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1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为内外曲面和周边檐体所围成的实体构成,所述实体特征在于为类似帽壳状,周边檐体对称分布,帽壳的上下内外曲面的半径差范围为-10~20mm。其帽壳状设计更加具有仿生弧度,檐体设计更加吻合颅骨缺损边缘,双向网架结构和周边固定孔更加利于固定,医生使用便捷,从而能节约手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其采用可吸收降解的骨修复材料进行预制,是一种新型的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
【专利说明】一种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计和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人体颅骨缺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使用植入体。
【背景技术】
[0002]颅骨缺损大都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部分病人是因手术减压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骨缺损。
[0003]目前所应用的颅骨修补材料,除了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异体骨因其材料分别在取材有限、排异反应等,只先用在颅骨小面积的“填充式”移植外,大面积缺损依然采用的是异物的“覆盖式”和“嵌入式”移植。
[0004]“覆盖式”常用的为金属钽(tantalum)、钛(titanium)合金板或不锈钢丝网,国内外均有采用,其塑型方便,组织反应轻,外观佳,但金属材料具有导热性,病人不适宜在太阳光下工作,特别是临床有时还需要金属钉固定,甚至因异物反应引起的并发症,同时还有导电和不透X线,妨碍病人日后的检查;
[0005]“嵌入式”常用的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即有机玻璃),其特点是轻而坚韧度较强,化学性能稳定,不易腐蚀,在摄氏70?90°间可变软,较易塑型,冷却后准确保持塑制性状,为电热的不良导体,可透过X线,便于术后检查,塑制手续简单,缺损大小性状在选用时不受限制,术后组织反应轻,但因其临床使用是需要现场配制,其过程中聚合反应对医生身体有害;且塑型增加了手术时间和医生精力。
[0006]且对于儿童的颅骨缺损的修复,因其颅骨缺损可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变大,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可降解吸收的仿生形状的预制型骨修复材料用于颅骨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便利、安全有效的颅骨修复植入体。
[000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为内外曲面和周边檐体所围成的实体构成,所述实体为类似帽壳状,周边檐体对称分布,帽壳的内外曲面的半径,差范围为-10?20mm。
[0010]而且,所述的植入体的内外曲面分别都具有±0°?±90°的弧度。
[0011]而且,所述的植入体的内外曲面为球形曲面、椭圆形曲面、正方形或长方形曲面。
[0012]而且,所述的植入体外曲面的半径范围是2?300毫米,内外曲面的距离是I?20毫米。
[0013]而且,所述的植入体的檐体的厚度是O?5毫米,檐体夹角范围是O?180°。
[0014]而且,所述的植入体的外曲面为双向网架结构,架体高度是0.2?2毫米,宽度为
0.3-10mm,单向网架数量为2?10条。[0015]而且,所述的植入体的檐体上均匀对称制有3?12个直径为0.2?5毫米的固定孔,孔距离帽壳边缘0.5?5毫米。
[0016]而且,所述的植入体的固定孔与外曲面夹角为0-90°。
[0017]所述植入体采用可塑型的骨修复材料进行预制成型,特别是可吸收降解的骨修复材料(专利号:ZLO1129699.2)。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植入体由于具有帽壳状及檐体,不但可以使得其稳定地固定于患者的颅骨缺损处,同时比“一种颅骨/颌面骨缺损修复用填充塞”(申请号:201320180732.4)更加具有仿生弧度、檐体设计更加吻合颅骨缺损边缘,医生使用便捷,从而能节约手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
[0020]2、本植入体结构相对简单,可根据不同患者人群缺损部分,生产企业可以进行预制,医生手术中可以选择不同型号,提供产品使用效率;或者可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患者的缺损处扫描,收集数据,再用计算机软件建模,制备出与患者更加匹配的植入体。
[0021]3.本植入体的外曲面添加了双向网架结构,由于与植入体适应不同压力变化;同时对可吸收材料预制的植入体,网架可为材料降解提供预留空间;
[0022]4、本植入体由于在檐体上制有固定孔,可采用原料一致的圆柱体进行填塞,便于大面积颅骨缺损的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0024]图2-1为图1的半剖面图;
[0025]图2-2为图2-1的圈出部分的放大图;
[0026]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27]图4为图1的俯视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形曲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0]一种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为内外曲面B、A和周边对称的檐体C、D所围成的实体构成,整体为类似帽壳状,如图2-1和图2-2所示。曲面A、B的半径,差范围为-10?20mm,分别都具有±0°?±90°的弧度。
[0031]而且所述的植入体的曲面A、B为球形曲面(如图5所示)、椭圆形曲面、长方形曲面。
[0032]曲面A半径范围是2?300毫米,曲面A、B的距离是I?20毫米,檐体C、D的厚度是O?5毫米,檐体与曲面的夹角范围是O?180°。
[0033]该植入体的外曲面A上设有双向网架结构,架体高度是0.2?2毫米,宽度为
0.3-10mm,单向网架数量为2?10条;檐体C、D上均匀对称制有3?12个直径为0.2?5毫米的固定孔,与外曲面夹角为0-90°,孔距离帽壳边缘0.5?5毫米。[0034]以下例说明本植入体制作步骤。
[0035]1、选择一种可吸收降解的骨修复材料,如“纳米相钙磷盐/胶原/高分子骨复合多孔材料”(制备方法专利号:ZL01129699.2),作为原材料。
[0036]2、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要求和实际颅骨缺损直径大小(例如缺损直径为50毫米)制作一个模具,将原材料置入PTFE的模具,然后冻干成型,制备出球形曲面A的半径为48mm、弧度为31° ,球形曲面B的半径为65mm、弧度为19° ;A与B最大距离7mm、最小距离5mm ;檐体C、D的最大厚度为0.5mm,檐体夹角70° ;网架高度是0.5毫米,宽度为3mm ;8个直径为0.15mm的固定孔,与曲面A夹角为30°,距离帽壳边缘1mm。
[0037]3、采用双层无菌包装,以及辐射灭菌,采用本植入体的合适规格可主要用于人体颅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
[0038]4、同时,传统的颅骨修复材料,如聚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羟基磷灰石等,均可以采用本植入体的结构进行预制。
【权利要求】
1.一种颅骨修复用仿生植入体,为内外曲面和周边檐体所围成的实体构成,所述实体特征在于为类似帽壳状,周边檐体对称分布,帽壳的内外曲面的半径,差范围为-10?20mm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内外曲面分别都具有±0°?±90°的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内外曲面为球形曲面、椭圆形曲面、正方形或长方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曲面的半径范围是2?300毫米,内外曲面的距离是I?2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檐体的厚度是O?5毫米,檐体夹角范围是O?18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曲面为双向网架结构,架体高度是0.2?2毫米,宽度为0.3-10mm,单向网架数量为2?10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檐体上均匀对称制有3?12个直径为0.2?5毫米的固定孔,孔距离帽壳边缘0.5?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与外曲面夹角为0-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体采用可塑型的骨修复材料进行预制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体采用可吸收降解的骨修复材料进行预制成型。
【文档编号】A61F2/28GK203662943SQ201320761186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宋天喜, 仇志烨, 朱元元, 张自强 申请人: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