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康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054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膝盖康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膝盖康复装置,包括长条形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下端与下支撑板上部通过转轴连接,转轴内部与人体膝盖之间固定一个保护垫,上支撑板下端设有复数个调节孔,下支撑板转轴远端轴接一个下调节条一端,下调节条另一端轴接一上调节条一端,上调节条另一端设有一个轴孔,轴孔与复数个调节孔的其中一个通过轴销固定,所述轴孔与调节孔大小一致,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复数个固定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轴销插在不同的调节孔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膝盖的屈伸角度,避免术后康复过程中对十字韧带的二次伤害。
【专利说明】膝盖康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膝盖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激烈的运动中运动员难免会受伤,对于篮球运动员最常见的伤病部位是肩部、脚踝和膝部,膝部伤势分为两种,硬伤和软伤,硬伤一般伤势不会特别严重,一般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软伤,特别是韧带伤对运动员影响较大,一般来说,篮球运动员最常见的软伤是十字韧带拉伤,一般来说十字韧带拉伤以后需要进行微创手术,手术以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修养,而在休养期间为避免术后的二次伤害,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韧带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拉伸,医生一般会给患者打上石膏加以固定,但是这种处理方式给病人带来了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轻便、灵活的膝盖康复装置,其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0004]一种膝盖康复装置,包括长条形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下端与下支撑板上部通过转轴连接,转轴内部与人体膝盖之间固定一个保护垫,上支撑板下端设有复数个调节孔,下支撑板转轴远端轴接一个下调节条一端,下调节条另一端轴接一上调节条一端,上调节条另一端设有一个轴孔,轴孔与复数个调节孔的其中一个通过轴销固定,所述轴孔与调节孔大小一致,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复数个固定带。
[0005]进一步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为铝合金材质。
[0006]进一步的,上调节条和下调节条为钛合金材质。
[0007]进一步的,固定带为魔术贴。
[0008]进一步的,保护垫为橡胶垫。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轴销插在不同的调节孔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膝盖的屈伸角度,避免术后康复过程中对十字韧带的二次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膝盖康复装置的示意图。
[0011]其中,1-上支撑板;2_下支撑板;3_上调节条;4_下调节条;5_固定带;6_保护垫;7_铆钉;8_轴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阐述的实施例代表允许本领域技术人员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必要信息,并且示出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一旦根据附图阅读了以下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并且将认识到此处未特别阐明的这些构思的应用。应当理解,这些构思和应用落入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0013]参照附图1所示的一种膝盖康复装置,包括铝合金材质的长条形上支撑板I和下支撑板2,上支撑板I下端与下支撑板2上部通过转轴连接,转轴内部与人体膝盖之间固定一个橡胶保护垫6,上支撑板I下端设有复数个调节孔,下支撑板2转轴远端轴接一个钛合金下调节条4 一端,下调节条4另一端轴接一钛合金上调节条3 —端,上调节条3另一端设有一个轴孔,轴孔与复数个调节孔的其中一个通过轴销8固定,所述轴孔与调节孔大小一致,上支撑板I和下支撑板2分别通过铆钉7固定复数个固定带5,固定带5 —般采用魔术贴,也可以采用皮带固定的形式。
[001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膝盖康复装置,包括长条形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其特征是上支撑板下端与下支撑板上部通过转轴连接,转轴内部与人体膝盖之间固定一个保护垫,上支撑板下端设有复数个调节孔,下支撑板转轴远端轴接一个下调节条一端,下调节条另一端轴接一上调节条一端,上调节条另一端设有一个轴孔,轴孔与复数个调节孔的其中一个通过轴销固定,所述轴孔与调节孔大小一致,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复数个固定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康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为铝合金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康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调节条和下调节条为钛合金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康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带为魔术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康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护垫为橡胶垫。
【文档编号】A61H1/02GK203677472SQ20132088145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符玉, 李立新, 张梦娣 申请人:符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