空间大,传动效率低,不符合人体工学,操作手感差等不足,虽能完成切割动作,但对病患创口的大小及愈合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乳腺活检与旋切系统传动系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该系统通过单轴联动有效压缩传动空间,缩小其体积,更符合人体工学,便于医生的单手操作;通过单轴联动将外套管的转角运动与内套管的转动运动、直线运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传动效率,改善传动同步性。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包括转向套筒、转向齿轮、进给套筒、进给齿轮、齿轮套筒、螺纹定位筒、内套管定位筒、外套筒、外套管滑块、弹簧、外套管定位块、外套管、内套管、外套管定位筒,其特点是:转向齿轮固定连接在转向套筒上,转向套筒外依次同轴安装进给套筒和齿轮套筒,所述进给齿轮通过卡槽固定在进给套筒上,进给套筒的内螺纹与螺纹定位筒的外螺纹啮合连接,螺纹定位筒安装于内套管定位筒上,内套管定位筒安装于内套管上,内套管定位筒的凸台与转向套筒的滑槽配合连接,齿轮套筒与外套筒一端固定连接,外套筒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套管定位筒,内套管后端设有外套管滑块,内套管与外套筒之间装有弹簧,内套管内装有外套管定位块,外套管定位块与外套管连接。
[0008]螺纹定位筒前段设有虎爪夹口,并通过虎爪夹口与内套管定位筒上的凹项配合活动连接。
[0009]转向齿轮通过卡槽固定在转向套筒的凸台上。
[0010]进给套筒通过外套管轴向限位,所述螺纹定位筒与内套管定位筒之间轴向限制连接。
[0011 ] 外套管通过粘合安装于外套管定位筒内。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仅有一根传动轴,大幅度减小了传动空间的占用率,使其体积大小更符合人体工学,在此基础上,保留了内外套管的相对转动和直线运动,在同轴的效用下,使转动与直线运动更加同步化,剪切更有效率。
[0013]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使用了单轴联动系统,使一次性探针组件的大小更趋于合理,使医生在使用过程中更舒适,使切割动作更流畅,有效提高活检手术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15]图2是图1沿B-B的剖视图;
[0016]图3是图1沿C-C的剖视图;
[0017]图4是图1沿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由转向套筒1、转向齿轮2、进给套筒3、进给齿轮4、齿轮套筒5、螺纹定位筒6、内套管定位筒7、外套筒8、外套管滑块
9、弹簧10、外套管定位块11、外套管12、内套管13、外套管定位筒14组成。
[0020]转向齿轮2通过卡槽固定在转向套筒I的凸台上,转向套筒I外依次同轴安装进给套筒3和齿轮套筒5,所述进给齿轮4通过卡槽固定在进给套筒3上,进给套筒3的内螺纹与螺纹定位筒6的外螺纹啮合连接,螺纹定位筒6安装于内套管定位筒7上,内套管定位筒7安装于内套管13上,内套管定位筒7的凸台与转向套筒I的滑槽配合连接,齿轮套筒5与外套筒8 —端固定连接,外套筒8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套管定位筒14,内套管13后端设有外套管滑块9,内套管13与外套筒8之间装有弹簧10,内套管13内装有外套管定位块11,外套管定位块11与外套管12连接。外套管12通过粘合安装于外套管定位筒14内。进给套筒3通过外套管8轴向限位,所述螺纹定位筒6与内套管定位筒7之间轴向限制连接。
[0021]如图2所示,转向套筒1、进给套筒3和螺纹定位筒5均同轴安装,且相互之间可独立转动,轴向上安装完转向齿轮2和进给齿轮4后,相互限位固定。转向套筒I存在滑槽,便于之后定位安装内套管定位筒7。
[0022]如图3所示,螺纹定位筒6的外螺纹通过与进给套筒3的内螺纹啮合,产生相互约束的限位效果,当进给套筒3转动时,由于轴向被限位,便将进给套筒3的转动运动转化为螺纹定位筒6的直线往复运动。内套管定位筒7安装于内套管13之上,并用胶粘剂进行粘接,使内套管定位筒I与内套管13相对固定,并且使内套管定位筒7的凸台安装于转向套筒I的滑槽内,使内套管定位筒7能随着转向套管I的转动而转动,并使内套管定位筒7能沿着转向套筒I的滑槽路径作直线移动。[0023]如图4所示,螺纹定位筒6、内套管定位筒7和外套筒8是安装于同轴上的。螺纹定位筒6前段的虎爪夹口安装于内套管定位筒7的凹项处,两者可以相互独立转动,但轴向相对固定,一起静止或做直线运动。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当齿轮套筒5转动时,由于和外套筒8相对固定,外套筒8和外套管12也相对固定,便可以一起联带外套管12发生转动,起到控制外套管12上槽口方向的目的,便于更好对准病变区进行旋切。当转向齿轮2转动时,由于转向齿轮2与转向套筒I相对固定,并且转向套筒I内的滑槽与内套管定位筒7的凸台配合,内套管定位筒7与内套管12相对固定,这样便能够控制内套管发生转动运动。当进给齿轮4转动时,通过螺纹的啮合与传动,运动方式改变为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内套管12发生直线往复运动。在同轴的条件下,齿轮套筒5、转向齿轮2、进给齿轮4分别以不同的转速发生运动,通过一系列传动效能,得到有效的运动改变,达到旋切的动作效果,大大提高了旋切的同步率,同时单轴联动的传动系统能有效地节约了空间占用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包括转向套筒(I)、转向齿轮(2)、进给套筒(3)、进给齿轮(4)、齿轮套筒(5)、螺纹定位筒(6)、内套管定位筒(7)、外套筒(8)、外套管滑块(9)、弹簧(10)、外套管定位块(11)、外套管(12)、内套管(13)、外套管定位筒(1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齿轮(2)固定连接在转向套筒(I)上,转向套筒(I)外依次同轴安装进给套筒(3)和齿轮套筒(5),所述进给齿轮(4)通过卡槽固定在进给套筒(3)上,进给套筒(3)的内螺纹与螺纹定位筒出)的外螺纹啮合连接,螺纹定位筒(6)安装于内套管定位筒(7)上,内套管定位筒⑵安装于内套管(13)上,内套管定位筒(7)的凸台与转向套筒⑴的滑槽配合连接,齿轮套筒(5)与外套筒(8) —端固定连接,外套筒(8)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套管定位筒(14),内套管(13)后端设有外套管滑块(9),内套管(13)与外套筒(8)之间装有弹簧(10),内套管(13)内装有外套管定位块(11),外套管定位块(11)与外套管(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定位筒(6)前段设有虎爪夹口,并通过虎爪夹口与内套管定位筒(7)上的凹项配合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齿轮(2)通过卡槽固定在转向套筒(I)的凸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套筒(3)通过外套管(8)轴向限位,所述螺纹定位筒(6)与内套管定位筒(7)之间轴向限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联动的旋转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2)通过粘合安装于外套管定位筒`(14)内。
【文档编号】A61B17/3205GK203619597SQ201320675240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王史杰, 华北年, 叶园园, 韩宝三, 赵庆孝, 宋玲, 徐彬凯, 沈礼兰 申请人: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