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8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手柄、外管、内管和支架固定装置;手柄中的滑块组与外管固定相连,手柄中的外壳与内管固定相连,滑块在外壳内作相对移动,内、外管同时作相对移动;内管前端是支架固定装置,支架上的凸台与内管上的前、后固定件匹配,从而达到固定支架的作用,同时释放支架过程中可防止支架瞬间前跳,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外管由内层、编织丝加强层和外层组成,可以增加外管的穿越性、扭控性和防塌性;当手柄中的滑块向后移动时,外管同时向后移动,固定在内管前段的支架就被逐渐释放;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植入精确的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伤介入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并释放支架至腔体病变处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新技术的上市,再加上肥胖、糖尿病以及晚期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外周血管(PV)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刺激了对外周介入支架和相关器械的需求。我国约有1500万人忍受着外周血管狭窄所引发的疾病和痛苦,但是我国外周血管支架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绝大部分市场被进口产品所占领。
[0003]目前市场上治疗外周血管狭窄有多重产品,按释放方式分有自膨式和球囊扩张式;按输送系统分有全通过(OTW)和快速交换;按支架设计分有开环、闭环和开闭混合;按材料组成分有不锈钢和镍钛合金。
[0004]自膨式支架使用特殊的输送系统,支架被压缩预装在导管中,当支架达到预定位置后,外鞘管回撤,支架就被膨胀到相应直径并释放。自膨式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较小,柔顺性好,可有效减少内膜增生,但不适合开口病变,同时精确定位能力稍差。
[0005]球囊扩张支架是把支架预装在球囊上,当支架到达预定位置后,扩张球囊,支架也扩张并释放。球囊扩张支架径向支撑力大,可精确释放,适合开口病变,但柔顺性稍差。
[0006]中国发明专利CN1939225A公开了一种新型快速交换输送系统,可将自膨式支架输送并释放至血管或腔体病变处,包括外鞘管、内管、推送杆,其中外鞘管包括远段外鞘管和近段外鞘管;推送杆包括与近段外鞘管配合的细推送杆、置于远段外鞘管内的空心大腔推送杆、推环;上述专利涉及的输送系统无法将支架准确固定在输送系统的外鞘管中,释放时支架易前跳,导致释放至病变部位时精度不准,同时输送系统的手柄不能准备控制支架的释放,无释放保护装置,易导致操作过程中的误操作,影响手术效果。
[0007]中国发明专利CN102283729A,公开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导入扩张头,其内部沿轴向设有通孔,通孔内置有导丝;导管组件,其前端与导入扩张头连接,其中心通孔内容置导丝;导管组件前端部设置支架负载区,其上设置支架;导管远端连接组件,套设在导管组件外部,以密封和固定导管组件;一级释放控制组件,套设在导管组件外部,且位于导管远端连接组件后部,以控制支架的释放;二级释放控制组件,套设在导管组件后端部,以控制支架后释放。上述专利涉及的输送系统操作简单,控制性好,可精确定位,但输送系统的鞘管未给出适合迂曲病变的解决方案,而且支架径向支撑力大的话,鞘管易变形。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植入精确的特点。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手柄、外管、内管和支架固定装置;手柄由滑动组和外壳组成,滑动组与外管固定相连,外壳与内管固定相连,滑动组能够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外管同时作相对移动;内管前端是支架固定装置,支架上的凸台与内管上的前、后固定件匹配,从而达到固定支架的作用,同时释放支架过程中可防止支架瞬间前跳,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外管由内层、编织丝加强层和外层组成,可以增加外管的穿越性、扭控性和防塌性;当手柄中的滑块向后移动时,外管同时向后移动,固定在内管前段的支架就被逐渐释放。
[001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动组包括:密封圈、安全栓、腔体、滑块和造影管;腔体内设有密封圈,腔体与造影管相通,腔体的后端与滑块相连,腔体外设有安全栓,内管穿过腔体,安全栓可以调节内管与外管的相对移动。
[00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设有防滑槽,滑块有上下两块组装而成,滑块两侧的凹槽注塑成形,操作滑块时,可以防止操作打滑。
[00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设有标尺,外壳上下设有滑动槽,在滑动槽一侧印上标尺,在滑块的一段印上标记,出厂默认对准0,当滑块移动一定尺寸,固定在内管上的支架同时释放相应的尺寸,保证前后一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加强管内层为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等含氟高分子材料的一种,这些材料可以减少内管与外管的摩擦,达到内、外管移动通畅。
[0015]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加强管外层为PEBAX、尼龙、PU等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或几种复合材料,在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外管外层,可以在前段处设有不同的硬度,以便通过复杂形状病变的血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加强管编织丝加强层,编织方法为单层交叉型。
[0017]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加强管编织丝加强层,编织方法为单层螺旋型。
[0018]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加强管编织丝加强层,编织方法为双层交叉型,可以使外管的柔韧性达到最佳。
[0019]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加强管直径Imm-1Omm,壁厚0.1-1.0mm,这尺寸范围可以穿
越绝大部分人体血管。
[0020]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截面为圆形。
[0021]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截面为三角形。
[0022]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截面为梅花形时,可以使内、外管贴合,还能减少内、外管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减小摩擦力。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将支架精准无误的输送至所需的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狭窄或闭塞血管的一种输送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滑块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滑块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固定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旋塞阀,2.造影管,3.滑块组,31.腔体,32.密封圈,33.定位套,34.锁紧座,35.滑块,36.安全座,37.安全栓,4.外壳,5.定位环,6.鲁尔接口,7.外管,8.内管,
9.支架固定装置,91.前固定件,92.支架,93.后固定件,10.锥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3]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主要包括滑动组3、外壳4、内管7、外管8和支架固定装置9。
[0034]所述滑块组3包括腔体31、密封圈32、定位套33、锁紧座34、滑块35、安全座36和安全栓37。腔体31有两腔组合而成,腔体31前端口与外管8固定相连,外管8的前端与锥形头10固定连接,腔体31的上端口通至造影管2,密封圈32装在腔体31最前端,密封圈32靠定位套33在腔体31内固定,定位套33由锁紧座34顶住,腔体31的后端顶住锁紧座34,从而保证腔体31的结构不前后窜动,同时保证腔体31的前腔与后腔密封隔离的效果;在腔体31后端有一圆凸台,跟滑块35上的凹槽匹配成一体,滑块35由上下凸凹模组合而成,把安全栓37压入安全座36内,再与腔体31固定连接;首先将内管7穿过滑动组3后,再把定位环5与内管7的后端固定连接,夕卜壳4分上下模,夕卜壳4装置内管7的定位环5上,同时滑动组3的定位台装在外壳4上的滑槽中;滑动组3前后移动时,带动外管前后移动,安全栓37可调节内管7与外管8的的相对运动,从而保证误操作。
[0035]所述支架固定装置9包括前固定件91、支架92、后固定件93,支架92的前端凸台与前固定件91上的凹槽匹配,支架92的后端凸台与后固定件93上的凹槽匹配;把滑动组3托至最后端,前固定件91与后固定件93被显入出来;支架在氮气中冷却环境下,再把支架92压至在前段内管7处,同时支架92上的凸台与前固定架91、后固定架93的凹槽匹配,最后把滑块组3向前推,从而支架固定装置被包裹在外管内。
[003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6F输送系统,外管的外层前段(20_30cm)为6533PEBAX材料,外管的外层后端(60_90cm)为7233PEBAX材料;编织加强层为304ss单丝编织(编织丝宽为0.1,厚度为0.08),PPI45?60 ;内层PTFE材料,厚度0.05mm ;外管厚度为0.25mm,长度80_120cm ;内管:圆形腔,外径1.45mm,内径1mm。
[003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6F输送系统,外管的外层前段(10-20cm)为5533PEBAX材料,外管的外层中段(20-40cm)为6533PEBAX材料,外管的外层后段(50-80cm)为7233PEBAX材料;编织加强层为304ss双丝编织(编织丝宽为0.06,厚度为0.8),PPI45?60 ;内层PTFE,厚度0.05mm ;外管厚度为0.25mm,长度80_120cm ;内管:梅花形腔,夕卜径1.45mm,内径1_。
[0038]下面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临床【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前先评估病变血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92,再将导丝植入病变部位,支架输送系统的内管7是空心腔,把导丝穿过,锥形头5自带柔软性,即能安全的随导丝行走轨迹输至病变部位,输送系统中的锥形头5、前固定件91和后固定件93有重度显影效果,在显影的仪器中,可以清晰的观察输送系统的支架92是否输至病变部位,打开旋塞阀1,打入显影剂,在显影的仪器中,再次确认输送系统的支架92是否输至病变位置,如输至病变位置,松开安全栓37,手指按住滑块35上防滑处,参照外壳4上的标尺,拖动滑块35,当滑块35托至10mm,包裹在外管8内的支架92被释放10mm,也可以从显影的仪器上查看输送距离,从而达到双重保险的作用,观察支架92的位置并让已经释放的支架92充分贴壁、定位,如果充分贴壁和定位,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把支架92完全释放在病变处;释放完,抽出支架输送系统,即可完成手术全过程。
[0039]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00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手柄、外管、内管和支架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滑动组和外壳;滑动组与外管相连,外壳与内管相连,滑动组能够在外壳内前后移动; 所述外管为一种编织丝加强管,包括内层、编织丝加强层和外层。 所述支架固定装置包括:前固定件和后固定件,前固定件和后固定件与内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内设有密封圈、安全栓、滑块和造影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栓上设有螺纹,可调节内管松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防滑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表面设有标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编织丝加强管,其内层是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等含氟高分子材料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编织丝加强管,其外层是PEBAX、尼龙、PU等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或几种复合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编织丝加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前后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硬度的材料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编织丝加强管,其编织丝加强层是单层交叉型、双层交叉型或螺旋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加强管直径1mm~10mm,壁厚 0.1-1.0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PEBAX、PU、尼龙等闻分子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截面为圆形、梅花形或三角形。
【文档编号】A61F2/966GK203647541SQ20132087534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虞奇峰, 蒋林宇 申请人:常州乐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