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灌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041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肠道灌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肠道灌洗装置,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包括设有纳污口的第一端以及设有排污口的第二端,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还设有肠道对接部,所述纳污口形成于所述肠道对接部上,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开口具有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夹呈角度设置。手术时,肠道对接部可以在与肠管配合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操作方便,并且,夹呈角度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使得开口形状更为柔和,避免对肠管造成损伤。
【专利说明】肠道灌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灌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肠道灌洗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大肠或小肠手术中,例如肠梗阻手术,以对大肠或小肠进行减压及灌洗。
[0003]现有技术中,肠道灌洗装置通常具有一排污管,以与被截开的肠管对接并接纳排出肠道内的排出物,由于排污管的管径与肠管的管径通常不会有较大的差值,且由于肠管组织本身质地等原因,手术时,医生并不能很轻松地完成将肠管与排污管实施对接,造成手术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灌洗装置,其可以方便高效地与肠管进行对接。
[000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道灌洗装置,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包括设有纳污口的第一端以及设有排污口的第二端,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还设有肠道对接部,所述纳污口形成于所述肠道对接部上,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开口具有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夹呈角度设置。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补角为钝角。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排污管的纵长轴垂直。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外壁面位于一圆锥体上。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排污管的纵长轴夹呈锐角设置。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排污管的横截面积。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管上套设有一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具有固接于所述排污管上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扎槽,所述柔性套管的固定端相对所述环形扎槽远离所述肠道对接部。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具有邻近所述纳污口的第一状态、以及邻近所述排污口的第二状态。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纳污口和所述固定端之间,当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纳污口和所述自由端之间。[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位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所述柔性套管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排污管的外侧壁间具有间隙。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肠道灌洗装置具有一肠道对接部,该肠道对接部的开口通过设置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端面,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夹呈角度设置,手术时,肠道对接部可以在与肠管配合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操作方便,并且,夹呈角度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使得开口形状更为柔和,避免对肠管造成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肠道灌洗装置一实施方式中自由端位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肠道灌洗装置一实施方式中自由端位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肠道灌洗装置实施例一中去除柔性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所示的肠道灌洗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肠道灌洗装置实施例二中去除柔性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所示的肠道灌洗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肠道灌洗装置实施例三中去除柔性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图7所示的肠道灌洗装置的侧视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肠道灌洗装置实施例四中去除柔性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图9所示的肠道灌洗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8]参图1和图2,介绍本实用新型肠道灌洗装置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肠道灌洗装置100包括排污管10、肠道对接部20、以及柔性套管30。
[0029]排污管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为操作肠道灌洗装置时靠近肠管的一端,第二端为操作肠道灌洗装置时远离肠管的一端。排污管10在该第一端设置有纳污口 101、且在该第二端设置有排污口 102,
[0030]肠道对接部20设置于排污管10的第一端,上述的纳污口 101形成于该肠道对接部20上,通过该肠道对接部20与手术中被截开的肠管对接,肠管内的排出物可以通过纳污口 101进入排污管10,并进而被排出至例如与排污管10另一端的排污口 102连接的纳污袋(未图示)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肠道对接部20设置于排污管的第一端”可以是指肠道对接部是通过组装的方式安装在排污管上,又或者是指肠道对接部实质上是排污管的一部分,该肠道对接部与排污管一体形成。
[0031]柔性套管30套设于排污管10上,具体地,该柔性套管30具有固接于排污管10上的固定端301、以及与该固定端301相对的自由端302。[00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排污管10的外侧壁设有环形扎槽11,柔性套管30的固定端301相对于该环形扎槽11远离肠道对接部20。该环形扎槽11可以用于容纳肠管的至少部分体积,并且,由于设置了该环形扎槽11,柔性套管30相对需要扩张更小的开口 21 口径即可实现肠管的固定,使得器械的操作更加简便。
[0033]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扎槽11是以在排污管10的外侧壁上凹设的方式形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轻易想到的是,在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例如通过在排污管10的外侧壁上凸设两分离的环形凸起部分,这两个环形凸起部分之间也就形成了一环形的扎槽,这些变换的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具有邻近纳污口 101的第一状态以及邻近排污口 102的第二状态。当肠道灌洗装置100的排污管10上未对接肠管时,将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设置在第二状态,此时,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远离肠道对接部20的开口 21,不会增加手术中需要将肠管套合于肠管对接端乃至排污管10上时的操作难度,而当肠管套合好后,将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自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该柔性套管30可以配合排污管的外侧壁夹紧肠管,进而实现肠管的固定。
[0035]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是位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柔性套管30的至少部分与排污管的外侧壁间都具有间隙,由于此处间隙的设置,不会使柔性套管30过于紧贴排污管10,从而可能造成的器械操作上的难度。
[0036]当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位于第一状态时,自由端302位于纳污口 101和固定端301之间,而当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位于第二状态时,固定端301位于纳污口 101和自由端302之间。也就是说,柔性套管30实质上是通过整体扩张-翻转的方式实现其自由端30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的功能。当自由端302位于第一状态时,柔性套管30的内侧壁32与排污管10的外侧壁相对,而当自由端302位于第二状态时,柔性套管30的外侧壁31与排污管10的外侧壁相对,此种操作柔性套管30的自由端30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的方式相对更易在手术中实施,降低了器械的操作难度。
[0037]为了使肠道对接部20与肠管更易套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肠道对接部20可以采用下述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
[0038]实施例一
[0039]参图3和图4,肠道对接部20a整体呈一截顶圆锥体状,并且,该肠道对接部20a在远离排污管IOa的方向上具有逐渐减小的外径。
[0040]实施例二
[0041]参图5和图6,肠道对接部20b上的开口 IOlb所在的平面与排污管的纵长轴LI夹呈锐角设置,该肠道对接部的开口 IOIb面积大于排污管IOb的横截面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排污管IOb的横截面积是指与排污管IOb的纵长轴LI垂直的平面被排污管IOb所截的截面面积。此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具有更大的开口面积,不会影响排污效率。
[0042]实施例三
[0043]参图7和图8,肠道对接部20c上的开口 IOlc具有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端面1011c、以及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端面1012c,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夹呈角度设置,这里,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补角α为钝角,且该第一平面与排污管IOc的纵长轴L2垂直。肠道对接部20c的开口面积大于排污管IOc的横截面积,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肠道对接部20c的开口 21c可以在保证与肠管较易配合的同时,不会缩小开口面积,保证排污的顺畅,并且,相对于实施例二,肠道对接部20c的开口 IOlc不会过于尖锐,从而避免可能的对肠道造成的损害。
[0044]类似地,此处所说的排污管IOc的横截面面积是指与排污管IOc的纵长轴L2垂直的平面被排污管IOc所截的截面面积。
[0045]实施例四
[0046]参图9和图10,肠道对接部20d上的开口 IOld具有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端面lOlld、以及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端面1012d,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夹呈角度设置,这里,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补角β为钝角,且该第一平面与排污管IOd的纵长轴L3垂直。肠道对接部20d的开口面积大于与排污管IOd的横截面积,且肠道对接部20d的外壁面位于一圆锥体上。相对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的肠道对接部20d具有更加优化的与肠管的对接效果。类似地,此处所说的排污管IOd的横截面面积是指与排污管IOd的纵长轴L3垂直的平面被排污管IOd所截的截面面积。
[0047]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肠道灌洗装置具有一肠道对接部,该肠道对接部的开口通过设置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端面,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夹呈角度设置,手术时,肠道对接部可以在与肠管配合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操作方便,并且,夹呈角度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使得开口形状更为柔和,避免对肠管造成损伤。
[0048]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4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肠道灌洗装置,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包括设有纳污口的第一端以及设有排污口的第二端,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还设有肠道对接部,所述纳污口形成于所述肠道对接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开口具有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夹呈角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补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排污管的纵长轴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外壁面位于一圆锥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排污管的纵长轴夹呈锐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对接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排污管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上套设有一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具有固接于所述排污管上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扎槽,所述柔性套管的固定端相对所述环形扎槽远离所述肠道对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具有邻近所述纳污口的第一状态、以及邻近所述排污口的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纳污口和所述固定端之间,当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纳污口和所述自由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肠道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位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所述柔性套管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排污管的外侧壁间具有间隙。
【文档编号】A61M3/02GK203634555SQ20132087621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傅传刚, 陈望东, 单腾 申请人: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