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监护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6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生命体征监护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包括由担架托面和担架支架组成的担架本体,还包括心电监护装置,所述的心电监护装置包括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和与所述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电连接的微型心电监护仪,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固定于所述担架支架一端。本实用新型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改变了目前担架只是单纯起到转移伤病员的作用,使医护人员能及早地监测到伤病员的生命体征,通过采用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克服了现有的电极容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可靠性,同时又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
【专利说明】生命体征监护担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的担架。
【背景技术】
[0002]担架是急救和搬运伤病员常用医疗器械,特别是当发生自然灾害或者交通事故以及在战场急救伤病员时,及时的急救都把时间视为生命,尤其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实施监护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担架与生命体征监护设备是分离的,担架只是单纯起到转移伤病员的作用,而生命体征监护设备一般是接触式监护设备,需要医护人员现场将人体体表粘连电极与人体体表连接才能进行有效的生命体征监测,这种接触式监护设备的电极容易脱落,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缺点,可靠性不高。而且医护人员现场将人体体表粘连电极与人体体表连接,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急救伤病员极其不利,有可能造成因不能及时获取生命体征数据而延误急救的不良后果。
[0003]基于此,如何发明一种生命体征监护担架,主要用于战场、现场急救等场合,采用非接触方式对伤病人员的心电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显示伤病人员的心电信号以及心率数据,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伤病人员的生命体征情况,是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担架功能单一,不能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监护担架,采用非接触方式对伤病人员的心电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显示伤病人员的心电信号以及心率数据,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伤病人员的生命体征情况。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包括由担架托面和担架支架组成的担架本体,还包括心电监护装置,所述的心电监护装置包括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和与所述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电连接的微型心电监护仪,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固定于所述担架支架一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包括与所述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连接的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以及用于为所述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一方面接收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另外一方面向外部大屏监视系统发送心电信号数据进行显示。
[0008]又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还包括声光指示单元,所述声光指示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
[0009]又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还包括用于与外部大屏监视系统通信的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担架两端。
[0011]优选的,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的担架托面上。[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通过设置心电监护装置,克服了目前担架只是单纯起到转移伤病员的作用,有利于节省医护人员操作时间,通过采用非接触式监护设备,克服了现有的电极容易脱落,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缺点,提高了可靠性。而且医护人员无需将人体体表粘连电极与人体体表连接,进一步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增强了生命体征监测的时效性,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伤病人员的生命体征,为急救争取了生命体征的判断时间。
[0013]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心电监护装置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7]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包括由担架托面I和担架支架2组成的担架本体3,还包括心电监护装置4,心电监护装置4包括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和与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电连接的微型心电监护仪42,微型心电监护仪42固定于所述担架支架一端。本实施例生命体征监护担架的工作原理是:只要将伤病人员按预定的方向仰卧放置到担架上,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就可以检测到伤病人员的心电信号,并发送至微型心电监护仪42,由微型心电检测仪42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显示心电信号以及心率数据。本生命体征监护担架通过在担架上设置心电监护装置,克服了目前担架只是单纯起到转移伤病员的作用,有利于节省医护人员操作时间,通过采用非接触式监护设备,克服了现有的电极容易脱落,提高了心电监护的可靠性。
[0018]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微型心电监护仪42包括与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连接的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以及用于为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一方面接收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另外一方面向外部大屏监视系统发送心电信号数据进行显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用于感应伤病人员的心电信号并将心电信号初步放大;信号采集单元用于接收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感应的心电信号再次放大,并进行A/D转换;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转换后的心电信号数据以便于显示以及判断,显示单元显示当前监护的心电信号波形以及心率数据。
[0019]又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微型心电监护仪42还包括声光指示单元,声光指示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声光指示单元用于指示伤病人员当前的心电信号的状态,当微型心电监护仪监测到一次心跳信号时指示灯就闪亮一次,医护人员可以由此简单了解伤病人员的生命体征情况,以便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得到及时处理。
[0020]为了可以使担架上的心电监护装置4与医院或者救护车上的大屏监视系统及时对接,使得医生可以提前获取相应的生命体征数据,节省抢救治疗时间,微型心电监护仪42还包括用于与外部大屏监视系统通信的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心电信号数据传送给急救车上的监视系统,也即,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当担架距离急救车小于一定距离范围时,微型心电监护仪42直接与急救车内的监视系统对接,并向其实时传送心电信号数据,实现了在伤病员到达急救车之前,急救车内的医生就获取了相关生命体征数据,节省抢救治疗时间。
[0021]为了方便两端的医生查看心电数据,微型心电监护仪42优选的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担架本体3两端。而且,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41优选固定在所述的担架托面上,保障了只要将伤病人员按预定的方向仰卧放置到担架上,就可以及时显示心电信号以及心率数据。
[0022]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包括由担架托面和担架支架组成的担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心电监护装置,所述的心电监护装置包括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和与所述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电连接的微型心电监护仪,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固定于所述担架支架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包括与所述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连接的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以及用于为所述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一方面接收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另外一方面向外部大屏监视系统发送心电信号数据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还包括声光指示单元,所述声光指示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还包括用于与外部大屏监视系统通信的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心电监护仪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担架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护担架,其特征在于: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的担架托面上。
【文档编号】A61B5/0245GK203598116SQ201320768309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赵德政 申请人:青岛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