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1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用于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对该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包括:第1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其为了能够保持和释放包括处理对象及其周边组织在内的生物体组织而能够彼此相对地开闭;一对第1保持部,其分别设于比所述第1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并能够保持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且彼此相对;能量释放部,其设于所述一对第1保持部的至少一者并能够对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用于处理的能量;以及一对第2保持部,其分别设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1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的外缘之间,并能够以使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
【专利说明】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US 2006/0217709 Al、US 6,500, 176 BI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夹入生物体组织并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其中,在US 6,500,176 BI中公开了电极的表面及其外侧的面形成为连续的平面。
[0003]一般来说,当用具有能够开闭的处理部的处理器具以保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时,会自生物体组织产生水蒸气、体液等流体。由于这种流体为高温,因此若流到处理部的外侧,则易于对生物体组织引起热损伤。因此,例如在US 2008/0195091 Al中,以包围电极等能量释放部的外缘的方式在处理部上形成了槽,使流体流入由该槽形成的空间内。
[0004]当外缘部的横向宽度较宽时,由于按压生物体组织的区域扩大,因此比外缘部的横向宽度较窄时难以产生热损伤。另一方面,若使外缘部的横向宽度变宽,则处理部能够变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处理部的横向宽度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周边组织的热损伤的处理器具。
[0006]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用于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对该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包括: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其为了能够保持和释放包括处理对象及其周边组织在内的生物体组织而能够彼此相对地开闭;彼此相对的一对第I保持部,其分别设于比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并能够保持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能量释放部,其设于所述一对第I保持部的至少一者并能够对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用于处理的能量;以及一对第2保持部,其分别设于所述第I保持部与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的外缘之间,并能够以使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使用了能量的处理系统的概略图。
[0008]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治疗处理系统的概略框图。
[0009]图3是表示来自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能源的高频能量输出电路和热能输出电路的能量的输出状态的概略图。
[0010]图4A是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0011]图4B是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图4A中用附图标记4B表示的位置的概略横剖视图。
[0012]图5A是表示用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把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及其周边组织的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
[0013]图5B是表示用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把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及其周边组织的状态的、图5A中用附图标记5B表示的位置的概略横剖视图。
[0014]图6A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为双极类型的概略图。
[0015]图6B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为单极类型的概略图。
[0016]图7是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0017]图8是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0018]图9是第I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0019]图10是第I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0020]图11是第I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0021]图12是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0022]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使用了能量的处理系统的概略图。
[0023]图14A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主体侧处理部与脱离侧处理部卡合、使脱离侧处理部远离主体侧处理部并打开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0024]图14B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主体侧处理部与脱离侧处理部卡合、使脱离侧处理部靠近主体侧处理部的闭合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0025]图14C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主体侧处理部的表面的概略图。
[0026]图15A是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使脱离侧处理部靠近主体侧处理部的闭合状态的、图14B中用附图标记15A表示的位置的概略纵剖视图。
[0027]图15B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使脱离侧处理部靠近主体侧处理部的闭合状态的、图14B中用附图标记15A表示的位置的概略纵剖视图。
[0028]图15C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使脱离侧处理部靠近主体侧处理部的闭合状态的、图14B中用附图标记15A表示的位置的概略纵剖视图。
[0029]图1?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使脱离侧处理部靠近主体侧处理部的闭合状态的、图14B中用附图标记15A表示的位置的概略纵剖视图。
[0030]图15E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理系统的处理器具的使脱离侧处理部靠近主体侧处理部的闭合状态的、图14B中用附图标记15A表示的位置的概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 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0032][第I实施方式]
[0033]使用图1?图6B说明第I实施方式。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能量的处理系统10包括处理器具(能量处理器具)12和用于对处理器具12施加能量的能源14。在能源14上连接有脚踏开关16,该脚踏开关16具有用于切换对处理器具12施加的能量的接通/断开的踏板16a。处理器具12与能源14之间利用将多条引线、信号线集束而成的第I线缆18a电连接,能源14与脚踏开关16之间利用将多条引线、信号线集束而成的第2线缆18b电连接。脚踏开关16通过踏板16a的操作等而能够向能源14输入信号,能源14能够根据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操作等来控制对处理器具12施加的能量。
[0035]如图2所示,能源14包括控制部22、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显示部28以及扬声器30。
[0036]在此,能源14的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被控制部22控制,以对处理器具12的后述的电极72、74施加高频能量并使保持在电极72、7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发热,利用其热能使生物体组织L改性。能源14的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被控制部22控制,以向发热构件(电阻加热器)82、84供给能量并使其发热,将其热量(热能)传递到电极72、74,使热量(热能)传递到生物体组织L而使生物体组织L脱水。即,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12使热能作用于生物体组织L来进行生物体组织L的处理。
[0037]显示部28为了能够在显示能源14的状态或者进行各种设定时使用而优选使用例如触摸面板。另外,扬声器30被控制为能够利用声音来通知来自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的输出的接通/断开。
[0038]能源14的控制部22能够在将使用了处理器具12的后述的电极72、74的高频能量(热能)和使用了后述的发热构件82、84的热能施加给生物体组织L时控制其供给时间等。控制部22通过压下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而如图3所示控制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并输入时间tl的适当的高频能量,且在使输出停止之后,控制扬声器30发出声音以通知手术者结束了使用了后述的电极72、74的处理。另外,控制部22在进行了使用高频能量的处理之后,控制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并输出时间t2的适当的热能,且在使输出停止之后,控制扬声器30发出声音以通知手术者结束了使用了后述的发热构件82、84的处理。另外,从使用了高频能量的处理切换为使用了热能的处理的时间t3既可以为0,也可以采用例如数秒等适当的时间。
[0039]控制部22也可以通过显示部28处的设定将利用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输出时间tl的适当的高频能量的设定切换为使用电极72、74并采用能够测量的生物体组织L的生物体信息(例如阻抗、相位差等)的变化来输出高频能量的设定,亦可以在两者(时间和生物体信息)中的一者快速到达的时刻停止输出高频能量。
[0040]如图1所示,处理器具12包括用于对生物体组织L进行处理的处理部42、插入部44以及操作部46。
[0041]如图4A所示,处理部42包括作为生物体组织的保持部的能够开闭的一对钳构件(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52,54和配置于钳构件52、54的能量释放部62、6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A中描绘为能量释放部62、64为平板状,但是允许为各种形状。另外,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适当地使用例如陶瓷、具有耐热性和绝缘性的树脂、以及被进行了绝缘处理的金属材料等。
[0042]图1所示的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开闭、即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的开闭利用操作部46的开闭杆46a来操作。若操作开闭杆46a,则利用例如配置于插入部44的内部的线、棒等公知的部件使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开闭。另外,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既可以设为仅一者活动,也可以设为双方活动。即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能够相对地开闭。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中的另一者(第2钳构件54)相对于一者(第I钳构件52)活动的例子。
[0043]如图4A所示,能量释放部62、64包括高频电极72、74和配置于高频电极72、74的发热构件82、84。其中,第I钳构件52与高频电极72及发热构件82 (第I能量释放部62)形成第I处理部42a,第2钳构件54与高频电极74及发热构件84 (第2能量释放部64)形成第2处理部42b。
[0044]发热构件82、84既可以使用多个发热元件,而且,也可以使用板状的加热器。优选的是,如果发热构件82、84为多个发热元件,则配置或埋设于电极72、74的背面,如果为板状的加热器,则配置于电极72、74的背面。也优选的是,发热构件82、84具有在电极72、74的长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条形状。
[0045]高频电极72、74彼此相互相对,被用作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保持面62a、64a。即,保持面(第I保持部)62a、64a形成为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保持部(第I保持部)。因此,当在将生物体组织L保持在电极72、74的保持面62a、64a之间的状态下对电极72、74施加高频能量时,能够利用使生物体组织L发热的热能使生物体组织L改性。另夕卜,电极72、74由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原材料形成。因此,在使发热构件82、84发热时,该热量(热能)传递到电极72、74,进而能够将该热量(热能)传递到保持在电极72、74的保持面62a、6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因此,保持面62a、64a也作为生物体组织L的处理面发挥作用。
[0046]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42的第I钳构件(下侧的钳构件)52例如为固定型,第2钳构件(上侧的钳构件)54为能够相对于第I钳构件52开闭的可动型。
[0047]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形成为在沿着插入部44的长度方向的方向(长度方向)上较长、且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平板状。
[0048]第I钳构件52包括主体102、形成于比主体102的外缘靠内侧(优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且用于配置能量释放部62( S卩,电极72和发热构件82)的凹部104、形成于主体102且以包围凹部104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槽106以及形成于主体102且以包围槽106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外缘部(障壁部)108。凹部104、槽部106以及外缘部108形成在与第2钳构件54相对的位置。另外,外缘部108既可以一体形成于第I钳构件52的主体102,也可以单独形成。外缘部108分别与后述的外缘部128相对,形成用于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的保持部(第2保持部)。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72的表面62a形成为平面,但也可以是具有凹凸的表面。
[0050]如图4B所示,外缘部108自身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内侧(接近能量释放部62的侧)的端部(最上端)108a位于比外侧(远离能量释放部62的侧)的端部108b靠上侧的位置,内侧的端部108a与外侧的端部108b之间平滑地连续。因此,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的与第2钳构件54的后述的外缘部128相对的面形成为斜面(第2保持面)112。
[0051]槽106与外缘部108合作来用于供在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施加能量时所产生的后述的液体流入。另外,槽106在第I钳构件52的顶端侧闭塞或连通,在第I钳构件52的基端侧开口。即,槽106能够使后述的流体向处理部42的基端侧(插入部44侧)流动。
[0052]如图4A所示,第2钳构件54包括主体122、形成于比主体122的外缘靠内侧(优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且用于配置能量释放部64(即,电极74和发热构件84)的凹部124、形成于主体122且配置于凹部124的外侧的槽126以及形成于主体122且配置于槽126的外侧的外缘部(障壁部)128。凹部124、槽部126以及外缘部128形成在与第I钳构件52相对的位置。另外,外缘部128既可以一体形成于第2钳构件54的主体122,也可以单独形成。
[0053]而且,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能量释放部62、64、槽部106、126以及外缘部108、128相互相对,通过使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靠近而靠近,通过使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远离而远离。另外,相互相对的外缘部108、128既可以在未保持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闭合了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时相互抵接,也可以具有间隙而不抵接。相互相对的能量释放部62、64以及槽部106、126在未保持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闭合了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时相互远离。即,在闭合了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时,彼此的电极72、74的表面62a、64a形成为相互不接触。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74的表面64a形成为平面,但也可以是具有凹凸的表面。
[0055]如图4B所示,外缘部128自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内侧(接近能量释放部64的侧)的端部128b位于比外侧(远离能量释放部64的侧)的端部(最下端)128a靠上侧的位置,内侧的端部128b与外侧的端部128a之间平滑地连续。因此,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28的与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相对的面形成为斜面(第2保持面)132。另外,优选的是,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的斜面112与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28的斜面132相互平行或大致平行。
[0056]槽126与外缘部128合作来用于供在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施加能量时所产生的后述液体流入。另外,槽126在第2钳构件54的顶端侧闭塞或连通,在第2钳构件54的基端侧开口。即,槽126能够使后述的流体向处理部42的基端侧(插入部44侧)流动。
[0057]在此,如图4B所示,若将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的厚度设为t,将斜面112相对于外缘部108的内侧面的角度设为Θ (O度< Θ < 90度),则外缘部108的斜面112的宽度W能够表示为W = t/sin0。S卩,当斜面112的角度Θ为90度时,外缘部108的斜面112的宽度W与外缘部108的厚度t 一致。因而,与斜面112的角度Θ为90度时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外缘部108的斜面112的宽度W与角度相应地增大t/sin Θ部分。因此,若形成有斜面112、132,则与角度Θ为90度时相比,能够增大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之间的接触面积。
[0058]另外,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28具有与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相对的结构。因此,省略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28的详细说明。
[0059]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10的作用。
[0060]例如使处理部42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相对峙。在该状态下操作操作部46的开闭杆46a并在能量释放部62、64的保持面62a、64a之间保持生物体组织L。
[0061]如图5A所示,当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及其周边组织S时,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配置为分别紧贴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的状态,并且配置在槽106、126之间。此时,若将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则能够限定第I假想面P1。即,在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的中间限定有第I假想面P1。该假想面Pl是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大致平行(包括平行)的大致平面(包括平面)。
[0062]当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配置在槽106、126之间以及外缘部108、128之间。此时,若将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则如图5B所示能够限定第2假想面P2。该面(被限定于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的中间的第2假想面)P2形成相对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第I假想面Pl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假想面P2为大致平面(包括平面),但是如果将斜面112、132形成为相互大致平行(包括平行)的曲面,则假想面P2也成为曲面。
[0063]这样,当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沿着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假想面Pl进行配置。因此,当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保持着生物体组织L时,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假想面Pl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在与槽106、126之间的假想面P2之间的边界处弯曲。换言之,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被施加不至于切断的程度的剪切力而弯曲。
[0064]S卩,能够使利用配置于保持面(第I保持部)62a、64a的外侧的外缘部(第2保持部)108、128保持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相对于利用相对于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外缘而言设于中央侧(内侧)的保持面(第I保持部)62a、64a保持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
[0065]这样,通过保持为利用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使周边组织S弯曲的状态,从而增大了与周边组织S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施加不至于切断的程度的剪切力的同时保持为用相互的斜面112、132按压的状态,因此即使在生物体组织被拉伸时,生物体组织也难以相对于斜面112、132滑动,能够稳定地保持周边组织S。
[0066]另外,当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的一部分进入槽106、126内。
[0067]因而,当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在第I外缘部108的斜面112和第2外缘部128的斜面132之间,保持为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被按压的状态。因此,由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及其周边组织S、设于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槽部106以及能量释放部62的保持面62a包围的部位闭合。同样地由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及其周边组织S、设于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28、槽部126以及能量释放部64的保持面64a包围的部位闭合。
[0068]若维持在该状态下用脚压下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则能源14的控制部22从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向高频电极72、74施加能量。因此,利用因高频能量而产生的热能(焦耳热)使电极72、7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发热。然后,在利用热能使生物体组织L改性之后,停止向高频电极72、74供给能量。另外,能源14的控制部22在对高频电极72、7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施加了预定时间tl的能量之后,停止从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输出能量。
[0069]在此,当从能量的输出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tl时,即使在压下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情况下,能源14也停止向高频电极72、74供给能量。另一方面,当在经过预定时间tl之前使脚离开踏板16a时,能源14自该离开时停止向高频电极72、74供给能量。
[0070]这样,若使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发热,则自接触或紧贴于表面62a、64a的生物体组织L产生水蒸气(气体)和体液(液体)等流体。此时,由于由生物体组织L、外缘部108、槽106以及能量释放部62的表面62a包围的部位形成为闭合的空间,因此其内部压力升高。因此,流体沿着能量释放部62的表面62a、即生物体组织L的表面朝向槽106流动,并流入槽106内。同样地由于由生物体组织L、外缘部128、槽126以及能量释放部64的表面64a包围的部位形成为闭合的空间,因此其内部压力升高。因此,流体沿着能量释放部64的表面64a、即生物体组织L的表面朝向槽126流动,并流入槽126内。
[0071]这样,由生物体组织、外缘部108、槽106及能量释放部62的表面62a包围的部位的内部压力和由生物体组织L、外缘部128、槽126及能量释放部64的表面64a包围的部位的内部压力升高。因此,流体的一部分要沿着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从斜面112、132的内侧向外侧流动。
[0072]在此,将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之间的假想面P2相对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假想面Pl不是形成为连续的平面(同一面),而是形成为倾斜面。因此,与假想面(倾斜面)P2和假想面(平面)P1为同一面(同一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从外缘部108、128的内侧到外侧的距离(斜面的宽度W)。这样,由于能够增长从外缘部108、128的内侧到外侧的距离(斜面的宽度W)、即路径,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热量向处理部42的外部释放,能够抑制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向其周边组织S的热传播,S卩,能够抑制对周边组织S的热损伤。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流体向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外侧排出,并且能够将流体有效地汇聚于槽106、126内。
[0073]另外,通过如此将假想面P2设为倾斜面,从而不必改变外缘部108、128的厚度t。因此,不必增大钳构件52、54的横向宽度,能够在朝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插入处理部42时良好地保持插入性。
[0074]另外,存在于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之间的假想面P2上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相对于存在于假想面Pl上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在槽106、126之间附近弯曲。即,在假想面P1、P2的边界附近,能够使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因此,当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施加能量而自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产生流体且该流体沿着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流动时,在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的位置能够改变流体流动的方向。这样,通过使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从而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及其周边组织S为同一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对流体施加较强的流路阻力。即,通过使流体流动的面弯曲,从而与流体流动的面为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弱流体流动的势头。
[0075]另外,由生物体组织、外缘部108、128、槽106、126以及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包围的部位的内部压力升高,但是相对的外缘部108、128发挥稳定地保持周边组织S的保持力(按压力)。因此,能够防止在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进行处理时产生的热量向处理部42的外侧释放。
[0076]另外,进入槽106、126内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越是特别接近高频电极72、74的部位,越受到高频能量的影响。因此,进入槽106、126内的周边组织S中的、接近高频电极72、74的一部分组织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 一起被进行处理。另外,自电极72、7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产生的流体的温度比周边组织S的温度高,且流体沿着生物体组织L及其周边组织S的表面移动,因此进入槽106、126内的周边组织S易于受到热传播的影响。但是,由于在外缘部108的端部108a与外缘部128的端部128b之间牢固地保持周边组织S,因此外缘部108、128的内侧端部108a、128b发挥防止流体向外侧移动的障壁部的功能。
[0077]而且,若维持用脚压下脚踏开关16的踏板16a的状态,则在停止从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输出能量之后,在经过适当的时间(图3中的时间t3)后(也可以是O秒)的时间t2的期间从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输出能量并使发热构件82、84发热。因此,发热构件82、84的热量(热能)传递到电极72、74,能够使生物体组织L脱水。此时,也是自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产生流体,该流体欲朝向处理部42的外部流动,但是如上所述流体流入槽106、126内,并且用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按压周边组织S,从而抑制了热传播。
[0078]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说是以下内容。
[0079]当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保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及其周边组织S时,能够使外缘部108、128之间的周边组织S相对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和槽106、126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这样,通过采用能够使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的结构,能够将受到来自能量释放部62、64的影响而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流动的方向从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假想面Pl平行的方向变为与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之间的假想面P2平行的方向。因而,特别是在面Pl与面P2之间的边界附近,能够发挥比面Pl与面P2为同一平面时强的流路阻力,能够削弱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的势头。
[0080]另外,由于外缘部108、128形成为相对于电极72、74的平行平面状的表面(保持面)62a、64a倾斜的斜面112、132,因此能够比与电极72、74的表面62a、64a平行时增大外缘部108、128的面积。因而,不用改变外缘部108、128的宽度(厚度t),就能够增长从外缘部108、128的内侧朝向外侧的距离(斜面112、132的宽度W)。因此,不用改变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横向宽度就能够增长从能量释放部62、64的外缘到外缘部108、128的外缘(处理部42的外周)的路径。因此,不用改变外缘部108、128的厚度,就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传播。
[0081]优选的是,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08、128的厚度t大致相同,但是只要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形成为相对的状态即可。
[008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I钳构件52设为固定钳构件、将第2钳构件54设为可动钳构件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优选的是在两者为可动钳构件的处理器具的处理部中采用相同的结构。
[0083]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高频电极72、74的背面配置发热构件82、84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发热构件82、84。即,也优选仅使用高频能量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一系列处理。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从图2所示的能源14中去除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
[008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高频电极72、74的例子,但是也优选将高频电极72、74不是用作发出高频能量的构件,而仅是用作将使发热构件82、84发热时的热量传递到生物体组织L的传热构件。即,也可以是,图2所示的能源14的控制部22在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一系列处理中不使用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而仅驱动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从图2所示的能源14中去除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
[008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处理器具12为图6A所示的双极类型的处理器具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作为图6B所示的单极类型的处理器具进行使用。在图6B所示的情况下,在将对极板R安装于患者P的状态下进行处理。即,使用了高频电极72、74的生物体组织L的处理可以是单极类型和双极类型中的任一种。另外,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12作为单极类型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仅对配置于一对钳构件52、54的高频电极72、74中的一个高频电极施加高频能量。另外,像图6A和图6B所示的状态那样,也优选的是使用板状的加热器作为发热构件82、84。即,也优选的是在电极72、74的背面配置有发热构件82,84ο
[0086][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
[0087]接着,使用图7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另外,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尽量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0088]该变形例是从第I钳构件52中去除了能量释放部62 (高频电极72和发热构件82)和槽106的例子。因此,从第I钳构件52中去除凹部104,第I钳构件52自身与第2钳构件54的能量释放部64的保持面64a合作来形成用于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保持面 62a。
[0089]另外,在该变形例中,优选的是,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的、内侧的端部108a位于比保持面62a靠上侧的位置。因此,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的内侧面(端部108a)发挥防止在从能量释放部64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施加能量时流体向处理部42的外侧流出的障壁部的作用。
[009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第2钳构件54的凹部124的高频电极74被用作了单极型。因此,将图6B所示的对极板R安装于患者来进行处理。
[0091]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能量的处理系统10的作用简单地进行说明。
[0092]将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配置在图7所示的保持面62a、64a之间,将其周边组织S配置在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之间。因此,利用处理部42保持为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从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向电极74施加能量,则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改性,并且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流体。该流体沿着保持面62a、64a朝向外缘部108、128移动。此时,外缘部108、128的内侧作为障壁部发挥作用。因此,流体流入槽126内。另外,由于用宽度比外缘部108、128的厚度t大的斜面112、132保持着周边组织S,因此有效地抑制了热传播。
[0093]在从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向高频电极74的输出停止之后,在从发热构件驱动电路26向发热构件84输出能量时,也同样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传播。
[0094][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0095]接着,使用图8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0096]如图8所示,该变形例是使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第I假想面Pl与外缘部108、128之间的第2假想面P2平行或大致平行、并且在上下方向(钳构件52、54的开闭方向)上错开的例子。在该变形例中,外缘部108、128未形成为图4B所示的斜面112、132,而是形成为与第I假想面Pl平行的面114、134。这样,通过使第I假想面Pl和第2假想面P2在上下方向(钳构件52、54的开闭方向)上错开,能够使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
[0097]这样,通过采用能够使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的结构,能够将受到来自能量释放部62、64的影响而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流动的方向从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假想面Pl平行的方向变为与外缘部108、128之间的假想面P2平行的方向。因而,特别是在面Pl与面P2之间的边界附近,能够发挥比面Pl与面P2为同一平面时强的流路阻力,能够削弱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的势头。
[0098][第I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0099]接着,使用图9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0100]如图9所示,该变形例是第2变形例的变形例,是在外缘部108、128上如第I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形成了斜面112、132的例子。
[0101]由于外缘部108、128相对于电极72、74的表面(保持面)62a、64a形成为斜面,因此能够比与电极72、74的表面62a、64a平行时增大外缘部108、128的面积。因而,不用改变外缘部108、128的宽度(厚度t),就能够增长从外缘部108、128的内侧朝向外侧的距离(斜面112、132的宽度W)。因此,不用改变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横向宽度就能够增长从能量释放部62、64的外缘到外缘部108、128的外缘的路径。因此,不用改变外缘部108、128的厚度,就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传播。
[0102]另外,通过采用能够使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的结构,从而与第2变形例相同地能够将受到来自能量释放部62、64的影响而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流动的方向从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假想面Pl平行的方向变为与外缘部108、128之间的假想面P2平行的方向。因而,特别是在面Pl与面P2之间的边界附近,能够发挥比面Pl与面P2为同一平面时强的流路阻力,能够削弱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的势头。
[0103][第I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0104]接着,使用图10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0105]如图10所示,该变形例是从第3变形例的第I钳构件52中去除了槽106的例子。即,在该变形例中,是在第I钳构件52上存在有外缘部108、但是第I钳构件52不具有障壁功能的例子。另一方面,第2钳构件54具有利用外缘部128防止热传播的障壁功能。
[0106]由于外缘部108、128相对于电极72、74的表面(保持面)62a、64a形成为斜面112、132,因此能够比与电极72、74的表面62a、64a平行时增大外缘部108、128的面积。因而,不用改变外缘部108、128的宽度(厚度t),就能够增长从外缘部108、128的内侧朝向外侧的距离(斜面112、132的宽度W)。因此,不用改变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横向宽度就能够增长从能量释放部62、64的外缘到外缘部108、128的外缘的路径。因此,不用改变外缘部108、128的厚度,就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传播。
[0107]另外,通过采用能够使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的结构,从而与第2变形例相同地能够将受到来自能量释放部62、64的影响而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流动的方向从与能量释放部62、6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假想面Pl平行的方向变为与外缘部108、128之间的假想面P2平行的方向。因而,特别是在面Pl与面P2之间的边界附近,能够发挥比面Pl与面P2为同一平面时强的流路阻力,能够削弱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的势头。
[0108]另外,在该变形例中,能够将第I钳构件52形成得比较小。因此,能够提高第I钳构件52向生物体组织之间的插入这样的生物体组织的处理时的操作性。
[0109][第I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0110]接着,使用图11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0111]如图11所示,第I钳构件52的横截面的横向宽度形成得比第2钳构件54的横截面的横向宽度小。因此,如图11所示,在第2钳构件54的第2外缘部128的内侧能够配置第I钳构件52的第I外缘部108的外侧。
[0112]第I钳构件52的斜面部112形成于第I外缘部108的外侧,第2钳构件54的斜面部132形成于第2外缘部128的内侧。
[0113]如图11所示,当在第I处理部42a和第2处理部42b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位于将电极72、74的表面62a、64a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Pl上。而且,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随着从槽106、126朝向外缘部108、128去而弯曲,并利用第I钳构件52的外缘部108的外侧与第2钳构件54的外缘部128的内侧位于将斜面部112、132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P2上。能够使不至于切断的程度的剪切力作用于周边组织S。因而,能够使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弯曲,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的热传播。
[0114]另外,在该变形例中,说明了在第2钳构件54的第2外缘部128的内侧配置了第I钳构件52的第I外缘部108的外侧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在第2钳构件54的第2外缘部128的外侧配置第I钳构件52的第I外缘部108的内侧。
[0115][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
[0116]接着,使用图12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该变形例是包含上述变形例在内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17]如图12所示,在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上分别形成有刀具引导槽116、136。刀具140能够相对于刀具引导槽116、136内插拔。刀具140借助未图不的棒连结于图1所示的操作部46的刀具移动杆46b。因此,通过操作刀具移动杆46b,能够沿着插入部44的轴向在预定的范围内引导刀具140。S卩,刀具140能够在将刀具140的顶端配置于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之间的位置的状态与将刀具140的顶端从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之间拉入插入部44的内部的状态之间移动。因此,在从能量释放部62、64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施加能量并进行了处理之后,操作刀具移动杆46b,使刀具140的顶端从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基端侧移动至第I钳构件52和第2钳构件54的顶端侧,从而能够切断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
[0118]在此,如图5A和图5B所示,外缘部108、128能够保持为使周边组织S弯曲的状态,因此能够利用外缘部108、128牢固地保持周边组织S。因此,当使刀具140移动时,外缘部108,128之间的周边组织S难以滑动,能够用刀具140可靠地切断被处理后的生物体组织L0
[0119]另外,刀具引导槽116、136与槽106、126相同地具有容纳自生物体组织产生的流体的功能。
[0120]另外,在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上形成有冷却管路(冷却部)142、144。能够使制冷剂在冷却管路142、144中循环。因此,通过例如在保持面62a、64a之间保持生物体组织L并在斜面112、132之间保持周边组织S,从能量释放部62、64释放能量,并且使制冷剂在冷却管路142、144中循环并冷却周边组织S,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热传播。
[0121]另外,如图12所示,在该变形例中说明了将冷却管路142、144配置于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的外缘的例子,但是既可以配置于外缘部108、128的斜面112、132的宽度方向中央,也可以配置于内侧缘部。另外,在像第I变形例(参照图7)那样在保持面62a上未设有能量释放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有冷却管路142、144。
[0122]另外,也可以是,在斜面112、132上配置热传导性良好的板,通过向该板传递冷却管路142、144的热量,从而对按压于斜面112、132的周边组织S整体进行冷却。
[0123]其他结构、作用与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此处的说明。
[0124][第2实施方式]
[0125]接着,使用图13?图15A说明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包含各个变形例在内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尽量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0126]在此,作为能量处理器具,以例如用于通过腹壁或在腹壁外进行处理的、圆形(日文:寸一 *工7 )类型的处理器具(能量处理器具)212为例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双极型的处理器具212,但是通过使用图6B所示的对极板R,也可以形成为单极型的能量处理器具。
[0127]如图13所示,使用了能量的处理系统10包括处理器具(能量处理器具)212、用于对处理器具212施加能量的能源14以及脚踏开关16。
[0128]处理器具212包括手柄(操作部)222、轴(插入部)224以及能够开闭的处理部226。在手柄222上,借助线缆18a连接有能源14。
[0129]在手柄222上配置有保持部开闭旋钮232和刀具驱动杆234。保持部开闭旋钮232能够相对于手柄222旋转。若使该保持部开闭旋钮232相对于手柄222例如向右旋转,则处理部226的后述的脱离侧处理部(脱离侧把持部)244远离主体侧处理部(主体侧把持部)242 (参照图14A),若向左旋转,则脱离侧处理部244接近主体侧处理部242 (参照图14B)。
[0130]如图13所示,轴224形成为圆筒状。该轴224考虑到向生物体组织插入的插入性而适度弯曲。当然,也优选的是笔直地形成轴224。
[0131]在轴224的顶端配置有处理部226。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处理部226包括形成于轴224的顶端的主体侧处理部(第I保持构件、第I钳构件)242和能够相对于该主体侧处理部242拆装的脱离侧处理部(第2保持构件、第2钳构件)244。在脱离侧处理部244相对于主体侧处理部242闭合的状态下,主体侧处理部242和脱离侧处理部244的外缘部242a、244a接近成彼此相对的状态,或者相互抵接。因此,圆环状的外缘部242a与圆环状的外缘部244a相对,形成用于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周边组织S的保持部(第2保持部)。
[0132]如图1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缘部242a、244a相对于主体侧处理部242和脱离侧处理部244的中心轴C(参照图14A和图14B)及与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倾斜。
[0133]主体侧处理部242的外缘部242a自身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内侧(接近第I高频电极272的侧)的端部(最上端)243a位于比外侧(远离第I高频电极272的侧)的端部243b靠上侧的位置,内侧的端部243a与外侧的端部243b之间平滑地连续。因此,在外缘部242a上形成有斜面242b。
[0134]脱离侧处理部244的外缘部244a自身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内侧(接近第2高频电极286的侧)的端部(最上端)245a位于比外侧(远离第2高频电极286的侧)的端部245b靠上侧的位置,内侧的端部245a与外侧的端部245b之间平滑地连续。因此,在外缘部244a上形成有斜面244b。
[0135]如图14A和图14B所示,主体侧处理部242包括圆筒体252、框架254以及通电用管256。该圆筒体252和框架254具有绝缘性。圆筒体252连结于轴224的顶端。框架254配置为固定于圆筒体252的状态。
[0136]框架254沿着其中心轴形成有开口。在该框架254的形成有开口的中心轴C上,通电用管256配置为能够沿着框架254的中心轴C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若使保持部开闭旋钮232旋转,则如图14A和图14B所示,该通电用管256例如在滚珠丝杠(未图示)的作用下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在该通电用管256上,以能够供脱离侧处理部244的后述的通电用轴282的连接器部282a卡合脱离的方式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256a。
[0137]如图14A?图14C所示,在圆筒体252与框架254之间形成有刀具引导槽(空间)266。在该刀具引导槽266内配置有圆筒状的刀具262。该刀具262的基端部与配置于轴224的内侧的刀具用推动件264的顶端部相连接。刀具262固定于刀具用推动件264的外周面。虽未图示,但是该刀具用推动件264的基端部连接于手柄222的刀具驱动杆234。因此,若操作手柄222的刀具驱动杆234,则刀具262借助刀具用推动件264进行移动。
[0138]在该刀具用推动件264与框架254之间形成有第I流体通气路径(流体通路)268a。而且,在轴224或手柄222上形成有用于将通过了第I流体通气路径268a的流体排出到外部的流体排出口(未图示)。
[0139]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在圆筒体252的顶端,作为输出构件、能量释放部,配置有第I高频电极272和多个发热构件274。
[0140]第I高频电极272配置于配置有刀具262的刀具引导槽266的外侧。第I高频电极272与刀具引导槽266相同地形成为圆环状。在该第I高频电极272上固定有第I通电线272a的顶端。第I通电线272a经由主体侧处理部242、轴224、手柄222连接于线缆18a。
[0141]如图14A?图14C所示,发热构件274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固定于第I高频电极272的背面。在发热构件274上固定有加热器用通电线274a的顶端。该加热器用通电线274a经由主体侧处理部242、轴224、手柄222连接于线缆18a。
[0142]另外,也优选的是,发热构件274使用一个或多个板状加热器。
[0143]在第I高频电极272的外侧,呈圆环状形成有流体排出槽276。该流体排出槽276连通于第I流体通气路径268a。在该流体排出槽276的外侧,在比第I高频电极272的表面突出的位置形成有上述外缘部242a的斜面(组织接触面)242b。S卩,主体侧处理部242的外缘部242a的斜面242b比第I高频电极272的表面接近脱离侧处理部244的后述的头部284。因此,外缘部242a的内侧(接近第I高频电极272的侧)的端部(最上端)243a发挥防止蒸气等流体向流体排出槽276的外侧溢出的障壁部(拦截坝)的作用。
[0144]另一方面,脱离侧处理部244包括具有连接器部282a的通电用轴282和头部284。通电用轴282的截面为圆形状,一端形成为锥形,另一端固定于头部284。连接器部282a形成为能够卡合于通电用管256的突起256a的凹槽状。通电用轴282的除连接器部282a以外的部分的外表面通过涂敷等而绝缘。
[0145]在头部284上,以与主体侧处理部242的第I高频电极272相对的方式配置有第2高频电极286。在该第2高频电极286上固定有第2通电线286a的一端。第2通电线286a的另一端连接于通电用轴282。
[0146]高频电极272、286彼此相互相对,被用作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的保持面(第I保持部)273、287。因此,当在将生物体组织L保持在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状态下对电极272、286施加高频能量时,能够利用使生物体组织L发热的热能使生物体组织L改性。另外,电极272由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原材料形成。因此,在使发热构件274发热时,该热量(热能)传递到电极272,进而能够将该热量(热能)传递到与电极272的保持面273相接触的生物体组织L。因此,保持面273、287也作为生物体组织L的处理面发挥作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在电极286的背面配置发热构件,但是也可以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原材料来形成电极286,在电极286的背面配置发热构件,将由发热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极286。
[0147]在配置于头部284的第2高频电极286的内侧,以承受刀具262的顶端的刀刃的方式呈圆环状形成有刀具承受部288。另一方面,在第2高频电极286的外侧,呈圆环状形成有流体排出槽290。在该流体排出槽290的外侧,在比第2高频电极286的表面突出的位置形成有上述外缘部244a的斜面(组织接触面)244b。S卩,脱离侧处理部244的外缘部244a比第2高频电极286的表面接近主体侧处理部242。因此,外缘部244a的内侧(接近第2高频电极286的侧)的端部245a发挥防止蒸气等流体向流体排出槽290的外侧溢出的障壁部(拦截坝)的作用。
[0148]而且,流体排出槽290连通于头部284和通电用轴282的流体排出路径290a。该流体排出路径290a连通于通电用管256的第2流体通气路径(流体通路)268b。在轴204或手柄202上形成有用于将通过了第2流体通气路径268b的流体排出到外部的流体排出口(未图示)。
[0149]另外,通电用管256经由轴224和手柄222连接于线缆18a。因此,若脱离侧处理部244的通电用轴282的连接器部282a卡合于通电用管256的突起256a,则第2高频电极286与通电用管256电连接。
[0150]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处理系统10的作用。
[0151]手术者预先操作能源14的显示部28 (参照图2和图13),并预先设定治疗处理系统10的输出条件。具体地说,预先设定高频能量输出的设定功率Pset [W]、热能输出的设定温度Tset [°C ]、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的阈值Zl、Z2等。
[0152]如图14B所示,在使主体侧处理部242相对于脱离侧处理部244闭合的状态下例如通过腹壁向腹腔内插入外科用处理器具212的处理部226和轴224。使外科用处理器具212的主体侧处理部242和脱离侧处理部244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相对峙。
[0153]为了用主体侧处理部242和脱离侧处理部244把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而操作手柄222的把持部开闭旋钮232。此时,相对于手柄222例如向右转动。这样的话,如图14A所示,使通电用管256相对于轴224的框架254向顶端部侧移动。因此,主体侧处理部242与脱离侧处理部244之间打开,能够使脱离侧处理部244自主体侧处理部242脱离。
[0154]然后,将要处理的生物体组织L配置在主体侧处理部242的第I高频电极272与脱离侧处理部244的第2高频电极286之间。将脱离侧处理部244的通电用轴282插入主体侧处理部242的通电用管256内。在该状态下,使手柄222的把持部开闭旋钮232例如向左转动。因此,脱离侧处理部244相对于主体侧处理部242闭合。这样,将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L保持在主体侧处理部242与脱离侧处理部244之间。
[0155]当在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和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将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与将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相互交叉。因此,能够以使外缘部242a、24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外缘部242a、24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
[0156]同外缘部242a、244a的角度与中心轴C正交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的宽度与角度相应地变大。因此,若在外缘部242a、244a上形成有斜面242b、244b,则同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的角度与中心轴C正交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
[0157]在该状态下,操作脚踏开关216的踏板216a,从能源14经由线缆18a分别向第I高频电极272和第2高频电极286供给能量。因此,主体侧处理部242的第I高频电极272与脱离侧处理部244的第2高频电极286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因焦耳热而被加热。
[0158]随着生物体组织被加热,从生物体组织排出流体(液体(血液)和/或气体(水蒸气))。此时,使从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流入主体侧处理部242的刀具引导槽266和流体排出槽276内并且使其流入脱离侧处理部244的流体排出槽290内。然后,流入到主体侧处理部242的刀具引导槽266和流体排出槽276内的流体从刀具引导槽266通过第I流体通气路径268a例如抽吸而流到轴224。另外,流入到脱离侧处理部244的流体排出槽290内的流体从头部284和通电用轴282的流体排出路径290a通过通电用管256的第2流体通气路径268b例如抽吸而流到轴224。
[0159]而且,在流体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期间,使该流体继续流入。因此,能够防止因在温度上升的状态下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而产生热传播,能够防止对不是处理对象的部分带来影响。
[0160]另外,通过使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能够发挥较强的流路阻力,能够削弱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的势头。另外,关于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的面积,也是由于斜面242b、244b形成为相对于与中心轴C正交的面倾斜的状态,因此能够比形成为与中心轴C正交的面时增大与周边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通过使不至于切断的程度的剪切力作用于周边组织S,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周边组织。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的热传播。
[0161]在判断为阻抗Z大于阈值Zl的情况下,从控制部22向发热元件驱动电路26传递信号。然后,发热元件驱动电路26向发热构件274供给电力以使得发热构件274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Tset [°C ]、例如100[°C ]?300[°C ]的温度。因此,把持在主体侧处理部242和脱离侧处理部244的电极272、286之间的生物体组织通过热传导从发热构件274向第I高频电极272传递热量,利用该热量使生物体组织自紧贴于第I高频电极272的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侧朝向内部凝固。
[0162]接着,控制部22对利用高频能量输出电路24监视的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Z2以上进行判断。在判断为阻抗Z小于阈值Z2的情况下,继续对发热构件274施加能量。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阻抗Z为阈值Z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2从扬声器30发出警报,并且停止输出高频能量和热能。因此,使用了治疗处理系统10的生物体组织的处理完成。
[0163]这样,利用第I高频电极272和第2高频电极286及发热构件274使生物体组织连续地(大致圆环状的状态)改性。
[0164]然后,若操作手柄222的刀具驱动杆234,则刀具262自主体侧处理部242的刀具引导槽266突出,并朝向脱离侧处理部244的刀具承受部288移动。由于刀具262的顶端具有刀刃,因此处理后的生物体组织被呈圆弧状、圆形状等切断。
[0165]此时,由于利用斜面242b、244b牢固地保持着周边组织,因此斜面242b、244b之间的周边组织相对于斜面242b、244b难以滑动,能够利用刀具262容易地切断生物体组织。
[0166]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0167]能够在主体侧处理部242上呈环状配置第I高频电极272和发热构件274、在脱离侧处理部244上呈环状配置第2高频电极286来进行处理。因此,能够将主体侧处理部242与脱离侧处理部24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L处理为大致圆环状。
[0168]当在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和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将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与将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相互交叉。因此,能够以使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这样,通过以使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方式保持生物体组织,能够针对自生物体组织排出的流体在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与周边组织之间的边界附近发挥较强的流路阻力,能够削弱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的势头。
[0169]同外缘部242a的斜面242b的角度与中心轴C正交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外缘部242a的宽度与角度相应地变大。因此,若在外缘部242a上形成有斜面242b,则同外缘部242a的斜面244b的角度与中心轴C正交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的热传播。
[0170]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基于电极272、286的高频能量和基于发热构件274的热能的情况,但是能量也可以仅使用基于电极272、286的高频能量,或者仅使用基于发热构件274的热能。
[0171][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
[0172]接着,使用图15B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另外,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尽量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0173]如图15B所示,该变形例是针对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5A)改变了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的倾斜方向的例子。
[0174]外缘部242a自身在该变形例中其内侧(接近第I高频电极272的侧)的端部(最下端)243a位于比外侧(远离第I高频电极272的侧)的端部243b靠下侧的位置,内侧的端部243a与外侧的端部243b之间平滑地连续。因此,在外缘部242a上形成有斜面242b。
[0175]外缘部244a自身在该变形例中其内侧(接近第2高频电极286的侧)的端部(最下端)245a位于比外侧(远离第2高频电极286的侧)的端部245b靠下侧的位置,内侧的端部245a与外侧的端部245b之间平滑地连续。因此,在外缘部244a上形成有斜面244b。
[0176]如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当在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和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能够以使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外缘部242a、244a的斜面242b、244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另外,周边组织的接触面积也能够比设为与中心轴C正交的平面时增大。
[0177][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0178]接着,使用图15C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0179]如图15C所示,该变形例是将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与将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平行、但是配置在不同位置的例子。
[0180]在外缘部242a、244a上形成有相对于与主体侧处理部242和脱离侧处理部244的中心轴C(参照图14A和图14B)正交的方向平行的平面242c、244c。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中点的位置位于比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中点接近流体排出槽276的下端的位置。
[0181]因此,当在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和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能够以使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相对于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另外,能够使从将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到将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中点汇集起来而得到的假想面的距离变远,因此能够削弱自生物体组织L排出的流体的势头,能够抑制向周边组织的热传播的产生。
[0182][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0183]接着,使用图1?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0184]如图1?所示,该变形例是针对第2变形例(参照图15C)改变了外缘部242a、244a的位置的例子。
[0185]外缘部242a、244a形成为相对于与主体侧处理部242和脱离侧处理部244的中心轴C(参照图14A和图14B)正交的方向平行。另外,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中点的位置位于比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中点接近流体排出槽290的上端的位置。
[0186]因此,当在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和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能够以使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相对于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外缘部242a,244a的平面242c、244c之间的生物体组织。
[0187][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0188]接着,使用图15E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0189]如图15E所示,该变形例是将第I外缘部242a配置于第2外缘部244a的内侧、并在外缘部242a、244a之间使生物体组织弯曲的例子。
[0190]主体侧处理部242的外缘部242a具有内侧保持面246a、外侧保持面246b以及连结面246c。连结面246c形成为连结内侧保持面246a与外侧保持面246b。内侧保持面246a与外侧保持面246b形成为大致平行。脱离侧处理部244的外缘部244a具有内侧保持面247a、外侧保持面247b以及连结面247c。连结面247c形成为连结内侧保持面247a与外侧保持面247b。内侧保持面247a与外侧保持面247b形成得大致平行。另外,连结面246c、247c形成为例如与中心轴C大致平行的面。
[0191]因此,当在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和外缘部242a、244a之间保持着生物体组织时,能够以使外缘部242a、24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相对于电极272、286的保持面273、287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弯曲的状态保持外缘部242a、244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此时,能够使不至于切断的程度的剪切力作用于周边组织S,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周边组织。
[0192]另外,也可以像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参照图7)那样,将保持面273、287中的一者用作能量释放部,使另一者无法释放能量。
[0193]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通过使周边组织相对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能够增长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到处理部242、244的外缘的距离。因而,能够改变周边组织的朝向,并且能够增大外缘部242a、244a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周边组织的热传播的产生。
[019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像第I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参照图11)那样通过改变距处理部242、244的中心轴C的距离,即将外缘部242a、244a的外径设为不同的外径,从而能够使周边组织弯曲。外缘部242a、244a的外径也可以将任一者形成得较大。
[0195]至此,参照附图具体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其包括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器具,其用于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对该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其中,该处理器具具有处理部,该处理部包括: 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其为了能够保持和释放包括处理对象及其周边组织在内的生物体组织而能够彼此相对地开闭; 彼此相对的一对第I保持部,其分别设于比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并能够保持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 能量释放部,其设于所述一对第I保持部的至少一者并能够对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用于处理的能量;以及 一对第2保持部,其分别设于所述第I保持部与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的外缘之间,并能够使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相对于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弯曲并且保持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当为了保持包括所述处理对象及其周边组织在内的生物体组织而闭合了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时,所述第2保持部能够保持为按压所述周边组织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I保持部具有用于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第I保持面, 所述第2保持部具有用于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周边组织的第2保持面, 所述第2保持面相对于所述第I保持面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被限定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中间的所述第2假想面位于与被限定于所述第I保持部的中间的所述第I假想面错开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2保持部包括设于所述第I钳构件的第I外缘部和设于所述第2钳构件的第2外缘部, 当为了保持包括所述处理对象及其周边组织在内的生物体组织而闭合了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时,所述第I外缘部配置于所述第2外缘部的内侧和外侧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2保持部的至少一者具有防止使在从所述能量释放部向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释放出能量时从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出来的流体向所述第2保持部的外侧流动的障壁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该处理器具还具有槽,该槽设于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的至少一者的位于所述第I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之间的部位,供在从所述能量释放部向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释放出能量时从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出来的流体流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该处理器具具有冷却部,该冷却部设于所述第I钳构件和第2钳构件中的至少设有所述能量释放部的钳构件的所述第2保持部,用于对在从所述能量释放部向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时所产生的流体进行冷却。
【文档编号】A61B18/12GK104334105SQ20138002900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傍岛秀雄, 高篠智之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