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包括固定钳夹、活动钳夹和钳夹座,钳夹座与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体连接;所述固定钳夹的末端与钳夹座固定,活动钳夹的末端与钳夹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上均开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互相对应,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闭合后,凹槽互相对接密闭;所述的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与钳体之间成一个15°~30°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地对切断的直肠进行缝合,提高手术效率,无需从腹部进行手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专利说明】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钳夹装置,特别是一种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专用于人体直肠缝合手术,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人体体内腹腔镜直肠缝合手术中,直肠切断后需要缝合,在腹腔镜的视野下,需要专用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现有技术一般会使用开复手术进行治疗,其缺陷是:开复手术治疗,手术麻烦,患者术恢复慢,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缝合切断的直肠的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包括固定钳夹、活动钳夹和钳夹座,钳夹座与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夹的末端与钳夹座固定,活动钳夹的末端与钳夹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上均开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互相对应,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闭合后,凹槽互相对接密闭;所述的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与钳体之间成一个15°?30°的夹角。凹槽闭合用于夹紧手术缝合针;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向上翘,成一个15°?30°的夹角,使钳夹从肛门送入直肠切断部位的阻力小,使手术顺利进行。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钳夹的末端设置有连接销,连接销穿过活动钳夹,连接销的一端固定在钳夹座上,活动钳夹以连接销为轴转动。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的前端呈圆弧形,防止钳夹损伤直肠。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地对切断的直肠进行缝合,提高手术效率,无需从腹部进行手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中甜夹闭合后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
[0012]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固定钳夹1、活动钳夹2和钳夹座3,钳夹座3与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体4连接;所述固定钳夹I的末端与钳夹座3固定,活动钳夹2的末端与钳夹座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钳夹I和活动钳夹2上均开有凹槽5,凹槽5的位置互相对应,固定钳夹I和活动钳夹2闭合后,凹槽5互相对接密闭;所述的固定钳夹I和活动钳夹2与钳体4之间成一个30°的夹角α。凹槽5闭合用于夹紧手术缝合针;固定钳夹I和活动钳夹2向上翘,成一个30°的夹角α,使钳夹从肛门送入直肠切断部位的阻力小,使手术顺利进行。
[0013]本实施例中,活动钳夹2的末端设置有连接销6,连接销6穿过活动钳夹2,连接销6的一端固定在钳夹座3上,活动钳夹2以连接销6为轴转动。
[0014]本实施例中,固定钳夹I和活动钳夹2的前端呈圆弧形,防止钳夹损伤直肠。
[0015]使用时,将固定钳夹I和活动钳夹2夹紧缝合针,从肛门送入直肠,对直肠的切口进行缝合,凹槽5可以防止缝合针脱落,使手术顺利进行。
[0016]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形状和尺寸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形状和尺寸;同时,零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包括固定钳夹、活动钳夹和钳夹座,钳夹座与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夹的末端与钳夹座固定,活动钳夹的末端与钳夹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上均开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互相对应,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闭合后,凹槽互相对接密闭;所述的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与钳体之间成一个15°?30°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夹的末端设置有连接销,连接销穿过活动钳夹,连接销的一端固定在钳夹座上,活动钳夹以连接销为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腹腔镜手术直肠缝合钳的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钳夹和活动钳夹的前端呈圆弧形。
【文档编号】A61B17/062GK203662824SQ201320753114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徐生源 申请人:杭州桐庐时空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