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胃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型胃管,以解决现有胃管固定夹容易脱落并且也极易造成新生儿鼻腔损伤的问题。它包括胃管本体以及位于胃管本体两端的注入口和圆滑插入头,所述圆滑插入头上密布有通孔,所述胃管本体靠近注入口处设有与圆滑插入头相通的管囊,所述管囊的侧壁设有与其呈T形的通气管,所述管囊的下方设有硅胶套环,所述胃管本体插入硅胶套环的中央孔中,所述硅胶套环上密布有小孔。本实用新型所述T型胃管在临床使用时,可以减少插入阻力,易于固定,稳定可靠,同时可以直接连接呼吸机等设备,减少胃管插拔,减轻新生儿的痛苦。
【专利说明】T型胃管【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T型胃管。
【背景技术】
[000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刚出生后生活能力非常低,不会吸吮或者吸吮无力,所以刚出生后的早产儿需要人工喂养,尤其是胎龄极小的早产儿现在提倡肠内微量喂养,使早产儿能够继续胎儿宫内吞咽羊水的模式。而采用胃管喂养时,由专业医护人员将胃管由患儿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因此胃管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但是,我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早产儿鼻腔狭窄,鼻腔内粘膜娇嫩,所以在插入胃管时极易造成鼻腔内粘膜组织损伤;其次患儿病重时一个鼻腔插胃管,另一个鼻腔插氧气管,也会导致通气困难。再次,当护理人员在注入鼻饲流质或药物时,需将胃管反折以减少空气进入患儿胃内,以避免患者腹胀的发生。这样不仅操作繁琐,并且若操作不当,就有可能有大量气体直接进入患儿胃内,造成腹胀、胃部不适,增加患儿的痛苦;最后,目前临床应用的胃管是一根软管,待插入患儿胃内后,一般都是采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患儿鼻翼两侧或者面部,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十分不牢固,随着患儿体位的活动而把起固定作用的胶布拉脱,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多次换胶布重新粘贴固定。
[0003]目前临床也使用胃管固定夹来固定胃管,但是由于新生儿鼻腔狭窄,使用胃管固定夹容易脱落并且也极易造成新生儿鼻腔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型胃管,以解决现有胃管固定夹容易脱落并且也极易造成新生儿鼻腔损伤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T型胃管,包括胃管本体以及位于胃管本体两端的注入口和圆滑插入头,所述圆滑插入头上密布有通孔,所述胃管本体靠近注入口处设有与圆滑插入头相通的管囊,所述管囊的侧壁设有与其呈T形的通气管,所述管囊的下方设有硅胶套环,所述胃管本体插入硅胶套环的中央孔中,所述硅胶套环上密布有小孔。
[0006]优选地,所述管囊的直径大于所述胃管本体的直径。
[0007]优选地,所述管囊内设有浮块,所述浮块的直径大于所述胃管本体的直径。
[0008]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端部为第一管腔,第一管腔中设有密封塞。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腔处连接有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所述密封塞上设有贯通的通气孔,转动密封塞,则通气孔与所述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相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长度为50-250mm。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T型胃管在临床使用时,可以减少插入阻力,易于固定,稳定可靠,同时可以直接连接呼吸机等设备,减少胃管插拔,减轻新生儿的痛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图1为一种T型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T型胃管的中硅胶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含义如下:胃管本体1、注入口 2、圆滑插入头3、通孔4、通气管5、
[0015]第一管腔6、第二管腔7、第三管腔8、硅胶套环9、密封塞10、通气孔11、管囊12、浮块13、密封盖14、中央孔90、小孔9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7]如图所示,一种T型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位于胃管本体I两端的注入口 2和圆滑插入头3,圆滑插入头3上密布有通孔4,胃管本体I靠近注入口 2处设有与圆滑插入头3相通的管囊12,管囊12的侧壁设有与其呈T形的通气管5,管囊12的下方设有硅胶套环
9,胃管本体I插入娃胶套环9的中央孔90中,娃胶套环9上密布有小孔91。
[0018]管囊12的直径大于胃管本体I的直径。管囊12内设有浮块13,浮块13的直径大于胃管本体I的直径。当管囊12内有液体时,浮块可以浮于液面上,当管囊12内无液体时,浮块可以堵塞管囊12与胃管本体I的连接口,从而封闭胃管本体I。通气管5的端部为第一管腔6,第一管腔6中设有密封塞10。第一管腔6处连接有第二管腔7和第三管腔8,密封塞10上设有贯通的通气孔11,转动密封塞10,则通气孔11与第二管腔7和第三管腔8相连通。通气管5的长度为50— 250mm,使得第二管腔7或者第三管腔8便于插入患儿的另一个鼻孔。
[0019]在临床使用时,将所述胃管本体I插入患儿的一个鼻腔中,胃管本体I端部的圆滑插入头3可以减少所述胃管本体对患儿鼻腔内粘膜的损伤,当确保所述胃管本体插入患儿胃部时,将所述硅胶套环9塞入患儿鼻腔,以固定所述胃管本体。硅胶套环9上设置有多个小孔91,可减少因插入胃管对患儿呼吸的影响。从而减少使用胶布对患儿皮肤的损伤,也减少胃管脱落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同时打开所述注入口 2的密封盖14和所述第一管腔6上的密封塞10,通过所述注入口 2注入流食或者药液。当鼻饲完成后,再关闭所述注入口 2和所述第一管腔6。当需要连接呼吸机时,转动第一管腔6中的密封塞10,使密封塞10上的通气孔11与第二管腔7和所述第三管腔8连通,将第二管腔7插入患儿的另一个鼻腔中,将第三管腔8连接氧气管,即可完成连接呼吸机的工作,无需拔出胃管,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在通过所述注入口 2向胃内注入液体时,液体积蓄在所述管囊12中,所述管囊12的内径大于所述胃管本体I的内径,顺胃管本体I进入的气体进入所述管囊12,成为悬于液体中的气泡,因气体和液体密度相差甚远,气泡迅速上浮至所述管囊12的上部,从所述通气管5自动排出,使空气不能进入胃管内。减轻患儿痛苦。
[0020]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T型胃管,包括胃管本体(I)、位于胃管本体(I)两端的注入口(2)和圆滑插入头(3),所述圆滑插入头(3)上密布有通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I)靠近注入口(2)处设有与圆滑插入头(3)相通的管囊(12),所述管囊(12)的侧壁设有与其呈T形的通气管(5),所述管囊(12)的下方设有硅胶套环(9),所述胃管本体(I)插入硅胶套环(9)的中央孔(90 )中,所述硅胶套环(9 )上密布有小孔(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囊(12)的直径大于所述胃管本体(I)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囊(12)内设有浮块(13),所述浮块(13)的直径大于所述胃管本体(I)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5)的端部为第一管腔(6),第一管腔(6)中设有密封塞(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腔(6)处连接有第二管腔(7)和第三管腔(8),所述密封塞(10)上设有贯通的通气孔(11),转动密封塞(10),则通气孔(11)与所述第二管腔(7 )和第三管腔(8 )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5)的长度为50—250mm。
【文档编号】A61J15/00GK203539717SQ20132069540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汤兴萍, 李萍 申请人:汤兴萍,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