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环状接触的活塞的粘性材料收纳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988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具有环状接触的活塞的粘性材料收纳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从壳体的插入口插入活塞时不容易在壳体内残留空气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在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1)中,在第一区段(11)上,以与第一通路(17)连通的方式形成有从插入口(7)插入活塞(5)时排出第一通路(17)内的空气的2个槽部(35)以及(37)。2个槽部(35)以及(37)与插入口(7)连通而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L1)延伸。
【专利说明】具有环状接触的活塞的粘性材料收纳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粘性材料并将适量排出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牙科领域中,在处理粘度高的牙科用填充材料或人工齿用材料、牙冠制作用材料等的牙科用粘性材料的情况下,将填充有牙科用粘性材料的一次性容器即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等粘性材料收容容器设置在专用的把手型的压出装置中,通过操作压出装置的把手,从而从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将牙科用粘性材料适量排出。
[0003]在专利文献I中示出以往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的一个例子。该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具备壳体,该壳体具备:第一区段,其在一端具有插入口且具备包围第一通路的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通路从该插入口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延伸且横截面形状呈以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形;第二区段,其在一端具有排出口且具备包围从该排出口延伸的第二通路的第二内壁面;第三区段,其位于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且具备包围连通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的第三通路的第三内壁面。另外,在第一通路内插入有活塞,该活塞将收容在第一通路内的粘性材料通过第二以及第三通路从排出口压出。并且,专利文献I的图1所示的活塞(13)具备:与第一内壁面接触的一个密封圈(14);在插入于第一通路的状态下以密封圈(14)为中心而位于假想中心线延伸的方向的两侧,且外径尺寸比密封圈(14)的外径尺寸小的一对非接触部(13、15)。此外,活塞(7)的一对非接触部(13、15)具有相对于在面内包含密封圈(14)且与假想中心线正交的假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
[0004]【先行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0-179608号公报图1
[0007]【发明的概要】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示的结构中,在从壳体的插入口插入活塞时,存在壳体内残留空气的问题。若在壳体内残留有空气,则在粘性材料从排出口被压出时,可能在粘性材料中混入气泡。特别是,在牙科领域中,如果混入这样的气泡,则会产生粘性材料的表观颜色发生变化,或者从气泡繁殖细菌的问题。此外,由于残留有空气,因而压入活塞时的来自壳体的内部的阻力减弱。因此,压入活塞时的感触(手感)发生变化,存在难以调整压入活塞的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从壳体的插入口插入活塞时不容易在壳体内残留空气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具有壳体和活塞。壳体具备:第一区段,其在一端具有插入口且具备包围第一通路的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通路从该插入口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延伸且横截面形状呈以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形;第二区段,其在一端具有排出口且具备包围第二通路的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二通路从该排出口沿着与第一假想中心线交叉的第二假想中心线延伸且横截面形状呈以第二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形;第三区段,其位于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且具备包围将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连通的第三通路的第三内壁面,所述活塞在至少第一通路内移动,将收容在至少第一通路内的粘性材料通过第二通路及第三通路从排出口压出。并且,活塞具备:一个圆环状接触部,其与第一内壁面接触;一对非接触部,其在插入于第一通路的状态下以圆环状接触部为中心而位于第一假想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并且外径尺寸小于圆环状接触部的外径尺寸,一对非接触部具有相对于在面内包含圆环状接触部且与第一假想中心线正交的第一假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在壳体的第一区段上以与第一通路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在从插入口插入活塞时排出第一通路内的空气的至少一个槽部。至少一个槽部与插入口连通而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延伸。并且,至少一个槽部的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的长度尺寸以及活塞的非接触部的长度尺寸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方式为在圆环状接触部插入至越过槽的位置的时刻,壳体内的空气通过至少一个槽而向外部排出。如本发明这样,在形成至少一个槽时,能够在从插入口插入活塞时将第一通路内的空气向槽引导,能够可靠地排出壳体内的空气。
[0013]通过在活塞上设置一对非接触部,从而能够进行插入时的活塞的临时配置。进而,通过将一对非接触部形成为呈面对称的形状,从而在从插入口插入活塞时,从任意的非接触部一侧均能进行插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活塞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少,因此即使壳体和活塞通过相同的树脂材料各自一体地形成,活塞的滑动性也不会变差。
[0014]另外,一对非接触部优选具有与圆环状接触部相邻且直径尺寸为第一内壁面的直径尺寸的90%以上的环状的非接触面。通过这样形成环状的非接触面,向第一内壁面的收容性更佳,能够可靠地进行活塞的临时配置。
[0015]进而,优选至少一个槽部的第一通路侧的端部与第一区段的插入口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同活塞的插入第一通路的一侧的端面与环状接触部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在活塞完全插入到第一通路内的时刻结束空气的排出。
[0016]另外,优选一对非接触部的形状被确定为,在沿着在面内包含第一假想中心线且与第一假想面正交的第二假想面切断所述活塞时,圆环状接触部位于圆弧形状的顶点。通过如此形成一对非接触部,能够减少活塞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能够以较小的力压出粘性材料。
[0017]进而,优选一对非接触部的端部的形状以与包围第三通路的第三内壁面面接触的方式确定。通过如此形成非接触部的端部的形状,从而能够排出更多量的粘性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的一种的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
[0020]图3是将活塞压入后的状态的A-A线截面图。
[0021]图4是图2的B-B线截面图。
[0022]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活塞的侧视图。
[0023]图6是活塞的主视图。
[0024]图7是沿着第二假想面切断活塞,并将圆环状接触部的一部分及其周围放大的截面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I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
[0027]3 壳体
[0028]5 活塞
[0029]7 插入口
[0030]9 排出口
[0031]11第一区段
[0032]13第二区段
[0033]15第三区段
[0034]17第一通路
[0035]19第一内壁面
[0036]21第二通路
[0037]23第二内壁面
[0038]25第三通路
[0039]27第三内壁面
[0040]27a 面
[0041]29连续的角部
[0042]29a角部分
[0043]31壁部分
[0044]33 凹部
[0045]35、37 槽部
[0046]39,41非接触部
[0047]43圆环状接触部
[0048]45环状的非接触面
[0049]47 端部
[0050]47a 面
[0051]49 端面
[0052]51、53 端部
[0053]55 端部
[0054]LI第一假想中心线
[0055]L2第二假想中心线
[0056]S假想面
[0057]SI第一假想面
[0058]S2第二假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用于作为粘性材料收容容器的一种的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的情况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0]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I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3是将活塞压入后的状态的A-A线截面图,图4是图2的B-B线截面图。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容器I具有收容未图示的牙科用粘性材料的壳体3和用于将牙科用粘性材料压出的活塞5。壳体3和活塞5通过相同的树脂材料而各自一体地形成。作为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缩醛、聚丙烯、聚酰胺、氯化乙烯树脂、尼龙、酚醛树脂、聚氨酯、饱和聚酯树脂、密胺树脂、聚偏二氯乙烯、不饱和聚酯树脂、聚丁二烯、聚苯乙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苯乙烯树脂、聚甲基戊烯、甲基丙烯酸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丙烯。此外,壳体3使用相对于可见光具有不透过性的材料形成。通过如此形成,即使在将光固化性的牙科用粘性材料收容在壳体3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保存时牙科用粘性材料发生固化。
[0061]壳体3具备供活塞5插入且与未图示的专用的把手型的压出装置连接的插入口 7、和排出牙科用粘性材料的排出口 9。壳体3包括:在一端具有插入口 7的第一区段11 ;在一端具有排出口 9的第二区段13 ;位于第一区段11与第二区段13之间的第三区段15。第一区段11具备包围第一通路17的第一内壁面19,该第一通路17从插入口 7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LI延伸且横截面形状呈以第一假想中心线LI为中心的圆形。第二区段13具备包围第二通路21的第二内壁面23,该第二通路21从排出口 9沿着与第一假想中心线LI交叉的第二假想中心线L2延伸且横截面形状呈以第二假想中心线L2为中心的圆形。第三区段15具备包围第三通路25的第三内壁面27,该第三通路25将第一通路17与第二通路21连通。
[0062]在第二内壁面23与第三内壁面27的交界部,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形成有连续的角部29,该角部29以在包含第一假想中心线LI和第二假想中心线L2的假想面S内具有同第一假想中心线LI与第二假想中心线L2的交叉角相等的角度的角部分29a为中心而向周向两侧延伸。
[0063]在第一区段11上以与第一通路17连通的方式形成有从插入口 7插入活塞5时排出第一通路17内的空气的2个槽部35及37。2个槽部35及37与插入口 7连通而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LI延伸。此外,槽部35及37的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LI的长度尺寸与后述的活塞5的非接触部39的长度尺寸以下述方式确定,即,在活塞5的圆环状接触部43插入到越过槽部35及37的位置的时刻,壳体3内的空气通过槽部35及37向外部排出。若如此形成槽部35及37,则在从插入口 7插入活塞5时,能够将第一通路17内的空气向槽部35及37引导,并能可靠地排出壳体3内的空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2个槽部,但只要能可靠地将壳体内的空气排出,则槽部当然也可以为I个或3个以上。
[0064]接下来,对活塞5的形状进行说明。图5是活塞5的侧视图,图6是活塞5的主视图,图7是沿着第二假想面S2将活塞5切断,并将圆环状接触部43的一部分及其周围放大后的截面图。活塞5具备圆环状接触部43和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圆环状接触部43在插入第一通路17的状态下与第一内壁面19接触。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形成为外径尺寸比圆环状接触部43的外径尺寸小,在插入第一通路17的状态下以圆环状接触部43为中心而向第一假想中心线LI延伸的方向形成。通过在活塞5上设置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从而能够进行插入时的活塞5的临时配置。进而,通过将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形成为面对称的形状,从而在从插入口 7插入活塞5时,从任一非接触部一侧均能插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活塞5与壳体3的接触面积较少,因此即使壳体3和活塞5通过相同的树脂材料各自一体形成,也不会影响活塞5的滑动性。
[0065]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具有与圆环状接触部43相邻的环状的非接触面45。环状的非接触面4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第一内壁面19的直径尺寸的90%以上。通过如此地形成环状的非接触面45,从而向第一内壁面19的收纳性良好,能够可靠地地进行活塞5的临时配置。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的端部47的形状以与包围第三通路25的第三内壁面27面接触的方式确定。通过如此确定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的端部47的形状,能够无浪费地将更多量的牙科用粘性材料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部47形成为截头圆锥形状,如图3所示,在将活塞5向排出口 9侧完全压入的状态下,第三内壁面27的上侧(与角部分29a相对的一侧)的面27a与端部47的圆锥面的上侧的面47a面接触。
[0066]活塞5的向第一通路17插入的一侧的端面49与圆环状接触部43之间的距离同槽部35及37的第一通路17侧的端部51及53与第一区段11的插入口 7侧的端部55间的距离相等。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在活塞5完全插入第一通路17内的时刻结束空气的排出。此外,将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的形状确定为,在沿着面内包含第一假想中心线LI且与第一假想面SI正交的第二假想面S2切断所述活塞5时,圆环状接触部43位于圆弧形状的顶点。通过如此形成一对非接触部39及41,能够减少活塞5与壳体3的接触面积,能够以较小的力将牙科用粘性材料压出。
[006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3和活塞5以相同的材质形成,但当然也可以使两者以不同材质形成。
[006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使排出口 9露出的状态,但当然也可以在第三区段15上嵌合能够闭塞排出口 9的帽。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帽的脱落,也可以在第三区段15的外圆周部与帽之间设置卡合结构。
[0069]【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0]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有在从插入口插入活塞时排出第一通路内的空气的槽部,因此能够在从插入口插入活塞时向槽内引导第一通路内的空气。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排出壳体内的空气。
【权利要求】
1.一种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和活塞, 所述壳体具备: 第一区段,其在一端具有插入口且具备包围第一通路的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通路从该插入口沿着第一假想中心线延伸且横截面形状呈以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形; 第二区段,其在一端具有排出口且具备包围第二通路的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二通路从该排出口沿着与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交叉的第二假想中心线延伸且横截面形状呈以所述第二假想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形; 第三区段,其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之间,且具备包围将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的第三通路的第三内壁面, 所述活塞在至少所述第一通路内移动,将收容在至少所述第一通路内的粘性材料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及第三通路从所述排出口压出, 所述活塞具备:一个圆环状接触部,其与所述第一内壁面接触;一对非接触部,其在插入于所述第一通路的状态下以所述圆环状接触部为中心而位于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并且外径尺寸小于所述圆环状接触部的外径尺寸, 所述一对非接触部具有相对于在面内包含所述圆环状接触部且与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正交的第一假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区段上以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在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活塞时排出所述第一通路内的空气的至少一个槽部, 所述至少一个槽部与所述插入口连通而沿着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槽部的沿着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的长度尺寸以及所述非接触部的长度尺寸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方式为在所述圆环状接触部插入至越过所述槽部的位置的时刻之前,使所述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槽部而向外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非接触部具有与所述圆环状接触部相邻且直径尺寸为所述第一内壁面的直径尺寸的90%以上的环状的非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槽部的所述第一通路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插入口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同所述活塞的向所述第一通路插入的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圆环状接触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非接触部的形状被确定为,在沿着在面内包含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且与所述第一假想面正交的第二假想面切断所述活塞时,使所述圆环状接触部位于圆弧形状的顶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非接触部的端部的形状以与包围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第三内壁面面接触的方式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非接触部的形状被确定为,在沿着在面内包含所述第一假想中心线且与所述第一假想面正交的第二假想面切断所述活塞时,使所述圆环状接触部位于圆弧形状的顶点, 所述一对非接触部的端部的形状以与包围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第三内壁面面接触的方式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材料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塞通过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
【文档编号】A61C5/04GK104510535SQ201410083237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佐佐木司, 武井亮二, 中塚稔之, 木本胜也, 笠场秀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松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