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用清创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61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外科手术用清创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清创用具,特别是外科手术用清创盘,该清创盘包括长方形的槽体,其特征在于在长方形的槽体一端开有一个半圆弧的凹槽,在槽体内安装有带孔的隔板,将槽体分为上下两层,在槽体的侧面固定有吸引器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槽体一端开的半圆弧的凹槽和安装在槽体内带孔的隔板,将槽体分为上下两层,清创时将受伤肢体放置在凹槽和带孔的隔板上,通过凹槽进行支撑和固定,在清创过程中无需专人托举受伤肢体,清创中的血水通过带孔的隔板储存在隔板下的槽体内,由固定在槽体的侧面吸引器连接管吸至引流袋内进行集中处理。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防止清创过程中对创面血管、神经再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专利说明】外科手术用清创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清创用具,特别是外科手术用清创盘。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伤势较重并伴随肢体的多段骨折的外伤病人,用传统的清创车进行清创处理时,需专人在清创车周围托举肢体,方可进行清创处理,这样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容易造成骨折端周围血管、神经的再损伤,导致并发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将受伤肢体放在清创盘内进行清创处理,可有效减少辅助人员、骨折端血管神经再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外科手术用清创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外科手术用清创盘,包括长方形的槽体,其特征在于在长方形的槽体一端开有一个半圆弧的凹槽,在长方形的槽体内安装有带孔的隔板,将长方形的槽体分为上下两层,在长方形的槽体的侧面固定有吸引器连接管。
[0005]上述方形的槽体的一外端面上固定有可调节槽体高度的支架。
[0006]上述带孔的隔板是通过固定在方形的槽体内侧面上的支架支撑固定。
[0007]上述带孔的隔板上安装有提手。
[0008]上述可调节槽体高度的支架是由固定在方形的槽体外侧面上的定位管,插装在定位管中的“ U ”形架和固定件组成。
[00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方形的槽体一端开有一个半圆弧的凹槽,在槽体内安装有带孔的隔板,将槽体分为上下两层,在清创时将受伤肢体放置在凹槽和带孔隔板上,通过凹槽进行支撑和固定,这样在清创过程中无需专人托举受伤肢体,同时清创过程中的污水通过带孔的隔板储存在隔板下的槽体内,由固定在槽体侧面的吸引器连接口吸至引流袋内进行集中处理,坏死组织残留在隔板上,便于垃圾分类处理。由于此清创盘体积相对较小,根据手术需要可以灭菌后用于手术中二次清创。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防止清创过程中对创面血管、神经再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俯视图;
[0013]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2、3所示,在长方形的槽体5的左端开有一个半圆弧的凹槽3,在槽体内安装有带孔的隔板4,将方形的槽体分为上下两层,在方形的槽体的侧面固定有吸引器连接管1,带孔的隔板是通过固定在方形的槽体内侧面上的支架2进行支撑固定。
[0015]在清创时,首先将受伤肢体放置在凹槽和带孔的隔板上,通过凹槽进行支撑和固定,清创过程中的污水通过带孔的隔板储存在隔板下的槽体内,由固定在槽体的侧面吸引器连接管吸至引流袋内进行集中处理。为使清创过程中的污水能够及时被吸走,在槽体右侧外面上固定有可调节槽体高度的支架,该支架由固定在方形的槽体外侧面上的定位管7,插装在定位管中的“U”形架6和固定件8组成,通过调整“U”形架的高低,就可调整方形的槽体的倾斜角度,使清创过程中的血水能够集中在有吸引器连接管I附近。
[0016]清创结束后,通过带孔的隔板上安装的提手9,将带孔的隔板取出,对方形的槽体和带孔的隔板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后,就可再次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科手术用清创盘,包括长方形的槽体,其特征在于在长方形的槽体(5)的一端开有一个半圆弧的凹槽(3),在长方形的槽体内安装有带孔的隔板(4),将长方形的槽体分为上下两层,在长方形的槽体的侧面有吸引器连接管(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用清创盘,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方形的槽体(5)—端外侧面上固定有可调节槽体高度的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手术用清创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带孔的隔板(4)是通过固定在方形的槽体(5)内侧面上的支架(2)支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术用清创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带孔的隔板(4)上安装有提手(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手术用清创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可调节槽体高度的支架是由固定在方形的槽体(5)外侧面上的定位管(7),插装在定位管中的“U”形架(6)和固定件(8)组成。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3576649SQ20132080792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梁红, 冒旭东 申请人:梁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