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7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管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固定贴,其包括分别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两个粘贴片和一个敷料,两个粘贴片中各有一个面是粘合面,敷料固定在其中一个粘贴片的粘合面上,两个粘贴片的非粘合面相对固定,并且两个粘贴片的相连面积小于敷料在粘贴片上的固定面积。将被固定的导管放置在设置在粘贴片上的敷料上,用该粘贴片将导管包绕粘合固定,将另一个粘贴片的粘合面贴在患者皮肤表面固定导管位置。导管的固定位置可以任意选择使之最佳。这样导管与患者皮肤之间不存在间隙,既能将导管可靠地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又不使导管与患者皮肤接触,保证引流通畅,患者舒适。
【专利说明】一种导管固定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固定贴,其用于临床上导管外端的固定。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有各种各样的管道,如胃肠减压管、切口负压引流管、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鼻饲管等,为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防止导管牵拉引起的不适,需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一般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颈部引流管、切口负压引流管仅在导管近皮肤处使用缝线固定,如不加强固定易致导管扭曲、折叠、引流不畅,影响病情观察及预后。中心静脉置管、PICC管、外周静脉留置针等尾端也需做好固定。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存在以下问题:1、单纯胶布固定,由于在胶布、管道、皮肤之间不可避免会有间隙,影响黏贴效果,导致胶布易脱落;2、对于特殊部位的引流管,如颈部引流管、后背部引流管,如直接固定在皮肤上,导管没有活动度,易致导管扭曲、折叠,引流不通畅,失去放置引流管的意义;3、简单的胶布固定,管道易压迫皮肤,产生不舒适感,甚至形成压疮;4、胶布易脱落,需频繁更换胶布,损伤患者皮肤,增加患者痛苦;5、频繁更换胶布,清洁残胶,增加护士工作量。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状况,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牢固、舒适、成本低廉的导管固定贴,便于临床使用。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贴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粘贴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二粘贴片以及敷料,所述的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为粘合面,其上设有第一衬纸,所述的第二粘贴片的第一面为粘合面,其上设有第二衬纸,所述的敷料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上,所述的第一粘贴片的第二面和所述的第二粘贴片的第二面相对设置,并且第一粘贴片的第二面和所述的第二粘贴片的第二面在对应第一粘贴片设置敷料的位置处相连,并且第一粘贴片的第二面和所述的第二粘贴片的第二面的相连面积小于敷料在第一粘贴片上的固定面积。
[0006]所述的敷料固定在所述的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的中心,所述的第一衬纸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且位于所述敷料的四周。
[0007]所述的第一衬纸设有撕裂口。
[0008]所述的第二衬纸设有撕裂口。
[0009]所述的敷料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的第一粘贴片的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粘贴片长度为5厘米,宽度为2.5厘米,所述的敷料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I厘米,敷料长度方向对应第一粘贴片长度方向固定在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上;第一粘贴片的第二面和第二粘贴片的第二面在对应第一粘贴片设置敷料的位置处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的面积为沿敷料长度方向0.8厘米X敷料宽度方向I厘米。
[0011]所述的敷料是泡沫敷料。[0012]所述的第一粘贴片是棉布胶带。
[0013]所述的第二粘贴片是棉布胶带。
[0014]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为粘合面,其上设置衬纸,当临床使用时,只需将该衬纸撕掉,衬纸上的撕裂口,可以方便衬纸从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上撕下。将被固定的导管放置在设置在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上的敷料上,用第一粘贴片将导管包绕粘合,由于该敷料是被固定在第一粘贴片上的,因此,导管也被固定在了第一粘贴片上。将与第一粘贴片的第一面的背面即第二面相连的第二粘贴片的第一面上的衬纸撕掉后,将第二粘贴片的第一面贴在患者皮肤表面固定导管位置。导管的固定位置可以任意选择使之最佳。这样导管与患者皮肤之间不存在间隙,既能将导管可靠地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又不使导管与患者皮肤接触,保证引流通畅,患者舒适。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固定贴,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各种不同型号、不同部位如深静脉置管双腔管尾端、腹腔引流管、颈部引流管导管,均可使用。可减轻各种导管黏贴固定后对皮肤产生的压迫,避免了导管、皮肤、胶带三角关系形成的空隙,使黏贴更加牢固,避免反复更换胶带对患者皮肤的损害及引起的不适,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黏贴后有一定活动度,避免特殊部位导管因固定引起的导管折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贴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衬纸及第二衬纸撕开状态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贴展开状态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其中:1-第一粘贴片,11-第一面,12-第二面,2-第二粘贴片,21-第一面,22-第二面,3-敷料,41-第一衬纸,42-第二衬纸,5-第一撕裂口,6-第二撕裂口,7-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实用新型。
[0022]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导管固定贴包括具有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第一粘贴片1、具有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的第二粘贴片2以及一敷料3,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为粘合面,其上设有第一衬纸41,第二粘贴片2的第一面21为粘合面,其上设有第二衬纸42,敷料3设置在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上,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相对设置,并且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在对应第一粘贴片I设置敷料3的位置处相连,并且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的相连面积小于敷料3在第一粘贴片I上的固定面积,如图3所示。
[0023]较好的是,敷料3固定在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的中心,第一衬纸41设置在该第一面11上且位于该敷料3的四周。
[0024]为便于操作,第一衬纸41和第二衬纸42上分别设有撕裂口 5和6。
[0025]第一粘贴片I和第二粘贴片2均采用棉布胶带。棉布胶带可以有效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第一粘贴片I长度为5厘米,宽度为2.5厘米。较好的是,敷料3的尺寸不大于第一粘贴片I的尺寸。敷料3可采用泡沫敷料,敷料3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I厘米,敷料3长度方向对应第一粘贴片I长度方向固定在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上;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在对应第一粘贴片I设置敷料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的面积为沿敷料3长度方向0.8厘米X敷料3宽度方向I厘米。
[0026]图4是本固定贴临床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将第一衬纸41撕掉,其上的第撕裂口 5,可以方便该第一衬纸41从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上撕下。将被固定的导管7放置在设置在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上的敷料3上,用第一粘贴片I将导管7包绕粘合。然后与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的背面即第二面12相连的第二粘贴片2的第一面21上的第二衬纸42撕掉后,将第二粘贴片2的第一面21贴在患者皮肤表面固定导管7的位置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贴包括具有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第一粘贴片(I)、具有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的第二粘贴片(2)以及敷料(3),所述的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为粘合面,其上设有第一衬纸(41),所述的第二粘贴片(2)的第一面(21)为粘合面,其上设有第二衬纸(42),所述的敷料(3)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上,所述的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所述的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相对设置,并且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所述的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在对应第一粘贴片(I)设置敷料(3)的位置处相连,并且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所述的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的相连面积小于敷料(3)在第一粘贴片(I)上的固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3)固定在所述的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的中心,所述的第一衬纸(41)设置在所述第一面(11)上且位于所述敷料(3)的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衬纸(41)设有撕裂口(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衬纸(42)设有撕裂口(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3)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的第一粘贴片(I)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粘贴片(I)长度为5厘米,宽度为2.5厘米,所述的敷料(3)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I厘米,敷料(3)长度方向对应第一粘贴片(I)长度方向固定在第一粘贴片(I)的第一面(11)上;第一粘贴片(I)的第二面(12)和第二粘贴片(2)的第二面(22)在对应第一粘贴片(I)设置敷料(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的面积为沿敷料(3)长度方向0.8厘米X敷料(3)宽度方向I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3)是泡沫敷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粘贴片(I)是棉布胶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粘贴片(2)是棉布胶带。
【文档编号】A61M25/02GK203591511SQ20132078878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沈瑜 申请人: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