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特护病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手术特护病床,包括床身、床腿和床头,床身由框架和床垫组成,框架由前框架和后框架铰接而成,前框架和后框架下设有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床身的中部至少设有两条弧形的托架,托架的两端分别经套筒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液压油缸的伸缩臂相连接,托架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经导线与电源插座相连接,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减轻陪护人员劳动强度、灵敏度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手术特护病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减少陪护人员劳动强度的手术特护病床。
【背景技术】
[0002]胸膜疾病时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其中顽固性气胸及胸腔积液的治疗,除了相关药物治疗外,常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目前临床上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管均是采用直管式,引流管的末端,用一个蝶翼式的固定套套在引流管外面,用缝线穿过蝶翼的小孔并缝在皮肤上,这样的操作往往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并且缝线固定处皮肤易并发感染,临床上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不得已也常常仅采用敷贴外固定,这样的做法经常出现胸腔闭式引流管沿胸腔壁穿刺孔道反复进出胸腔,甚至意外脱落,给医疗安全造成隐患,或者为了防止意外脱管,将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胸腔内留置长度过长,造成引流管胸腔内弯曲打结,导致引流不畅。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减少陪护人员劳动强度的手术特护病床。
[000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0005]一种手术特护病床,包括床身、床腿和床头,床身由框架和床垫组成,框架由前框架和后框架铰接而成,前框架和后框架下设有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床身的中部至少设有两条弧形的托架,托架的两端分别经套筒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液压油缸的伸缩臂相连接,托架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经导线与电源插座相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前框架上设有磁碰报警器,磁碰报警器是由固定磁块、活动磁块、开关电路和报警器组成,输液管和导流管分别固定在活动磁块上,以保证输液管和导流管的流通。
[000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弧形托架插在套筒内,套筒固定在液压油缸的伸缩臂上,根据患者体形及刀口的位置通过液压油缸调节托架的高度,再将被子放在托架上,使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环境,通过紫外线消毒灭菌灯一方面可以对患者病灶进行消毒灭菌,另一方面可以调节被内的温度,另外,将输液管和引流管适当的位置与磁碰报警器的活动磁块固定连接,当输液管或引流管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将活动磁块与固定磁块相脱离而发出报警音汉以提醒陪护人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减轻陪护人员劳动强度、灵敏度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0]如图1所示,一种手术特护病床,包括床身、床腿I和床头2,床身由框架和床垫3组成,框架由前框架4和后框架铰接而成,前框架4和后框架下设有升降装置5,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床身的中部至少设有两条弧形的托架6,托架6的两端分别经套筒7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液压油缸8的伸缩臂相连接,托架6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灭菌灯9,紫外线消毒灭菌灯9经导线与电源插座相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前框架4上设有磁碰报警器,磁碰报警器是由固定磁块、活动磁块、开关电路和蜂鸣器组成,输液管和导流管分别固定在活动磁块上,以保证输液管和导流管的流通,磁碰报警器的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弧形托架插在套筒内,套筒固定在液压油缸的伸缩臂上,根据患者体形及刀口的位置通过液压油缸调节托架的高度,再将被子放在托架上,使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环境,通过紫外线消毒灭菌灯一方面可以对患者病灶进行消毒灭菌,另一方面可以调节被内的温度,另外,将输液管和引流管适当的位置与磁碰报警器的活动磁块固定连接,当输液管或引流管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将活动磁块根与固定磁块相脱离时,导通开关电路而发出报警音汉以提醒陪护人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减轻陪护人员劳动强度、灵敏度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术特护病床,包括床身、床腿和床头,床身由框架和床垫组成,框架由前框架和后框架铰接而成,前框架和后框架下设有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床身的中部至少设有两条弧形的托架,托架的两端分别经套筒与固定在框架上的液压油缸的伸缩臂相连接,托架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经导线与电源插座相连接,前框架上设有磁碰报警器,磁碰报警器是由固定磁块、活动磁块、开关电路和蜂鸣器组成,输液管和导流管分别固定在活动磁块上。
【文档编号】A61G7/05GK203710263SQ201320856337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姚燕霞, 李敏芳 申请人:姚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